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5G毫米波完美配合的大規模晶片級天線陣列技術:測試如何做?

2020-11-28 騰訊網

5G技術定義了三大典型的應用場景,即增強的移動寬帶(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海量機器類型通信 (mMTC: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和超高可靠低延遲通信 (URLLC: Ultra-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5G採用大規模天線陣列(Massive MIMO)技術增加了小區容量。

眾所周知,MIMO和波束賦形的技術都離不開天線陣列。如今,天線陣列的陣子達到了上百甚至上千個。天線陣子數量的增加提高了通信系統複雜性,這對天線陣性能評估提出了新的要求,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隨著頻率的提高,設備的射頻前端和天線陣子高度集成化,由於待測件可能不存在測試射頻接口,以往能夠通過傳導法進行的測試項目(如發射機和接收機項目),現在則需要通過空口(OTA: Over-the-air)方式進行。此外,天線在研發和封測的環節中,也需要對晶片級或PCB級的天線進行空口測試。這種類型的天線往往叫做在片天線。

page

1

在片天線

下圖為在片天線示意圖。此類天線的襯底一般為半導體材料或介電材料。天線部分由特殊工藝做在襯底之上,接地板可以是與天線共面的形式,也可以是非共面的形式。信號由饋電口進入天線。

在片天線的饋電口與接地板的間距較小,無法容納常規的射頻接口,因此引入探針臺將射頻信號饋入天線,從而實現「在片天線測試」,測試環境連結框圖如下圖所示。

測試系統的硬體部分主要由矢量網絡分析儀,微波暗室以及探針臺構成。

首先,矢量網絡分析儀器是一種電磁波能量的測試設備,俗稱「射頻微波領域的萬用表」,能夠對單埠或多埠網絡進行幅值與相位等參數的測量,是天線與OTA測量系統中最常見的儀表之一。

其次,微波暗室是由吸波材料和金屬屏蔽體組建的封閉空間,形成一個屏蔽外界電磁幹擾的電磁環境。在暗室內做天線、雷達等無線通訊產品和電子產品測試可以免受雜波幹擾,提高被測設備的測試精度和效率。

第三,探針臺廣泛應用於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行業中的複雜、高速器件的精密電氣測量的研發與封裝測試。

page

2

在片天線的測試挑戰

隨著毫米波陣列天線的大規模應用,在片天線測試作為天線設計與封裝測試中的一個環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片天線測試屬於天線測試測量領域較為小眾的領域,目前市場能夠提供的系統方案還不夠成熟,無法對在片天線進行準確,高效的性能評估,主要的問題和測試挑戰如下。

第一,在片測試時,由於晶片或PCB天線放置於探針臺上,天線與吸盤的金屬部分會產生電磁耦合,其程度視天線類型和輻射方向而定,因此天線的方向圖測量結果與測量精度將受到耦合影響。下圖展示了5G毫米波終端內常見的端射天線[1],其饋電接口與天線輻射方向不在一個平面上,如果採用普通的探針臺進行測量,天線的輻射方向正好位於吸盤的平面上,其測試結果將嚴重偏離天線的實際性能。因此需要採取創新的方法將探針臺的影響去除。

第二,採用傳統的探針臺進行在片測試,往往只能進行平面掃描,或者有限角度的3D方向圖測試[2]。其原因是進行球面掃描採樣時,吸盤的金屬底座將遮擋天線輻射能量的下半球部分,測試的結果只有上半球的數據是有效的。此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只進行上半球的測試無法對天線效率進行準確的評估。在CTIA與3GPP關於5G毫米波終端的測量規範當中[3][4],全向輻射功率(TRP)的測量需要進行球面掃描。TRP對於有源測量來講是功率的球面積分,對應到於無源天線就是天線效率,因此球面掃描角度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第三,測試效率對於天線測試來講至關重要,相對短的測試時間意味著系統可以進行更多的測試任務。測試效率與系統內的轉臺或天線搖臂的轉動速度,掃描策略,與數據採集速度等因素有關。不同系統間的測試速度差距非常大。下圖是一個典型的多軸天線測量搖臂結合部分探針臺組成的在片天線測試環境[2]。圖中的天線搖臂至少存在三個掃描維度,包括水平角、俯仰角與極化方向角。即天線搖臂既要完成水平角(Azimuth)維度,也要完成俯仰角(Elevation)維度的掃描,同時,位於天線搖臂上的測量天線為單極化天線,需要進行機械轉動以完成待測天線主極化與副極化的測量。為了協調與聯動多個掃描維度,多軸的天線搖臂勢必會在測量速度上面做一些犧牲。對於毫米波天線來講,多採用天線陣的形式布局,波束相對比較窄,往往需要採用較小的採樣間隔,比如4°,2°甚至1°。採樣的步進越小,所花的測量時間成倍增加。此外,測試系統的測量不確定度也會隨著系統掃描維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根據5G毫米波設備相關的測試規範[3][4],雙軸(兩個掃描維度)的掃描系統是主流的測試環境。

