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最關鍵的技術是天線!

2021-01-21 5G通信

說到天線,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在無線技術非常普及的現代社會,天線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



其中最常見的,當然是我們移動通信網絡所使用的基站天線。



基站天線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它,我們的手機就沒有信號,我們也就無法愉快地網購、追劇和吃雞。



如果大家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不同設備的天線,有著不同的外型和尺寸。



沒錯!從理論上來說,天線的理想長度通常是電磁波波長的1/4。



所以,我們會看到,模擬電視拉杆天線長度一般是0.175~0.5米、FM收音機的天線長度是0.675~0.85米。



而我們的移動通信網絡,工作頻率主要在700M~3500MHz之間,所以天線的尺寸要小得多。


小得都已經看不見了(藏到了手機裡)


但是,無線信號的工作頻率更高、波長更短,導致了一個不好的結果——它的抗幹擾能力和繞射能力明顯減弱了。尤其在城市複雜環境下,信號質量更容易受影響。



因此,工程師們需要不斷研發新技術,用於提升移動通信系統的容量和覆蓋。



天線,作為移動通信的關鍵一環,自然而然成為工程師們大開腦洞的首要對象。

 

接下來,我們就來康康,咱們的基站天線到底玩了哪些神操作。

 

 

在移動通信最早期的1G時代,基站所使用的幾乎都是全向天線。當時的用戶數量很少,傳輸的速率也比較低。



到了2G時代,天線逐漸演變成了定向天線,比如天線覆蓋角度為120°,一個小區會有三個扇區,演變為蜂窩通信。



3G時代,智能天線誕生,單一的天線發展成多天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入多出)多天線技術。



MIMO增加了天線個數,也就增加了信號傳輸的通道數量。

 

那麼,該怎樣利用多出來的通道數量呢?

 

最開始的時候,工程師們想到的是把它用於增強覆蓋。


他們基於MIMO,提出了一種新的傳輸模式,叫做「傳輸分集」。簡單來說,就是「把相同的內容通過不同的天線發送出去」。


「傳輸分集」:分散發射、集中處理


這種模式,可以緩解信道質量不穩定帶來的性能下降,從而增強覆蓋。

 

後來,MIMO又發展出另一種模式,叫做「空間復用」

 

空間復用是將要傳送的數據分成幾個數據流,然後在不同的天線上進行傳輸,從而提高系統的傳輸速率。



這種模式,主要用於提升小區容量。

 

在實際應用中,同一部分天線不可能既用於傳輸分集,又用於空間復用。所以,MIMO天線需要在上述兩種模式中進行權衡。權衡的結果,直接影響到頻率資源的利用率。


 

到了5G時代,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在4G到5G演進的過程中,隨著頻率的增加,天線尺寸進一步縮小,天線數量進一步增加。



於是,MIMO就變成了Massive MIMO ,也就是「大規模MIMO」。傳統的MIMO通常有2天線、4天線、8天線,Massive MIMO的天線數量可以超過100個。

 

比如,當前5G主流選擇之一的64T64R天線,即64通道Massive MIMO天線,就是由192個天線振子組成。



Massive MIMO的出現,讓傳輸模式又有了新的玩法。

 

Massive MIMO系統可以控制每一個天線單元發射(或接收)信號的相位和信號幅度,通過對多個天線單元進行調節,產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


這樣一來,可以使無線信號能量在手機位置形成電磁波的疊加,從而提高接收信號強度。



這種技術,就是傳說中的波束賦型

 

波束賦型讓波束的能量向指定的方向集中,不僅可以增強覆蓋距離,還可以降低相鄰波束間的幹擾,讓更多的用戶可以同時通信,提升小區容量。


也就是說,它將分集和復用的優點集於一身。




值得一提的是,波束賦型的效果取決於天線的數量,還有算法的質量。算法是根據手機的位置和狀態信息,進行實時計算,通過天線形成理想的波束。


相比之下,分集和復用的工作方式比較寬鬆,當手機信息不充分的時候(例如手機移動太快),還是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除了增強覆蓋和提升容量之外,Massive MIMO還有一個秘技——當天線振子數量足夠多時,Massive MIMO能夠打破空間的限制。

 

16T16R以下的Massive MIMO天線陣列,只能提供水平維度的2D波束賦型。32T32R和64T64R的Massive MIMO天線陣列,可以實現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3D波束賦型,進而有效增強對高層住宅的覆蓋。



由此可見,Massive MIMO將多天線技術推向了一個更高的高度。Massive MIMO和波束賦型這對史上最強CP,讓天線更智能、更強大,被稱為5G關鍵技術是名至實歸。

 

Massive MIMO+波束賦型」強大能量的背後,是對廠商軟硬體研發能力的嚴峻考驗。


在研發的過程中,天線系統的濾波特性、增益作用、抗幹擾效果,都是工程師們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而且天線數量和手機終端數量越多,天線的複雜度就越高,對算法和晶片處理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只有強大的算法,才能讓波束賦型產生像舞臺追光一樣的理想效果。



目前,只有少部分廠商具備高階(64T64R及以上)Massive MIMO天線的研發和製造能力。

 

而華為,就是其中之一。從華為公布的5G天線發展趨勢來看,高集成度的Massive MIMO是5G關鍵技術,具備超強的波束賦型能力,為5G帶來可觀的性能提升。



好啦,關於5G天線的故事,今天就講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觀看,我們下期再見!



