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帥。今天要同大家分享的,是來自新石實驗室的堅果R2,感謝zaker搞機團提供的產品支持。
R是revolution的縮寫,意味著革命與顛覆。2018年老羅在鳥巢發布了堅果R1,旗艦配置之外,拋出了smartisan TNT這一極具未來概念的作業系統。時隔兩年,由新團隊新石實驗室精心打磨的年度旗艦堅果R2,又帶來了哪些顛覆呢?
首先看下面這支視頻。
量感十足與人文主義
對堅果手機而言,大家最最關注的,我想首先是他的外觀吧,畢竟堅果手機一直致力於把優秀的工業設計作為產品的重中之重,此前第一代產品T1問世,就獲得了IF金獎。而特立獨行的方正外觀以及精美的系統UI也是本人一直喜歡堅果手機的重要原因。
外觀與系統UI方面,隨著「子公司」iphone 12直角邊框的回歸,堅果R2反而少了一些銳利多了一份圓滑。在保留直角邊框方正硬朗基因的同時,加入了上浮的曲面屏設計,這在本年度旗艦手機當中,仍然顯得有些獨特。
堅果R2提供了淺黑、松綠以及純白限量版三種顏色。本人手中的是淺黑色,純淨而統一的前後面板,無斷點中框,背面點綴的一枚小小的紅色LOGO讓整款手機顯得很有質感。6.67英寸AMOLED雙曲面全高清顯示屏搭配美觀的宮格界面,使得手機正面非常精美。
整款手機尺寸為161*77*9.5mm,重量達到了216g,沉甸甸的重量以及較大的尺寸,對本人而言的確有些厚重,或許並不十分討好女性用戶。
整款手機的外觀仍然有著強烈的堅果風格,但還不夠驚豔。在我看來,只有純白限量版才能算得上是R2本「兔」吧?
作為一款量感十足的旗艦機,我們仍然能夠看到堅果團隊對設計以及人文主義的堅持。這是我所理解的R2的外在。
搭載堅果R2的smartisan os依然保持了一貫的精美與簡潔,還是熟悉的擬物化圖標,宮格的設計把每一個圖標整齊劃一排列在一起。為了保證統一的美感不被破壞,第三方APP圖標幾乎全部經過設計師重新繪製,每一個都非常精緻、漂亮,與系統界面融為一體。如今我再也不想使用原生圖標了,日常使用中我甚至隱藏了APP名稱,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簡潔。系統交互方式也是擬物化的,精心美化了每步操作細節,非常具有親和力和互動性。
感知光影系統伴隨堅果R2而來,圖標陰影可隨著光線角度、強弱以及時間進行旋轉深淺變換。也就只有堅果手機才會在這些小細節裡費盡心思吧?
與使用炫酷的光影、材質來體現產品未來感不同,smartisan os的交互語言是儘量把冰冷的科技感隱藏,轉化為理所當然的功能以及精緻到令人驚嘆的細節,儘量不喧賓奪主。它極具人文氣息,日常使用時不經意發現,心裡會為之一顫。總之,用過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遲來的5G旗艦,該有的都有了
作為追求設計以及小而美的「小廠商」,堅果手機的硬體配置時常會成為自身短板,這也很難讓普通的路人轉粉。但這一次,堅果R2擁有足夠自信的配置組合。堅果R2配備了驍龍865旗艦處理器,90Hz高刷曲面屏,4510mAh大容量電池,支持55W有線快充、雙模5G、wifi 6以及NFC。
跑分方面,安兔兔綜合性能得分593118分,無論是GPU圖形性能,CPU運算能力、用戶體驗等表現都非常不錯,展現了旗艦機的應有實力。
在測試GPU性能的3Dmark測試中,全新的wild life測試結果為3735分。
在Androbench的基準測試中,8線程狀態下,順序讀取最大為1551.8MB/s,順序寫入為736.25MB/s,4K隨機讀取為285.49MB/s,4K隨機寫入為281.87MB/s,UFS 3.1表現出了不俗的實力。
跑分成績可圈可點,而在實際操作手機時,即使是在運行多款APP時它都表現的行雲流水,通過軟硬體調教獲得的順滑感受,讓人愛不釋手。
總之,這就是一款年度旗艦手機,只是作為下半年發布的旗艦機,這一切來的似乎又有些晚。但如果硬要說他的不足,那想必是90Hz刷新率的屏幕不夠激進,同時砍掉了無線充電吧。不過考慮到4000元的價格白送一套桌面系統,還要啥自行車呢?
