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格雷厄姆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這本《格雷厄姆精選集》是新出的,看完以後不得不感慨,大師就是大師,他的思想每次看都驚嘆。
格雷厄姆見證了美國金融市場60年的起伏興衰,他幾乎是在一片混沌中,創立了「證券分析」這門學科。
開山祖師爺的忠告和觀察,截止到目前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如果你對格雷厄姆的思想有一定了解,閱讀這本書,會有一種「老友重逢」的感覺,非常地舒服,那種思維的洞察力、穿透力,那種字裡行間的理性氣質,真的是深得我心。
1. 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是,我們都想從華爾街賺到超過我們工作應得的報酬。
法幣時代讓金錢沒有了上限,網際網路當然讓時代多了許多機遇,但是也添了很多浮躁。
如今的金融機構,大把的人靠關係上位,靠灰色地帶撈錢,很多畢業沒幾年、對生意缺乏基本認知的年輕人西裝革履,拿著很多企業家都咂舌的工資,在辦公室算著精確到小數點後2位的模型。
在我的概念裡,在股市裡有三種人:
第一種,以為股市是個「提款機」的無知無畏者,俗稱「韭菜」,在市場中追漲殺跌,或者對投資一知半解、卻以為自己很厲害。
這種人人畜無害,卻最受傷害,缺點最多也就是比較喜歡吹牛皮而已。
第二種,知道股市裡「七虧兩平一賺」,通過各種方式鼓動韭菜,讓他們的錢更快、更赤裸地交出來的人。
這種人往往背景光鮮,忽悠起韭菜來也是一套一套的,他們的收益最確定,但也有上限,而且有時候不太光彩。
第三種,同樣知道股市賺錢不容易,但是持有股東心態,認真研究公司,希望通過獨立分析,賺取乾淨財富的人。
這種人的路是比較艱難和孤獨的,因為沒有幾個人喜歡聽「慢慢變幅」,但是如果路走對了,隨著時間推移,財富的積累也會越來越多,也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
就我個人而言,希望從第一種人,逐步變成第三種人,如我的公眾號介紹:追求財務自由,也希望幫其他人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2. 本次危機是史無前例的,與以往任何一次熊市都不一樣,但此次危機又充滿了諷刺,因為就在1928-1929年的時候,被稱作「新時期」(New Era)的市場中還瀰漫著瘋狂,美國人民和金融市場在一年內的反差值得深思,卻又令人不解。
我很想跟格雷厄姆先生說:這不是「美國人民」的獨特問題,我們「中國人民」也是一樣的,事實上,所有國家人民都是一樣的。
「新時期」這種叫法,換個名字,沒過幾年又會出現的,比如在中國,我們現在有一種趨勢叫「AI改變一切(當然也包括對高科技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值方式)」。
市場永遠就像個鐘擺一樣,在樂觀和悲觀之間來回擺動,時不時地會來一次幅度非常大的擺動,這個過程也像我們在遊樂場看到的海盜船一樣,從一段到另一端,在最平衡那個點也就是最低點,速度是最快的。
只是,市場與鐘擺/海盜船的差異在於:市場在接近最高點時往往速度是最高的。
各位還記得2015年嗎?A股市場從14年底的2000點出頭,幾乎是一路狂飆到5100多點,在最後那段時間,到處瀰漫著「配資」、「暴富」、「財務自由」之類的事情,真真假假,讓人難以分辨。
也就在每個人都興奮得紅了眼的時候,股市掉頭直下,似乎一夜之間,那些公司的價值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5000點跌回到3000點,40%的跌幅輕而易舉,也沒費多少時間。
金融市場中永遠是這樣的,人的欲望和恐懼被放大,要想不成為其中的犧牲品,就要「盯著球,不要盯著計分器」,只有你的「球技」(對公司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收益。
3.股東的無奈源於兩個重要的認知:一是董事對證券市場價格沒責任也沒興趣;二是外部股東往往對公司業務不了解,因而其觀點也不會被經理人所考量。這兩點成功地讓董事和股東閉上了嘴。
作為上市公司的小股東,有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尷尬:那就是公司雖然是我們的,但具體的經營管理我們起不到什麼作用,當股東對管理層的所作所為不滿意時,最多也就是用腳投票——賣出股票走人。
如摘錄中所說,董事往往是不關心這些的,受管理層邀請(很多還是管理層的私人朋友),每年來上市公司開幾次會(有時候連來都不用來),每年給個十幾萬、幾十萬報酬,如果有董事能夠對管理層提交的議案提出反對,這樣的董事恐怕屆滿以後,也離「因個人原因提出離職」不遠了。
股東則距離經營管理更遠,尤其是中小股東,需要提交股東大會審批的事項本來就是少數,中小股東能夠發揮作用的情況就更少,畢竟人微言輕,手裡那點投票權也很難起到大的作用,想要把中小股東集中起來又需要人力物力,另外別人還不一定跟你想的一樣。
結果就是:管理層往往是沒有太多約束的。
那麼,在進行投資時,如何應對這一點呢?我的方法有兩個:
第一個,儘量選擇不需要管理層「持續聰明」的公司。
比如,最近這幾年網際網路營銷公司很火,但是商業模式本身也在不停改變,這是一個需要商業模式迭代的生意,換句話說,需要管理層「持續聰明」,對於這樣的公司,投資者就面臨著商業模式掉隊和管理層與股東利益不一致的雙重風險。
第二個,儘量選擇管理層利益和股東利益高度綁定的公司。
如果管理層也持有足夠的公司股份(足夠的意思是,考慮到管理層的薪酬,TA在公司股票上的資產大幅波動會讓TA感覺肉疼),這種「大家在一條船上」的狀態可以很好地綁定管理層與股東。
4.我們在對過去進行了研究並理解了他們之前,並無權懷疑他們。
這一點我的感觸非常深。
按照我的投資方式,首先是選擇經營指標在過去非常優秀的公司,由於選擇的標準是橫跨了許多年的,所以不能簡單把過去經營得好歸結為「運氣好」,這麼好的經營結果(例如過去10年ROE超過20%的年份大於等於7年),背後一定有原因。
所以我應該做什麼呢?我以前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這些公司的,經常會用一兩條爛熟於心的理念、原則,直接把這些公司PASS掉,比如:
空調是無差別的,所以格力有啥好看的;
房價已經這麼高了,萬科風險太大;
攝像頭有什麼技術含量啊,海康威視這種為科技公司不用看;
華東醫藥一聽這名字就是家沒什麼競爭力的老國企;
萬華化學?這種生產無差別商品、又是周期股的公司有啥好看的?
