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解密】華為毫米波天線陣列助力5G終端研發

2020-11-28 騰訊網

【嘉德點評】 華為的這項發明專利提出了一種集邊射和端射於一體的波束掃描天線陣列,可用於毫米波通信並應用於5G終端,獲得高增益的同時,提供較寬的波束覆蓋範圍來克服空間的衰減。

集微網消息,隨著5G商用逐步走向規模化,作為關鍵技術之一的毫米波通信憑藉其高帶寬、低時延等優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毫米波通信可最大程度的釋放5G的潛能,並推動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徹底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在毫米波的產品研發過程中,華為以其自身的技術優勢,率先研發出多代商用毫米波天線模組。

在移動通信領域,智能終端快速普及,移動用戶與無線數據業務快速增長、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直接推動了毫米波技術發展,因此射頻終端使用毫米波成為關鍵技術。然而由於毫米波波長短,容易受到大氣中氣體分子、水凝物和懸浮塵埃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影響,路徑損耗很嚴重,因此使用大規模天線結合波束成形技術以克服路徑損耗和遮擋成為主要研究思路。為了獲得邊射與端射的波束覆蓋,現有的波束掃描天線陣列需要分別設計邊射天線與端射天線,併集成在天線系統中,從而增加了天線系統的複雜度和尺寸。

為此,華為於2019年4月1日提出了一項名為「一種集邊射和端射於一體的波束掃描天線陣列」的發明專利(申請號:201910258631.6),可以集邊射與端射天線於一體,實現更寬範圍的波束覆蓋,專利的申請人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圖1 毫米波雙極化微帶天線單元結構圖

圖1展示了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毫米波雙極化微帶天線單元結構,包括層疊設置的輻射單元1和饋電單元2,二者相互耦合。輻射單元1包括2層或2層以上的介質板,其第一表面上設有相對設置的輻射貼片,承擔輻射能量的作用。饋電單元2包括第三介質板30,其第一表面上設有第一接地板301,並與第二介質板20的第二表面鄰接設置,第二表面上設有相對設置的饋線400與縫隙300,並與該第一輻射貼片101和第二輻射貼片201耦合。此外,輻射貼片越多越多,帶寬越寬,但是同時也會加大天線阻抗匹配的難度,反而使得天線的工作帶寬變窄,因此這一專利中選擇採用2層輻射貼片。

圖2 天線單元的縫隙結構圖

圖2展示了該發明中提出的一種毫米波雙極化微帶天線單元的縫隙結構圖,第一縫隙302、第二縫隙303分別與該第一饋線401、第二饋線402相對設置。為使得通過兩個饋線的射頻能量分別均勻傳遞至兩縫隙,將縫隙和饋線對稱,即第一饋線401在該第一接地板301上的第一投影406的延伸方向垂直於該第一縫隙302的延伸方向,且該第一縫隙302沿第一投影406的延伸方向對稱設置,第二饋線和縫隙同理,這種結構有利於避免射頻能量射頻能量傳遞不均引起的阻抗失配。

簡而言之,華為的這項發明提出了一種集邊射和端射於一體的波束掃描天線陣列,其天線單元均勻排布在基板上,可用於毫米波通信並應用於5G終端,獲得高增益的同時,提供較寬的波束覆蓋範圍來克服空間的衰減。

面對著5G所帶來的龐大市場前景,各大科技巨頭如華為、高通、三星等紛紛開展毫米波技術競賽,並推出一系列天線模組、接收機產品,華為公司作為國內通信一線設備商,憑藉在5G方面的技術優勢,相信未來必將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

(校對/holly)

