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 (實習記者 閆利)為了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倡導大國工匠精神,展示我國鐘錶維修人員的技能水平,發現、選拔和培養技能人才,11月16日,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全國機械手錶維修工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在杭州舉行。此次大賽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鐘錶協會、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全國委員會聯合主辦,杭州手錶有限公司承辦。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全國委員會副巡視員嚴紅,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菸草工作部部長楊棟國,大賽組委會執行主任、中國鐘錶協會理事長張宏光等出席開幕式。

嚴紅在開幕式致辭中介紹,鐘錶行業是重要的民生行業,鐘錶維修事關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我國有著龐大的鐘表維修市場和對機械手錶維修的高質量需求。通過這一舞臺,可以引導帶動行業職工學習知識、苦練技能,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伴隨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已形成了3.6億隻進口表(其中4250萬隻中高檔機械錶)的社會保有量。人們擁有了中高檔手錶,亟需與之相適應的維修服務。我國鐘錶維修業正在由低端服務向高端服務發展,鐘錶維修業迎來了黃金髮展時期。鐘錶維修體量與檔次價值的需求,亟待我們提升鐘錶維修的能力和水平,亟需加快建設適應產業發展,熱心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的德藝雙馨、技術過硬、技能精湛、理論紮實的維修人才隊伍。」張宏光在開幕式上致辭並宣布「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全國機械手錶維修工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開始。




此次競賽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組織開展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的通知》(人社部函〔2019〕41號)的相關要求為基礎,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結合專業理論知識,重點考察選手的實際操作能力。競賽職業為鐘錶維修工,職業編碼為4-07-10-04,屬於國家級二類競賽,共分為預選賽、總決賽兩個階段。自2019年7月27日起先後在廈門、杭州、西安、深圳、天津五個城市舉行了預選賽,全國各地共有591名選手報名參賽,前80名選手進入總決賽。16日到場參加總決賽的參賽選手共77名。總決賽項目由理論知識、技能操作基礎和技能操作附加三部分組成,理論知識考試時長90分鐘,共計30分,佔比30%。技能基礎與技能附加考試時長180分鐘,其中技能基礎考試共計70分,佔比70%,技能附加考試共計20分。總決賽成績合計為120分。參賽選手實操考試在杭州市手錶有限公司裝配車間進行。
17日,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全國機械手錶維修工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閉幕並舉辦頒獎典禮。大賽組委會成員、各裁判員和參賽選手等百餘人參加閉幕式。大賽裁判組副主任王澤生進行技術點評。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全國委員會副巡視員嚴紅,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菸草工作部部長楊棟國,大賽組委會執行主任、中國鐘錶協會理事長張宏光等為獲獎選手頒獎。


汪根華、王澤佳、邳立偉分別獲得全國機械手錶維修工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第一、二、三名,同時,組委會表示,若為他們為職工身份,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核准後,將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總決賽獲第4—15名的選手,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全國輕工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入選總決賽的前80名選手,被授予「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全國機械手錶維修工職業技能競賽優秀選手」榮譽稱號。參加本屆大賽全國總排名前100名的選手,被授予「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全國機械手錶維修工職業技能競賽百強選手」榮譽稱號。此外,大賽組委會還對在本屆賽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

張宏光對此次大賽進行了總結,他認為,從預選賽到總決賽可以概括為四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激情」,是維修師、執裁裁判、六家協辦團隊的熱烈響應和踴躍參與。鐘錶維修業組成多樣化,除了品牌企業和國外品牌授權連鎖維修企業外,更多的是個體經營者。業內來往較少,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因此維修師傅感到被漠視和邊緣化。本次競賽為大家提供一個切磋技藝、展示技能的國家級平臺,促進鐘錶維修業內形成勤練技能、學好技能的良好氛圍,給參賽選手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機會,激發了維修選手們的存在感和使命感。此外,各位裁判各司其職、認真負責,在比賽積累了經驗和借鑑。協辦團隊積極主動,為五場預賽做出了精心安排和周密組織。
第二個關鍵詞是「擔當」,競賽組委會的責任擔當和精心組織。組委會組織業內骨幹技術力量整理彙編出600多道理論複習題,並經過反覆比對精選出407道題,並印刷成冊分發到每位參賽選手。達到了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實際效果。組委會從當今維修市場實際需要出發,將理論知識比例增加到30%,努力造就理論基礎紮實、操作技能精湛的新時代鐘錶維修工。組委會堅持公益性原則,整個比賽未收取任何參賽費用,僅僅依靠鐘錶骨幹企業與協會的力量,圓滿完成歷時6個月之久的5場預選賽和1場總決賽。比賽中,組委會充分貫徹公開、公平、公正的比賽規則:第一,網上報名,本次競賽採用個人賽方式進行,全國鐘錶行業內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的人員均可以參賽。報名方式採用個人報名和企業組隊報名形式;第二,由經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專門培訓12名裁判員組成的裁判委員會和監審委員會,從組織機構上予以保障;第三,考試題由組委會核心人員從400多道題庫中隨機抽取若干道題組成理論A、B試卷,印刷後密封帶到考場,現場啟封髮捲;第四,操作技能競賽的機心均有編號,在考場由監考人員隨機發給參賽選手。實行盲判,裁判員只按照試卷和實操答題卷判分,不知參賽選手。在組織、制度、措施諸方面保證了競賽的公開、公平、公正,使得大賽規範、有序、圓滿。
第三個關鍵詞是「緊迫感」,體現在整個行業提升技能水平的緊迫感。作為本次大賽的參賽主體,有的選手帶來一整箱的工具儀器。五個地區預選賽,選手們來自不同的企業,既有亨得利、亨吉利等名聲遐邇的老字號鐘錶店,也有鐘錶製造企業的裝配維修工。參賽選手中更多的是個體從業者,他們在實操考試中表現不同、水平不一,各有各的操作方法。通過此次大賽,他們不僅展示了畢生所學所能,也暴露出了自己的短板與不足,提升了技能與技藝,更促成了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普及與認知。最終形成了學技能、學本領的熱潮。
第四個關鍵詞是「收穫」,通過這次大賽,讓更多人初步全面了解掌握了鐘錶維修行業的發展現狀,理清了鐘錶維修行業未來的發展走勢。大多數維修師傅在工作中努力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提高技能。鐘錶維修業也在與時俱進,秉承先進的維修理念,購買高端的維修設備,基本可以滿足我國目前的市場需要。同時,通過大賽也清楚地看到了鐘錶維修行業發展的不均衡,南北方、國內外、企業與個體之間的差異明顯。此外,大賽也發現了人才、選拔了人才,參賽選手收穫了大賽帶來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的進步,明確了奮鬥方向;大賽促進了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普及和認知;企業、專業院校也收穫了未來教育培訓的專業方向,有的放矢的修改教學方案,為行業培養急需適用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