在這個觀念裡面,我犯了自大的錯誤,正如摘錄所說,在真正認真去看了數據、並試圖理解數據背後的原因之前,我並沒有資格去懷疑一家公司。
後來我開始按照自己的標準,將篩選出的公司一家一家進行分析,我發現這樣做,對我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了。
我知道了產業地產的難度,理解了空調不是「能出風就行」,大城市化才剛開始,智能監控的碎片化和智能化,中國製藥企業的過去和任重道遠,化學品市場也可以有不錯的毛利率。
對於我個人的知識結構來講,我很滿意這種理解了更多學科、並將生意進行隨心對比的感覺,這讓我不僅懂得更多,甚至也改變了我的精神面貌,走在路上時,我看到的是一個個生意和他們背後的數字,這種感覺讓我很舒服。
第二個好處是,我開始通過對比,加固對於現有持股的信心,或是發現更好的投資標的,背後反映的,則是更為開放的心態。
通過這種方式,我已經買入了格力和萬科這兩家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反思現在持有公司的優秀程度,這個過程讓我受益匪淺,具體可以看我對各家公司的分析文章,時不時地會有一些公司之間生意模式的對比。
5.過往的記錄清楚表明,通貨膨脹對股市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人們的主觀情緒發揮作用的,當批發物價指數和股市恰好同時上漲時,他就發揮了重要的利多作用。當股票價格下跌時,投資者就好像忘掉了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與股市漲跌的關係,在我們國家還很少聽到這方面的聲音,先聽一聽格雷厄姆的經驗,有助於在未來我們保持清醒。
通貨膨脹和股市漲跌之間的關係,就像經濟和股市漲跌的關係一樣,兩者之間一定有關係,但這種關係是複雜的、非線性的,不存在如果A怎樣,B就一定會怎樣的關係,所以如果下次你聽到這樣的聲音,看看他的論證邏輯是否有驚人之處,如果沒有或者看不懂,走開就好。
6.我會要求指數的收益率至少應該是AAA級債券收益率的4/3倍,方能與債券投資有相同的競爭力。
這一條很有意思,可以供我們做一些簡單的估值標準推演。
作者說的AAA級債券收益率,可以看做是無風險收益率,目前在我們國家,這個收益率大約是4%(取3年國債收益率,5年我認為太久了),按照4%*4/3=5.3%來計算,1/5.3%=18.8,換句話說,指數市盈率在不超過18.8倍的時候,作者認為才是有投資價值的。
在另外一段話裡,作者提出了股票收益率應該要2倍於債券收益率的要求,按照這個標準來計算,股票的市盈率就不應該高於12.5.
7.績優股票,就是「優質的公司」「護城河牢固的公司」,以合理的價格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很可能是安全的……只要你確保「好股票」的價格沒有超過保守價值的區間,按照公允價格買入好股票是不可能犯錯誤的,或者說不會犯糟糕的錯誤。他們犯錯誤通常是因為買入了糟糕的股票,有時候他們犯的錯誤是在牛市沖天時購入好股票。
你真的沒有看錯,這段話是格雷厄姆說的!
還有更讓人震驚的,那就是這段話是格雷厄姆在1947年說的!
當時巴菲特距離他說的「從猿進化成人」(從買便宜公司到買好公司),還有許多年的時間,而我們很多人一貫以為的「格雷厄姆從來不贊成關注公司質地,相反,他只強調公司淨資產帶來的安全邊際」完全不同。
不得不感嘆,大師就是大師。
那個時間點,大家對于格雷厄姆最經典的思想消化還遠遠沒有完成,甚至連開始熱火朝天地學習都說不上,傳統的價值投資還只是處於方興未艾的狀態,格雷厄姆提出這樣的觀點,簡直就是超越了兩個時代。
如果說當時大多數投資人還處於追漲殺跌、憑感覺瞎買的1.0時代,格雷厄姆已經將2.0(以低於淨營運資產2/3的股價買入一打便宜公司)打造地爐火純青,並且已經目光銳利地指出了3.0時代的關鍵點了。
對於我們這些當代的投資人來說,能有這樣的先行者和指路人,無疑是非常幸福的,就看我們願不願、能不能去認真學習和實踐了。
未來是充滿可能的,而你的未來,就取決於當下你的選擇
作者:villike連結:https://xueqiu.com/7579238876/161511222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