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擁有很多獨特的現象,我們的祖先為了發展生產力,選擇馴化一些動物作為家畜,從而擁有了更加穩定的生活。
尤其是牛、馬這一類動物被馴化後,人類的農業生產有了新的動力,效率也大大提高。然而人們也在思考,為什麼當時沒有人馴化斑馬、角馬這一類更加健壯的動物呢?
其一,人類馴化動物的前提是易於飼養。一方面,馴化動物需要便利的條件,如果某些物種本身十分依賴難以獲取的食物,人類同樣不會選擇馴養它們,比如長頸鹿喜歡食用樹頂的嫩葉,而大多數農民並沒有種植森林的條件。
另一方面,如果擁有可口的食物,動物更樂於接受人類的驅使。正如牛羊往往需要鮮嫩的青草一樣,斑馬同樣喜歡草本類植物,這一點容易滿足。
其次,馴化動物往往還會滿足一個條件——生長周期短。我們可以觀察到,雞、鴨、豬這一類的家禽家畜,往往只需要數月就可以投入生產。這也就意味著,人們能夠在短時間內收穫勞動成果,並且可以擁有更多物質來源。
而斑馬這一類動物,生產周期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長,孕育下一代需要數年才能發育成熟,在物質和時間成本上都不太划算。
最後,馴化動物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體型太大,人們也有可能無法將其馴服,作為非洲草原中的佼佼者,斑馬往往還會與獅子對抗,所以野性十足,相對來說,馴服的難度較大。
根據相關描述,雖然斑馬的攻擊力強,它們本身卻很膽小,所以並不適合為人類工作,一旦受到傷害,它們很有可能會四處逃避。
綜上所述,人類或許有過馴服斑馬的想法,但是迫於壓力而放棄了。家畜作為我們長久以來的夥伴,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動力,事實證明,當時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我們與家畜之間的關係不再像從前那麼緊密。但是這並沒有妨礙人們進行思考,尤其是從漫長的歷史角度分析,人類仍然無法離開這些忠實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