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STEAM教育,大家最近幾年聽到的特別頻繁。STEAM教育的字面理解比較簡單,五個字母分別代表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領域融合的綜合教育。
其實,STEAM教育理念在國外已經是幾十年前就開始形成,美國在1986年就已經明確了STEAM教育理念的定義並開始在教育中推廣。這也為美國培養了大量的科技人才,為美國科技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皮皮貓是一家專注機器人少兒編程的青少年學習機構,她和STEAM教育有什麼關係呢,她又是如何與STEAM教育聯繫在一起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說說這個話題。
有別於傳統應試教育方式,皮皮貓機器人編程推崇的是項目式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興趣小組的形式組合在一起,通過興趣的引導,共同討論項目開發、項目設計、項目合作、實踐操作、總結分享等過程,來達到學習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的目的。
STEAM教育的特點是跨學科融合。就像我們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其實是同時學習生活或者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步進行,比如當孩子請教螞蟻搬家的原因時,父母或者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涉及到新的名詞孩子可以作為新的語言知識學習吸收,同時也一定會涉及到一部分的自然科學知識,而這些內容有可能會讓孩子記憶終生,這樣的學習方式也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沒有感受的痛苦,並且能更好地理解記憶。
當然,這只是簡單的舉個例子,現實生活要面對的情形會更加的多類化。回到關於皮皮貓少兒編程和STEAM教育的關係,也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Scratch的課程中, 有一個鋼琴的項目需要大家來完成。其實,鋼琴是分很多種類的,如果再往前探索,可以探索鋼琴和其它音樂。因此,在課程設計中,會設計一部分的樂器知識,再加上競猜答題的方式,學生的學習欲望更加強烈。課程的設計,真正把STEAM教育中的A(art藝術類知識)融入到了課程中進去,而這個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渡,並沒有刻意的記憶背誦要求。同時,搶答的方式,在提升學生專注力和學習欲望上,非常有成效。
STEAM教育其實並不複雜,難的是需要老師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備課,就像傳統的應試教育老師可能只要準備一門課程就可以了,而STEAM類老師在備課的時候,甚至還要介紹動物進化、數學邏輯、歷史人物故事等融合的學科知識。
想像,未來這種以興趣小組形式的教育模式將會得到更廣的普及。也許,哪一天,學校裡不再有班級,學生自己根據興趣和需要自組選擇課程,選擇老師,選擇同學。其實,在有些國家已經有這樣的案例了,比如美國的瑟谷學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索更多的關於瑟谷學校的資料。當我們不再以應試教育的學歷文憑為評判一個學生成績的標準,這樣的教育改革應該會更加激進。
誰也不知道,今天的天方夜譚會不會成為明天的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