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零中頻接收機的技術挑戰及解決方案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0 概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8009.htm

零中頻接收機在幾十年前被提出來,工程中經歷多次的應用實踐,但是多以失敗告終,近年來,隨著通信系統要求成本更低,功耗更低,面積更小,集成度更高,帶寬更大,零中方案能夠很好的解決如上問題而被再次提起。

本文將詳細介紹零中頻接收機的問題以及設計解決方案,結合TI的零中頻方案TRF3711測試結果證明,零中頻方案在寬帶系統的基站中是可以實現的。

1 超外差接收機

為了更好理解零中頻接收的優勢,本節將簡單總結超外差接收機的一些設計困難和缺點。

圖一是簡單超外差接收機的架構,RF信號經過LNA(低噪聲放大器)進入混頻器,和本振信號混頻產生中頻信號輸出,鏡像抑制濾波器濾出混頻的鏡像信號,中頻濾波器濾除帶外幹擾信號,起到信道選擇的作用,圖中標示了頻譜的搬移過程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在超外差接收機種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在鏡像抑制濾波器和信號選擇濾波器的設計上得到平衡,如圖一所示,對濾波器而言,當其品質因子和插損確定,中頻越高,其對鏡像信號的抑制就越好,而對幹擾信號的抑制就比較差,相反,如果中頻越低,其對鏡像信號的抑制就變差,而對幹擾信號的抑制就非常理想,由於這個原因,超外差接收機對鏡像濾波器和信道濾波器的選擇傳輸函數有非常高的要求,通常會選用聲表濾波器(SAW),或者是採用高階LC濾波器,這些都不利於系統的集成化,同時成本也非常高。

在超外差接收機中,由於鏡像抑制濾波器是外置的,LNA必須驅動50R負載,這樣還會導致面積和放大器噪聲,增益,線性度,功耗的平衡性問題。

鏡像濾波器和選擇濾波器的平衡設計也可採用鏡像抑制架構,如圖二所示的Hartley(1)和 Weaver(2)拓撲架構,在A點和B點的輸出是相同極性的有用信號和極性相反的鏡像信號,這樣通過後面的加法器,鏡像信號就可以被抵消掉,從而達到簡化鏡像濾波器的設計,但是這種架構由於相位和幅度不平衡,其鏡像信號沒有辦法完全抑制,如證明(6),鏡像抑制比IIR.

E指相對的電壓幅度差,指相位差,如果 E和θ足夠小,式(1)可以簡化為(2)。

這裡θ是弧度,如果E=5%,θ=5度,IIR約為26dB,如果要達到60dB的IIR,需要θ低於0.1度,這是非常難以實現的,通常這種架構可以做到30-40dB的鏡像抑制(7),所以,即使採用這種架構,鏡像抑制濾波器和信道選擇仍然需要仔細設計。

圖二: Hartley和Weaver鏡像抑制架構

2、零中頻接收機

2.1 零中頻接收機架構及優勢

零中頻接收機架構如圖三,是指RF信號(radio frequency)直接轉化到零頻信號,LPF(低通濾波器)用於近端幹擾信號的抑制, 在零中頻架構中,在典型的相位/幅度調製中,正交的I和Q兩路信號是必須的,由於兩個邊帶信號包含了不同有用信息,必須在相位上區分。

相較超外差架構,零中頻架構優勢:1:沒有鏡像抑制要求;2:LNA不需要驅動50R負載;3:採用相同ADC情況下,帶寬是超外差架構的兩倍;4:聲表濾波器和複雜的LC濾波器可以採用簡單的低通濾波器替換,從而利於集成晶片設計,如圖四,TRF3711就是採用零中頻架構,集成了I/Q解調器,低頻的可調增益放大器以及可調信道選擇濾波器,實現了高集成方案。

既然零中頻接收架構如此簡單,為什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廣泛應用呢?那是因為零中頻接收機極易被各種噪聲汙染,從而影響系統性能,下面將討論零中頻接收架構的挑戰。

