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斑馬沒有廣泛用於乘騎或者畜牧業?斑馬能被馴化嗎?

2021-01-10 獅虎豹三兄弟

導讀:為何斑馬沒有廣泛用於乘騎或者畜牧業?斑馬能被馴化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馬對於我們人類的生活來說,就變得十分重要了,特別是在現代交通工具還沒有出現之前,幾乎絕大多數的陸上交通工具,馬都是重要的主角。馬在古代承擔著交通運輸、戰爭軍事、農業生產等主要動力,即便是到了現代,在某些地區,馬仍然被廣泛當成役畜使用,隨著時代的進步,馬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比如生產乳肉、觀賞、競技等等。

馬的進化簡圖

馬起源於距今約5500萬年前的北美,歷經幾個重要發展階段之後,成了現在的模樣,目前始馬被認為是馬科中最早的成員,也就是馬的祖先,始馬體型較小,如同狐狸一般,前面兩隻腳有4指,後面兩隻腳為三趾,與現代馬有很大的差別。

目前馬的馴化確切時間還有待考究,不過目前大量證據表明在距今5000年前的銅器時代,馬就被馴化了。

草原上的斑馬

相信可能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過,實際上還存在另外一種馬,那就是斑馬,從外形上看,斑馬有著漂亮的黑白相間外表,身體結構與普通家馬差不多,為何沒有人馴養斑馬用於乘騎、使役或者畜牧業呢?

難道曾經的古代人或者先祖們就沒有動過這個念頭嗎?答案當然不是,歷史上,包括現在也的確有人嘗試馴服斑馬,但是也僅僅是少數的例子,遠遠並沒有形成規模。

一些馴服斑馬的例子

歷史上非洲人做過很多次斑馬的馴服嘗試,另外,當年英國人殖民到非洲這片土地的時候,也盯上了這裡的斑馬,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失敗告終,斑馬野性難馴,即便是成功了也只是個例,只是簡單的馴服而已,遠遠沒有達到馴化的程度。

目前根據的文獻記載,大多數都是富人們的嘗試,因為他們有錢有閒,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上面去嘗試,成功的概率也就大了。

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和他著名的斑馬拉車

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就曾做過這種嘗試,他當時馴服了幾匹斑馬用來拉車,並且招搖過市,在白金漢宮的外面進行表演,引起了很大的騷動,但是這也僅僅是暫時壓制住了斑馬的本性,一旦發情時候,就不受控制了。

羅森多·裡貝羅騎著斑馬

1907年,肯亞奈洛比的一位醫生羅森多·裡貝羅,他就把斑馬作為日常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喬治·格雷

18世紀中期,喬治·格雷把他在南非的斑馬運到了紐西蘭,用來拉車;

《斑馬競賽》劇照

當然,如果說斑馬被用來騎的最著名的事跡,當屬《斑馬競賽》這部電影,當時為了拍攝這部作品的時候,劇方就曾找人馴服了10匹斑馬用於影片拍攝,在頂級馴獸師史蒂夫·馬丁的幫助下,這些斑馬能夠完成大多數指令,當然包括乘騎。

草原的斑馬家族

前面說到過馬的起源,而斑馬正是由400萬年前的原馬進化而來,斑馬的史前馬是克文馬,身形體態跟如今的細紋斑馬較像。斑馬是一種群居的動物,社會性很強,它們一起覓食,一起玩耍。

但是斑馬的群體又不太像角馬等其他食草類動物群,斑馬群大多數由雌獸以及未成年幼崽組成,成年雄性斑馬喜歡過獨居的生活,只有等到雨季到來的時候,才會與雌性斑馬短暫生活在一起,目的就是交配繁育下一代。

三種斑馬及其分布圖

斑馬是非洲特有的一種動物,目前一共有3種,分別是非洲東、中、南部的平原斑馬,頭體長2-2.4米,平均體重約350千克,身上的黑條紋比較寬,雄性斑馬喉部有垂下來的肉;非洲西南部的山斑馬,頭體長2.1-2.6米,體重在240-372千克之間,是三種斑馬裡面最小的品種,身上的條紋較少,但是很粗,頸背鬃毛較短;非洲東部的細紋斑馬,頭體長為2.5-2.75米,體重在350-450千克之間,是體型最大的斑馬,其特點就是條紋很細,而且分布很密。