—— 全文完 ——


文章作者:小棗君

漫畫繪製:小洋同學


5G哥的綠寶書《深入淺出:5G移動通信標準與架構》第三版,還餘200冊,做一個優惠套裝(+5G資料優盤),如果需要歡迎訂購,定完即止!長按下面二維碼進入訂購頁面。



相關閱讀:


每天2分鐘,5G內容全掌握!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


【閱讀原文】,有訂購5G書+全套5G資料

相關焦點

  • iQOO Pro 5G版創新設計5G 6天線技術!它的實力卻不止於此
    5g的超快網速給5g手機的天線設計帶來了非常大的考驗,原本的天線數量以及規格不能滿足於5g時代的要求了,所以說為了更好地滿足需求,5g手機需要增加4G5天線來支持更多的網絡頻段,這原本是一個很高的標準和要求,但是vivo並不滿足於現狀,希望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 5g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5G作為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它的網絡結構、網絡能力和要求都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有大量技術被整合在其中,5g的關鍵技術包括:基於OFDM優化的波形和多址接入、實現可擴展的OFDM間隔參數配置、OFDM加窗提高多路傳輸效率、靈活的框架設計、超密集異構網絡、網絡的自組織、網絡切片、內容分發網絡、設備到設備通信、邊緣計算、軟體定義網絡和網絡虛擬化。
  • 淺談5G手機背後的幾個關鍵技術:主板、天線和散熱
    5G手機牽涉到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升級,它和4G手機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哪些技術又會在5G手機的普及當中起到關鍵作用,下面我們來淺談一下,5G手機背後三個關鍵技術:主板、天線和散熱 5G手機的「基礎」:SLP技術 拆開一臺4G手機,你會發現PCB板上容納的元件幾乎已經堆到了極限
  • 華為發布突破性5G天線技術
    5月25日,據外媒報導,華為發布突破性5G天線技術承載功率一千瓦以上,輻射效率提高20%。該5G天線技術,名為CableFree。
  • 科普|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中國最活躍的射頻微波天線雷達微信技術群 電子獵頭:幫助電子工程師實現人生價值!在5G通信中,實現高速率的關鍵是毫米波以及波束成形技術,但傳統的天線顯然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電路特性與輻射特性是基站天線的重要表徵指標,例如增益、波瓣寬度、前後比、駐波比、隔離度、三階互調等。
  • 詳解5G新體制天線技術
    分別介紹了兩大類新體制天線技術,包括:基於耦合諧振器去耦網絡的緊耦合終端天線;基於超材料(超表面)的MIMO,Massive MIMO天線陣耦合減小及性能提升技術。通過無源參數,有源參數和MIMO參數的測試和評估,證實了這兩類新體制天線在5G中的明顯優勢和廣闊應用場景。 1技術背景與研究意義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正在逐步孕育升級。
  • 全面解析5G網絡領域最關鍵的十大技術
    全面解析5G網絡領域最關鍵的十大技術 提到5G,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它的網絡速度快、延時性低、帶寬大,沒錯,這就是5G時代的特點!5G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十Gb,這比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整部超高畫質電影可在1秒之內下載完成。
  • 支持5G 超快速通信的新天線技術
    集成了無數個天線元件的多天線技術在用於 5G 移動通信的小型蜂窩基站中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萬物互連的 IoT/IoE 社會的出現,人們的關注點逐漸轉向作為關鍵基礎設施元素的 5G 通信,並預測該市場將會得到快速增長。雖然 5G 相關產品的市場只是初具雛形,但在 2023 年,全球市場價值預計將達到 380 億美元。
  • 5G的關鍵技術波束賦形
    波束賦形(Beamforming)又叫波束成型、空域濾波,是一種陣列定向發送和接收信號的信號處理技術,它既可以用於信號發射端,又可以用於信號接收端。波束賦形技術通過調整相位陣列的基本單元的參數,使得某些角度的信號獲得相長幹涉,而另一些角度的信號獲得相消幹涉,從而產生波束。
  • 中國移動研究院召開5G天線產業技術研討會
    總體來看,頻段、增益、容量和尺寸是天線技術創新的驅動力:融合化、輕量化、場景化和增益提升是技術創新方向。京信公司介紹了基于波束形態設計的場景化天線創新方案,包括場館、居民區等特殊場景的波束形態設計與實現,及透鏡天線在特殊場景覆蓋方案中的應用。精卓光顯分享了基於透明材料的美化天線技術,向業界展示了基於MetalMesh的透明天線關鍵技術、生產工藝和應用場景,為美化天線方案實現提供了新思路。
