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工作坊 | 電影照進現實

2021-01-20 集大文院


 生命在被什麼理由犧牲掉

中文1913鄭禕琳《卡桑德拉大橋》



1976年,世界各國人民仍然生活在在冷戰的陰霾之下,義大利和西德聯合拍攝了《卡桑德拉大橋》。卡桑德拉是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受神詛咒的公主,預示著悲劇的降臨。電影的開頭使用驚悚而又哀傷的配樂,昏暗模糊的色調為整個故事的發展籠罩上悲劇的色彩。只不過悲劇並非天災,而是人禍。


劇情發生主要集中在一列火車上:兩名恐怖分子炸毀世界衛生組織大樓敗逃,意外地將病毒感染給一車乘客,麥肯齊上校受命控制傳染,下令讓火車駛向卡桑德拉大橋墜毀,火車中的乘客在得知真相後決定反抗自救。


這看似是政府官員顧全大局,為了控制傳染「忍痛」犧牲了這一列火車的乘客,但回到電影的開頭,此次傳染的病毒實為美國政府在世貿組織秘密研究的病菌,而這才是列車必須載著一車的無辜生命墜毀的真實原因。列車原本由日內瓦一路向北開往中立國瑞典,但由於乘客受肺鼠疫感染,同屬北約集團的比利時和法國都拒絕了列車的停靠請求,最後麥肯齊上校下令讓列車改道向陌生的東方。波蘭在冷戰時期華沙條約集團,列車卻能駛進波蘭,可以推測北約集團和華約集團進行了秘密交易。而這一列車的乘客,就這樣成為了交易的棋子即將犧牲。影片包含了全球毒品走私、華沙條約集團、世衛組織、恐怖主義等內容,意蘊豐富。在我看來,它主要彰顯了人道主義的主題。


影片主要刻畫了幾個人物:


麥肯齊上校----麥肯齊上校作為美國陸軍情報處派駐日內瓦國際衛生組織辦事處的代表,代表美國利益,他是列車去向的決策者,是一位政治家。麥肯齊上校是影片中最矛盾的一個角色,他曾向上級反映卡桑德拉大橋的安全問題,試圖救下這一車乘客;當女醫生要告訴喬醫生病毒可治癒時他並沒有阻攔;但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命令,出於對軍人榮譽的維護,他只能選擇執行任務做一名出色的軍人。在完成任務後,他一言不發地離開了大樓,落寞的背景和影片開頭氣場強大的上校形成了鮮明對比。他並非權力的來源,最終也只是受到上級監視的工具人。也許冷酷的是上校,痛苦的是麥肯齊。


喬納森醫生-喬納森醫生在接到麥肯齊上校的電話後並不打算和他一起安定人心,他要求專業支持來救治病人,意識到列車即將墜毀後他果斷地組織人員計劃逃生,他是一名出色的神經外科醫生,醫術精湛,頭腦冷靜。同時他又是一個十分體貼的紳士,細心地照料病患,呵斥暴力搶奪老頭鐘錶的士兵,安撫下發狂的羅比…他和冷酷的施令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關懷個體的生命,不屑於政治家為伍。作為逃生計劃的主導者,喬醫生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社會精英角色。


前妻作家美麗聰明的女作家與前夫糾纏不清,為了尋求靈感踏上了這列火車。憑藉敏銳的直覺,她率先發現列車的異常,並敏感地意識到卡桑德拉大橋即將坍塌的真相。在配合喬醫生逃生的過程中,她耐心地幫助每位患者,斥責喬醫生放棄了前面車廂乘客的生命,她是一名勇敢而細膩的女性,代表愛與關懷。


登山運動員-羅比販毒走私,為了便於犯罪成為軍火商太太的情夫,這樣一個小人卻選擇利用自己的特長冒死爬出車廂配合眾人的逃生計劃,最終被擊斃。影片最後他囑咐女作家保護好軍火商太太,挺身而出對抗防化部隊,用生命完成了自我救贖,代表洗心革面的投機分子。


