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馬是一種什麼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在戰場上卻能打勝仗

2021-01-15 西部人文地理

蒙古馬原產蒙古高原,處於半野生生存狀態,它們既沒有舒適的馬廄,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在狐狼出沒的草原上風餐露宿,夏日忍受酷暑蚊蟲,冬季能耐得住-40℃的嚴寒。其體形矮小,其貌不揚,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抵禦西伯利亞暴雪;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這是今天的人們賦予蒙古馬的定義,但相比其它馬的品種,它們還有著以下優勢。

不高大,好養活

馬在古代戰爭中,是不可缺少的利器,形象地比喻它,如同後來才有的、快速的、機動性良好的坦克。因此,它是戰爭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為馬喜高寒,所以,中國中原地區與長江中下遊地區是很少能夠出產能夠適應戰爭需要的名馬的。也正是這個原因,擁有名馬的歷史上的匈奴人才來去如風,一度讓中原王朝非常頭痛。從地理的角度來說,匈奴人的馬應該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蒙古馬。

這種馬最大的一個特點是,身材矮小、好養活。讓我們先從一個故事開始。

大家都知道,在漢代的軍隊裡,有很多的馬是引進的,比如漢武帝為了得到血汗寶馬,不惜以發動兩次針對大宛的戰爭為代價。漢朝引進的寶馬,有一個普遍的特點就是高大、漂亮。據傳,在漢朝與匈奴人的一次作戰裡,漢朝的騎兵隊伍被集合了起來,整齊地列隊了,匈奴人見了漢朝的那些馬,覺得它們太高大、漂亮了,再看看自己的馬那麼矮小,就有些不好意思迎戰,主動撤退了。

像大個子的人能吃、漂亮的人需要打扮一樣,漢朝的馬也是這樣的,在高大與漂亮上花費了不少成本。引進一種馬並繁育成功,這中間的成本不能細計,但一定是巨額的。高大漂亮的漢朝的馬在軍隊的供給成本裡,相當於10-15個士兵的供給成本,也就是說,它除了不拿薪水之外,與10-15個士兵供給是相等的。

如果以一個士兵每天二斤粗糧計算,那麼,一匹馬每天的用料應該在20-30斤。但光有這些東西還不行,就像人需要吃菜一樣,馬是需要吃草的,並以「草包」著稱,每天必須吃很多乾草或青草,外加足夠的飲水才能跑得動、跑得快。就草料而言,這種後勤的供給要比10-15個士兵難。因為古代運輸不便,草料與糧食相比起來,佔的空間較大,不十分方便。

但是,蒙古馬就不一樣,因為體型小,吃的相對高頭大馬來說相對較少,甚至不及高頭大馬的二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因為體型小即使餓了,也能夠拖一段時間;又因為嘴不饞不挑食等原因,很好對付、養活,不如高頭大馬那麼嬌氣,如果草料不足,很快就會被拖垮了。

爆發力一般,耐力卻極好

馬匹爆發力怎麼樣,從騎兵衝刺中就能看出來。而衝刺是戰爭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所以,衝刺的速度非常重要,它是對馬匹爆發力的最好測驗。有網友做這個樣的計算:如果是輕騎兵,不披甲或者只披很輕的甲,馬匹負擔不重,那麼衝刺到每小時60公裡也不稀奇;如果是重騎兵,披全甲的話,馬匹負重近200斤,撐死了能跑到每小時40公裡。單個騎兵可以衝得更快,但如果是一群騎兵,他們往往需要維持一個衝鋒的隊形,就只能維持一個較慢的速度,好讓拐彎半徑大的隊友能跟上,並保持隊形。這種情況下,通常也就每小時30公裡的速度。

這就是說,作為戰馬在衝刺時需要每小時30公裡-60公裡的相應爆發力。也有網友做過這樣的計算蒙古馬的衝刺速度大約在每小時40-50公裡左右,顯然,它們達不到每小時60公裡速度及相應的爆發力。但是,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那就是將裝備的重量減輕。網友的計算是這樣的:一般說來,古代蒙古騎兵的體重一般在50千克左右,衝刺時披輕甲,帶馬刀、輕戰斧、一張弓、12支箭,馬鞍、轡頭、馬鐙,這些東西大約在50-70千克左右。

