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GPS接收機的天線陣列抗幹擾射頻前端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用於GPS接收機的天線陣列抗幹擾射頻前端

李倩 發表於 2018-06-06 09:12:53

摘要: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抗幹擾技術研究意義重大。基於天線陣列的抗幹擾技術需要同時採集多路GPS天線信號,而通用GPS接收機大多只能接收單路天線信號,難以滿足需求。為此,設計了一種四元天線陣列的GPS抗幹擾射頻前端。通過四元天線陣列分別接收四路GPS信號,經過低噪聲放大器、射頻濾波器、下變頻到中頻信號,以供給後級A/D採樣,經抗幹擾模塊後達到抗幹擾目的。最後,對此射頻前端進行整體電路測試,並給出了測試結果。經實際應用,驗證了該系統方案的可行性。

0 引言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衛星發射的信號功率小,到達地面信號微弱,再加上無法預料的惡劣環境以及專用GPS幹擾機[1]的出現,這些都會直接導致GPS信號受到幹擾,嚴重時甚至無法正常工作[1-2]。因此,為了使GPS接收機能夠應付更加複雜的環境,提高其自身的抗幹擾能力,開展GPS抗幹擾技術的研究得到了廣泛的關注[3]。

目前針對GPS抗幹擾技術的研究主要包括自適應天線陣列[4]、天線增強、前端濾波技術[5]、碼環跟蹤[6]以及空時自適應信號處理等技術。自適應天線陣列技術能夠抑制多種幹擾,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模型[7]。該模型要求同時接收多路衛星信號。現有GPS接收機射頻前端主要接收一路或兩路信號[8-9],不能滿足要求。因此,本文設計了四元天線陣列GPS抗幹擾射頻前端。方案採用了低噪聲、濾波、混頻、鎖相環、自動增益控制等技術模塊。與文獻[10] GPS射頻前端相比,本設計輸出中頻較低,相差達40 MHz,能夠降低損耗,提高信號穩定度,便於後續處理。

1 總體設計

GPS接收系統包括衛星天線、射頻前端、基帶信號處理三個部分。在超外差接收機中,射頻前端的功能是對GPS信號進行信號調理,下變頻到中頻段,為後續A/D採樣提供信號。

天線陣列射頻前端是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設計。如圖1所示,系統由4路構成。每一路信號鏈路包括低噪聲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頻帶限制濾波器(Band Limiting Filter,BLF)、混頻器(MIXER)、鎖相環(Phase Locked Logic,PLL)、自動增益控制器(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中頻放大器(Amplifier,AMP)。

天線採用均勻直線陣列,將4路天線等間距排在一條直線上,結構簡單,仿真容易。設入射波長為λ,兩天線間距為d,光速為c,信源以γ角度入射到均勻直線陣列,如圖2所示。

當N個信源分別以入射角γ0,…,γN-1入射時,將M個陣元在k時刻的輸出表示為如下列矢量:

2 系統硬體電路設計

2.1 低噪聲放大器LNA

為了提高接收信號的靈敏度,在接收機的最前端採用低噪聲放大器。系統的噪聲係數F定義為輸入、輸出信噪比的比值:

式中,N為級聯的級數。由式(4)可知,最前端放大器的噪聲係數F1和增益G1對整個接收機的噪聲係數起決定作用[11]。低噪放的選擇需要考慮:線性範圍、反射係數、功耗、工作頻率、工作帶寬及通帶內的增益平坦。

低噪聲放大器件採用HMC478ST89,工作頻段廣,在1 GHz~2 GHz頻段內具有19 dB的固定增益而且噪聲係數只有3 dB。電路如圖3所示,Vs為供電電壓,RFIN為輸入信號,RFOUT為輸出信號。

器件的S參數如圖4所示,S21表示增益,在GPS L1頻段(1 575.42 MHz)為20 dB。在室外條件下,天線輸入GPS信號功率為-80~-60 dBm,經過低噪聲放大後,功率達到-60~-40 dBm,滿足系統設計要求。

2.2 頻帶限制濾波器BPF

為濾除衛星導航信號頻帶外的噪聲,一般在每級低噪聲放大器輸出端接入帶通濾波器BPF[12],也稱預選器,用來預選頻段,並抑制鏡像幹擾、帶外幹擾和各種噪聲[13]。本系統採用的是無源聲表面濾波器SF1186B,中心頻率為1 575.42 MHz,1 dB帶寬2.046 MHz,插入損耗最大3.5 dB。該器件頻響特性測試結果如圖5所示,在GPS L1頻段1.5 GHz左右,衰減為-2 dB左右,滿足系統設計要求。