黑人警察----影片的前半部分黑人警察和同車廂的小女孩相處得並不愉快,小女孩的調皮吵鬧讓警長感到厭煩,他們信仰不同的宗教,發生了些許摩擦,最後警長卻為了救小女孩而死。他追捕國際逃犯,扶助弱小,是影片中最正面的人物。然而這樣一位正義的守護者的扮演者卻是美國大名鼎鼎的殺妻案主角辛普森,這樣的反差讓這部諷刺意味的電影更讓人感到啼笑皆非。


猶太鐘錶商人他找準每個機會推銷自己的手錶,風趣健談,充滿人情味。樂觀有趣的猶太老頭在得知列車即將駛向卡桑德拉大橋時卻表現得異常狂躁,他的妻子和女兒死於那裡的集中營,那是他畢生的噩夢。於是在逃生步驟的關鍵一步,他呆滯地走入充滿煤氣的車廂自焚炸車,為其他乘客提供了生的可能。猶太老頭身上有猶太民族的典型形象:善於致富,堅強隱忍,是一個十分和善老頭;同時他作為集中營屠殺的倖存者,又表現了納粹給被迫害的猶太人留下的永生難忘的痛苦,展現了法西斯的恐怖暴行。


影片包含了多條線索,每一條線索都意蘊豐富。前妻與喬納森醫生雖然彼此相愛,但因為彼此的高傲和要強導致他們兩次離婚。算計和把戲把他們都「弄糊塗了」,只剩下真假難辨的糾纏。面對災難,他們選擇互相信任,合作救治患者並幫助大家逃生。在對抗死亡的過程中,這一對誤會重重的戀人讓彼此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終於認清了自己的心,明白了對方的愛。女作家勸女士離開時稱呼喬納森為自己的丈夫,災難與愛情並行,愛在心底重燃。列車順利停下後,他們熱情地擁吻彼此,也讓多次受驚的小女孩重展笑顏,醫術能治癒病毒,愛能治癒人們內心的恐懼。


電影的結局是:列車經過卡桑德拉大橋時果然坍塌,喬醫生等人成功逼停半截列車,倖存的人們各自逃生,前面車廂的旅客則命喪橋下。喬醫生等人雖然沒有救下所有的乘客,但總體上也算是一個happy ending。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橋段是:在影片開頭異常異常整潔的走廊,伴隨著感染者病危急喘的聲音,麥肯齊上校邁著穩健而響亮的步伐走入,蘊含政治家的身份和冷酷的性格。斯切納醫生希望得知事情的真相來救治病人,而麥肯齊上校異常冷酷地逼問病危的病人;患者死亡後,女醫生要求解剖遺體研究傳染病,麥肯齊上校為了美國秘密下令火化遺體以掩蓋真相。在列車行進的過程中,斯切納醫生多次要求停車都被麥肯齊上校拒絕,這一列車的乘客必須成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一直表現淡定的上校看到大軍火商太太的名字出現在乘客名單時卻坐不住了,在政治家眼中,重要的是生命所附帶的標籤,例如社會地位、財富等等。


醫生和政治家似乎是天然對立的,醫生追求真相,救治病人不分階級、宗教、種族;政治家擅長權術和欺騙,必要時普通民眾的生命也將成為政治的犧牲品。醫生們的權力微乎其微,往往讓位於政府機構。這讓我聯想到二月二十七日鍾南山先生接受採訪時所說的「我們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了」。


影片沒有採用太多的特效,近乎白描的手法向觀眾講述了一個用生命反抗權謀的故事。導演多處採用矛盾的手法:恐怖分子竟然會憐愛地抱起踮腳看窗外的女孩、當病毒在車廂肆虐時,樂隊正在歡唱I’m still on my way、冷靜的麥肯齊上校多次氣急敗壞地否定卡桑德拉大橋會坍塌的事實、毒販和警長達成共識配合逃生……諸多細節增強了電影的戲劇張力和諷刺意味。


「政治是殘酷的」,許多觀眾在觀看這部影片時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世界衛生組織在強大的美國軍方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違背其宗旨成為了美國軍方的幫兇,防化部隊帶著槍枝進入車廂維持秩序,士兵粗暴地沒收老人的所有家當,「任何企圖逃跑的乘客,立即組織,必要時格殺勿論」,猶太老頭因為這不容違抗的命令白白挨了一槍。堅固的鐵片將車廂一節一節焊死,在電焊的火花照耀下,女作家蜷縮在牆角痛苦地抱緊自己,狹窄密閉的空間讓孕婦感到窒息,一千多名乘客生的希望正在被逐漸焊死……


