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如此重要,為什麼中原王朝難以根治養馬的難題?

2021-01-15 明析歷史

【理性討論、數據說話,關註明析歷史,探究古代的經濟真相】

騎兵是古代戰場上重要的兵種,決定軍隊的機動能力和追擊能力,特別是馬鐙和馬鞍登上歷史舞臺後,騎兵逐漸成為獨立兵種,成為冷兵器時代的王牌。建立精銳的騎兵,就必須要有優質的戰馬,可是養馬卻長期困擾著中原王朝,難以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本文就從馬場、育種、成本等角度,分析中原王朝(元、清等不討論)馬政的難點。

先看歷代王朝的養馬成績

先秦時期。商朝就有關於馬政的記載,設牧師(奴隸)為王族和貴族養馬,並且首創了用於作戰的馬車。周朝開始設立專門的馬政制度,將馬分為6類,即種馬、戎馬、齊馬(祭祀)、驛馬、田馬、馱馬。春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引領軍事變革,胡服騎射,將趙國帶領為軍事強國,同時推動了戰國養馬業的發展。相馬、養馬成為專門的技術活,御(騎術)也成為孔子的「君子六藝」之一。

秦漢,養馬的第一次高峰。中央設立太僕掌管全國的官馬,在某些郡縣設立「牧師苑」負責養馬。秦朝的烏氏倮就是養馬大王,地位等同侯爵,「陸地牧馬二百蹄……此其人與千戶侯等。」漢武帝為了徵討匈奴,大力發展養馬業,在河西六郡設立36所牧師苑,養馬30萬匹。漢朝民間養馬也非常活躍,飼養母馬可以免除田稅,出現了《相馬經》。除了養馬數量達到高峰,漢朝還大力改種良馬,攻打大宛,得到汗血寶馬,第一次改良了中原的馬種。

北魏的養馬數量曾達200萬匹。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的一個混亂期,南北長期分裂,但北魏統一北方後,養馬業曾得到了大力發展。據《魏書·食貨志》記載:「世祖(拓跋燾)定秦隴,以河西水草善,乃以為牧地,畜產滋息,馬至二百萬餘匹。」期間,中原的養馬技術又有進步,《齊民要術》記載的閹割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馬匹育肥,遠遠領先歐洲。

唐朝,養馬的第二次高峰。唐朝戰力超絕,連續擊敗突厥、高句麗、薛延陀,打下了遼闊的疆域,同時從西北二十多個國家引進馬種,新培育出的新馬種取名「唐馬」。唐馬身材高大,強壯有力,裝備給重型騎兵。唐朝設立太僕寺掌管官馬,在全國設立60多處牧監所,分三等,上等5000匹、中等3000匹、下等1000匹。唐高宗時期,養馬最高達到70.6萬匹,史稱「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唐高宗之後,北方遊牧民族相繼降服,養馬量減少,玄宗時期在20萬匹左右。

兩宋,政策搖擺,養馬下降。宋朝剛建國的時候,繼承了後周的國力和軍隊,馬的數量並不少,宋真宗時期有馬20萬匹。兩宋之所以戰馬缺乏,主要還是管理思想的錯誤與搖擺:1)養馬基地選擇不當,開國不久在開封附近設立14個牧監,很容易形成與皇親貴族爭地的局面,最後導致牧場逐漸廢棄。漢唐則是將牧馬監設在山東、淮河、關中等地養馬;2)政策錯誤,導致西夏獨立,丟失河套地區的馬場;3)政策的搖擺不定,範仲淹、沈括、宋祁等士大夫認為宋軍應該揚長避短,發展強弓利弩對付騎兵。

結果就是花錢買和平,戰馬沒有上戰場的機會,最後牧場變成耕地,軍馬也被賣掉。「天禧中,宰相向敏中言國馬倍於先朝,廣費芻粟。乃詔以十三歲以上配軍馬估直出賣。」等到1038年宋夏戰爭發生時,北宋的種馬、牧場等已經大不如前。

明朝,馬政完備,對養馬戶的壓榨比較厲害。明代在中央設南北太僕寺、行省設4個行太僕寺,管理全國近百個馬場,同時與女真、蒙古開辦茶馬互市,馬匹從明初的5萬增至幾十萬匹。明朝馬的數量大增是建立在剝削百姓的基礎上達到的,強制百姓養馬:「江南十一戶、江北五戶共養馬一匹」。由於江南人口稠密,荒地很少,馬無法放養,只能飼養。《農政全書·農事》記載:「江南寸土無閒,一羊一牧,一豕一圈,餵牛馬之家,鬻芻而飼焉。」明代的獸醫技術很先進,《元亨療馬集》是我國獸醫的經典著作,對明朝之後的獸醫影響很大。