斑馬條紋的作用及其自身優勢

斑馬外形很漂亮,身上黑白相間的色彩看似單調,但也正如大熊貓只有兩色一樣,屬於百看不膩的類型,不過更重要的是,這些條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斑馬身上的條紋,其實早在母體妊娠早期的時候就已經在胚胎中形成了,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保護色,相對於純色系的動物來說,斑馬的這種條紋極具迷惑性,正如老虎身上的斑紋有助於它在森林藏身一樣,斑馬黑白相間的條紋,在陽光或者月光的照射下,會反射出不同方向的光線,使得斑馬整體輪廓看起來很模糊,遠遠看上去很難與環境分別開來。

斑馬條紋在軍艦上的應用

另外,早在150年前,人們就已經把目光盯向了斑馬的條紋,並且展開了研究,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斑馬的這種條紋,對於防止蚊蟲叮咬有奇效,這種結構對蚊蟲有一定的迷惑性,能夠分散和削弱草原蚊蠅的注意力,這種保護機制後來被用於各種途徑當中,比如在軍艦上面塗上類似於斑馬條紋的色彩,能夠起到模糊對方的視線的效果。

關於斑馬的實驗
牛虻在三種對照組的行為表現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搞了一項研究,大致過程就是給一匹普通的馬穿上不同的「馬甲」,分別是純黑、純白,以及斑馬的條紋狀,然後研究牛虻在這三個對照組的表現。研究發現牛虻落在穿了斑馬狀「馬甲」的這個對照組身上的頻率要比其他兩組低很多,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牛虻似乎在斑紋面前變成了「近視眼」,判斷不出距離感,常常會一頭撞在「馬甲」上,這進一步說明了斑馬的條紋極具迷惑性。

相較於非洲的其他食草動物來說,斑馬有著很強的消化能力,這保證了即便在食物匱乏的季節,斑馬也能在低營養條件下很好地生存下去。另外,在非洲疾病面前,斑馬的抗病能力要比普通的馬強很多。

斑馬適不適合騎?

前面說了那麼多,那麼斑馬究竟適不適合騎呢?答案是不適合,首先我們從現實來看就已經知道了答案,畢竟到現在為止,斑馬的乘騎至今沒有發展成規模,遠遠沒有達到馬、驢等役畜的水平。究竟哪些方面使得斑馬不適合用作交通工具呢?

首先就是性格問題上,斑馬相對於馬、驢來說,都要暴躁很多,它們常年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這裡被稱為動物的天堂,但是也是最兇險的地方之一,有很多的食肉猛獸出沒,由於生存環境使然,斑馬的性格偏向於一驚一乍,任何輕微的風吹草動都能使它警覺躁動起來。

發怒的斑馬

大多數動物都會有應激反應,可能你站在性子比較烈的馬屁股後面,它會給你一腳,但是如果站在斑馬後面,它會用前肢支撐跳起來飛踹。另外,斑馬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它比較喜歡咬人,而且跟烏龜差不多,咬住就不鬆口。在當今一咬比較發達的年代還好,但是如果在古時候,被斑馬咬傷的話,很可能就會感染上致命的病菌。

到了發情期的時候,斑馬會表現出躁動不安,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聒噪」。一般來說,馬只會打響鼻,聽起來不招人煩,而斑馬像是一個話癆一樣叫個不聽,聲音還很難聽,跟驢嘶鳴差不多。如果在普通農家還好,可一旦用於行軍打仗的話,帶斑馬上場無疑是累贅。

草原上的斑馬群

斑馬適不適合畜牧業?

既然斑馬不適合騎,那麼像養犛牛、羊一樣用在畜牧業總可以了吧?實際上這可能也不行,至於為什麼?還得從斑馬身上找原因。一般來說能夠被大規模飼養的動物都必須具備某種習性,並且這種習性能夠代代遺傳並且穩定保留下來,這種習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家族性。

斑馬雖然也是一種群居的動物,但是其內部結構不像犛牛群一樣,可以說斑馬是孤獨的群居動物,一個斑馬群當沒有外來威脅的時候,是比較鬆散的,沒有所謂的「領頭馬」。

羊群

當人們放養一群犛牛或羊的時候,只需將領頭的控制好就行,但是如果放養一群斑馬,你就需要一頭一頭地將它們趕回圍欄裡面,當數量少的時候還能應付過來,可一旦形成規模,單單靠幾個牧民想要辦到,確實不易。

從斑馬的性格上來說,一旦人們趕它,它就會恐慌,變得危險暴怒,牧民就危險了,另外,這還會進入一個死循環中,一頭斑馬的躁動不安會影響周圍的個體,周圍斑馬的不安又加劇了這頭斑馬的驚慌程度。

