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戰爭中,能在陸上稱霸的,是重型坦克一類的裝甲部隊,他們兼顧進攻和安全防護雙向能力,最重要的是機動性強,千裡倏忽可到,步兵是沒機會跑贏的。而在古代戰爭中,陸戰之王的稱號應當屬於「騎兵軍隊」,他們在戰場上橫衝直闖,可沒多少人能吃得消。
自然,要想讓騎兵隊變成積極防禦的寶物,最重要的是要有優質的戰馬,戰馬如同重型坦克,僅有特性好才可以橫縱戰場,碾壓敵人。例如當初蒙古人便是仗著自身的馬好,就是闖出大草原,狂掃了附近大部分我國,造就了騎兵的盛名。
一般來說,草原馬種類優質,速度更快體力強,是塑造戰馬的好幼苗。但令大家疑惑的是,非洲草原上的斑馬,卻從沒在部隊中出現過,這是為什麼呢?
斑馬也是馬科小動物,從外觀設計上看來,與大家普遍的馬差別並不大,理論上應該是能夠乘騎的。但人們在5000多年前就早已將不同尋常的馬馴服,卻自始至終沒有馴服斑馬。原因無他,有一個字「難」。
首先,斑馬難馴。斑馬的性子十分狂躁,不像大家不同尋常所聞的馬那麼溫順,稍有不順心就會尥蹶子踹人,因此 要讓它服從安排,是件很艱難的事。並且斑馬也有亂咬的問題,一旦咬到也不松嘴,就平常人的細皮嫩肉,壓根受不了它的一口。
次之,斑馬難管。他們儘管也群居動物,可是馬群經營規模並不大最多10匹。並且他們從來不選頭馬,個人主題活動都很懶散,因此 要想管理方法他們,務必把每一匹都管到,而不可以像不同尋常馬一樣只需管好頭馬就可以。設想一下,若是部隊裡用斑馬做戰馬,得花多少時間管他們啊。
其次,斑馬難用。他們長期性日常生活在危機四伏的非洲草原,培養了極為機警的性情,稍有動靜就會焦躁不安。而戰馬的規定正好相反,他們在戰場上必須保持勇敢無畏,處變不驚。很顯而易見,斑馬的性情是不宜殺伐戰場的,估算對手高喊一聲,他們就解決美團騎手操縱四散逃跑了。
此外,斑馬還是個「話嘮」,平常就愛嘶叫,發情期也是叫個不停,宛如內置報警器。戰士們要是騎著那樣的「靈獸」去襲擊敵陣,十裡以外對手將會就知道,這仗還如何打。因此 ,目前為止,都沒有誰可以取得成功馴化斑馬做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