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紅綠燈的斑馬線時,不由自主讓小編想起斑馬。它們生活在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中,奔跑對它們來說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斑馬以種群的活動形式生活,數量龐大,身材魁梧而且行動敏捷,主要是以食草性的動物。如果它們可以馴化為人所用,那肯定會有更好的表現。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將斑馬當作是自己的坐騎,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非洲的動物資源可以用豐富形容,不僅是動物,就連一些植物都是各式各樣的。這也就給生物們的生存營造一個很良性的生態環境,它們只需要通過大自然循環獲得食物既可繁衍生息。這對生物是極大的促進,但人類就不一樣了,其嚴重致使非洲的土著文明落後世界一大截。早在15世紀,非洲依舊是石器時代,那時候他們的生活相當原始,沒有那麼多的種植業,似乎沒有馴化動物的必要。也就是說沒有這個需求,就不會去馴化動物作為自己的坐騎。
非洲以前有過大量的殖民者出現,甚至被統治長達幾百年。剛開始,殖民者們帶過來的坐騎馬由於水土不服會出現各種小毛病,所以斑馬就是他們的首選目標。但誰知事情並沒有他們 想像的這麼簡單,不過這確實是開了一個馴化斑馬的頭。後來,大量的殖民者湧入非洲,斑馬正式被馴化成拉車的工具,效果好像也還不錯,但如果讓它們成為坐騎是很難實現的。
首先,要從斑馬生存的環境開始講起。弱肉強食的草原早就給它們的精神鍛鍊出緊繃的狀態,它們出現了一種易驚易怒的症狀,這對馴化是一顆極大的絆腳石。另外,如果前方情況不對勁,不管三七二十一,它們會果斷逃跑。在無法逃脫的時候,就會暴露它們的攻擊性,也曾有新聞報導過襲擊人類的事件。「後踢」可以說是斑馬的絕招,很多動物都承受不了這一踢。
即使是氣勢浩蕩的雄獅也在劫難逃,獅子只能乖乖為此付出代價,修養上半個月。換做是人類,估計可能會骨折出現。除了這些外界因素影響不可改變,還有一個是斑馬的獨特性格,特別倔強,它們是不會聽從人類的命令。
正因為這種種種原因的阻礙,馴化斑馬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不過,人類擅長馴化馬,那斑馬就沒有太重視的理由,畢竟,馬的品種可不比斑馬差。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就放棄了這個馴化斑馬的想法。
簡單來說,斑馬在動物界中確實比較常見,尤其是在非洲的大草原,成群結隊。但是你會發現這樣有趣的畫面,當有一隻夥伴被攻擊時,其它斑馬會越跑越遠,而不會回來解救同伴。雖然比較危險,但它們表現出來的是真的很冷漠,這也是人類無法對它們產生感情的原因吧。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夥有沒有真正了解了!這裡我還是總結一下,斑馬不能成為坐騎的原因,主要是現代文明接觸它們時已經晚了。再說,已經有了替代品,何必在多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