動物能被馴化需具備的條件

縱觀如今已被人們馴化,並且大規模飼養的動物,都有那麼幾個顯著的特徵,在這些特徵裡面,無論是缺少了哪一個,可能都會使馴化結果失敗,下面來看看動物能夠被馴化需具備的條件:

家族特徵:這個很好理解,就如同羊群一樣,要有穩定的家族結構,而且等級制度嚴格,頭領有足夠的威嚴,這樣人們在大規模飼養的時候只需搞定一個種群的頭領,那麼剩下的所有個體都會跟隨,省去了很多麻煩;

食性及生長速度:由於能量在食物鏈中流傳逐級遞減的特性,在社會生產力還不是很發達的古時候,沒有任何一種食肉動物是為了充當食物而被馴化,因為成本太高,不如食草動物來得經濟;另外飼養成本高的還有生長速度緩慢的動物,大多數牧場飼養動物都是為了經濟收入,所以希望這些動物們越快長大越好。

性格溫順:誰都不想成天跟一個危險的動物生活在一起,當然為了追求刺激或者其他目的的另說。雖然豬、牛、羊等每一種大型的家畜都有能力殺死人類,但是它們幾乎很少這樣做。性格溫順還表現在不容易受驚,如果因為打一個雷就讓獸群四處逃躥的話,那麼飼養它們就得不償失了。

一些被暫時馴服的野獸

當然,以上的前提都是生存作為第一要素考慮的,畢竟在4000多年以前人們馴化動物都是為了生存,如果是考慮到現代馴化用來當做寵物的,那就另說了。

還有我們需要搞清楚馴服跟馴化之間的差別,馴服只能說是動物天性被暫時壓制住了,就如同那些被騎的斑馬、馬戲團表演的老虎一樣,一旦它們生出的後代如果不加以訓練的話,依舊不會服從。而馴化之後的狗狗,從出生開始就粘著人類了。

馴化斑馬的意義

可能現代人馴服斑馬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和其他的用途,但是在人們第一次嘗試馴服斑馬的時候,其目的都是很簡單的,主要是用來充當家畜,但是經過漫長的嘗試之後,發現並不會成功,所以也就放棄了。

疾馳的駿馬

或許飼養成千上萬隻,經過數十代的艱苦選育,最終也能得到性格溫順的斑馬後代,但是這樣做對於當時所處的年代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斑馬有著更好、更容易被馴化的替代品。

