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霞:(1910-2008)學名吳德舒,號龍城女史,別署篆香閣主。江蘇常州人。1934年與李秋君、周練霞、陸小曼等組成中國女子書畫會。1956年受聘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上海分會理事,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上海市文聯委員,義大利歐洲學院院士,杭州西泠印社社員,上海市文史館館員。 「才慧天生信有之,閨中下筆虎頭痴。常州星象蒼涼甚,數列青霞女畫師。」這是有江南三大儒之一的錢振鰉對於中國歷史上一位全能女畫家吳青霞的讚譽。
吳青霞在繪畫上可稱多面手,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無所不涉,對於一位女畫家來說可謂難能可貴了!難怪劉海粟稱她是「全能的女畫家,古代少有,近代也不多,她的畫,真正具有中國畫傳統」,並誇讚「常州出了一位女將軍」
古今畫魚者眾多,但吳青霞畫的鯉魚在書畫界享有特別高的聲譽,有「江南鯉魚王」之稱。說起畫鯉魚的事,吳青霞還得感謝父親。一次,吳仲熙購得日本人畫的遊魚兩幀,惟妙惟肖,吳青霞對此特別感興趣。但她認為魚的靈性在尾部,此兩幀日本人所繪遊魚尚感不足。
吳青霞看過絹本上的魚和日本畫家的鯉魚,但並未照搬。她覺得宋、元人畫的魚僅具形狀而缺乏氣韻,比較呆板,而日本人畫的魚尾巴太小,遊動無力。
經過長期的寫生研習,吳青霞對鯉魚的體態結構、生活習性瞭然於心。進而專門揣摩表現魚兒靈性的筆法,粗粗勾勒魚身的輪廓,求其墨的鮮活,然後以工筆細細布鱗點睛,使其出神入化。最後潑墨敷彩,烘託氣氛,使整個畫面具有「赤鯉騰出如有神」的奇效。在宋、元和日本人畫魚的基礎上,吳青霞創出一套自己的畫魚技法,成為「一絕」。
20世紀70年代在上海舉行的一次畫展上展出的《九鯉圖》是吳青霞的中年力作。日本收藏家鈴木先生在展覽會上見到《九鯉圖》時,翹起大拇指連連稱道:「精品,精品!」他一連三天到展覽會看這幅作品,之後找到展覽會負責人,多次表示願意重金收購這幅佳作,但均被吳青霞婉言謝絕。
在展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日本朋友與吳青霞見面。鈴木稱讚《九鯉圖》可稱世界名畫,表示還可加價,只要吳青霞開個價。吳青霞爽朗地笑著說:「這幅畫我準備獻給祖國,再多的錢也不賣。請原諒。」吳青霞淡薄名利,謙和有度,崇尚節儉,對祖國和家鄉懷著殷殷之情。
「深入生活是主要的藝術源泉,我擅長畫鯉魚,幼年養鯉魚一缸,陽光直射魚身,金光閃閃。整日靜察魚在水中之樂,對魚的千姿百態一一寫生,自創了一套畫鯉工序,把魚畫活。」吳青霞對「師法自然」的創作理念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她認為中國畫要師古人,更要師從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