大底大像素,拉進美的距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一次,1億像素的主攝有了,超廣、長焦、微距也有了。堅果R2在傳感器尺寸上有了長足進步,給我帶來了很大驚喜。
過去很喜歡拿相機「掃街」,而如今我更喜歡使用手機相機拍照,除了更便攜、更智能、能夠更快分享外,手機相機的鏡頭素質也越來越高,完全可以應日常拍照所需。堅果R2後置四攝採用了1億像素主攝鏡頭+800萬像3倍長焦鏡頭+1300萬像素超廣角+500萬像素微距的搭配。
首先來看一些樣片。
街頭攝影時許多畫面是轉瞬即逝的,來不及走上前便已經消失。高清解析度相片能夠能夠獲取更多影像信息,從而方便後期裁切得到自己想要的畫面。面對喜歡的景象,不必糾結距離遠近。所以我真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超大底,他可以把照片肆意放大,從而傻瓜式解決了構圖問題。
堅果R2的相機界面把長焦廣角和超廣角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而長焦端直接提供了800萬像素的3倍變焦鏡頭——在我看來有些過於粗暴了。「變焦基本靠走」?不存在的。無論是大底主攝還是3倍長焦,堅果的影像系統似乎在堅持一件事情:拉近用戶與美的距離。
超廣角素質頗高,超廣角成像同主攝成像的白平衡表現一致,令人驚喜。超廣角在拍攝大場景時會很容易把陽光拍進畫面,在強逆光下,沒有出現嚴重的過曝問題,逆光下的樹葉仍然清晰可見。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這句話出自20世紀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而一億像素的主攝,把離得近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如何真正拍出好的照片了。
TNT2.0系統,當夢想照進現實
同電腦溫柔的告別,是堅果R2發布會最想表達的主題。那麼同電腦告別總共分幾步?堅果R2給出的答案是兩步。
第1步:讓手機變得更加具有生產力。從M系列手機開始,致力於改變手機交互方式的「一步、大爆炸、閃念膠囊」三大板斧成為了smartisan os的最新核心。過去,這三大件幫我把手機生產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日常對手機的使用感受都通過閃念膠囊記錄了下來,只需按著膠囊鍵把想法說出來然後把手機丟到口袋裡即可,過後使用「大爆炸」進行編輯,最後通過「一步」拖拽到文字編輯軟體應用裡整合成一篇文章。作為圖文創作者,我在出差、通勤途中用手機處理了大量的文字。全新的一步支持四個軟體同屏使用,變得更加方便,而此次更新加入時間膠囊功能,把某一時間段的信息流自動打包,把生產力提升加入了時間的維度。
小屏並非長久之計。手機屏幕尺寸達到臨界,但這依然無法承載處理器強大到溢出的性能。我想這也是TNT大屏作業系統產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就有了第2步:把手機變成電腦 。為了原原本本地體驗TNT 2.0的全部功能,大帥跟小夥伴借來了一臺工程機版本的無線TNT go。而剛上手體驗,本人就被感動到一塌糊塗。
用一句最簡單的話概括堅果TNT,那就是「手機的PC模式」。但同其他手機PC模式依賴鍵盤滑鼠操作不同的是,它更注重實使用觸摸和語音操作。例如圖片、文字在不同軟體之間可以輕鬆拖拽與複製,全場景的語音輸入及控制。而得益於桌面大屏,多個App可以同時並列呈現,你可以一邊上網一邊寫稿子一邊看視頻,只要你的大腦夠用,堅果TNT是毫無壓力的。
所以,堅果TNT並非把App簡單的放大,也並非僅停留在用大屏幕看視頻或者玩遊戲那麼小兒科,而是設計了全新的交互方式,充分發揮手機連接到屏幕後的大屏優勢,讓手機小屏無法一次性呈現的信息通過更大的屏幕得以更全面的顯現,並更方便用戶進行操作。
當然,使用鍵盤滑鼠同樣可以獲得PC端的使用體驗。
以堅果R2搭配TNT go為例,這次之所以讓我感到異常驚喜,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手機APP對大屏有著極完美的支持,使得文字編輯、圖片處理、視頻剪輯、思維導圖這類日常辦公操作,可以通過WPS、snapseed、XMIND、剪映等軟體,實現桌面級體驗——與PC端幾乎無異。
而除個別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許多網友使用電腦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使用瀏覽器處理信息。除了手機瀏覽器常規功能,TNT 瀏覽器 2.0 內置桌面級瀏覽器,採用 64 位內核,並且支持瀏覽器插件,和傳統 PC 性能幾乎一致。
堅果TNT無論是界面設計還是操作交互都有著非常優秀的表現,依託驍龍865處理器以及安卓現有的軟體已經完全可以實現隨時隨地輕辦公的能力,甚至有的體驗已經超越了PC。
而最令我感到驚喜的是,此次發布的堅果R2無線連接TNT go擴展本,做到了超低延遲,使用體驗幾乎同有線連接無異。這使得屏幕與手機實現了真正的分離,實現了真正意義上兩款設備共用一套系統。接打電話不會影響TNT的繼續使用,而工作累了,你可以把TNT go的鍵盤取下,剩下的屏幕變成了搭載驍龍865處理器的、最好用的安卓平板——沒有之一,你可以用它刷劇、刷抖音。所以,如果你擁有了堅果R2,我推薦你一定要購買無線版TNT GO。
通過這段時間的體驗,我發現,堅果TNT系統在不斷的創新發展中解決了許多痛點:無論是移動辦公的痛點,還是TNT1.0時代自身的不足。堅果手機堅持將手機作為未來的計算中心,如果說堅果R1時代的TNT軟硬體產品更像一個宏大的概念,那麼在我看來,TNT2.0則把夢想照進了現實。無論是系統的升級還是TNT GO全新的硬體形式,TNT2.0的解決方案變得更加親民與實用。
在我看來,限制TNT的,只有第三方軟體的不足。
總結
工業設計及系統UI層面,堅果R2少了一些銳利,多了一分圓滑;在硬體和相機配置方面,堅果R2完全稱得上主流旗艦的稱號,特別是1億像素大底相機足以讓R2在一眾旗艦機的影像系統中躋身前列;而在系統層面,堅果R2仍然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一騎絕塵,堅果TNT系統在不斷的創新發展中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務實。
這一次,堅果R2已無明顯短板,而長板依舊很長。這款充滿特點、極具風格的旗艦手機——哦不,這臺來自「未來」的電腦,真的還需要8年的時間才能煥發出真正的光芒麼?
其實在我看來,它已經足夠耀眼奪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