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4月15日至20日,北京大學將承辦第42屆ACM-ICPC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該賽事的舉辦將拉開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的序幕。ACM-ICPC不僅是全球大學生電腦程式能力競賽活動中最有影響的一項賽事,還是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且最負盛名的程序設計競賽。本屆大賽共有49935名來自全球六大洲的111個國家和地區、共3098所高校的選手報名參賽。其中,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個團隊從各大洲區域賽(regional)脫穎而出,晉級全球總決賽(world final)。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簡稱ACM-ICPC或ICPC)歷經了四十餘個年頭,與北京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對北大計算機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適逢北大建校120周年,第42屆ACM總決賽即將在北京大學舉行,為進一步探求二者的淵源,來自信科的學生記者與北大ACM競賽、計算機系關係密切的教授們深入交流,梳理出ACM與北京大學獨一無二的故事。
北大信科與ACM的歷史
北大的計算機系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課程體系的設置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始終保持著全國的領先地位。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李文新作為親歷者之一,見證了北大信科的完善與發展。早期的計算機系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軟體配備都遠不如現在,李文新回憶道:「我自己是北大1986級計算機系的學生,我大四的時候才用上微機,之前都是用紙帶打孔編程。由於硬體條件的差異,從前與現在的課程設置也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是沒有算法和體系結構等課程的,學院的國際化程度也遠遠不如現在。」如今的信科,不但進一步加強硬體配備、完善信息技術教育體系,更推進了與國外高校的互動合作,為同學們提供了更多出國交流的機會。
北京大學一直支持同學們參與ACM競賽並有著豐富的參賽經驗。擔任今年北大ACM教練的羅國傑老師見證了北大徵戰ACM的過程。據羅國傑介紹,2000年北大第一次參賽,從2002年開始每年都參與比賽。北大在ACM的徵戰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優秀的成績, 2005年,北大首次進入總決賽;2014年,北大獲得總決賽第三名,奪得金牌,這也是北大目前的最好成績。在參加比賽的同時,北大也積極參與比賽的組織籌備,從2015年開始,北大舉辦了三年ACM區域賽,積累了大量辦賽的經驗。最終,得以在2018年舉辦ACM總決賽。
ACM對北大計算機的影響
「ACM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與國際、國內高校同臺競技的舞臺,以此為鏡,我們能夠從中察覺差距、反思教育模式的短板與不足,並定期地對我校計算機教育進行及時的完善與改革。」李文新充分肯定了ACM比賽的意義。「ACM對我們提高教育質量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參加這個比賽也促使我們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據李文新介紹,一方面,ACM比賽提供了非常優秀的教育資料,現在北大計算機方面的很多課程已經使用部分ACM比賽內容作為課程內容;另一方面,借鑑ACM比賽的經驗,信科上線了POJ在線測評系統,使得學生在提交代碼後可以得到實時的反饋,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ACM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與北大計算機教育的相互促進作用將愈加顯著。
而談到ACM比賽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曾擔任過ACM小隊教練的郭煒老師總結出了三點:首先,是個人能力的提升。在三個人組成的團隊中,每個人都要發揮自己的專長,形成一套自己的獨立的解決問題的風格。其次,是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隊員們需要在訓練中不斷地溝通和磨合,明確分工,默契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最後,是抗壓能力的培養。ACM比賽的賽制強調壓力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同學們在高壓下仍然保持自信,不斷地尋找新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
ACM比賽在鞭策同學們的同時,也在鞭策北大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推進順應時代的教育改革。李文新認為:「北大的教育應當加強對學生責任、使命擔當的培養。如果我們從全球化的視角下來思考問題,我們學生的經歷還不夠豐富,需要開闊的視野。」如何更好地培養能力拔尖的同學,是北大一直在研究的問題之一。近年來,北大一直致力於與國際名校間的交流,通過共同開展暑期課程讓越來越多的北大學子走出國門,開拓視野。另一方面,北大開設了圖靈班,挑選拔尖的同學進行集中培養。同時,近幾年北大信科學院更加重視本科生科研,鼓勵本科生儘早地進入實驗室,發表更多質量更高的論文。
ACM比賽也讓北大對畢業生的發展前景有了不一樣的期待。許辰人老師談到,從計算機走出去的校友,如在UCLA的叢京生老師、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張暉老師以及UCSD的周源源老師,他們身上有幾個共同特點:他們不僅是自己所在學術領域公認的傑出學者,還都是很成功的創業者,創辦了在全球影響力很大的公司。同時,他們都培養出許多在國際知名大學任教的學生。許辰人希望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可以在學生本科階段培養他們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改變世界努力,而不僅僅是為了畢業後找一份高薪酬的工作。計算機學科在這個特定的時代,有機會在各個交叉學科領域迅速產生顛覆式的影響,他希望同學們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平臺、資源,多做對社會有影響力的事情,不浪費自己的天賦,這也是北大對莘莘學子的期望。
名師寄語
每位老師都表達了對北大ACM代表隊的期望:
李文新:每個人能夠成為他自己才是最好的。每個人在參與ACM競賽的過程中都可以有不同的收穫。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很難保證做到第一,但是享受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參與比賽的各位,都能夠交出讓自己滿意的答卷。
許辰人:在這幾年,我們北大計算機系的生源越來越好,我們的訓練也越來越系統化,所以我相信,也祝願他們能在我們的校慶年,作為東道主出戰,比出自己的水平,賽出自己的風格,取得優異的成績。
丁萬東:首先我祝福我們北大代表隊作為東道主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我相信他們有能力取得很高的成績,為我們北大爭光,為北大120周年校慶獻禮。另外從比賽平臺而言,我們也會盡力而為,把它辦成一次質量最高、最具特色的ACM大賽。這一點我也充滿信心。
郭煒:希望同學們能夠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爭取再次奪得金牌!
羅國傑:我不希望給同學們太大壓力,希望是爭金保銀!
希望北大ACM隊在老師的鼓勵和支持下,儘自己最大努力,活出自己、活出北大人的風採!
背景連結: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是一項由國際計算機協會(ACM)主辦的,旨在展示大學生創新能力、團隊精神和在壓力下編寫程序、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年度競賽。適逢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第42屆ACM總決賽即將在北京大學舉辦,作為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得到了校方的高度重視。
專題連結:ACM總決賽
編輯: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