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瀰漫於整個宇宙之中,並造成了許多可被探測的引力效應,其本體卻總是避開了直接的探測。
暗物質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已知的物質。
結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觀測和標準宇宙學模型(ΛCDM模型)可確定宇宙中暗物質佔全部物質總質量的85%、佔宇宙總質能的26.8%。
重點來了,既然暗物質佔了85%的物質總量,為什麼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他們?人類的可觀測宇宙這麼大,現在的科學理論硬體基礎也不是吃乾飯的,但為什麼就是發現不了呢?
我有的時候就在想,暗物質是不是就在我們身邊,就是我們死後的要歸屬的世界,我們的靈魂是暗物質,伴隨著我們的肉體一起生長,直到死去。
或許暗物質存在的最顯著的標誌,恰恰就是我們人類的存在本身。儘管不可見,暗物質對於我們宇宙的演化,以及恆星、行星乃至生命的產生都是極其關鍵的。這是因為暗物質攜帶五倍於常規物質的質量,與此同時,暗物質不直接與光產生相互作用。這兩種性質是決定類似星系這樣的天體結構能夠在我們所知的典型的星系壽命時間跨度這一較短的時間之內形成的關鍵。
暗物質的性質對於像我們所在的銀河這樣大小的星系的形成尤為關鍵。如果沒有暗物質,電磁輻射將會在過長的時間內阻止星繫結構聚攏,從本質上清除了星繫結構形成的可能性,並會把宇宙維持在平坦且均勻一致的狀態。正是因為暗物質的存在,對於我們的生命和太陽系而言所必須的銀河系才能在從宇宙大爆炸至今的時間內及時形成。
也許這一困惑應該部分歸因於「暗物質」這個名字。暗物質其實應該更適合叫做「透明物質」,因為光可以穿透它,就像我們常見的透明物質一樣。
其實除了宇宙中這種看不見,摸不到暗物質之外,在我們身邊類似這樣存在也有很多,畢竟我們和我們星球也是宇宙一員,可以說宇宙存在的我們也存在,那麼這些和我們生命有什麼關係嗎,當然有,關係還很大,我們的身體如果按照某種程度看,其實也有一個小宇宙,我們個體所包含一切能量物質和宇宙中的能量物質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們構成和宇宙其實沒有不同,好比你利用已有的材料搭建物體一樣,一樣材料你可以搭建出很多不同的個體,那麼我們身體是可視存在,那麼自然還有一部分不可視的存在,這個存在就是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