page

3

在片天線測試的解決方案

為了回應上述在片測試中的問題,羅德與施瓦茨(Rohde & Schwarz)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WTPC無線性能測試暗室系統(如下圖)能夠幫助研發人員和產線工程師對天線模塊、收發器、晶片組和無線設備進行天線與OTA測試。結合相關的測試設備,整個系統可以在600MHz到90 GHz的頻率範圍內進行測試,可以覆蓋目前5G所關注的所有頻段。WPTC暗室主要由RF屏蔽材料、吸波材料、高精度轉臺、天線搖臂以及覆蓋整個頻率範圍的測量天線構成。WPTC暗室採用業界領先的RF屏蔽材料與吸波材料,保證了暗室良好的電磁頻閉性能。

相關焦點

  • 毫米波頻段是5G發展的重要方向 附5G毫米波晶片概念股名單
    據科技日報,6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已研製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晶片,並完成了晶片封裝和測試,每通道成本由1000元降至20元。同時,他們封裝集成1024通道天線單元的毫米波大規模有源天線陣列。晶片與天線陣列力爭2022年規模商用於5G系統。
  • 5G毫米波頻譜劃分 毫米波終端技術測試方案分析
    3、毫米波終端技術實現 毫米波頻段頻率高、帶寬大等特點將對未來5G終端的實現帶來諸多挑戰,毫米波對終端的影響主要在於天線及射頻前端器件。 3.1 終端側大規模天線陣列 由於天線尺寸的限制,在低頻段大規模天線陣列只能在基站側使用。但隨著頻率的上升,在毫米波段,單個天線的尺寸可縮短至毫米級別,在終端側布置更多的天線成為可能。
  • 毫米波遇上5G測試問題應如何解決?
    據相關消息稱,智慧型手機中的毫米波與6GHz以下頻段有不同作用。預計到2025年,將有三分之一的5G智慧型手機可能具有毫米波能力,其他三分之二是採用6GHz以下頻段。為了滿足海量數據在傳輸上的需求,很多服務運營商已經開始著手研究5G毫米波技術。
  • 環旭電子5G毫米波實驗室落成 推進5G天線模塊測試服務
    全球電子設計製造領導廠商環旭電子近日宣布,於2020年2月初建成第一座5G毫米波實驗室。其中,天線量測暗室可支持探針式毫米波天線近、遠場量測;小型緊縮場暗室則可支持主動式3D天線場型測量及波束成形(Beam forming)、波束跟蹤量測(Beam tracking)等。
  • 詳解5G基站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OTA測試方法
    詳解5G基站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OTA測試方法 電子發燒友 發表於 2019-04-19 15:41:52 5G基站天線OTA測試方法研究對5G基站大規模MIMO
  • 科普|深度解析5G與未來天線技術
    通過無源參數,有源參數和MIMO參數的測試和評估,證實了這兩類新體制天線在5G中的明顯優勢和廣闊應用場景。 在此背景下,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技術 (Massive MIMO)已經不可逆轉的成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的中提升頻譜效率的核心技術。
  • 5G毫米波產業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發布
    5G毫米波和中低頻的Sub-6 GHz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是實現5G完整和最優用戶體驗的關鍵。「能否實現5G最初的全部承諾,達成5G最初的全部願景,是5G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GSMA大中華區技術總經理劉鴻表示。GSMA在廣泛徵求運營商、設備製造商、晶片提供商、終端廠商、測試服務提供商、高校科研院所在內的產業各方的意見,形成了《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
  • 5G毫米波的四大誤區
    gFfednc華為5G毫米波爭議「華為5G基帶晶片巴龍5000不光支持Sub 6G C-Band頻段,還支持毫米波26GHz和28GHz頻段,最大支持帶寬可以達到800MHz,充分利用毫米波大帶寬的優勢,理論速率最大可達6.5 Gbps。配合華為的毫米波RFIC和毫米波模組,華為具備全形態的毫米波終端解決方案能力。」gFfednc這是華為的官方介紹。
  • 集成天線封裝的毫米波雷達有什麼好處
    典型的雷達傳感器包括雷達晶片組以及其他電子組件,例如電源管理電路,快閃記憶體和組裝在PCB上的外圍接口器件。發送和接收天線也通常在PCB上實現,但是要實現高天線性能,需要使用高頻基板材料,例如Rogers的RO3003,這會增加PCB的成本和複雜性。此外,天線最多可佔用電路板空間的30%(圖1)。
  • 在5G mmWave毫米波的發展帶動下 天線封裝技術逐漸受到關注
    在5G mmWave毫米波的發展帶動下,天線封裝(Antennas in Package,AiP)技術逐漸受到關注,該名稱主要由系統級晶片(SoC)、系統級封裝(SiP)功能上的差異衍生。現階段晶片與天線應用雖有相對應的天線整合晶片(Antennas on Chip,AoC)技術方案被開發,但由於成本與頻段考量,大多只有學術單位採用。 SiP技術主要藉由封裝技術,將以不同材料為基礎的功能元件結合於單一系統中,提升系統性能性並減少能耗;而AiP技術則是由此延伸,嘗試將射頻前端等元件與天線整並在一起。
  • 5G射頻前端、基站、終端的測試難點分析
    從4G到5G基站側天線數越來越多,基站總功率也隨之增加,5G基站廣泛使用大規模天線(Massive MIMO)和波束成形技術 (Beamforming)技術,來提升終端信號接收強度。這對半導體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砷化鎵(GaAs)、氮化鎵(GaN)等由於能源效率提高、功率密度更大的特點,是代替LDMOS的備選。
