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中的主要角色共有七人,他們的身份均是約翰的同事或學生,作為世界頂尖學府的一員,這些知識精英的觀點有著很強的代表性以及個人感情色彩。在人類學家、生物學家、心理學家等顯赫的頭銜下,他們對約翰所述故事的態度,足以折射出每個人作為個體的思想深度與世界觀差距。導演精心挑選了這樣七位文化精英,他們研究的領域大多處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點,通過每個人的心理變化過程,展示出影片的真正主旨。
主人公約翰正值壯年,突然從哈佛大學歷史繫辭職,令人感到無比意外,然而更加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辭職原因――作為永生者,他必須每隔10年轉移一次地點,忘記過往的交集。從日薄西山到華燈初上,約翰都在這間房子裡回憶自己漫長的一生,他總是帶著悲憫的笑容,在細微的面部表情中,我們似乎能夠感受到他看似荒誕的自白之下,隱藏著一種完全合理的邏輯。無論他人如何激動地反駁,約翰的內心總是波瀾不驚,臉上看不出一絲情緒波動,就連對方關於下雨的推測,約翰都可以用一句「我聞不到雨腥味」巧妙回應,他的沉穩正好與永生者的身份相符。在聚會的最後,為了安撫眾人的情緒,約翰主動承認,表示此前的自白僅僅是一個故事。他的妥協舉動更加展現了這個角色的世故老道。導演借琳達之口說出了約翰的學識淵博,同時用面部表情變化與細微動作全面展現出了他精明沉穩的特點,進一步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似乎已經身臨其境,面對面與約翰對話。
影片的另一條線索由女歷史學家桑迪獨自承擔,她對約翰一見鍾情,卻遲遲沒有開口告白,這份愛戀讓她成為唯一一個始終相信約翰的人。她在眾人猛力攻擊約翰言論時總是挺身而出,或岔開話題,或緩和氣氛,她的努力讓約翰的故事得以繼續進行。在約翰首次提到自己活了一萬四千年時,在場眾人都表現出可笑和吃驚,而桑迪卻十分淡然地回應道:「你看上去只有900歲」。她與眾不同的表現為後來的告白埋下了伏筆,桑迪從來不主動提問,也很少發言,卻在伊迪絲和威爾情緒激動時主動站出來反駁,要求他們給予約翰人格上的尊重。這個角色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劇情內容,同時也起到了平衡氣氛的作用。 正是有了許多不同觀點的加入,《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才得以成型,導演抓住了角色的心理變化過程,從而引導觀眾在房間中尋找自己的代言人,直接與約翰面對面交談,更加直觀地探索本片的深入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