他們不是因為傳染病而死,他們有必須要死的理由,為了所謂的美國政府的秘密,列車載著上千個人的生命疾馳向卡桑德拉大橋,駛向曾經的納粹集中營。法西斯已經被打敗,人們卻依舊面臨命喪集中營的悲劇。在強大而瘋狂的國家機器面前,車廂裡的一個個生命顯得弱小卑微,他們沒有選擇生死的權力。


現實不同於電影,我們所面對的是真正的天災。2020年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無數個家庭支離破碎。但現實卻比電影還要魔幻。最先拉響警報的八位醫生被成為「造謠者」訓誡、接受愛心物資捐贈的機構成為斂財工具、前線醫生憑單等待多時卻領不到口罩、疫情無法及時告知公眾增加了無比要的傷亡、在前期防護措施不到位的情況下醫護人員仍然要前僕後繼地倒在抗疫一線…為了保護大多數人,武漢下令封城,這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也是無奈之舉。武漢封城後,流浪漢、孤寡老人、務工的外來人員、等不到救治機會的患者….一部分人也同樣失去了選擇生死的權利,現實沒有卡桑德拉大橋,但在這個春天,他們悄悄地走了。當我們在感嘆電影時,是否思考過是什麼導致湖北鄂A牌司機被困告訴公路近20天?我們可以理解人們擔心受感染的想法,高防範意識的確是防止傳播的最有效辦法。但一夜之間作為弱勢群體的鄂A牌司機需要的是關懷、幫助和保護,而不是歧視和成見。


電影用人道主義的視角向觀眾傳達了許多信息,在影片的末尾,導演使用較長的鏡頭來展示乘客死去的場景,哀嚎聲響徹卡桑德拉大橋,人們帶著驚恐的表情死去,鮮血染遍他們的臉龐,他們堆疊在車廂中和大橋一同墜毀,橋下屍橫遍野……


生命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威脅,除了仰望上帝,普通的民眾如何捍衛自己生的權利?生命不能簡單等同於名單上的數字,每一個生命不應該受到忽視,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我無法忘記,建成「七天」奇蹟的加班加點的勞動者們;那個追著母親靈車哭喊的女兒;那個因為滯銷而崩潰的農民;那個無法上網課自殺的女孩…..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放棄武漢,不能放棄武漢的每一個市民。