(喜歡請給個贊,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斑馬能不能騎?總有人在「不服」的邊緣中瘋狂試探
    好奇心是人皆有之的東西,在看到有人騎著高頭大馬的時候,除了感覺到十分帥氣之外,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何至今為止,也幾乎沒有聽過有人騎斑馬?與常見的馬相比,斑馬的外形更加突出,有著漂亮的斑紋,如果騎出去必定是一件很拉風的事情,然而至今為止人類也未將斑馬馴化成牲畜,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肯定有人做出過嘗試,那麼斑馬究竟能不能騎呢?
  • 斑馬不能被馴化?歐洲人曾以騎斑馬為時髦,為何非洲人沒馴化斑馬
    斑馬如此野性,能被人類馴化嗎?人類表示毫無壓力。看看馬戲團中的獅子、老虎、豹子、黑熊等等,哪一種不比斑馬更兇猛?但是照樣被人類馴得服服帖帖,所以斑馬雖然野蠻,但人類要想馴化它也並非多難的事情。實際上斑馬在歷史上也的確被馴化過,那就是歐洲人進行非洲殖民的時期,他們看到非洲的斑馬非常多,認為這種膘肥體壯的馬匹,不馴化用來騎馬或者拉車真的太可惜了,於是就有人進行了馴化斑馬的活動,很快就收到了成效,馴化者將被馴化的斑馬運到歐洲,一度成為歐洲皇室貴族爭相購買的牲畜,騎著被馴化的斑馬和乘坐有斑馬拉動的車輛也成為歐洲貴族們最喜歡趕的時髦
  • 斑馬可以騎嗎?
    問題:斑馬可以騎嗎?斑馬可以騎嗎?
  • 解析斑馬為什麼沒有被人類馴化
    斑馬大家可能都聽過,它全身都是這種黑白相間的花紋,看起來很特別,這種斑馬好像要比家養的普通的馬匹更加的有耐力,尤其是在反應方面更加的敏捷一些,可是生活中卻很少有人看到騎斑馬這種奇怪的現象。這種馬為什麼沒有被馴服呢?其實在歷史上曾經有過想要馴服斑馬的人,只不過人們經過大量的馴服工作卻並沒有取得成功,之所以斑馬沒有被徹底的馴服,還是由於它自身的一些原因。
  • 為何看不到有人騎斑馬?古人不馴服斑馬,是看不上它們嗎?
    人類能馴服這個世界上很多其他的物種,這其中包括狗、雞、鴨、馬等等。甚至是一些危險動物也會被人類給馴服。在被馴服的物種之中,馬或許是對人類有著最有幫助(除了吃之外的幫助)的物種。人類能夠馴服許多個品種的馬,但是唯獨有一個品種的馬是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馴服的。那就是斑馬。
  • 斑馬到底能不能騎?來自非洲的野馬沒被馴服,斑馬你為何這麼野?
    就像是人類的指紋一般,世界上找不到兩個相同條紋的斑馬。斑馬也是非洲的特產,斑馬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即使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也能通過吃樹根、樹皮等頑強的生活下來。作為時尚界的大咖,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可不僅僅是好看,還有著許多的妙用。
  • 為何人類沒有馴化斑馬?是因為騎著斑馬不威風嗎?
    早在15世紀,非洲依舊是石器時代,那時候他們的生活相當原始,沒有那麼多的種植業,似乎沒有馴化動物的必要。也就是說沒有這個需求,就不會去馴化動物作為自己的坐騎。非洲以前有過大量的殖民者出現,甚至被統治長達幾百年。剛開始,殖民者們帶過來的坐騎馬由於水土不服會出現各種小毛病,所以斑馬就是他們的首選目標。但誰知事情並沒有他們 想像的這麼簡單,不過這確實是開了一個馴化斑馬的頭。
  • 同樣都是馬,為什麼斑馬不能騎?看到斑馬習性:打擾了
    經常看動物世界的小夥伴,一定知道斑馬這個物種,黑白相間,非常好看,比普通的馬好看多了。但是,為什麼斑馬不能騎乘呢?並且沒有人去馴化斑馬呢?下面來帶大家看一看。斑馬有幾個致命的缺陷,導致基本上沒什麼人去試圖馴化斑馬。其一是斑馬的脾氣非常暴躁,它和其它馬就不一樣,而且是年齡越大,越暴躁!尤其是受到驚嚇的時候。脾氣暴躁,並且倔強,這就導致斑馬難以被馴化,越是溫順的動物越好馴化。
  • 為什麼沒人騎斑馬?馴化難如上青天,網友:還不如騎驢呢
    長大了才知道,不光騎不到,自己生活的地方甚至看都看不到,想騎馬得跑好遠。看動物世界看到非洲的斑馬,也會想,哎?為啥沒人騎斑馬呀!不是願意騎斑馬,是因為斑馬太難馴化了,斑馬主要分布在非洲東部的草原上,常年跟獅子、獵豹、鬣狗等肉食動物打交道,逐漸養成了神經質的習慣,有點兒風吹草動就撒丫子跑,誰敢騎啊,騎著斑馬跟人嘮著嗑,忽然你騎乘的斑馬就加速狂奔,誰受的了啊,舉個例子,就像導盲犬不敢用哈士奇一樣,性格不合適。還是性格原因,斑馬性子烈,愛吵吵。
  • 為什麼不騎斑馬?斑馬好鬥不能馴服,還會咬人踢人
    但是同科不同種,馬和斑馬屬於不同物種,這也是斑馬看起來可愛,卻不能騎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馬在未馴化前,也是充滿野性的動物,經過人類長時間的馴化,才有了如此溫順的性子。不光馬,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動物都經歷了馴化,貓、狗、豬和雞鴨等。