相關焦點

  • 技術解析:蘋果5G毫米波八木天線專利
    毫米波技術在移動通信中應用還包括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包括毫米波的傳播損耗大,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等,而這些技術問題蘋果希望通過毫米波八木天線來克服。
  • 都在追捧的毫米波你真的搞明白了?此文幫你答疑解惑
    中國:2017年6月,工信部面向社會廣泛徵集24.75-27.5 GHz、37-42.5 GHz或其他毫米波頻段用於5G系統的意見,並將毫米波頻段納入5G試驗的範圍,意在推動5G毫米波的研究及毫米波產品的研發試驗。
  • 主業拐點確立,深挖5G天線需求
    17年6月8日,我國工信部已經開始公開徵集24.75-27.5GHz、37-42.5GHz或其他毫米波頻段5G系統頻率規劃的意見。目前限制微基站體積的主要原因是天線尺寸的大小,天線的尺寸又與接收的電磁波波長處於同一數量級。由於3G/4G的載波波長在分米級,而5G高頻段的載波波長變成了毫米級,所以5G微基站的體積會隨著天線尺寸的縮小而縮小。
  • 5G天線行業專題報告:終端天線變化鑄就價值,新基建發力再造空間
    2、基站天線概況基站天線與終端天線相似,也是信號的轉換器,但基站天線連接基站設備與終端用戶。基站天線的功能包括無線電波的發射與接收,信號發射時,基站調製的導行波經天線轉換為電磁波信號發送;信號接收時,終端調製後的電磁波信號經天線轉換為導行波,傳送到主設備。天線的主要工作原理為控制導線的距離改變輻射的強弱。
  • 5G毫米波頻譜劃分 毫米波終端技術測試方案分析
    中國:2017年6月,工信部面向社會廣泛徵集24.75-27.5 GHz、37-42.5 GHz或其他毫米波頻段用於5G系統的意見,並將毫米波頻段納入5G試驗的範圍,意在推動5G毫米波的研究及毫米波產品的研發試驗。
  • 射頻天線:5G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天線用於無線電波的收發,連接射頻前端,是接收通道的起點與發射通道的終點。天線按功能分為主天線、GPS定位天線、Wifi天線、NFC天線、FM天線等;按應用又分為基站側與終端側。
  • 解密基站天線的投資邏輯,共享萬億5G的饕餮盛宴
    在天線行業智慧財產權方面,中國以3980件專利申請量全球居首,最近三年中國的移動通信天線專利申請量超過了全球其他區域申請量的總和,成為移動通信天線的主要技術來源國。在5G時代,隨著國內在技術、市場、成本等一系列綜合優勢下,預計我國基站天線在全球的競爭優勢將會進一步增強。
  • 與5G毫米波完美配合的大規模晶片級天線陣列技術:測試如何做?
    5G採用大規模天線陣列(Massive MIMO)技術增加了小區容量。 眾所周知,MIMO和波束賦形的技術都離不開天線陣列。如今,天線陣列的陣子達到了上百甚至上千個。 首先,矢量網絡分析儀器是一種電磁波能量的測試設備,俗稱「射頻微波領域的萬用表」,能夠對單埠或多埠網絡進行幅值與相位等參數的測量,是天線與OTA測量系統中最常見的儀表之一。 其次,微波暗室是由吸波材料和金屬屏蔽體組建的封閉空間,形成一個屏蔽外界電磁幹擾的電磁環境。
  • EPP吸波材料應用於0TA測試 5G終端毫米波不再難測
    除了天線測試之外,所有其它射頻系統性能參數和無線資源參數也需要採用OTA測試,且測試對象不僅是天線,而是升級到整個設備、整個系統。 5G時代的測試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OTA測試測量方法已經慢慢成為了主流。OTA測試作為實現毫米波終端測試的必選方案,在毫米波新型吸波材料上面臨研究壓力。
  • 5G毫米波的四大誤區
    而2019年華為推出5G後,高通就毫米波還與華為有過一場口水仗,說華為是「假5G」,那麼5G毫米波到底有哪些問題呢?我們來看看5G毫米波的四大誤區。gFfednc華為5G毫米波爭議「華為5G基帶晶片巴龍5000不光支持Sub 6G C-Band頻段,還支持毫米波26GHz和28GHz頻段,最大支持帶寬可以達到800MHz,充分利用毫米波大帶寬的優勢,理論速率最大可達6.5 Gbps。
  • 5G,最關鍵的技術是天線!
    從理論上來說,天線的理想長度通常是電磁波波長的1/4。 16T16R以下的Massive MIMO天線陣列,只能提供水平維度的2D波束賦型。32T32R和64T64R的Massive MIMO天線陣列,可以實現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3D波束賦型,進而有效增強對高層住宅的覆蓋。由此可見,Massive MIMO將多天線技術推向了一個更高的高度。
