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海河流域發生特大洪水。連日的暴雨,緊一陣慢一陣,從8月3日一直下到8月8日。緊時大雨傾盆,似大水傾倒,慢時也下雨如注。到後來,村裡的房屋倒了大半,京廣,京滬鐵路大橋都衝垮了。整個華北平原一片汪洋大海,地勢高的地方也有半米深的積水。這是建國以來當地最大的洪水。那麼這麼多的洪水後來都到那裡去了呢?
一:順水道流入倒海,這是最大量的去處。災後各條河流都是滿流量的湧入大海,平原上大大小小几十條河流日夜不息的輸送上遊存水。因此靠近河道,容易排水的地區最先露出地面。
二:灌滿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坑塘。現有的平原湖泊,白洋澱,衡水湖以及低地所形成的臨時窪地都成了湖泊。那時候每個村裡都有幾個坑塘都蓄滿了水。
三:補充地下水,災後大量的積水滲入地下,大部分地區地下水位只有零點幾米。低勢低點的地方水井變成了難得一見的泉水。
四:災後的蒸發和使用。
1963年的連續暴雨,一直持續了七天七夜,降水量達到六七百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