成績好壞,都不容易

別看漢、唐、明的養馬數量很高,成績突出,但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比如漢朝,武帝決心擊敗匈奴,就一定要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除了大力搞好官方養馬,為了鼓勵百姓養馬,漢武帝也是下了血本。其一,大幅提高馬的價格。從5000錢的正常水平提高到20萬錢,「元狩五年,天下馬少,平牡馬匹二十萬。」馬的價格提高了40倍,大幅刺激了百姓養馬的積極性。其二,用免兵役的辦法鼓勵百姓養馬,即「馬復令」,凡出馬一匹,可以免除三個人的兵役。 其三,官馬民養,官府將母馬借給百姓,三年後,每10匹母馬額外歸還1匹馬,其餘生下的馬歸百姓。明朝則對養馬戶的剝削加重,以至於正德年間在河北爆發了劉六、劉七的起義。

北宋後期花大價錢買馬。不像強漢、盛唐總想打敗北方草原民族,漢武帝那是不惜代價搞軍備,北宋和平久了就出現馬政廢弛的現象。熙寧初期,河南12監,每年產馬1640匹,給騎兵264匹,花費卻高達53.9萬貫,平均每匹馬的投入高達330貫,然而馬的市場價僅20貫/匹,可見其中的腐敗。官方養馬搞不下去,北宋後期加大了買馬的力度,每年買馬1萬至2萬匹,花錢20至30萬貫。買馬和平期還能維持,一旦爆發戰爭就難以補充,所以北宋後期才常常缺馬。還是那句話,忘戰必危,跟後世先進武器必須自力更生一樣,將戰馬寄托在敵人手裡根本就是玩火自焚。

養馬的難點有哪些?

可以看到,無論漢唐,還是宋明,養馬都是非常難以長久執行的政策。漢武帝打敗了匈奴也搞窮了國家;宋朝索性自廢武功,向敵方買馬;明朝更是逼得養馬戶造反。為什麼養馬如此困難,一直成為中原王朝的痛點?

首先,馬場不好找。馬是需要放養的動物,水草肥美、地形遼闊的地方,養出的馬才能體態強健。中國最適合牧養戰馬的地方便是河套平原和科爾沁草原,但這兩個地方都處在農耕和草原的分界處,戰爭頻繁。宋朝根本沒有這兩個地方,明代則與蒙古多次爭奪河套平原,甚至導致內閣首輔夏言被殺。因此,中原王朝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山東、江淮、甚至江南地區養馬,這些地方又是農耕區,跑馬的地方都缺乏,往往只能圈養,養出的馬自然少了野性與強健的品質。

其次,優良馬種的缺乏。強漢、盛唐之後,宋、明的勢力範圍再也沒有深入到西域,無法像漢唐一樣引入優質種馬,導致國內培育的馬種一直比不過北方的蒙古馬。例如北宋中期牧養的河南馬,1640匹馬中,只有264匹可以作為戰馬,僅佔16%,其餘84%的馬只能用作馱馬或驛馬。沒有優質馬種,中原王朝就難以培育出好的戰馬。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原因,養馬的成本太高。中原屬於農耕區,地勢平坦的地方可以改造成耕地,養活更多的百姓。北宋三司使葉清臣談到官府養馬的弊端時,指出牧監佔地900萬多萬畝,每年產馬三四萬匹。平均每匹馬的佔地面積約250畝,相當於養活8至10戶百姓的耕地。就拿現代的山丹軍馬場為例,佔地330萬畝,其中草原185萬畝,每年牧養的軍馬也就1萬多匹,平均每匹馬佔用草地180畝,說明古今養馬皆是如此。

放養佔地多,如果飼養,成本也高。馬的食量非常大,戰馬更是需要精心飼養,才能體格健壯。根據《唐六典》的記載,馬的食量標準是:草1圍、粟1鬥、鹽2合。而五口之家的普通百姓的每天口糧則是7升(丁口2升、中口1.5升、小口1升),養1匹馬的成本夠得上1.5戶百姓的用度。如果以士兵做比較,養1名騎兵的成本相當於6名步兵。

總結:馬少是先天不足,難以根治

可以看到,中原養馬一直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好的馬場處在遊牧民族進攻的前沿,核心統治區內難以培育出優良馬種,依賴進口,加上養馬成本過高,因此始終難以根治「缺好馬」的難題。

