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幾類射頻通信接收機的工作原理

2020-11-24 電子發燒友

淺析幾類射頻通信接收機的工作原理

king阿金 發表於 2019-10-20 10:15:06

1.超外差接收機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典型的超外差式接收機的如圖,振蕩器產生一個始終比接收信號高一個中頻頻率的振蕩信號,在混頻器將振蕩信號與接收信號相減產生一個新的頻率即中頻,這就是「外差」。

射頻信號處理過程:射頻信號經天線接收後,經過帶通濾波器BPF1的頻帶選擇和低噪聲放大器LNA放大,通過混頻器Mixer將射頻信號先下變頻到中頻,在中頻段對信號進一步進行信道選擇(帶通濾波器BPF2)和放大(AMP);再使用解調器Demod(IQ解調)將中頻信號解調為基帶信號Baseband。

優點:

在射頻鏈路進行頻帶選擇,在中頻鏈路進行信道選擇。提高濾波器Q值,易於設計實現。

合理分配增益,避免單級過高的增益造成放大器自激。此外較低的中頻放大器更易設計。

方便AD採樣。

【1】由於採用「差頻」作用,外來信號必須和振蕩信號相差為預定的中頻才能進入電路,而且選頻迴路、中頻放大諧振迴路又是一個良好的濾波器,其他幹擾信號就被抑制了,從而提高了選擇性。

缺點:

組合頻率幹擾較多,特別是鏡像幹擾,位於射頻信號相對本振頻率的鏡像頻率處的幹擾信號將會通過混頻器下變頻到中頻頻帶,且無法用信道選擇濾波器進行濾除,惡化了接收信號質量。

解決辦法:

採用鏡像抑制濾波器。

採用正交混頻器,正交混頻也叫複數混頻, 本振只有正或負頻率分量,混頻後只有(f_RF+f_LO)或(f_RF-f_LO).

採用高中頻技術,通過增高中頻頻率使得鏡像頻率遠離射頻通帶。

2.零中頻接收機Homodyne Receiver

射頻信號處理過程:射頻信號經天線接收後,經過帶通濾波器BPF的頻帶選擇和低噪聲放大器LNA放大,通過解調器Demod(IQ解調)將射頻信號直接下面變頻到基帶,對基帶信號進行低通濾波LPF,然後放大(AMP)。

優點:

不存在鏡像幹擾。

結構簡單,所需元器件數量少,易於集成,低功耗。

缺點:

1.本振洩露,由於混頻器的本振頻率與射頻信號頻率相同,本振信號容易洩露到射頻鏈路中產生幹擾,甚至通過接收天線反向輻射到空間中,形成對鄰近信道的幹擾;

2.直流偏置,本振自混頻產生的直流分量進入基帶,惡化信號的信噪比,甚至使基帶放大器飽和,影響動態範圍。

3. I/Q不平衡(I/Q imbalance)【3】,在射頻處做IQ混頻,IQ失配問題更嚴重。鏈路增益分配過於集中還可能會增加放大器自激的可能性。

4.閃爍噪聲(1/f)【3】(沒有仔細了解)

5.偶次諧波(even harmonic) 【3】(沒有仔細了解)

3. 數字中頻接收機

數字中頻接收機是在超外差接收機的基礎上,將第二次下變頻和之後模擬基帶處理部分數位化,即在中頻直接A/D採樣的接收機結構。

射頻信號處理過程:射頻信號經天線接收後,經過帶通濾波器BPF1的頻帶選擇和低噪聲放大器LNA放大,通過混頻器Mixer將射頻信號先下變頻到中頻,在中頻段對信號進一步進行信道選擇(帶通濾波器BPF2)和放大(AMP);然後將第一中頻信號送入ADC,對輸出的數位訊號進行數字下變頻解調(Digital Demod)。

優點:

對於超外差接收機,數字中頻接收機的優點是通過數字處理方法,可避免在模擬基帶處理中可能產生的I/Q兩路不平衡的問題。

缺點:

對ADC性能要求較高,需要高性能ADC:

