格雷厄姆「近乎失傳」的估值公式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雪球

格雷厄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這本《格雷厄姆精選集》是新出的,看完以後不得不感慨,大師就是大師,他的思想每次看都驚嘆。

格雷厄姆見證了美國金融市場60年的起伏興衰,他幾乎是在一片混沌中,創立了「證券分析」這門學科。

開山祖師爺的忠告和觀察,截止到目前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如果你對格雷厄姆的思想有一定了解,閱讀這本書,會有一種「老友重逢」的感覺,非常地舒服,那種思維的洞察力、穿透力,那種字裡行間的理性氣質,真的是深得我心。

1. 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是,我們都想從華爾街賺到超過我們工作應得的報酬。

法幣時代讓金錢沒有了上限,網際網路當然讓時代多了許多機遇,但是也添了很多浮躁。

如今的金融機構,大把的人靠關係上位,靠灰色地帶撈錢,很多畢業沒幾年、對生意缺乏基本認知的年輕人西裝革履,拿著很多企業家都咂舌的工資,在辦公室算著精確到小數點後2位的模型。

在我的概念裡,在股市裡有三種人:

第一種,以為股市是個「提款機」的無知無畏者,俗稱「韭菜」,在市場中追漲殺跌,或者對投資一知半解、卻以為自己很厲害。

這種人人畜無害,卻最受傷害,缺點最多也就是比較喜歡吹牛皮而已。

第二種,知道股市裡「七虧兩平一賺」,通過各種方式鼓動韭菜,讓他們的錢更快、更赤裸地交出來的人。

這種人往往背景光鮮,忽悠起韭菜來也是一套一套的,他們的收益最確定,但也有上限,而且有時候不太光彩。

第三種,同樣知道股市賺錢不容易,但是持有股東心態,認真研究公司,希望通過獨立分析,賺取乾淨財富的人。

這種人的路是比較艱難和孤獨的,因為沒有幾個人喜歡聽「慢慢變幅」,但是如果路走對了,隨著時間推移,財富的積累也會越來越多,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

就我個人而言,希望從第一種人,逐步變成第三種人,如我的公眾號介紹:追求財務自由,也希望幫其他人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2. 本次危機是史無前例的,與以往任何一次熊市都不一樣,但此次危機又充滿了諷刺,因為就在1928-1929年的時候,被稱作「新時期」(New Era)的市場中還瀰漫著瘋狂,美國人民和金融市場在一年內的反差值得深思,卻又令人不解。

我很想跟格雷厄姆先生說:這不是「美國人民」的獨特問題,我們「中國人民」也是一樣的,事實上,所有國家人民都是一樣的。

「新時期」這種叫法,換個名字,沒過幾年又會出現的,比如在中國,我們現在有一種趨勢叫「AI改變一切(當然也包括對高科技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值方式)」。

市場永遠就像個鐘擺一樣,在樂觀和悲觀之間來回擺動,時不時地會來一次幅度非常大的擺動,這個過程也像我們在遊樂場看到的海盜船一樣,從一段到另一端,在最平衡那個點也就是最低點,速度是最快的。

只是,市場與鐘擺/海盜船的差異在於:市場在接近最高點時往往速度是最高的。

各位還記得2015年嗎?A股市場從14年底的2000點出頭,幾乎是一路狂飆到5100多點,在最後那段時間,到處瀰漫著「配資」、「暴富」、「財務自由」之類的事情,真真假假,讓人難以分辨。

也就在每個人都興奮得紅了眼的時候,股市掉頭直下,似乎一夜之間,那些公司的價值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5000點跌回到3000點,40%的跌幅輕而易舉,也沒費多少時間。

金融市場中永遠是這樣的,人的欲望和恐懼被放大,要想不成為其中的犧牲品,就要「盯著球,不要盯著計分器」,只有你的「球技」(對公司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收益。

3.股東的無奈源於兩個重要的認知:一是董事對證券市場價格沒責任也沒興趣;二是外部股東往往對公司業務不了解,因而其觀點也不會被經理人所考量。這兩點成功地讓董事和股東閉上了嘴。

作為上市公司的小股東,有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尷尬:那就是公司雖然是我們的,但具體的經營管理我們起不到什麼作用,當股東對管理層的所作所為不滿意時,最多也就是用腳投票——賣出股票走人。

如摘錄中所說,董事往往是不關心這些的,受管理層邀請(很多還是管理層的私人朋友),每年來上市公司開幾次會(有時候連來都不用來),每年給個十幾萬、幾十萬報酬,如果有董事能夠對管理層提交的議案提出反對,這樣的董事恐怕屆滿以後,也離「因個人原因提出離職」不遠了。

股東則距離經營管理更遠,尤其是中小股東,需要提交股東大會審批的事項本來就是少數,中小股東能夠發揮作用的情況就更少,畢竟人微言輕,手裡那點投票權也很難起到大的作用,想要把中小股東集中起來又需要人力物力,另外別人還不一定跟你想的一樣。