  • 5G的新武器毫米波,那為什麼是毫米波?
    嚴格來說,毫米波(mmWave)只能指EHF頻段,即頻率範圍是30GHz——300GHz的電磁波。因為30GHz電磁波的波長是10毫米,300GHz電磁波的波長是1毫米。24.25GHz電磁波的波長是12.37毫米,可以叫它毫米波,也可以叫它釐米波。但是實際上,毫米波只是個約定俗成的名稱,沒有哪個組織對其有過明確的定義。
  • 專利解密之華為如何利用可見光實現雙向數據傳輸
    打開APP 專利解密之華為如何利用可見光實現雙向數據傳輸 半導體投資聯盟 發表於 2020-04-09 14:42:22 (文章來源:半導體投資聯盟) 前不久我國研發的全球首款商品級超寬帶可見光通信專用晶片在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正式發布, 可支持每秒G比特量級的高速傳輸, 為室內綠色超寬帶信息網絡、基於虛擬實境功能的家庭智慧服務、高速無線數據傳輸等領域的可見光通信應用提供晶片級的產品。
  • 科普|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而天線,是實現這一跨越式提升不可或缺的組件。 按照業界的定義,天線是一種變換器,它把傳輸線上傳播的導行波變換成在無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間)中傳播的電磁波,或者進行相反的變換,也就是發射或接收電磁波。通俗點說,無論是基站還是移動終端,天線都是充當發射信號和接收信號的中間件。
  • 5G天線振子新龍頭,半年報業績預告超預期
    已獲華為全部塑料產品線的供貨資格,有望充分受益5G大機遇。華為是公司第一大客戶,1997年公司通過薄膜開關產品打入華為,伴隨華為的高速成長,不斷拓寬產品線。根據公司年報,2017年公司取得華為技術全部塑料產品線的供貨資格,成為其塑料產品的主力供貨商之一。
  • 一種基於矩形貼片天線的相控陣列天線設計
    一種基於矩形貼片天線的相控陣列天線設計 張玲玲 發表於 2020-01-28 17:17:00 0 引言 隨著無線通信中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和普及,通信容量逐漸遇到瓶頸
  • 「芯團網」我國研發5G晶片 美國放寬華為限制 瑞薩突發終止大聯大...
    我國成功研發5G毫米波晶片,打破歐美壟斷,成本下降98% 據科技日日報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6月15日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已研製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晶片,並完成了晶片封裝和測試,每通道成本由1000元降至20元。
  • 5G射頻前端、基站、終端的測試難點分析
    在晶圓、射頻前端(功率放大器PA、射頻開關、天線調諧器、低噪聲放大器LNA等)、基站及終端領域,NI與行業領先廠商均有合作。射頻前端晶片廠商正在逐步實現從Sub 6GHz到毫米波頻段的部署,隨著頻段的提升,射頻前端電路需要適應更高的載波頻率,更寬的通信帶寬,更高更有效率和高線性度的信號輸出功率。為實現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尺寸,射頻前端的集成化和模組化是必然趨勢。  ● 基站: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加快,5G基站端需求呈現井噴現象。
  • 太赫茲波段三維漸變介電常數陣列天線
    引言  太赫茲波的波長大於30微米而小於3毫米,頻率高於微波而低於紅外波。1THz對應的光子能量約為4.14 mcV,宇宙射線的大部分能量都位於太赫茲波段[1-2]。  太赫茲波段天線是收發太赫茲波的關鍵器件,其性能決定著太赫茲波段設備的性能優劣。
  • 詳解5G新體制天線技術
    因此,高增益、有自適應波束形成和波束控制能力的天線陣列,自然成為5G在毫米波段應用的關鍵技術[6]。 然而,考慮到上述系統、天線陣的實際應用場景和應用環境,帶有Massive MIMO天線陣的5G基站建站時,由於實際空間受限,天線陣的體積不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