2.3 GP2015模塊設計

GPS天線信號在經過放大、濾波之後,通過GP2015晶片下變頻到中頻信號。GP2015晶片具有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特點,工作電壓為3 V~5 V。該晶片包括:PLL(鎖相環)、三級混頻器、AGC(自動增益控制器)、中頻濾波器件以及兩位ADC(模數轉換器)。其內部詳細結構如圖6所示。

內部集成的PLL對基準時鐘進行倍頻,得到頻率為1 400 MHz的本振信號LO1。採用三級混頻結構,基準時鐘來自溫度補償晶振(TCXO)的10 MHz。外部輸入的GPS L1頻段1 575.42 MHz信號與LO1進行一級混頻,得到頻率為175.42 MHz差頻信號。經過LC濾波器後與LO2(140 MHz)進行二級混頻,得到35.42 MHz差頻信號。再通過聲表面波濾波器進入內部AGC電路與LO3(31.11 MHz)進行三級混頻,得到頻率為4.309 MHz信號。該中頻信號可通過內部2位A/D轉換器輸出兩位數位訊號:符號(SIGN)和量級(MAG),分別表示信號的極性和大小,數位訊號輸出給基帶處理器進一步處理;也可直接輸出模擬信號,供外部A/D採樣。本設計採用直接輸出模擬中頻信號的方式。

2.4 基準時鐘

本系統使用的GP2015器件要求10 MHz基準時鐘輸入,對頻率的精確度和穩定度要求都比較高。系統採用有源溫補晶振,頻率10 MHz,輸出功率8 dBm,諧波抑制-25 dB,雜波抑制-70 dB。具體電路如圖7所示。

2.5 中頻放大AMP

混頻以及各級濾波會導致信號衰減,但是後級A/D採樣需要中頻信號達到0 dBm。因此,在GP2015輸出端加上了一級中頻放大器。中頻放大器件是OPA698,它具有寬帶高線性、快速響應、低功耗、反饋型寬帶限壓放大特性,能夠實時調節電壓幅度輸出。

圖8所示為該器件的電路圖,輸入信號為VIN,輸出為Vo。通過調節反饋電壓VH/VL來控制增益變化,使輸出信號為0 dBm左右。

3 系統性能測試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委對該系統進行了測試,包括:單頻信號測試、GPS接收機測試。測試儀器:信號源Rohde&Schware(R&S)SMB100A Signal Generator,頻率範圍為9 kHz~6 GHz。V.KEL接收模塊:頻譜儀R&S FSC6.Spectrum Analyzer,頻率範圍為9 kHz~6 GHz。

3.1 單頻信號測試

利用信號發生器產生頻率為1 575.42 MHz、功率為-80 dBm的單頻信號,來模擬GPS L1頻段天線信號進行測試。該信號為四元天線陣列抗幹擾射頻前端的輸入信號。

圖9所示為第一路輸出信號的頻譜圖(另3路輸出同圖9),頻率為4.309 MHz,帶內平坦度為0.2 dB,帶寬為3 MHz左右,信號功率為-2.8 dBm左右。該結果表明陣列GPS抗幹擾射頻前端工作正常,滿足後級AD採樣的需求。

3.2 GPS接收機測試

為了使天線陣列抗幹擾射頻前端應用於GPS接收系統中,搭建了GPS接收機測試平臺。如圖10所示,陣列射頻前端接入4路天線信號,接入GPS抗幹擾基帶處理模塊,再通過上位機顯示收到衛星數據。

圖11所示為應用本接收前端後的衛星信號接收圖,共計10顆衛星,信噪比高達50 dB左右,符合通信系統指標要求。該結果表明,天線陣列抗幹擾前端在幹擾下能夠正常工作,系統設計可行。

