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
彝族,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每年的新年,彝族人和其他民族一樣,歡慶豐收,親朋歡聚,祈禱新一年的好運。但由於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地域環境,也造就了彝族人與其他民族不同的喜慶風俗。其中,有三個喜慶風俗就與其他民族截然不同,您知道都是什麼嗎?就讓小編來給您詳細說一說。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彝族是我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雲南、四川、廣西和貴州四個省的山區之間。其中,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彝族擁有自己獨特的信仰,服飾和生活習慣,甚至擁有多達25種本民族獨特的語言。 彝族人的新年也很具特色。他們的新年一般選定在農曆的十月,就是田地裡莊稼收割完畢,一年的收穫基本結束了的時候。彝族人整個十月幾乎都是新年,最熱鬧的一般為3天。第一天叫「庫斯」,要殺豬,祭祖先;第二天叫「朵博」,人們吃三鮮湯,祭社日,然後挨家挨戶去拜年;第三天叫「阿普機」,這一天,人們都要帶上豬肉,酒,千層餅等,歡歡喜喜回娘家,把新年的歡喜延續起來。
以上這些,都是常規項目,但不是彝族人新年喜慶風俗的全部,彝族人歡慶新年,還有本民族絕對原創的獨有項目。 第一個是松針鋪地。前面說過,彝族人在春節的第一天就要祭祖。每年在祭祀祖先前,他們先要採來新鮮的,乾淨勻稱的松針,經過精心挑選後,均勻地鋪在祖先的靈位下面。松樹,在彝族人心中擁有著圖騰一般的神聖地位。松樹一年四季常青不敗,即使是寒冬臘月裡,大雪壓枝,松樹仍然堅韌不拔。在祖先靈位下鋪滿松針,就是要告慰祖先,他們的子孫後代,每一個都仍然勇敢堅強。同時,松針散發出的松脂的芳香,也為祭祖的儀式增添了一份脫俗的清香。
第二個獨特的風俗,是彝族人過年都要去山上採來一種特殊的草,鋪在自己的地板上。說是特殊的草,可草本身並不是什麼特殊品種,這種草的特殊在於對草的選擇上。要選擇巖子上等特殊地方長的草,而且要求草沒有被動物踩踏過,啃咬過的。還要求草葉乾淨,鮮綠,葉片肥美,茂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用綠油油的小草鋪地,不僅象徵著彝族人子孫繁盛,同時也預示著彝族人來年的生活仍然會如茂盛的小草一般繁華富貴。
第三個更有意思,彝族人在過年的頭一天,就要特意準備一碗水。為什麼要在頭一天準備,因為這碗水代表著的是過去的一年。第二天,也就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一大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要由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出去挑水。回到家裡後,趕緊從新挑來的水裡取一碗水。這碗水,代表的是新一年的水。然後,同昨天準備的水在一起,比一下重量。如果新挑來的水的比昨天,也就是去年的水重,那就是好消息了,預示著新的一年裡的雨水要比去年更多。雨水充足,豐收在望,來年,當然肯定又是一個幸福年了。
這就是生活,儘管每個民族有每個民族的特色,但不管你住在哪一座山,飲水哪一條河,在新年這樣歡樂的日子裡,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嚮往,卻永遠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