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團合併5年後,大眾點評的名字正式從美團消失。9月11日,美團點評在香港證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應簡化為美團,公司名稱的簡化不會影響公司的業務方向、組織結構和經營情況。
近五年來,大眾點評的組織結構在一次次調整中被打散、打通、融合。現在,這種糖在咖啡中完全溶解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眾點評是美團點評集團最好的資產之一。大眾點評類似豆瓣對電影的評論。它是用戶自發聚集、評論和獲取信息的平臺,評論比交易更重視。
美團於2015年10月宣布與大眾點評合作。那麼在業務層面,大眾點評的業務重點是婚禮、會展等低頻、高客戶價格的業務,不再參與高頻低客戶價格領域的價格戰和補貼戰。在管理層,張濤於2015年退休,不再擔任聯席執行長,這意味著張濤不再具體參與公司業務,新公司由王興接任。
美團收購大眾點評的時機非常巧妙。正是團購業務用戶數量達到頂峰的時候,外賣行業的競爭已經過半,百度、餓了麼和美團的情況還不明朗。大眾點評對美團的第一個意義在於,它為美團本土生活服務打開了流程入口,引入了更多優質的商業資源。
大眾點評的核心價值是C端用戶真實的評論數據。聚集在一起後,會有更多的用戶進入評論和推廣,形成無形的口碑效應,甚至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這意味著大眾點評模式具有較高的用戶激活能力和自發推廣能力,營銷成本也低於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但由於輕交易、重點評的模式,變現模式相對匱乏,變現方式仍然是廣告和佣金,而Gmv和營收主要依靠團購業務。
在美團廣告業務發展初期,大眾點評在營銷推廣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眾點評在千團大戰前的盈利模式為「出版+無線增值+會員卡消費佣金+廣告」,包括出版發行《餐館指南》,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提供餐飲資訊增值服務,合作商戶優惠券消費抽傭2~5%,截至2008年11月,憑藉傳統業務實現了現金流層面盈利。後續大眾點評又陸續發展了預訂和團購業務,但是與其他團購網站不同,2014年12月31日,大眾點評的營收中仍有近60%來自廣告或其他業務。
2016年1月,合併後美團和大眾點評廣告資源打通,並逐漸發展成為美團點評廣告平臺。截至目前,美團點評廣告平臺旗下共有7款本地廣告產品,包括商戶通、旺鋪寶、VIP特權、霸王餐、推廣通、品牌秀和高級推廣通。
從廣告收入前五大領域來看,美團點評2019年綜合廣告收入前五位分別是餐飲、休閒娛樂、美業、婚慶和親子。與yelp相比,家庭服務、健康、零售等細分領域仍有較大空間,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此外,隨著視頻展示廣告的興起,「NCPM」和「品牌秀」等針對高端商戶的新品有望帶動單商戶的ARPU值繼續提升。
美團點評的業務主要通過三種收費方式進行變現,分別為佣金、在線營銷服務、其他服務及銷售,佣金是最主要的變現方式,主要包括三部分:
(1)外賣業務(餐飲+非餐飲)中平臺對商家按交易金額百分比收取的佣金;
(2)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中平臺對商家按銷售代金券及預訂服務金額百分比收取的佣金;
(3)配送服務費(商家+交易用戶收取),如果商家選擇自己配送,則不收取配送服務費。
美團點評整體變現率的提高,除了與佣金率的提高有關外,還與業務結構有關。美團點評的不同業務收入模式不同,其中:餐飲外賣業務的收入包括三部分,分別為訂單交易佣金、營銷服務費、配送費(商家+用戶);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收入包括兩部分,分別為佣金、營銷服務費;新業務及其他根據其中不同業務類型有不同收入模式。
截止2019年美團活躍商戶數約610萬,全國商戶覆蓋率尚不足50%,未來可拓展空間較大,由於「美團」和「大眾點評」市佔率較高,成為商戶投放廣告的首選平臺,19Q1—19Q4平均單商戶營銷收入貢獻為362/590/712/758元,同比環比均呈現快速增長。
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很多商戶業務停擺,隨著復工復產,大量商戶投放廣告吸引客戶的意願將加強,有望進一步推動美團在線營銷服務增長。
從早期的團購業務到逐漸拓展本土生活服務相關領域,美團的毛細血管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幾個月前,美團也涉足了共享充電寶領域。四處出擊的美團點評,攪動了整個網際網路江湖。
大眾點評被美團一口一口消化,其獨立性一直懸而未決。現在,美團名稱的簡化,是統一和整合線上線下流量和品牌的又一舉措。簡化後的公司名稱將更加簡潔方便用戶建立美團與生活服務業的關係。
行行查,行業研究資料庫 www.hanghangcha.com
手機訪問「行行查」小程序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