4 結束語

本文設計了用於GPS接收機的天線陣列抗幹擾射頻前端。文中對功放、濾波以及GP2015模塊進行了硬體電路設計,對系統進行了單頻信號測試、GPS接收測試。該設計投入使用後,能夠較好地處理陣列GPS信號,滿足設計要求。相比於目前通用的GPS信號射頻前端,它具有抗幹擾性能強、電路簡單、可同時處理四路信號等優點,對GPS抗幹擾技術的研究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同時能夠為北鬥系統所用,在抗幹擾方面有借鑑意義。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GPS接收機射頻前端電路原理與設計
    目前實際應用的GPS接收機電路一般由天線單元、射頻單元、通信單元和解算單元等四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本文在分析GPS衛星信號組成的基礎上,給出了射頻前端GP2010的原理及應用。3 GPS接收機天線單元天線單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空中GPS衛星信號,從而為接收機射頻前端提供較為純淨的完整衛星信號。
  • 混頻電路在GPS接收機射頻前端中的應用
    它的基本功能是頻率變換,混頻器的典型應用是在接收系統中將射頻輸入信號變化為頻率較低的中頻信號,以便更容易對信號進行後繼的調整和處理。本文在簡單介紹混頻的概念、常用的幾種簡單的混頻電路和設計混頻電路時需要考慮的幾個性能指標後,詳細介紹了GPS接收機射頻前端電路中的下變頻設計。
  • 詳解射頻放大器與雷達接收機原理及應用
    射頻放大器   射頻功率放大器(RF PA)是各種無線發射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射機的前級電路中,調製振蕩電路所產生的射頻信號功率很小,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放大一緩衝級、中間放大級、末級功率放大級,獲得足夠的射頻功率以後,才能饋送到天線上輻射出去。為了獲得足夠大的射頻輸出功率,必須採用射頻功率放大器。
  • GPS接收機工作原理
    GPS接收機主要是由GPS接收機天線單元,GPS接收機主機單元和電源單元三部分。
  • GPS接收機基本工作原理
    1.GPS接收機天線天線由接收機天線和前置放大器兩部分所組成。GPS接收機天線有下列幾種類型:(1)單板天線這種天線結構簡單、體積較小,需要安裝在一塊基板上,屬單頻天線。(2)四螺旋形天線四螺旋形天線是由四條金屬管線繞制而成,底部有一塊金屬掏板。這種天線頻帶寒風,全圓極化性能好,可捕捉低高度角衛星。缺點是不能進行雙頻接收,抗震性差,常用作導航型接收機天線。
  • 5G射頻前端、基站、終端的測試難點分析
    在晶圓、射頻前端(功率放大器PA、射頻開關、天線調諧器、低噪聲放大器LNA等)、基站及終端領域,NI與行業領先廠商均有合作。  ● 射頻前端:5G對射頻模塊產業的影響將是系統而全面的,無論是集成度、材料、工藝、封裝都將發生變革。
  • 淺析幾類射頻通信接收機的工作原理
    射頻信號處理過程:射頻信號經天線接收後,經過帶通濾波器BPF1的頻帶選擇和低噪聲放大器LNA放大,通過混頻器Mixer將射頻信號先下變頻到中頻 【1】由於採用「差頻」作用,外來信號必須和振蕩信號相差為預定的中頻才能進入電路,而且選頻迴路、中頻放大諧振迴路又是一個良好的濾波器,其他幹擾信號就被抑制了,從而提高了選擇性。 缺點: 組合頻率幹擾較多,特別是鏡像幹擾,位於射頻信號相對本振頻率的鏡像頻率處的幹擾信號將會通過混頻器下變頻到中頻頻帶,且無法用信道選擇濾波器進行濾除,惡化了接收信號質量。
  • 與5G毫米波完美配合的大規模晶片級天線陣列技術:測試如何做?
    5G採用大規模天線陣列(Massive MIMO)技術增加了小區容量。 眾所周知,MIMO和波束賦形的技術都離不開天線陣列。如今,天線陣列的陣子達到了上百甚至上千個。天線陣子數量的增加提高了通信系統複雜性,這對天線陣性能評估提出了新的要求,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隨著頻率的提高,設備的射頻前端和天線陣子高度集成化,由於待測件可能不存在測試射頻接口,以往能夠通過傳導法進行的測試項目(如發射機和接收機項目),現在則需要通過空口(OTA: Over-the-air)方式進行。
  • 雷達原理-雷達接收機
    雷達接收機是雷達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對雷達天線接收到的微弱信號進行預選、放大、變頻、濾波、解調和數位化處理,同時抑制外部的幹擾雜波以及機內噪聲
  • GPS偽衛星高精度室內定位技術研究與實現
    1 系統總體構架 本文設計的GPS偽衛星高精度室內定位系統主要由GPS授時接收機、偽衛星基帶信號處理部分、高速D/A轉換、射頻上變頻電路、發射天線、接收天線、射頻下變頻電路、高速A/D轉換和接收機基帶信號處理部分等模塊組成,系統總體構架如圖1所示。