  • 5G 中的物理層安全關鍵技術
    近年來,多天線技術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它通過在發送端和接收端配備多個天線,實現空間復用和發送-接收分集。無線信號傳輸具有多徑傳播的特性,多天線技術可以利用其空間復用增益使信道容量得以提升,而無須額外的功率和頻譜開銷。也可利用空間分集增益來對抗信道衰落,達到降低誤碼率,提高通信速率的效果。
  • 口罩鼻梁是5g天線?真的佩服星條國網友的腦洞
    口罩鼻梁是5g天線?你一定在各大視頻平臺都有刷到過這樣的視頻。近期美國有傳言說,中國製造的口罩鼻梁支撐用的金屬條其實是5G天線,會實時向中國發送自己的位置,而且這個5g天線還會致癌。這種幼稚的說法竟然得到很多美國民眾的認同。在某社交網站視頻中,一美國網友剪開了口罩,並指著壓鼻梁的金屬條說是「5G天線」。
  • 攻關天線校準技術助力5G技術發展
    航天二院203所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努力為我國5G網絡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203所長期從事無線電計量技術基礎性研究,在天線校準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高質量的校準規範和標準。從2G、3G、LTE到當下的5G,隨著無線通信設備收發性能逐步升級,兼備低時延、波束賦形等新技術特徵的大規模多入多出天線陣列技術應運而生。新型天線的校準方法相對於傳統天線發生了革命性改變,203所承擔的天線校準工作既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更面臨技術上的挑戰。早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制定5G標準之初,203所就啟動了新型天線陣列校準技術的前瞻性研究。
  • 利用天線復用器應對 5G 天線設計挑戰
    天線復用器可解決5G手機及其他設備製造商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在分配給天線空間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如何適應急劇增加的射頻複雜性。 通過利用天線復用器,製造商能夠使用更少的天線滿足新5G頻段、4x4 MIMO和其他新要求,同時不會對現有外形尺寸或功能產生影響。
  • 5G AiP天線工藝技術之FOWLP
    中國最活躍的射頻微波天線雷達微信技術群 電子獵頭:幫助電子工程師實現人生價值!所謂AiP天線是基於封裝材料與工藝,將天線與晶片集成在封裝內,實現系統級無線功能的技術。AiP技術順應了矽基半導體工藝集成度提高的趨勢,兼顧了天線性能、成本及體積,代表著近年來天線技術的重大成就及5G毫米波頻段終端天線的技術升級方向。
  • 史上最全!5G各類場景的天線解決方案
    Massive MIMO作為5G的關鍵技術之一,其關鍵技術在於MU-MIMO技術和3D-MIMO技術。MU-MIMO即多用戶MIMO,網絡中的多個用戶可以在同一時頻資源上利用Massive MIMO提供的空分通道與基站同時進行通信,在不需要增加基站密度和帶寬的條件下大幅度提高頻譜效率。
  • 技術解析:蘋果5G毫米波八木天線專利
    毫米波技術在移動通信中應用還包括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包括毫米波的傳播損耗大,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等,而這些技術問題蘋果希望通過毫米波八木天線來克服。
  • 解析投資:5G天線技術的革新——傳統與變局
    天線技術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不斷地變革著。以手機終端為例,隨著1G、2G、3G、4G的發展,手機通信使用的無線電波頻率在逐漸提高,其所需的天線技術也在不斷提高。1G時代最早的手機採用的天線是外置式的,從諾基亞開始才轉為內置式的天線。2G時代以來內置式天線經歷了由彈片天線到FPC天線再到LDS天線的技術轉變。5G時代的到來,手機通信表現的高頻化特性再次影響了天線材料的選擇。
  • 5G手機天線布局和製造技術問答
    四、 玻璃後蓋上做天線有成功案例嗎?華為P30玻璃後蓋上有兩條天線,機身內FPC上焊接了LDS天線,與後蓋天線無線耦合。這種無線耦合好處是:機身內LDS天線不要考慮全向輻射指標,只要把信號耦合到後蓋,由後蓋上的天線去全向輻射。對於手機內緊張的空間來說,天線指標可延伸到後蓋解決。
  • 讀懂5G基站天線OTA測試方案
    【關鍵詞】5G;基站天線;OTA測試 1、引言 5G移動通信技術能夠滿足人們對於高速、大容量、高可靠、低時延等快速增長的移動通信業務的需求[1-3]。而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技術[4-6]作為5G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它可以通過空間復用大幅度提升頻譜利用效率,結合新型編碼技術[7]可以大幅度提升通信系統容量和通信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