相關焦點

  • 接收機的中頻處理技術
    編者按:本文對數字中頻信號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採用軟體無線電的設計思想和解決方案,提出了一種基於「AD+FPGA」的中頻信號處理技術,在頻譜分析儀及信號分析儀等接收機中應用廣泛。
  • LFMCW雷達中頻接收機的設計與實現
    摘要:針對一種線性調頻連續波(LFMCW)雷達系統結構,提出一種中頻接收機硬體平臺的設計方案。該方案採用AD8347正交解調器做I/O下變頻,AD9248模數轉換器做採樣,EF3C80 FPGA做數位訊號處理,PCI9054做PCI接口,並給出了系統軟體的設計方法。實現了對線性調頻連續波雷達中頻信號的接收、處理和存儲。通過測試,該接收機能夠準確測量出目標信號的頻率信息,可為雷達成像提供原始數據。
  • 基於AD608晶片的對數中頻低功耗接收機設計
    為了解決此問題,需要將較寬輸入動態範圍壓縮成較窄的輸出動態範圍,並保留輸入信號的幅度、頻率和相位信息,常採用的方法是自動增益控制電路(Automatically GainControlled)和對數放大器(Logarithmic Amplifier)。由於對數放大器的動態範圍比AGC電路動態範圍寬,而且對數放大器的輸出信號失真較小,可以準確反映輸入信號的頻率和相位信息。
  • 零中頻接收機設計
    怎樣解決零中頻接收機的直流偏置問題呢?偶次諧波(even harmonic)  傳統的超外差架構對只是對奇次諧波敏感,而零中頻接收機則對偶次諧波非常敏感,簡單舉例,傳統的高中頻方案,設主信號中頻為 100MHz,兩個幹擾信號 f1=110MHz,f2=120MH 在,三次諧波2f1-f2=100MHz, 2f2-f1=130MHz,他們離主信號都很近,而偶次諧波 f1-f2,f1+f2 等都離主信號很遠,
  • 寬帶中頻數字接收機的FPGA實現
    寬帶中頻數字接收機的FPGA實現 佚名 發表於 2006-03-11 13:19:24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FPGA的寬帶中頻數字接收機的實現方法。
  • 從信號失真出發,探討超外差接收機中的中頻濾波器
    中頻濾波器體現的主要接收機指標就是鄰道抑制能力,中頻濾波器可獲得典型鄰道抑制能力範圍從30dB到90dB。信道間隔12.5k的PMR系統中使用的中心頻率21.4M,通道7.5kHz的晶體濾波器,帶外抑制能力可達90dB(距離中心點8.75k)。
  • 數字接收機I/Q支路不平衡的時域補償
    關鍵詞:數字接收機; I/Q支路不平衡;時域補償   由於其便於集成、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點,零中頻接收機在各種數字通信系統中被廣泛採用。零中頻接收機在模擬域採用正交混頻,直接將射頻信號變換到基帶。然而,在採用正交混頻的接收機中(無論是零中頻還是超外差),通常不可避免地存在著I/Q支路幅度和相位不平衡的問題,由此造成接收系統的性能惡化。此外,為了在有限的帶寬內實現高速傳輸,高階電平調製的正交頻分復用(MQAM-OFDM)傳輸技術被廣泛採用。對於這類系統,甚至輕微的I/Q支路幅度和相位不平衡就能嚴重惡化MQAM-OFDM系統的解調性能,並同時影響接收機的同步和信道估計質量。
  • 基於軟體無線電的短波通信中頻數位化
    ①嚴重影響接收機的選擇性和靈敏度,一般射頻頻段內會存在若干強窄帶幹擾,為防止超載並降低ADC的量化噪聲,ADC必須具有大動態範圍,而當信號很弱接近噪聲基底時,ADC的無寄生動態範圍SFDR指標決定了接收機總的SNR,ADC的實現難度很大;②短波波段帶寬較寬,ADC前的寬帶抗混疊濾波器與寬帶放大器目前性能還不夠理想;③ 數位訊號處理器對射頻段窄帶信號進行信道分離解調難度很大;④ADC採樣孔徑抖動引起的信噪比惡化相對嚴重
  • GPS/北鬥中頻信號採集系統設計及其捕獲算法研究
    本文首先研究設計出雙模單通道的GPS\BD中頻數據採集系統,基於USB3.0與FPGA相結合的技術,完成對衛星信號的採集和傳輸,接著對中頻頻域並行碼捕獲算法進行了研究,確立了基於快速傅立葉變換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並行捕獲算法的方案,通過MATLAB仿真驗證了該方案的可行性。
  • 雷達原理-雷達接收機