再加上人的重量,蒙古馬在衝刺時的負重大約120千克左右。

相比之下,歐洲中世紀騎兵的馬是阿拉伯馬,它的體力比蒙古馬要好,但它的負重比蒙古馬大得多,因此,衝刺速度大約每小時30-40千米。阿拉伯馬當時的騎士的裝備與蒙古戰士有很大不同,有40千克的鋼甲,帶長槍、長劍、馬鞍、轡頭、馬鐙,戰馬還要裝備20—30千克馬甲,騎士的體重也比蒙古戰士的重,一般約60公斤,普遍比蒙古戰士重10公斤左右。所以,打起仗來往往是阿拉伯馬的衝刺速度往往趕不過蒙古馬,也總是追不上蒙古騎兵。

人的裝備就這樣解決了馬的不足,而蒙古馬的另一個特點也便在這裡體現了出來,那就是它們的耐力極好,適合長途行軍。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鐵騎西徵時,經常靠蒙古馬的驚人速度及耐力對敵人進行突然襲擊,從而得到勝利。

例如:1219年9月,成吉思汗的兩位大將速布臺和哲別攻打花喇子漠國訛答刺城時因城內保衛工事堅固而未能攻破。哲別帶軍隊退居500裡遠,並休整隊伍。敵人得知成吉思汗大軍退到500裡遠時,城內衛軍便放下心來,放鬆了警惕。但是,蒙古大軍休整幾天後,有一晚哲別突然下令,率大軍進攻訛答刺城。大軍夜行500裡次日清晨到達城下,進行突攻。因城內毫無準備,成吉思汗大軍輕易攻破了城,並獲全勝。此後蒙古軍名聲大振,僅用兩年時間就打敗了強大的花剌子模。

既能用於戰鬥,又能用於農業生產

據說,全世界的馬匹如果仔細劃分,有300多個品種,而且價格差異非常大。人們根據馬匹的用途,可將馬匹分為:騎乘馬(輕型馬)和挽馬(重型馬,俗稱拉車馬)。騎乘馬的價格高於挽馬的價格。而能幹農活或者既能用於戰鬥、又能用於農業生產的馬一定不是所謂的騎乘馬和挽馬。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至今西北地區依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馬是個樣子活,不能幹農活。

為什麼呢?我們在前面其實已經講到了,馬的體型高大、爆發力強,而農活是慢工細活,也就不適應它們了。另外,可能是人們覺得馬天生就是用來打仗的,如果用來幹農活,多少有些可惜,況且還很能吃,一般老百姓養不起。但是,有沒有既能用於戰鬥、又能用於農業生產的馬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蒙古馬。

騾子是馬與驢雜交的一種品種,公驢和母馬雜交生出的後代被稱為馬騾,也可以稱為騾;而公馬和母驢的後代被稱為驢騾,也被稱為駃騠。馬騾被認為是一個雜種優勢的典型案例,馬騾有許多比父母更好的性能,它比馬還要高大,擁有比馬更好的耐力,不像馬對飼料要求那麼高而且食量也小於馬,而且壽命更長,使用年限也更長。騾子堪粗飼、耐勞苦,抗病力及適應性強,因此,有「騾子能馱」之說。根據資料顯示:過去馱幫趕騾馱運,一匹大騾子要馱700-800公斤貨物,而且還需要長途跋涉。