結果就是:管理層往往是沒有太多約束的。

那麼,在進行投資時,如何應對這一點呢?我的方法有兩個:

第一個,儘量選擇不需要管理層「持續聰明」的公司。

比如,最近這幾年網際網路營銷公司很火,但是商業模式本身也在不停改變,這是一個需要商業模式迭代的生意,換句話說,需要管理層「持續聰明」,對於這樣的公司,投資者就面臨著商業模式掉隊和管理層與股東利益不一致的雙重風險。

第二個,儘量選擇管理層利益和股東利益高度綁定的公司。

如果管理層也持有足夠的公司股份(足夠的意思是,考慮到管理層的薪酬,TA在公司股票上的資產大幅波動會讓TA感覺肉疼),這種「大家在一條船上」的狀態可以很好地綁定管理層與股東。

4.我們在對過去進行了研究並理解了他們之前,並無權懷疑他們。

這一點我的感觸非常深。

按照我的投資方式,首先是選擇經營指標在過去非常優秀的公司,由於選擇的標準是橫跨了許多年的,所以不能簡單把過去經營得好歸結為「運氣好」,這麼好的經營結果(例如過去10年ROE超過20%的年份大於等於7年),背後一定有原因。

所以我應該做什麼呢?我以前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這些公司的,經常會用一兩條爛熟於心的理念、原則,直接把這些公司PASS掉,比如:

空調是無差別的,所以格力有啥好看的;

房價已經這麼高了,萬科風險太大;

攝像頭有什麼技術含量啊,海康威視這種為科技公司不用看;

華東醫藥一聽這名字就是家沒什麼競爭力的老國企;

萬華化學?這種生產無差別商品、又是周期股的公司有啥好看的?

在這個觀念裡面,我犯了自大的錯誤,正如摘錄所說,在真正認真去看了數據、並試圖理解數據背後的原因之前,我並沒有資格去懷疑一家公司。

後來我開始按照自己的標準,將篩選出的公司一家一家進行分析,我發現這樣做,對我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了。

我知道了產業地產的難度,理解了空調不是「能出風就行」,大城市化才剛開始,智能監控的碎片化和智能化,中國製藥企業的過去和任重道遠,化學品市場也可以有不錯的毛利率。

對於我個人的知識結構來講,我很滿意這種理解了更多學科、並將生意進行隨心對比的感覺,這讓我不僅懂得更多,甚至也改變了我的精神面貌,走在路上時,我看到的是一個個生意和他們背後的數字,這種感覺讓我很舒服。

第二個好處是,我開始通過對比,加固對於現有持股的信心,或是發現更好的投資標的,背後反映的,則是更為開放的心態。

通過這種方式,我已經買入了格力和萬科這兩家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反思現在持有公司的優秀程度,這個過程讓我受益匪淺,具體可以看我對各家公司的分析文章,時不時地會有一些公司之間生意模式的對比。

5.過往的記錄清楚表明,通貨膨脹對股市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人們的主觀情緒發揮作用的,當批發物價指數和股市恰好同時上漲時,他就發揮了重要的利多作用。當股票價格下跌時,投資者就好像忘掉了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與股市漲跌的關係,在我們國家還很少聽到這方面的聲音,先聽一聽格雷厄姆的經驗,有助於在未來我們保持清醒。

通貨膨脹和股市漲跌之間的關係,就像經濟和股市漲跌的關係一樣,兩者之間一定有關係,但這種關係是複雜的、非線性的,不存在如果A怎樣,B就一定會怎樣的關係,所以如果下次你聽到這樣的聲音,看看他的論證邏輯是否有驚人之處,如果沒有或者看不懂,走開就好。

6.我會要求指數的收益率至少應該是AAA級債券收益率的4/3倍,方能與債券投資有相同的競爭力。

這一條很有意思,可以供我們做一些簡單的估值標準推演。

作者說的AAA級債券收益率,可以看做是無風險收益率,目前在我們國家,這個收益率大約是4%(取3年國債收益率,5年我認為太久了),按照4%*4/3=5.3%來計算,1/5.3%=18.8,換句話說,指數市盈率在不超過18.8倍的時候,作者認為才是有投資價值的。

在另外一段話裡,作者提出了股票收益率應該要2倍於債券收益率的要求,按照這個標準來計算,股票的市盈率就不應該高於12.5.

7.績優股票,就是「優質的公司」「護城河牢固的公司」,以合理的價格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很可能是安全的……只要你確保「好股票」的價格沒有超過保守價值的區間,按照公允價格買入好股票是不可能犯錯誤的,或者說不會犯糟糕的錯誤。他們犯錯誤通常是因為買入了糟糕的股票,有時候他們犯的錯誤是在牛市沖天時購入好股票。

你真的沒有看錯,這段話是格雷厄姆說的!

