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生氣時是怎麼罵人的?不帶髒字還很高雅,寓意卻很通俗
文丨可可侃歷史
中國古代文化對聯文化一直很受文人歡迎,事實上一副對聯雖然沒多少字,但是其中蘊含的東西卻是非常多的,文人聚會通過對對聯來溝通感情既能看出一個文人的知識水平,又能增加聚會的趣味性。
我們都知道有一句俗語叫罵人不帶髒字,這句話用來形容古代文人再合適不過了。古代文人向來認為鄉間髒話是上不得臺面的,故而他們罵人從來不會帶上髒詞,但是其言語的犀利程度卻不會遜色於髒話,比如說用對聯來罵人。
一般人對於對聯,感覺就是對仗工整,上下具有連貫性,有些比較複雜的可能還帶有諧音或者深層含義的,但是罵人的對聯想必大家沒見過幾個,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
明朝末年,有一個叫洪承疇的將領,他靠著戰功受到了崇禎的看重,只是後來此人被清兵給俘虜了,然後非常沒有氣節投降了。雖然是降將,但是清軍對他的待遇也不算差,他還得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明朝的文人雖然沒有氣節的很多,但是講氣節的也不在少數,對於洪承疇這種明明受君王重用卻投降敵軍的無恥之徒很多人都是痛恨至極。
有一年,洪承疇出門時突然發現家門口多了一副對聯,上聯「忠義孝悌禮義廉」,下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一看到內容,洪承疇的臉上一下子變了顏色,一看就是氣的不輕,那麼這對聯到底是什麼意思,竟然讓洪承疇氣成那般樣子呢?
原來這就是對聯中不算常見的隱字聯,上聯「忠義孝悌禮義廉」,沒有「恥」字,下聯下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忘了「八」字,因此上下聯的意思就是在罵他是無恥王八,你說洪承疇能不氣嗎?這麼一看古代文人罵人還真是能夠不帶髒字,不過照樣能讓人氣吐血。
洪承疇因為當了叛徒被人一生詬病,連他家族的晚輩都看不起他,甚至還當面諷刺他,告老還鄉後也被家鄉的人看不慣,還被人寫對聯辱罵,也不知他最後可曾後悔過,或者在他眼裡氣節尊嚴始終還是沒有性命重要吧!
說起來這副辱罵洪承疇的隱聯雖然上下對仗不是很工整,但是其深層含義還是挺有意思的,最起碼用來罵人確實非常適合。不帶髒字還很高雅,寓意卻很通俗,古代文人生起氣來是真可怕,也難怪秦始皇當年要焚書坑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