    中頻放大器的成本比射頻放大器低,它的增益高,穩定性好,而且容易實現信號的匹配濾波,對於不同頻率和不同頻帶的接收機,都可以通過變換本地頻率形成固定中頻和帶寬的中頻信號。1.接收前端因為對於具有一定射頻帶寬的雷達接收機,一次變頻的鏡像頻率,一般都會落在信號頻率帶寬之內,只有通過提高中頻頻率才能使鏡像頻率落在信號頻帶之外。鏡像頻率的信號和噪聲是不需要的,它會使接收機的噪聲係數變高,必須通過射頻濾波器濾除。RFSTC表示射頻靈敏時間控制。零中頻鑑相的優點是電路簡單,缺點是I/Q的正交度和振幅平衡度較差。
  • DBS電視接收機低中頻與直接轉換調諧器的比較
    接收機還會把一個交流控制信號加到該直流電源,用來選擇所要的LNB極化方向。過去十年來,DBS接收機的射頻調諧器已放棄原先的高中頻雙轉換架構,轉而採用直接轉換零中頻 (ZIF) 架構,最近,市場上也出現了單晶片CMOS低中頻接收機。DBS接收機有各種不同的射頻調諧器架構,它們之間存在許多差異,會對設計師與最終系統造成影響。
  • 關於ThinkRF數字寬帶接收機的100% POI計算
    a、超外差接收機  在超外差接收機中,輸入的射頻信號轉換到一個較低的中頻(IF),經過濾波,再被數位化。在射頻輸入之後是預選濾波器組,它可抑制影響信號分析的強幹擾信號。然後是一個低噪聲放大器(LNA),它可降低接收機的整體噪聲係數。然後是抑制鏡像信號濾波器組,最後將信號與本振混合,輸出到第一中頻。
  • 是德科技推出EMI接收機更新方案及5G EMC測試方案
    「 Keysight的44 GHz PXE EMI接收機提供業界領先的性能和針對EMC的應用軟體,使認證實驗室能夠放心地評測需要進行EMC全兼容測試並符合CISPR 16-1-1:2019和MIL-STD-461G(2015)標準的任何新產品」,是德科技通信解決方案事業部高頻測量研發副總裁兼總經理Joe Rickert說。
  • 數字音頻廣播(DAB)接收機的方案原理及設計思路
    本文將介紹數字音頻廣播(DAB)接收機的樣機設計。  方案原理及設計思路  1 方案原理框圖  DAB接收機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DAB接收機將從天線接收到的信號經過高頻頭轉為中頻模擬信號,放大後進行A/D變換,得到數位訊號。
  • 基於FPGA的寬帶數字接收機變帶寬數字下變頻器設計
    摘 要: 基於FPGA晶片Stratix II EP2S60F672C4設計了一個適用於寬帶數字接收機的帶寬可變的數字下變頻器(VB-DDC)。
  • 詳解射頻放大器與雷達接收機原理及應用
    靈敏時間控制和自動增益控制是雷達接收機抗過載、擴展動態範圍和保持接收機增益穩定的重要措施。靈敏時間控制也稱為近程增益控制,它是某些探測雷達使用的一種隨作用用距離R減小而降低接收靈敏度的技術,基本原理是將接收機的增益作為時間(或對應距離R)的函數來實現控制。但它降低了接收機在近距離的靈敏度,從而降低了在近距離檢測小信號目標的能力。
  • 淺析幾類射頻通信接收機的工作原理
    典型的超外差式接收機的如圖,振蕩器產生一個始終比接收信號高一個中頻頻率的振蕩信號,在混頻器將振蕩信號與接收信號相減產生一個新的頻率即中頻,這就是「外差」。 解決辦法: 採用鏡像抑制濾波器。 採用正交混頻器,正交混頻也叫複數混頻, 本振只有正或負頻率分量,混頻後只有(f_RF+f_LO)或(f_RF-f_LO). 採用高中頻技術,通過增高中頻頻率使得鏡像頻率遠離射頻通帶。
  • DVB-H接收器設計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QUALCOMM開發出了作為MediaFLOTM基礎的FLO(前向鏈路)技術,並將在北美投入使用。與DVB-H類似,FLO通過使用時間片斷來有效地降低功耗。 T-DMB是基於Eureka147DAB標準開發的,並在韓國得到了廣泛應用。韓國的移動衛星系統S-DMB是少數沒有採用OFDM的系統之一。
  • 中頻雜散指標為LTE接收機選擇RF混頻器
    本文介紹如何滿足高性能基站(BTS)接收機對半中頻雜散指標的要求。為達到這一目標,工程師必須理解混頻器的IP2與二階響應之間的關係,然後選擇滿足系統級聯要求的RF混頻器。本文通過介紹這兩個參數之間的關係,說明接收機設計以及如何確定總體半中頻雜散指標。以MAX19997A的IP2與2x2關係為例,這是一款用於E-UTRA LTE接收機的有源混頻器。
  • 基於接收機的應用提出了一種混合式高動態範圍AGC算法
    中頻AGC算法仿真結果如圖6所示。其中橫坐標為AGC執行次數。中頻輸入信號的功率範圍為-100 dBm~-10 dBm。當輸入信號功率處於[-79.04,-9.3]dBm時,VGA控制電壓VG能夠隨著輸入功率的變化而改變,輸出功率保持在-19 dBm,VIFDET與PIFOUT同步變化,實現了環路的功率控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