1.根據接收機的中頻頻率,要求ADC達到相應的採樣率。
2.根據接收機的前級增益,要求ADC具有足夠的解析度和噪聲性能。
3.根據接收機對鏡頻等雜散的抑制度,要求ADC具有足夠的線性度。
4.根據接收機的動態範圍,要求ADC具有充足的動態範圍。
5.根據接收機的信道帶寬,要求ADC需要有大於該帶寬的帶寬。

名詞解釋:

濾波器Q值:品質因數

Q值是濾波器的品質因數,定義為中心頻率除以濾波器帶寬。

濾波器品質因數,用濾波器的中心頻率F(單位HZ)與-3dB帶寬B(單位HZ)的比值來表達,即Q=F/B,描述了濾波器分離信號中相鄰頻率成分能力。品質因數Q越大,表明濾波器的分辨能力越高,即越能選出單一的頻率。

相對帶寬:信號帶寬與中心頻率之比。

自激振蕩:自激震蕩是指不外加激勵信號而自行產生的恆穩和持續的振蕩。如果在放大器的輸入端不加輸入信號,輸出端仍有一定的幅值和頻率的輸出信號,這種現象就是自激振蕩。

本振洩露(LOL:Local Oscillator Leakage)【2】:本振指本地振蕩器LO。RF混頻器有兩個輸入埠和一個輸出埠,如圖1所示。理想混頻器將產生一個輸出,它是兩個輸入的乘積。就頻率而言,該輸出的頻率應當是FIN + FLO以及FIN – FLO,不含其它項。如果任一輸入不在驅動狀態下,則不會有輸出。

圖1. 理想混頻器

在圖1中,FIN被設置為基帶頻率為1 MHz的FBB,FLO被設置為本振頻率為500 MHz的FLO。如果是理想混頻器,它將產生一個輸出,其中包含兩個信號音,頻率分別為499 MHz和501 MHz。然而,如圖2所示,真實混頻器的輸出還將產生未混頻的FBB和FLO,。未混頻的FBB處產生的能量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它遠離所需的輸出,並且將被混頻器輸出之後的RF組件濾除。未混頻的FLO就是洩露的本振信號,其產生的能量就是一個問題,它非常接近或在所需的輸出信號內,並且很難或無法通過濾波去除,因為濾波也會濾除所需的信號。可驅動混頻器的本振 (LO) 已經洩漏到混頻器的輸出埠。LO還有其他途徑可以洩漏到系統輸出端,例如通過電源或跨越矽本身。無論本振如何洩漏,其洩漏都可被稱為LOL。

圖2. 真實混頻器

鏡像頻率:上面提到的本振頻率FLO與輸入信號頻率FIN通過混頻器產生兩個輸出FIN + FLO以及FIN – FLO,它們關於FLO對稱,如果只需要FIN – FLO,那麼FIN + FLO就是鏡像頻率。