不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中原出現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這樣的人物時,同樣可以多方動員,組織出一支精銳騎兵,追亡逐北、揚威大漠。怕的是宋太宗一樣的人物,把國家的精銳之師葬送乾淨,再反過來怪「馬少」,畢竟再多的家產也經不起折騰。試想一下,如果衛青、霍去病打了敗仗,西漢的戰馬是不是也會越打越少呢?戰爭法則永遠是勝利者越來越強,失敗者越來越弱。

相關焦點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與宋朝、金朝的馬相比,蒙古馬有何過人之處?
    戰馬,堪稱是冷兵器時代的第一戰略資源。比如,在宋朝與金朝、蒙古,以及蒙古與金朝的戰爭中,戰馬的數量與素質,曾經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宋朝騎兵在女真鐵騎面前不堪一擊,而女真鐵騎遇到蒙古騎兵又節節敗退,這是為什麼。
  • 燕雲十六州地形圖,山川地勢一目了然,北宋王朝永遠的痛
    燕雲十六州素來是中原沃野抵禦外敵的北部屏障,其重要性體現在丟燕雲則必禍中原。這裡屯田牧馬兩者兼可,對黃河下遊形成了居高臨下的俯瞰態勢。其中的「燕」指幽州,耶律德光將之定為遼國南京幽都府;「雲」指雲州,遼興宗耶律宗真時改為遼國的西京大同府。後唐後晉之際,燕雲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讓給了契丹。
  • 為什麼中國軍馬選擇蒙古馬 細數蒙古馬的幾大優勢
    原標題:為什麼中國軍馬選擇蒙古馬 細數蒙古馬的幾大優勢 中國騎兵部隊世界上的東西無所謂好與不好,看你拿什麼來評價,作為什麼用途。悍馬好不好?往田地裡運輸肥料,還不如農用三輪。明朝北徵蒙古就發生過戰馬大批死亡的事例,出動多少騎兵忘了,但未見敵人,戰馬死了5000匹,對比GDP,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試想一下,如果騎著高頭大馬,從呼倫湖打到匈牙利,是什麼局面?那肯定打不到。不要講打,走也走不到。走到了,馬也沒有勁衝鋒了。解放戰爭中,一個萬人左右的騎兵師,從東北、內蒙、打到南方,什麼馬能勝任?
  • 斑馬也是馬,為什麼不能當戰馬,5000年前就有答案了
    在近代戰爭中,能在陸上稱霸的,是重型坦克一類的裝甲部隊,他們兼顧進攻和安全防護雙向能力,最重要的是機動性強,千裡倏忽可到,步兵是沒機會跑贏的。而在古代戰爭中,陸戰之王的稱號應當屬於「騎兵軍隊」,他們在戰場上橫衝直闖,可沒多少人能吃得消。
  • 宋代經濟實力強勁,是唯一完全募兵制的王朝,為何卻是最弱朝代?
    農業手工業尤其商業上的迅速發展,使歷代王朝望而卻步。在海外貿易達到頂峰時,它與世界上50多個國家做過生意。宋代財政收入最高的是六千多萬貫,光是稅收就佔到了70%。因此,宋代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王朝。然而,綜合國力如此強大的國家,為何卻說是最弱的朝代,其原因在於其中的制度。宋代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完全實行徵兵制的王朝。
  • 新疆馬伴著中國歷史,然而今天交通發達,馬是什麼角色?
    書上說家馬是從野馬馴化而成的,我對這說法一直不那麼感冒。然而在中原地區養馬的歷史比較晚,這一點我也是不同意的。就在不久前得知,在新疆溫泉縣呼斯塔古墓群出土了兩具馬頭的骨骸,在另一處古墓群阿敦喬魯出土了馬腿的骨骸。這表明這條路線上的人在4000年前就開始養馬了。這是中國最早出土的家馬有關的文物。
  • 全民主公什麼馬好 戰馬哪個好選擇推薦
    全民主公什麼馬好 戰馬哪個好選擇推薦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集落時間:2015-03-23 全民主公什麼馬好 戰馬哪個好選擇推薦,本文小編為您帶來全民主公什麼馬好
  • 一匹蒙古戰馬保衛了明朝許多年,失去戰馬明朝亡了,得馬者興,失馬者...