「我所愛的,是每一個平凡的國人,每一個人的眼裡都照見我自己。」


相關焦點

  • 夢想照進現實:科幻電影裡的「機械外骨骼」圖鑑
    機械外骨骼這東西看似神奇,其實很多年前就已經在各類科幻電影裡出現,未來+硬漢+戰爭+外骨骼,幾乎「等於」一部老少鹹宜的科幻大片。穿上鋼鐵戰衣,就能力大無窮並且刀槍不入,雖千軍萬馬不懼,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這樣的幻想源於冷兵器時代,古人的盔甲不就是這個設計初衷嗎?只是在科技尚未到達那個高度之前,人類只能幻想,好在電影能逐步完善咱們的夢想。
  • 電影照進現實!「鋼鐵俠」馬斯克終成全球首富,下一站火星
    我們都知道漫威英雄「鋼鐵俠」在電影中是全球首富,富可敵國,而在現實世界裡,特斯拉CEO馬斯克一直被視為「鋼鐵俠」原型。對於馬斯克來說,1月7日將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現實版「鋼鐵俠」以超過1850億美元的身家超越亞馬遜CEO貝佐斯榮,登全球首富,電影照進現實。
  • 微電影劇本的結構特徵
    微電影結構沒有固定模式,一部好的微電影劇本絕不會有雷同。但是微電影好劇本有共同的特徵,符合現實的客觀規律,服從劇作者創造的形象,體現主題的藝術構思。結構並不是純技術活,而是要將作者的藝術構思和內容緊密相聯的紐帶。
  • 遊戲照進現實,他是一個真實的生化人
    遊戲照進現實,他是一個真實的生化人
  • 《三體》中的「冷凍復活」照進現實,我們離永生還有多遠?
    尤其在電影作品中更是屢見不鮮。(《異形》劇照)電影《異形》中,人們從冷凍艙中醒來,引發一系列的事件。而在影片的末尾,倖存者們又倉皇地逃入冷凍艙,似乎這才是唯一的救贖地。(《星際穿越》劇照)去年大熱的電影《星際穿越》裡,反派曼恩博士更是在發出假信號之後,把自己冷凍起來等待救援。
  • 一部最愛的驚悚電影《異度空間》,網友:電影最終照進了現實
    談論哥哥的電影歷程,有一部片子是一定繞不過去的,這是他唯一一部主演的驚悚片,也是他生前最後一部影片《異度空間》。這部由爾冬陞監製,羅志良導演的電影於2002年上映,女主角是氣質女星林嘉欣。這部電影講述了林嘉欣飾演的章昕因經常看到靈異幻象,求助張國榮飾演的心理醫師阿佔,在這一過程中兩人之間產生了愛情,但是一直不信有鬼的阿佔最終也遇到了鬼,這個鬼是其前女友,因不想與其分手而自殺。最後男主說出了心裡話,得到了女鬼的原諒。
  • 幻想照進現實,科幻電影中的酷車離我們有多遠
    多家國內外車企攜多款車型亮相進博會。其中就不乏有氫燃料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會飛行的汽車等帶著濃濃科技感的未來汽車。其實在很多科幻電影裡面,主創們也對未來的汽車花了不少篇幅進行描述。那些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是否能夠真的成為未來走進我們生活的汽車呢?今天,《車壹圈》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電影中的未來汽車在現實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 鋼鐵俠方舟反應堆照進現實?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成功放電,概念...
    鋼鐵俠方舟反應堆照進現實?有趣的是,漫威電影《鋼鐵俠》中託尼·史塔克胸口的方舟反應堆,就曾被認為是根據託卡馬克裝置改編的。原標題:《鋼鐵俠方舟反應堆照進現實?
  • 鄭州師範學院教師趙明河赴京喜領電影劇本獎
    12月24日,鄭州師範學院教師趙明河應邀赴北京市的首都電影院參加第二屆「北京影協杯」電影劇本徵集評選活動暨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第三屆影評大賽的頒獎典禮。趙明河老師歷時三年多創作的電影劇本《北漂偉人》獲得本賽優秀入圍電影劇本獎,是河南省唯一的獲獎者。
  • 投資電影怎能不懂劇本?影視製作人手把手教你看劇本
    劇本評估交給不同身份的人,追求的評估目的和反饋內容是不同的。比如,編劇專注戲文劇作本身,策劃兼顧產品設計。製片人思維和投資人思維有非常相同的追求投資回報比的部分,但是製片會不由自主地考慮進自己參與部分。投資人呢,除去主投項目後,基本涉及不到產品設計和管理,評估重點純偏財務回報。 在這裡,我們一上來,就先確定的是投資人身份。
  • 《太空救援》首映禮將科幻照進現實
    《太空救援》首映禮將科幻照進現實  「今天的科幻就是明天的科技,2018年長徵五號發射、嫦娥四號探月、北鬥衛星組網,35次發射次數將創歷史新高,我們的科幻片能不能想辦法跟上這個節奏?」曾念群老師認為,現在中國科幻電影的確讓人有點著急,「在科幻創作領域我們算是剛剛起步,科幻創作在中國電影領域基本上是缺席的,科幻有時候甚至可以引領科技的發展,在世界科幻史上曾經很多的幻想後來都成為了現實,科幻創作領域應該是跟科技發展是同步的,這是我們生產力的一個代表,所以中國電影在科幻這一部分不應該缺席,也不應該被忽視。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當科幻照進現實,帶給人類的是顛覆還是毀滅?