直流偏置【3】:為了理解直流偏置的起源和影響,我們可以參照圖四的接收通道進行說明。如圖四(a)所示,本振口,混頻器口,LNA之間的隔離度不好,LO(本振信號)可以直接通過LNA和混頻器,我們叫做「本振洩露」, 這種現象是由於晶片內部的電容及基底耦合的,耦合的Lo信號經過LNA到達混頻器,和輸入的LO信號混頻,叫做「自混頻」,這樣會在 C 點產生直流成分;近似的情況如(b),從 LNA出來的信號耦合到混頻器的本振輸入口,從而產生了直流分量。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詳解射頻放大器與雷達接收機原理及應用
    分類及用途   射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頻率很高,但相對頻帶較窄,射頻功率放大器一般都採用選頻網絡作為負載迴路。射頻功率放大器可以按照電流導通角的不同,分為甲(A)、乙(B)、丙(C)三類工作狀態。甲類放大器電流的導通角為360°,適用於小信號低功率放大,乙類放大器電流的導通角等於180°,丙類放大器電流的導通角則小於180°。
  • GPS接收機射頻前端電路原理與設計
    目前實際應用的GPS接收機電路一般由天線單元、射頻單元、通信單元和解算單元等四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本文在分析GPS衛星信號組成的基礎上,給出了射頻前端GP2010的原理及應用。數據碼是GPS衛星以二進位形式發送給用戶接收機的導航定位數據,又叫導航電文或D碼,它主要包括衛星曆、衛星鐘校正、電離層延遲校正、工作狀態信息、C/A碼轉換到捕獲P碼的信息和全部衛星的概略星曆;總電文由1500位組成,分為5個子幀,每個子幀在6s內發射10個字,每個字30位,共計300位,因此數據碼的波特率為50bps。
  • GPS接收機工作原理
    GPS接收機作為用戶測量系統,那麼按gps接收機工作原理的性質和功能,可分為硬體部分和軟體部分。一、硬體部分 接收機主機由變頻器、信號通道、微處理器、存儲器及顯示器組成,基本結構如下圖GPS接收機工作原理圖一 1、變頻器及中頻放大器   經過GPS前置放大器的信號仍然很微弱,為了使接收機通道得到穩定的高增益,並且使L頻段的射頻信號變成低頻信號,必須採用變頻器。
  • 射頻技術和無線電怎樣聯繫起來?雙射頻接收器工作原理及設計方案
    現代射頻儀器已經從單純的測量設備發展成為重要的系統設計工具。這種發展得益於軟體無線電(SDR)引發的各種技術。軟體無線電所具有的靈活性正在掀起無線通信行業以及射頻測試儀器的變革。  二十年前,將價值上百萬美元的RF信號發生器和射頻信號分析儀組裝在一起來開發雷達系統的原型似乎令人難以想像。這種系統不僅成本高昂、規模巨大,而且複雜的編程體驗也令工程師望而生畏,不願使用無線通信設備之類的儀器。  然而現在,PXI等體積更小巧、功能更強大的基於PC的儀器平臺成為了電子嵌入式系統的理想原型解決方案。
  • 雷達原理-雷達接收機
    接收機前端主要包括接收機保護器射頻放大器,射頻濾波器和混頻器。採用頻率合成器的雷達又稱為全相參雷達。本地振蕩器是雷達接收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非相參雷達中,本振是一個自由振蕩器,通過自動頻率控制(AFC)電容將本振的頻率f2自動調諧到接受射頻信號所要求的頻率上。靈敏時間控制和自動增益控制是雷達接收機抗過載、擴展動態範圍和保持接收機增益穩定的重要措施。
  • rake接收機的工作原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3571.htmRAKE接收技術是第三代CDMA移動通信系統中的一項重要技術。在CDMA移動通信系統中,由於信號帶寬較寬,存在著複雜的多徑無線電信號,通信受到多徑衰落的影響。
  • 射頻電路的原理及應用
    二.射頻電路的原理及發展   射頻電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就是無線通信,圖1.1為一個典型的無線通信系統的框圖,下面以這個系統為例分析射頻電路在整個無線通信系統中的作用。  圖1.1 典型射頻系統方框圖  這是一個無線通信收發機(tranceiver)的系統模型,它包含了發射機電路、接收機電路以及通信天線。這個收發機可以應用於個人通信和無線區域網路中。
  • 混頻電路在GPS接收機射頻前端中的應用
    它的基本功能是頻率變換,混頻器的典型應用是在接收系統中將射頻輸入信號變化為頻率較低的中頻信號,以便更容易對信號進行後繼的調整和處理。本文在簡單介紹混頻的概念、常用的幾種簡單的混頻電路和設計混頻電路時需要考慮的幾個性能指標後,詳細介紹了GPS接收機射頻前端電路中的下變頻設計。
  • GPS接收機基本工作原理