還有更讓人震驚的,那就是這段話是格雷厄姆在1947年說的!

當時巴菲特距離他說的「從猿進化成人」(從買便宜公司到買好公司),還有許多年的時間,而我們很多人一貫以為的「格雷厄姆從來不贊成關注公司質地,相反,他只強調公司淨資產帶來的安全邊際」完全不同。

不得不感嘆,大師就是大師。

那個時間點,大家對于格雷厄姆最經典的思想消化還遠遠沒有完成,甚至連開始熱火朝天地學習都說不上,傳統的價值投資還只是處於方興未艾的狀態,格雷厄姆提出這樣的觀點,簡直就是超越了兩個時代。

如果說當時大多數投資人還處於追漲殺跌、憑感覺瞎買的1.0時代,格雷厄姆已經將2.0(以低於淨營運資產2/3的股價買入一打便宜公司)打造地爐火純青,並且已經目光銳利地指出了3.0時代的關鍵點了。

對於我們這些當代的投資人來說,能有這樣的先行者和指路人,無疑是非常幸福的,就看我們願不願、能不能去認真學習和實踐了。

未來是充滿可能的,而你的未來,就取決於當下你的選擇

作者:villike連結:https://xueqiu.com/7579238876/161511222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相關焦點

  • 巴菲特的老師「近乎失傳」的選股公式(上)
    來源:雪球《格雷厄姆成長股投資策略》,這本書的選題非常巧妙:「巴菲特導師近乎失傳的成長股估值公式」,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事實。投資人對格雷厄姆的印象,基本都是「菸蒂股」、「以遠低於帳面價值的價格買入」、「對預測成長不看好」等。
  • 學習格雷厄姆的成長股投資方法,核心的九個步驟必須知道
    格雷厄姆的成長股投資策略讓充滿挑戰的投資變得更加簡單,能幫助自己克服市場波、經濟、情緒各種因素的影響。可以幫助自己找到高質量的成長股,並確定在有利的價位買入。要通過格雷厄姆的投資方法獲得成功,必須完全複製以下九個步驟。1、充分認識複利的力量。
  • 如何科學的給指數估值?
    來源:雪球01 合理市盈率是由利潤增速決定的其實給指數估值與給股票估值的思路差不多,因為指數就是由一大堆公司股票組成的嘛。後面我就統一說股票了哈,大家只要記住,股票和指數估值都是一回事就行了。估值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指標是市盈率,沒有之一。有讀者問,是不是所有公司的合理市盈率都應該一樣呢?不是這樣的。
  • 格雷厄姆喊話拜登:拿起電話告訴佩洛西停止...
    據《美國政客新聞網》報導,格雷厄姆1月8日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說:「拿起電話,給南希·佩洛西、查克·舒默和隊員們打個電話,告訴他們放棄彈劾。」 格雷厄姆在提到另一項彈劾程序時表示:「這將進一步摧毀這個國家。」「你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問題是,你有沒有勇氣去做?」他問拜登。
  • 裕利醫藥任命約翰-格雷厄姆為新任執行長
    北京2020年7月15日 /美通社/ -- 亞洲領先的醫療保健服務提供商裕利醫藥(Zuellig Pharma)宣布任命約翰-格雷厄姆(John Graham)為公司新任執行長。約翰將負責經營這家價值130億美元的公司,並帶領公司團隊在亞洲13個市場開展業務。
  • 價值投資大師、神奇公式發明人喬爾·格林布拉特:價值的常識|VC洞見
    許多投資者也會用他發明的「神奇公式」來進行選股。他還是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所授的投資課程讓學生趨之若鶩。一些課上優秀的學生還受到了他的投資。他也是紐約價值俱樂部的創始人,通過這一俱樂部發現了許多選股高手。這是價值配置者欄目最新一期的採訪。因為對象是格林布拉特,我們迫不及待地在第一時間就將他的採訪整理成中文,以饗讀者。
  • 中國古代四大奇門秘術,一種至今流傳,一種近乎通神,無人能參悟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古代的四大奇門秘術,一種至今流傳,一種近乎通神,無人能參悟。第一種,蠱術。這是一種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秘術,在西南部的苗族地區傳承,而且這種秘術傳女不傳男,這種巫術在許多典籍中都有記載,甚至在醫書《千金方》、《本草綱目》中都有詳細記載,更是證明了這種古老秘術的存在。
  • 論文化的「淘汰」與「失傳」