一般的馬顯然是沒有這個能力的,但蒙古馬就不一樣,在過去的馱幫裡也有它們的身影,甚至人們還用他們犁地、拉車,幹很多的農活。究其原因,除了耐力好、體型小、吃的少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性格好,相對比較溫順、比較好使。這恰恰是蒙古馬最大的優點——蒙古馬的精神——能幹、實幹、會幹;不華麗、很樸素、低成本。既能被當成馬中貴族用於戰場,又能被當成馬中平民進入農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軍馬選擇蒙古馬 細數蒙古馬的幾大優勢
    原標題:為什麼中國軍馬選擇蒙古馬 細數蒙古馬的幾大優勢 中國騎兵部隊世界上的東西無所謂好與不好,看你拿什麼來評價,作為什麼用途。悍馬好不好?往田地裡運輸肥料,還不如農用三輪。明朝北徵蒙古就發生過戰馬大批死亡的事例,出動多少騎兵忘了,但未見敵人,戰馬死了5000匹,對比GDP,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試想一下,如果騎著高頭大馬,從呼倫湖打到匈牙利,是什麼局面?那肯定打不到。不要講打,走也走不到。走到了,馬也沒有勁衝鋒了。解放戰爭中,一個萬人左右的騎兵師,從東北、內蒙、打到南方,什麼馬能勝任?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與宋朝、金朝的馬相比,蒙古馬有何過人之處?
    因此,在宋初與遼國的徵戰中,尚能幾次發動北伐,主動出擊。但在西夏興起以後,宋朝的產馬地大量減少,等到西夏又攻取了涼州,致使宋朝在西北的軍馬貿易幾乎完全斷絕,只能改從四川地區購馬,或者通過海上,從遼東的女真族手中獲取戰馬,但其數量是十分有限的。
  • 世界上最矮小的馬,身高不足80釐米,被富豪明星當作寵物養!
    世界上最矮小的馬,身高不足80釐米,被富豪明星當作寵物養!網羅天下趣事 縱觀世界奇聞,馬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還會跟隨人們上戰場,成為戰場上最重要的武裝力量。但是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世界上最矮小的馬,身高不足80釐米,被富豪明星當作寵物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種嘛是歐洲特有的一個品種, 也被稱作袖珍馬或是迷你馬,體型非常嬌小,看上去還不如5歲孩子高。即使是在成年之後,身高也是維持在80釐米左右,看上去確實十分可愛。
  • 全球十大名馬排名:蒙古馬第九,這種馬僅中國才叫「汗血寶馬」!
    根據網上的一些文章和網友的評論和相關的資料,小編整理了一份世界十大名馬的名單。說出來不信,馬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像呂布的赤兔馬,劉備的盧馬,曹操的絕影馬等,這些馬在歷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然而,在這個榜單上,只用中國的蒙古馬上榜了,三河馬、河曲馬、伊犁馬均沒上榜。
  • 中國三大名馬,蒙古馬都排不上?
    在上世紀中央媒體和官方話語中,與河曲馬、伊犁馬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馬的三河馬,其一度瀕臨滅絕的窘境,映照了新時代下中國本土馬出路之艱難。三河馬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上擁有百年育種史,三河馬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初的俄國馬。
  • 是時候了解蒙古馬的四大類群啦
    在這個屬於馬的夏天高度工業化的社會對馬這一古老的物種,會有新的認識在採訪了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芒來後我們先帶大家認識一下中國優良畜禽遺傳資源——蒙古馬,它的四大類群內蒙古東、西部氣候、地貌的差異極大養成了蒙古馬抗嚴寒、耐粗飼、適應性強的特性蒙古馬四大類群從東到西依次是巴爾虎馬、烏珠穆沁馬、百岔鐵蹄馬、烏審馬
  • 馬術俱樂部經常使用的馬的品種
    1、阿拉伯馬體形優美,體格中等,結構勻稱,頭較短,頸長形美,背腰短而有力,地球上最古老的馬種。阿拉伯馬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並且它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人類結束了以馬代步的大規模民族遷徒和戰爭後,用阿拉伯馬優秀的血統培育出了各種適合品種。
  • 2021寧夏省考申論熱點:弘揚「蒙古馬精神」,奮力「闖」出新天地!
    蒙古馬與其他品種的馬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其具有超強的耐力,特別擅長艱苦跋涉。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中,蒙古馬不畏寒暑、不懼艱險,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穿沙漠過雪原,馳騁在廣袤的蒙古高原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2.勇往直前。內蒙古民諺說:「千裡疾風萬裡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
  • 揭開解放軍軍馬之謎:太高大的不適合作為軍馬