    GPS接收機主要由 1、GPS接收機天線單元;2、GPS接收機主機單元;3、電源三部分組成。為便於接收機對信號進行跟蹤、處理和量測,對天線部分有以下要求:——天線與前置放大器應密封一體,以保障其正常工作,減少信號損失;——能夠接收來自任何方向的衛星信號,不產生死角;——有防護與屏蔽多路徑疚的措施;——天線的相位中心保持高度的穩定,並與其幾何中心晝一致。
  • 用於GPS接收機的天線陣列抗幹擾射頻前端
    現有GPS接收機射頻前端主要接收一路或兩路信號[8-9],不能滿足要求。因此,本文設計了四元天線陣列GPS抗幹擾射頻前端。方案採用了低噪聲、濾波、混頻、鎖相環、自動增益控制等技術模塊。與文獻[10] GPS射頻前端相比,本設計輸出中頻較低,相差達40 MHz,能夠降低損耗,提高信號穩定度,便於後續處理。
  • 射頻電路原理及主要應用
    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射頻電路指處理信號的電磁波長與電路或器件尺寸處於同一數量級的電路。
  • 汽車射頻通信系統詳解
    一款典型的通用汽車(GM)包括AM、FM、衛星廣播、兩臺GPS接收機和蜂窩射頻。在乘客座位,還可 能有藍牙;另外,以後還會增加用於車輛與車輛和車輛與基礎設施間通信的DSRC(專用短程通信,5.9GHz),也可能還有防碰撞雷達,不過這通常是一個 單獨系統。用於所有這些設備的大多數電子電路都位於「中控臺」——司機和前排乘客間那塊安裝屏幕和主控旋鈕的區域。
  • 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和分類
    千家安防網:射頻識別(RFID)技術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本文主要就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標準及分類進行探討,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射頻識別(RFID)技術。下面我們正式開始。
  • 接收機原理
    接收機原理--簡介  接收機是一個具有如下組成的電路系統:天線,濾波器,放大器,A/D轉換器。GPS衛星發送的導航定位信號,是一種可供無數用戶共享的信息資源。對於陸地、海洋和空間的廣大用戶,只要用戶擁有能夠接收、跟蹤、變換和測量GPS信號的接收設備,即GPS信號接收機,就可以在任何時候用GPS信號進行導航定位測量。
  • 解析4G至5G無線通信測試及射頻儀器的那些事
    接下來從系統設備測試、晶片與終端測試、射頻測試和網規網優測試四個角度談談4G無線通信測試現狀。  1、4G系統設備測試——矢量信號源與信號分析儀  矢量信號源與矢量信號分析儀是基站等通信設備研發、生產和一致性測試的高端通用電子測量儀器,它們的技術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詳解RFID射頻識別系統的工作原理(附圖)
    軟體系統完成信息的處理和應用,通信設施負責整個RFID系統的信息傳遞。 從電子標籤到讀寫器之間的通信及能量感應方式來看,RFID系統一般可以分成兩類,即電感耦合系統和電磁反向散射耦合系統。電感耦合通過空間高頻交變磁場實現耦合,依據的是電磁感應定律,電感耦合方式一般適合於中、低頻工作的近距離RFID系統。
  • 接收機的中頻處理技術
    從實際設計來說,射頻模塊儘量簡化,將信號通過ADC轉換為數位訊號進行處理,提高接收機的穩定性、通用性並降低實現成本。在接收機中,最常用的是頻譜分析和信號分析功能,本文以現場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為設計基礎,簡述頻譜分析和信號分析的中頻處理。
  • 多通道RF接收機測量噪聲係數的新方法
    1、優化測量噪聲係數的原理射頻接收機的噪聲主要包括電阻的熱噪聲和PN結的散彈噪聲,均屬於白噪聲的範疇。白噪聲不包括任何離散成分,其電平符合高斯分布。功率譜在一定的頻率範圍為均勻分布。噪聲係數是表徵線性二埠網絡或二埠變換器系統噪聲特性的一個重要參數。它的標準定義為:接收機輸入端信噪功率比與輸出端信噪功率比的比值。
  • DBS電視接收機低中頻與直接轉換調諧器的比較
    DBS電視接收機則在機頂盒內部,負責把信號降為基帶,並執行信號處理功能,例如解調、MPEG解碼、顯示處理和模擬音/視頻編碼 (NTSC/PAL)。DBS接收機共有4個功能塊,分別為射頻調諧器、QPSK解調器/信道解碼器、主機處理器和LNB電源控制器。
  • 短波接收機可攜式自動測試平臺設計與實現
    本文提出了一種綜合各種通用儀表相關功能,且具備自動測試能力的可攜式小型電子設備,此設備將頻譜儀、頻率計、功率計、射頻源和音頻分析儀等現代通信電臺測試中最常用設備的測試功能進行集成後,用上位機軟體Matlab和C++混合編程實現自動測試,即自動測試系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