  • 【觀察】手機天線技術的發展與挑戰
    2、新技術 5G的主要通信技術有Massive MIMO、載波聚合、波束賦形等,配合這些技術,終端天線也將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例如,MIMO技術的應用將會明顯增加天線數量。
  • 東南大學毫米波CMOS晶片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8月13日,由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尤肖虎教授、趙滌燹教授牽頭,聯合成都天銳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等單位完成的「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與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技術由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陳左寧院士、李國傑院士、呂躍廣院士、丁文華院士以及來自中國移動、信通院、華為、中興、大唐電信和國內5所高校的共15位專家組成的鑑定委員會對該項成果進行了現場鑑定並給予了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該項目解決了矽基CMOS毫米波Ka頻段相控陣晶片和天線走向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核心技術瓶頸問題
  • 讀懂5G基站天線OTA測試方案
    【關鍵詞】5G;基站天線;OTA測試 1、引言 5G移動通信技術能夠滿足人們對於高速、大容量、高可靠、低時延等快速增長的移動通信業務的需求[1-3]。而大規模MIMO有源天線技術[4-6]作為5G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它可以通過空間復用大幅度提升頻譜利用效率,結合新型編碼技術[7]可以大幅度提升通信系統容量和通信速率。
  • 東南大學毫米波CMOS晶片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8月13日,由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尤肖虎教授、趙滌燹教授牽頭,聯合成都天銳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等單位完成的「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與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技術由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陳左寧院士、李國傑院士、呂躍廣院士、丁文華院士以及來自中國移動、信通院、華為、中興、大唐電信和國內5所高校的共15位專家組成的鑑定委員會對該項成果進行了現場鑑定並給予了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該項目解決了矽基CMOS毫米波Ka頻段相控陣晶片和天線走向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核心技術瓶頸問題
  • 只有美版iPhone 12才支持的5G毫米波,在我國發展如何?
    會上發布了《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同時,以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為代表,高通、小米、中興等5G毫米波方面的專家針對5G毫米波未來的發展以及現階段的商用進程做了探討,從中不難看出,其實我國的5G毫米波也早已蓄勢待發。
  • 東南大學毫米波CMOS晶片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8月13日,由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尤肖虎教授、趙滌燹教授牽頭,聯合成都天銳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等單位完成的「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與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技術」項目成果通過了中國電子學會組織的現場鑑定。
  • 【專利解密】華為毫米波天線陣列助力5G終端研發
    【嘉德點評】 華為的這項發明專利提出了一種集邊射和端射於一體的波束掃描天線陣列,可用於毫米波通信並應用於5G終端,獲得高增益的同時,提供較寬的波束覆蓋範圍來克服空間的衰減。 集微網消息,隨著5G商用逐步走向規模化,作為關鍵技術之一的毫米波通信憑藉其高帶寬、低時延等優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碩貝德:可以為客戶提供5G毫米波天線解決方案,毫米波射頻晶片尚處...
    投資者問:你好,公司毫米波射頻技術研究到底如何了?研究此技術美國2個分公司現在近況如何,是不是由於中美關係惡化,從而已經停止美國分公司運營,請答覆。
  • 美國最大規模 5G 毫米波頻譜拍賣
    配合各種多址復用技術的使用可以極大提升信道容量,適用於高速多媒體傳輸業務, 這在頻率資源緊張的今天無疑極具吸引力。波束窄:在相同天線尺寸下毫米波的波束要比微波的波束窄得多。例如一個 12cm的天線,在9.4GHz時波束寬度為18度,而94GHz時波束寬度僅1.8度。因此可以分辨相距更近的小目標或者更為清晰地觀察目標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