    單就戰馬的養成就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從馬的生存環境特點來看,馬性耐寒而畏熱,繁衍生息均受氣候土壤的影響。因此,我國自古良馬均產於西北高寒草原地區。 綜上特點,再放眼我國境內,哪些地方適合養戰馬,已是不言而喻了。
  • 漢武帝不惜遠徵大宛,尋求戰馬良種!西方戰馬真強過東方?
    一、文獻中的戰馬標準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出土的《睡虎地秦簡》,記錄的秦代律法中有數條養馬選馬的律令,其中一條是這樣的:驀馬(供乘騎的軍馬——錄者注)肩高應在五尺八寸以上,如不堪使用,在奔馳和羈繫時不聽指揮,縣司馬罰二甲,縣令、丞各罰一甲。
  • 為什麼要給馬釘馬掌,鐵釘釘在馬掌上,馬不疼嗎?
    因為丟了一個馬蹄釘,所以丟了一個馬蹄鐵,因為丟了一個馬蹄鐵,所以折了一匹戰馬,因為折了一匹戰馬,所以犧牲了一位勇猛的國王,因為犧牲了一位勇猛的國王,所以輸了一場戰爭,因為輸了一場戰爭,所以亡了一個國家。這是關於馬蹄鐵的故事,給馬釘上馬蹄鐵,這個習慣自古就有,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在公元前1世紀的古羅馬,釘馬掌已經極為的普遍了。
  • 白馬非馬?馬,真的不是馬
    馬術,將一匹馬訓練到隨心所欲的地步,確實很刺激很激動人心。而這樣的訓練,從古都有。有一次逛泗洪的明祖陵,在祖陵神道上,我看到了尾巴編成辮子狀的馬。帝王陵墓前的神道有石翁仲,有傳說中獅子大象獨角獸等瑞獸,不奇怪。好像很少看到馬雕塑而成的石像生。馬,自古就是戰場上的最重要的裝備,對馬的愛護超乎其它。印象中只有明代的帝王墓神道,才有戰馬的形象。
  • 坐擁五百萬平方公裡的羅馬,為什麼瞬間就亡國了?一個原因最致命
    但是,這樣的龐然大物,為什麼會突然消失呢?自公元前一世紀開始,到十五世紀,羅馬綿延國祚十六個世紀(這裡,未計算王政時代和共和國時代,僅討論羅馬帝國)。在這一千多年的歲月裡,歷代羅馬統治者佔領了遼闊的領土,羅馬幅員橫跨亞、歐、非三洲大陸。
  • 非洲斑馬也是馬,為何從沒人馴化它們當戰馬?答案就一個字
    當然,要想讓騎兵成為克敵制勝的法寶,最關鍵的是要有優良的戰馬,戰馬就像坦克,只有性能好才能縱橫沙場,碾壓對手。比如當年蒙古人就是仗著自己的馬好,硬是闖出草原,橫掃了周邊多數國家,成就了鐵騎的美名。一般來說,草原馬品種優良,速度快耐力強,是培養戰馬的好苗子。但令人們不解的是,非洲草原上的斑馬,卻從未在軍隊中出現過,這是為什麼呢?
  • 明成祖派兵伐越南,主將張輔出妙計,戰馬撞大象一戰定乾坤
    明成祖朱棣派出大軍徵討越南,主將張輔在攻打多邦城的時候,便用戰馬編隊,擊敗了對方的大象編隊。不論是個頭還是戰鬥力,戰馬和大象都不是同一個級別的,那麼張輔是怎麼做到「以弱勝強」的呢?請您準備好瓜子和小板凳,咱們今天把這個故事從頭道來。
  • 蒙古馬是一種什麼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在戰場上卻能打勝仗
    這是今天的人們賦予蒙古馬的定義,但相比其它馬的品種,它們還有著以下優勢。不高大,好養活馬在古代戰爭中,是不可缺少的利器,形象地比喻它,如同後來才有的、快速的、機動性良好的坦克。因此,它是戰爭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馬喜高寒,所以,中國中原地區與長江中下遊地區是很少能夠出產能夠適應戰爭需要的名馬的。
  • 古代的戰馬為何大都矮如驢?是日常需要還是沒有好的品種呢
    戰爭不斷的古代,馬就又被用作在了戰場上,最早時期也前線補給輜重的運輸工具,再進行發展之後,戰馬便出現了,它的出現不僅影響了常規的作戰方式和效果,並且還將騎兵帶到了歷史舞臺。騎兵相較於普通兵種有著非常多的優點,例如靈活性,可以讓部隊來去自如,而且在戰馬之上的騎兵佔據高位,更有利於作戰時的先機。
  • 西班牙戰馬-安達盧西亞馬
    西班牙戰馬-安達盧西亞馬 安達盧西亞馬安達盧西亞馬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最純正的馬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