    回力(北京軍區紅山軍馬場畜牧科 科長):像咱這要求的體高,現在執行的標準就是1米30  這是今天人們常常看到的馬術比賽的場景,這些賽場上的佼佼者們都是騎著高頭大馬,賽馬的體高一般至少也有180公分,而且馬的體格高大顯然有助於更好地完成比賽動作。為什麼軍馬偏偏要選擇個頭矮小的馬呢?  他叫回力,軍馬場畜牧科科長,多年來一直在對軍馬進行研究。
  • 豹花蒙古馬、汗血寶馬、錦膊驄……速來圍觀,國際名馬看這裡
    曾經參加十字軍東徵,用作全能的戰馬,並不是只有黑色的才能被認證成純正的弗裡斯蘭馬,如果去弗裡斯蘭地區,就會發現弗裡斯蘭花馬的身影,早期的弗裡斯蘭馬什麼顏色都有,這些馬都是純正的弗裡斯蘭馬,擁有弗裡斯蘭馬優秀的運動天賦和自我駕馭能力。黃驃馬黃驃馬皮毛顏色金黃,馬鬃、馬尾顏色為白色,蒙古語稱之為「西日嘎」——銀河馬。在蒙古馬中,銀河馬被視為繁榮昌盛和吉祥智慧的象徵。
  • 白馬非馬?馬,真的不是馬
    經常在電影電視上,看到魔術師大展神奇,訓虎訓獅子,訓什麼都有,甚至有馴金魚的表演,感覺很奇妙。今人對大型動物的馴服,已經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馬術,將一匹馬訓練到隨心所欲的地步,確實很刺激很激動人心。而這樣的訓練,從古都有。
  • 科學家確定蒙古馬是哺乳動物中的耐力王者
    世界科學家們對蒙古馬的耐力感到驚訝。在北極嚴酷的冬季和東西伯利亞刺骨的寒風中泰然處之的駿馬儼然成為哺乳動物中的耐力王者,科學家對其成因的研究結果發現,其奧秘竟然來自久經考驗的蒙古馬。科學家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撰文作出了上述結論。
  • 讓雕塑帶領我們一起走進馬的世界,了解馬的一生
    馬屬於草食性動物,馬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奔馳;毛色複雜,汗腺發達,胸廓深廣,心肺發達。其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聽覺和嗅覺敏銳。分布於歐亞大陸、非洲和南北美洲。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釐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釐米,所謂矮馬僅高60釐米。
  • 存欄不足百匹,蒙古怯薛軍已走進歷史,他們的鐵蹄馬也面臨滅絕?
    其主產於內蒙古自治區,中心產區在錫林郭勒盟,主要分布於呼倫貝爾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通遼市、興安盟、赤峰市。東北三省也是蒙古馬的產區。華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也有分布。蒙古馬根據地域不同分為很多類群其中比較有名的如烏珠穆沁馬、百岔鐵蹄馬、烏審走馬和巴爾虎馬等。而例如三河馬、科爾沁馬、錫尼河馬等則是建國後的培育品種,不歸於蒙古馬進行討論。本文則主要說說百岔鐵蹄馬的故事。
  • 「弘揚蒙古馬精神」《千古馬頌》久別重逢
    該劇以民族馬術、馬背雜技、舞馬表演、蒙古族歌舞樂等藝術元素為主要表現形式,融合聲光電、裸眼3D等技術,再現了蒙古民族守望相助、砥礪奮進、追求文明進步的歷程,展示了人與馬、人與草原和諧共處、詩意棲息的大美境界。全劇由序《遷徙》、上篇《馬背家園》、下篇《馬背傳奇》、尾聲《千古馬頌》四部分組成,演繹了蒙古民族與馬相遇、相識、相伴、不離不棄、生死與共的故事。
  • 《荒野大鏢客2》新手買什麼馬好?萌新必備少走彎路技巧
    荒野大鏢客2新手買什麼馬好?遊戲中大家如果想要順利遊戲還是掌握一些各方面的技巧比較有用,小編這裡給大家帶來了「小_尼諾」提供的荒野大鏢客2萌新必備少走彎路技巧,一起來看下吧。
  • 世界名馬賞析
    1、阿拉伯馬:世界上最漂亮的馬,其獨特的外表由體型比例和骨骼結構決定,它比正常的馬少一根肋骨、一根腰骨和兩根尾椎骨,還有那高高翹起的尾巴、臉部的凹形輪廓和高昂的弓形脖頸,是耐力賽的主要用馬。 2、純血馬:世界上速度最快、身體結構最好的馬,其個性勇敢、敏感而倔強,熱血嬌貴,是最佳的賽馬,但不適合其它用途。
  • 十大名馬全球排名
    根據網上的一些文章和網友的評論和相關的資料,整理了一份世界十大名馬的名單。說出來不信,馬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像呂布的赤兔馬,劉備的盧馬,曹操的絕影馬等,這些馬在歷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然而,在這個榜單上,只用中國的蒙古馬上榜了,三河馬、河曲馬、伊犁馬均沒上榜。
  • 新疆馬伴著中國歷史,然而今天交通發達,馬是什麼角色?
    書上說家馬是從野馬馴化而成的,我對這說法一直不那麼感冒。然而在中原地區養馬的歷史比較晚,這一點我也是不同意的。就在不久前得知,在新疆溫泉縣呼斯塔古墓群出土了兩具馬頭的骨骸,在另一處古墓群阿敦喬魯出土了馬腿的骨骸。這表明這條路線上的人在4000年前就開始養馬了。這是中國最早出土的家馬有關的文物。
  • Sbike動植物百科:享譽世界的十大名馬,竟然真有汗血寶馬!
    馬是被人類馴化、培育歷史最悠久的動物之一。它高貴而又有靈性,在歷史上不斷轉換著角色,從負重運輸的挽馬、戰場上的戰馬,再到如今競技體育賽場上的賽馬,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忠實夥伴。那麼享譽世界的名馬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