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現代戰爭中,能在陸地上稱雄的,是坦克一類的裝甲部隊,它們兼具攻擊和防護雙重能力,最關鍵的是機動性強,千裡之外須臾可到,步兵就是使出吃奶得勁跑,能跑贏的機會也不多。而在古代戰爭中,陸戰之王的頭銜應該送給騎兵部隊,他們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可沒多少人能受得了。
當然,要想讓騎兵成為克敵制勝的法寶,最關鍵的是要有優良的戰馬,戰馬就像坦克,只有性能好才能縱橫沙場,碾壓對手。比如當年蒙古人就是仗著自己的馬好,硬是闖出草原,橫掃了周邊多數國家,成就了鐵騎的美名。
一般來說,草原馬品種優良,速度快耐力強,是培養戰馬的好苗子。但令人們不解的是,非洲草原上的斑馬,卻從未在軍隊中出現過,這是為什麼呢?
斑馬也是馬科動物,從外形上來看,與我們常見的馬區別不大,理論上應該是可以騎乘的。但人類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將尋常馬馴為己用了,卻始終沒有收服斑馬。原因無他,有一個字「難」。
首先,斑馬難馴。斑馬的脾氣十分暴躁,不像我們尋常所見的馬那麼溫馴,稍有不如意就會尥蹶子踹人,所以要讓它服從命令,是件很困難的事。而且斑馬還有咬人的毛病,一旦咬住就不鬆口,就普通人的細皮嫩肉,根本受不住它的一口。
其次,斑馬難管。它們雖然也群居,但是馬群規模不大最多10匹。而且它們從不選頭馬,個體活動都很散漫,所以要想管理它們,必須把每一匹都管到,而不能像尋常馬一樣只需管住頭馬即可。試想一下,若是軍隊裡用斑馬做戰馬,得花多少工夫管它們啊。
再者,斑馬難用。它們長期生活在危機四伏的非洲草原,養成了極其機敏的性格,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躁動不安。而戰馬的要求恰恰相反,它們在戰場上必須保持臨危不懼,臨危不亂。很顯然,斑馬的性格是不適合殺伐戰場的,估計敵人大喊一聲,它們就擺脫騎手控制四散逃走了。
另外,斑馬還是個「話癆」,平時就喜歡嘶叫,發情期更是叫個不停,猶如自帶警報器。戰士們若真騎著這樣的「神獸」去偷襲敵營,十裡之外敵人可能就知道了,這仗還怎麼打。所以,迄今為止,也沒有誰能成功馴化斑馬做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