    、視頻等媒介,也不需要再花費大量時間,只需直接將知識傳輸到大腦當中即可;我們的記憶可以提取複製到新的媒介上從而獲得「永生」……這些科幻電影裡的經典場景,如今正在成為可能。或許用科幻電影裡的橋段,可以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腦機接口。比如《阿凡達》,該片主要講述人類穿上阿凡達的軀殼,飛到遙遠的星球潘多拉開採資源。
  • 堅果R2評測:夢想照進現實
    大底大像素,拉進美的距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一次,1億像素的主攝有了,超廣、長焦、微距也有了。堅果R2在傳感器尺寸上有了長足進步,給我帶來了很大驚喜。超廣角在拍攝大場景時會很容易把陽光拍進畫面,在強逆光下,沒有出現嚴重的過曝問題,逆光下的樹葉仍然清晰可見。「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這句話出自20世紀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而一億像素的主攝,把離得近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如何真正拍出好的照片了。
  • 《小小發明家手冊》讓發明的「光」照進現實,改變世界
    當孩子記下自己的靈感,再用時間和科學的方法加以潤色,就如同發明創造的「光」照進現實,必然會產生一些奇妙的變化。這本書,還提供了將靈感化為發明創造的方法,簡單易操作。還將其中的重要步驟單獨列出,做了醒目的提示,即便是孩子自己,也能在閱讀的過程中get到重點。
  • 「未來鄉村」照進現實:「青山」不老水長流
    如今在這片青山綠水間,被汙染的水庫重回國家Ⅰ類水標準,在舊禮堂上修舊如舊的圖書館成了鄉村美學教室,「洋面孔」、本地創業青年和手工匠人集聚,許多關於中國鄉村未來的美好想像,在此化作現實。「過去來看過我們青山村的人都知道,這裡路很窄,大巴車根本進不來,還有很多斷頭路,路上也沒有路燈,外地人來了容易迷路。加上我們農村人不用的東西都會堆放在屋子裡,衛生狀況也不好。」村民王康雲說。他還回憶,長期以來,村民在龍塢水庫周邊的竹林中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劑以增加毛竹和竹筍的產量,造成了水庫汙染,影響了飲用水安全。
  • 電影《裂隙》劇本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2020年11月24日,我國新時代首部反映現代監獄生活題材電影《裂隙》(暫定名)劇本研討會在西安陝西會客廳召開,此次會議由陝西電影家協會聯合魅力柒影業主辦,西安電影製片廠導演王明軍主持。  研討會上,編劇王改周、謝思斌與出品方代表以及導演王明軍率先對劇本、故事與人物進行了多角度、全方面的闡述。與會人員分別給予了高度的認可與讚揚,肯定了其具有跨時代的正面、積極意義。  陝西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表示,劇本定位準確、工整流暢,題材新穎獨特,正好填補我國監獄題材電影的空缺。
  • 《特戰行動:毒牙》電影的靈魂是劇本
    「從事電影。是一種本能反應,把電影做好,是一種本能要求。」——韓涵《特戰行動:毒牙》在歷經了3年的打磨,無數次的推翻重建,無數次的改動與調整都只為創作出一部好的電影作品回饋給觀眾,相比那些隨意兩個月從劇本到完成任務制的影片來說,我們只能表示嘆息,正是因為他們這樣的人,中國高質量的影片一直在沉睡。
  • 《黑鏡》背後的故事,首度公開|劇本|瓊斯|神秘博士|電影_網易訂閱
    《黑鏡》主創團隊如何構建劇中的科技、社會、政治、心理維度,構思刺痛觀眾的思想實驗,從無到有地打造出一個基於現實的幻想世界?  那些反轉不斷、逐步擊潰觀眾心理防線的故事,又從哪些經典之作中吸收了靈感?
  • 不是陳赫太搞笑,而是劇本太現實!
    為此,一個叫做動物管理局的部門應運而生,它專門負責管理各路能變成人形的獸精,在人類社會生活的獸精,要辦理合法的居住證件,有違法行為,要被關進動物管理局的牢房接受懲罰。沒錯,紅顏秀影說的就是近期比較火爆的網絡劇,陳赫主演的《動物管理局》,而其設定就另闢蹊徑,沒有走傳統的IP改編路線,而是由六位編劇聯手打造的原創劇本。
  • 如何寫劇本?
    如果你想寫一個電影劇本,那麼就得用電影劇本的格式寫;如果你想寫一個話劇劇本,那麼就得用話劇劇本的格式寫。雖然它們大體看起來是一樣的,但還是有一些明顯的區別的,了解其中規則可以幫你節省時間。多讀一些你想寫的體裁的劇本,看看別人都是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