    一個是「失傳」, 由於文化斷代,能夠理解這個深刻懂得的人少了,能夠願意繼承它的人漸漸沒了。但是這個文化,對於現在生活仍然有意義。還有一個叫「淘汰」。就是說一個文化現象隨著時代發展,已經變得沒落了。社會不願意它再繼續存在下去了。比如「跳大神」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有很多病我們去醫院拿點藥就可以看好的 誰還去找人來家裡跳大神呢?因此這個職業消失了。
  • 華爾街估值學院院長對市場的思考
    他們將搬出價值投資的文字作品,如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每年給股東的一封信,即好的價值投資不僅要看成本(PE和PBV),還包括其他標準,如優秀的管理、穩固的護城河、競爭優勢以及其他非量化因素。另一方面,成長型投資者承認,對增長進行估值是更難和更不準確的,但他們認為,正是由於這些困難,增長型資產更容易被錯誤估值。二、價值投資是最賺錢的投資理念嗎?
  • 不確定性、情緒與估值的藝術
    針對以上公式,先簡單討論一下如何計算貼現率。貼現率其實就是投資主體想要達成的收益率,術語叫做「必要收益率」。公式裡的k是指市場中的投資者對必要收益率所達成的共識,有的教科書中將其稱作「市場資本化率」。較為合理的做法是根據機會成本來計算貼現率。
  • 買基金這麼久,今天終於把「估值」搞明白了
    全文4300字,細讀需約10分鐘解答了以下問題:估值是什麼?估值有啥用?有哪些值得參考的指標?可以去哪裡找到這些指標?大家好,今天是阿楠。關心投資理財的朋友,對「估值」這兩個字一定不陌生。每天打開手機資訊,涉及到「估值」的新聞不在少數。在進行投資的時候,不少人也會建議你,看看估值再做決定吧。
  • 史上最全的投資估值方法和技術
    ④PEG,反映市盈率與淨利潤增長率間的比值關係PEG=市盈率/淨利潤增長率通常認為,該比值=1表示估值合理,比值>1則說明高估,比值⑤班傑明·格雷厄姆成長股估值公式價值=年收益×(8.5+預期年增長率×2)公式中的年收益為最近一年的收益,可以用每股收益TTM(最近十二個月的收益)代替,預期年增長率為未來3年的增長率
  • 聊聊估值方法:自由現金流折現法、PEG估值法
    來源:雪球今天我就專門寫一下如何對公司進行估值。常用的估值方法一般有自由現金流折現法、股利貼現法、市盈率估值法、市淨率估值、市銷率估值、PEG估值法等,前面 2 個是絕對估值法,後面 4 個是相對估值法。
  • 從資本估值效率(P/I)和創收效率(R/I)看燒錢效率
    公司的資本估值效率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一是累計資本估值效率,即公司當前估值與歷史累計融資額之間的比例,P/I=公司當前估值/歷史累計融資額;累計資本估值效率可以用來衡量公司過往的資本增值情況,比如說A公司累計融資1億元,當前估值10億,那麼累計的資本估值效率=10;如果B公司累計融資1億,當前估值
  • PTA期貨:現貨價值的估值模型的研究
    本文僅限於對現貨價值的估值模型的研究,不涉及衍生品估值模型。【導語】PTA的成本系列研究,建立了pta的成本模型,但並沒有分析隱藏在其成本模型背後的盈利(收益)模型。回顧pta的定價機制演變,最後剖析pta的單邊估值-成本利潤模型。
  • 實戰基金投資,一篇文章講透不同指數基金的合理估值
    那麼我們直接套用穩定增長的資產估值公式:這裡永續增長率是22.13%,當折現率小於22.13%的時候,估值為負數,我們想一下,無限期持有一份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為22.13%的資產,但是預期收益率卻低於22.13%,並不符合常理。那麼我們把預期收益率設置為25%吧。
  • 先弄懂指數估值怎麼看?
    小創今天就重點說說指數基金的優勢和怎麼看指數的估值。指數基金為何能締造這樣的「神話」?1.投資一籃子股票,分散風險。投資指基其實是購買了一籃子股票。比如,買入小創的富國創業板指(代碼:161022)就等於買了創業板不同行業的100個龍頭股票,有效避免了投資個股的系統風險。
  • 祖衝之的『綴術』居然失傳了
    劉徽的算法與阿基米德基本相同,但是劉徽提出了圓的內接正N邊形邊長與內接正2N邊形邊長之間的遞推公式,並且計算到了圓的內接正3072邊形,得到π的值大約是3.1416。又過了兩百年,中國數學家祖衝之橫空出世。
  • 美國登月技術已失傳,難道是故意的?
    美國登月技術已失傳,難道是故意的?從中國古代就有著對於月亮的幻想,嫦娥是古人認為月亮上居住的神仙,這些傳說無不透露出中國人對月亮的好奇。人類登月是需要通過火箭這種載人工具,沒有這個運載火箭,人類是無法登月的但是這之後這個技術似乎就失傳了,坊間有傳聞,美國人當年故意將圖紙損毀,讓其他國家甚至是後人都無法再登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