  • 為什麼非洲有那麼多的斑馬,卻沒有非洲人騎呢?斑馬:你想多了
    為什麼非洲有那麼多的斑馬,卻沒有非洲人騎呢?斑馬:你想多了前段時間,小編的朋友去了非洲,領略了非洲大草原的自然風光。來到非洲不得不提非洲的野生動物了,眾所周知在非洲草原上動物有著非常多的不同品種,那在非洲還有一種非常有趣的動物,它就是斑馬。
  • 人為什麼不騎斑馬?
    就比如說,人類騎馬的歷史已經很長很長了,但是斑馬也是馬,可為什麼卻從來沒見過有人騎呢?你還別笑,要說不騎斑馬理由,很多人還真說不出個所以然呢!其實這其中的原因,在於斑馬的家庭觀不同於其它的馬。馬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它們的家庭觀念非常強,一群馬裡頭會有一隻領頭的馬頭。只要馴服了這個領頭馬,馬群裡其它的馬就會自動「臣服」於馴服它的人,把咱們人類當做它們的老大。
  • 斑馬數量不少,為何不見有人騎它打仗
    在非洲,儘管有人捕獵斑馬,但斑馬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斑馬擁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尤其是強大的消化系統,保證了它在營養缺乏的時候也能保住性命。另外,斑馬身體素質很強,可以頑強的抵抗疾病,比一般動物頑強的多。這麼一說,把斑馬當戰馬使用,好像也挺不錯的。可是截止到現在,斑馬依然沒有被訓練成家禽,更沒人騎斑馬打仗。曾有人計劃,讓斑馬和家馬雜交,也失敗了。
  • 為啥我們騎馬,不騎斑馬呢
    先說這黑白黑白的,斑馬的皮膚到底是什麼顏色?黑色,哦,原來是黑白毛,不對,是黑皮,黑毛白毛,所以黑白黑白,為什麼要長得這麼花呢,保護色,躲個蠅,調節溫度,很多說法,都沒有證據,要我說,就是為了帥,否則怎麼能妻妾成群呢?
  • 跑得快,抗病強的斑馬,為什麼沒有被人類馴化?
    動物的馴化 動物永不為奴,除非包吃包住。然而人類也不做虧本的買賣,想讓我們包吃包住可以,要先說明自己能為人類提供些什麼。 如果動物會說話,那麼雞鴨等家禽會說:「我們能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來源。」,人類一聽覺得這個可以有,於是留下了它們。
  • 斑馬也是馬,為什麼沒有人騎它?
    但是還有一種馬,斑馬,大家就表示非常的疑惑了,為什麼同樣是馬,然而卻沒有人去騎它呢?有考古記載,人們早在6000年前的時候就已經把馬馴化成了坐騎,而「自帶紋身」、非常炫酷的斑馬為什麼就沒有成為人們的主流坐騎呢?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的了解斑馬。其實斑馬的本性是非常兇殘的,因為生活在非洲的草原上,在那裡,大型食物動物遍地都是,數量極其的多,所以它們的性格也是特別的暴躁。
  • 斑馬也是馬為什麼沒人騎?
    騎馬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不過為什麼斑馬也是馬,卻沒人願意騎呢?說吧,你有沒有跟我一樣想過「為什麼沒有人騎斑馬」這件事?其實英國人有嘗試馴化斑馬,一百多年也沒有成功,只有寥寥幾隻就範。因為斑馬實在是太!彪!悍!了!沒事喜歡打架!還喜歡踹獅子!
  • 為什麼不馴養斑馬為我們所用?只因馴養它們太費勁了!
    沒有可口食物,動物們也不會接受你的訓練;再加上這人類馴化動物是尋求便利的,如果找那些挑食的動物,那就變成自討苦吃了。比如說,要養長頸鹿就得先有一片森林,這也太為難人了。人類馴養的動物大多是吃秸稈類食物的,是人們可大量生產的副農產品,廉價又易得。就這要求來看,其實斑馬也是符合要求的。
  • 我們騎馬騎驢騎駱駝,為什麼獨獨沒能騎斑馬?
    然而人們也在思考,為什麼當時沒有人馴化斑馬、角馬這一類更加健壯的動物呢?其一,人類馴化動物的前提是易於飼養。一方面,馴化動物需要便利的條件,如果某些物種本身十分依賴難以獲取的食物,人類同樣不會選擇馴養它們,比如長頸鹿喜歡食用樹頂的嫩葉,而大多數農民並沒有種植森林的條件。另一方面,如果擁有可口的食物,動物更樂於接受人類的驅使。
  • 非洲人為什麼沒有馴服斑馬,作為代步工具!
    實動物們都是「有奶便是娘」,可如今人類馴化的動物不過幾十種,大多數動物沒被馴化是因為沒有必要,非洲人沒有選擇斑馬是因為物產豐盛,不需要斑馬作為代步工具,想吃肉了就去抓。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亞歐大陸的居民馴化了很多動植物,動物用於獲得肉或者協助人類工作,植物用於生產穀物、蔬菜等,為人類補充所需的營養物質。不管是農業還是牧業都是高效率的獲得能量的方式,如今亞歐大陸也分布著最為發達的農牧業,只有美國這個後起之秀其實也主要是靠歐洲移民和較少的人口數量,美國農業也很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