  • 5G產業鏈專題報告:射頻前端行業趨勢與格局解析
    在香農定律趨 勢下,通信系統(基站端、手機等終端)對射頻前端晶片的性能及復 雜度要求愈來愈高。射頻前端系統包含的晶片品類較多,包括如下細分產品方向。功率放大器 PA:用於發射鏈路,將微弱信號放大為功率較高的信號。濾波器:用於篩選信號中特定的頻率成分通過,而極大地衰減或抑制 其他頻率。開關:用於接收、發射通道之間的切換。
  • 各種射頻器件科普
    無線通信系統中,一般包含有天線、射頻前端、射頻收發模塊以及基帶信號處理器四個部分。隨著5G時代的,天線以及射頻前端的需求量及價值均快速上升,射頻前端是將數位訊號向無線射頻信號轉化的基礎部件,也是無線通信系統的核心組件。 按照功能,可將射頻前端分為發射端Tx以及接收端Rx。
  • 【專利解密】華為毫米波天線陣列助力5G終端研發
    【嘉德點評】 華為的這項發明專利提出了一種集邊射和端射於一體的波束掃描天線陣列,可用於毫米波通信並應用於5G終端,獲得高增益的同時,提供較寬的波束覆蓋範圍來克服空間的衰減。 集微網消息,隨著5G商用逐步走向規模化,作為關鍵技術之一的毫米波通信憑藉其高帶寬、低時延等優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RF-SOI:當代射頻和毫米波前端的核心
    Luis Andia在《RF-SOI優化襯底 — 當代射頻和毫米波前端的核心》白皮書中也談到了這點,並指出,為了充分利用頻譜資源,5G在系統中引入了眾多針對新應用場景進行了高度優化的技術,例如網絡切片、頻譜共享和共存、聚合帶寬高達1GHz的載波聚合、大規模MIMO和天線陣列系統、以及固定無線接入,小型基站和毫米波技術等等。
  • 淺談幾種常見的射頻電路類型及主要指標
    1、低噪聲放大器(LNA) LNA是一種特殊的放大器,主要用於射頻接收機前端,將天線接收的信號以小的噪聲和大的增益進行放大,對提高接收信號質量,降低噪聲幹擾,提高接收靈敏度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的性能好壞關係到整個通信系統的質量。
  • 射頻電子電路設計圖集錦TOP8 —電路圖天天讀(135)
    ,比如6平方釐米,那麼圈數就要6圈,線圈的中心可以接地,這樣是為了提高抗靜電能力。本方案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基於軟體無線電理 論來設計和實現,以達到建立一個通用化、標準化、模塊化的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仿真平臺的目標。以實現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低噪聲係數,小的互調失真,大的動 態範圍和鏡像抑制,良好的AGC,足夠的增益和正確的選擇性等設計要求。通過對接收機射頻前端的設計方案可行性分析和利用射頻電路仿真軟體ADS進行系統 建模設計與參數仿真,實現接收機射頻前端電路設計的系統性能。
  • 射頻晶片基礎知識科普
    無線通信系統中,一般包含有天線、射頻前端、射頻收發模塊以及基帶信號處理器四個部分。隨著5G時代的,天線以及射頻前端的需求量及價值均快速上升,射頻前端是將數位訊號向無線射頻信號轉化的基礎部件,也是無線通信系統的核心組件。
  • 軟體無線電的射頻天線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920.htm從軟體無線電的技術實現角度來看,關鍵技術是採用多頻段和寬帶天線以及智能天線(Smart Antenna),將A/D、D/A變換儘可能地靠近射頻天線埠,即由現在的基帶移到中頻,甚至射頻,A/D變換後的所有處理都用可編程DSP,依靠軟體編程來實現。
  • 可變傾角連續斷面節陣列天線技術初探
    1 簡介 連續斷面節陣列CTS技術天線,是在平板波導上連續開貫通的橫向縫並在橫向縫上加枝節實現輻射的天線,採用這種技術的天線具有很高的饋電效率和口徑效率,是高增益天線一個極為重要的方向。CTS天線效率可高達85%,陣列易於實現波束控制,加工成本低,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但這種天線也存在增益隨仰角降低而下降,波束指向算法複雜,非固定方向圖和測試困難等缺點。
  • 搶佔國內射頻前端主序市場,「慧智微」的打法是推可重構射頻前端架構
    「中國射頻前端市場正處在20年一遇的行業變革期」。這是慧智微CEO李陽給出的判斷。 李陽做這個判斷的當下,中國射頻前端行業已有大約15年的產業歷史,本土射頻前端廠商仍在努力搶佔市場份額。當下,射頻前端正因為即將來臨的5G市場炙手可熱,2018年全球射頻前端總市場規模已達180億美元;與此同時,國內射頻前端2018年累計銷售額不足4億美元,市場份額不足2%,國產化進度依然只是剛剛起步。 在中國5G投入全球領先、手機行業高速發展的當下,李陽認為,中國射頻前端廠商仍有機會在未來搶佔國內主序市場50-60%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