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鍾書》:
與君結髮為夫妻,坎坷勞生相提攜。
何意忽忽暫相聚,豈已緣盡永別離。
為問何時再相見,有誰能識此天機。
家中獨我一人矣,形影相弔心悲悽。
在2010年,中秋過後,又值錢鍾書誕辰100周年之際,楊絳把對愛人的思念與愛,寫進了詩裡。
《楊絳傳》是我非常喜歡看的一篇人物傳記,書裡全面的介紹了楊絳的一生,分為人生的幾個階段:小的時候,故裡家世;大學時代,與錢鍾書初見;一起深造,夫妻生活;艱難時刻,流年沉浮;抵抗不幸,人生百年;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讓我感受世間的情感是多美地美好,人生地浮浮沉沉,情感地起起落落,環境地左右,都沒有打敗他們。讀到他們在一起的每個時刻,讓我欣喜,更讓我動容。
1、 人生的初見是一種緣分,也是月老的牽線。
兩人初見,楊絳眼中的錢鍾書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當時兩人只是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卻彼此難忘。
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在工字廳相會。一見面,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答:「我也沒有男朋友。」從此兩人便開始鴻雁往來。開始戀愛。
第二年便訂婚了。在錢鍾書中年追憶他們見第一面的時候寫下了這樣的一首小詩:
頡眼容光憶初見,薔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記得初見楊絳時面色白潔紅潤,臉如春花,清雅脫俗,猶如薔薇新瓣浸醍醐,有帶有絲絲靦腆。多麼的詩情畫意的回憶啊!
楊絳的母親曾取笑地說:「阿季腳上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上清華。」
2、幸福很簡單卻也不容易
婚後的兩人趣事瑣事不斷,我想他們應該是把瑣事變成了趣事的,而不是像我們一些人把瑣事變成痛苦,在去傷害你最喜歡,也最疼你的那個人。
錢鍾書這個連自己都不會照顧的人,結婚後學會了做很多飯菜。楊絳更是洗手作羹湯,打點著兩人的一切。
楊絳第一次燉牛肉,大火,加水,煮沸,橫豎都燉不爛。後來才知道需要文火慢燉。第一次做紅燒肉用紅酒當黃酒使用。後來兩人直接站在爐灶旁,涮菜,涮肉吃。楊絳看到錢鍾書吃得快活,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是啊,飯菜好不好吃,沒有人嫌棄,味道好不好,一樣吃得津津有味。因為充滿愛的飯菜,永遠是最好吃的。
我們現在的家庭是這樣嗎?是不是還有啃老的,是不是總是嫌棄對方什麼都做不好呢?
楊絳產後,為了在第一時間看到醒來的妻子,錢鍾書在一天的時間裡,大汗淋漓地跑了四個來回,來來回回地走了7趟。
女兒的出生,為兩個人帶來了另一種歡樂。每逢女兒的生日,錢鍾書必會說一句話,「這是母難之日。」
有的時候,其實兩人一起搭伴過日子,怎麼才能過得有滋有味呢?我想,其實很簡單,對方說一句話,哪怕是你今天過得怎麼樣,累不累啊?
3、我又做了壞事,沒關係,我會修。
令人捧腹的是,每次探望,錢鍾書都會苦著臉匯報:「我做壞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墨水呀!墨水也能洗。」
下一次,他又「做了壞事」說:「我不小心砸碎了檯燈。」
楊絳問明情況又說:「不要緊,我會修。」
錢鍾書再一次苦著臉說:「我把門軸弄壞了一頭。」
楊絳笑眯眯地說:「不要緊,我會修。」
還有一次,錢鍾書額骨上生了一個疔,楊絳安慰錢鍾書說:「不要緊,我會治。」然後就按照醫生囑咐,天天每隔幾個小時就認認真真地給他做熱敷。就這樣連根拔去,也沒有留下疤痕。
他在感激之餘,便是深信不疑相信楊絳所說的「不要緊」。
回家後,他為她燉了雞湯、剝了蠶豆,她也把一切損壞的東西恢復了原樣。他們的愛情之花在生活的瑣碎中,繼續綻放著。
喜歡重複的讀這段話:「不要緊,我會修。」讀起來會很開心,有時是會笑出聲來。
讀到了愛情的味道,婚姻的美好。來自相互體貼,相互信任。愛,才能慢慢地延續。
4、他們用最平凡的語言,說著世界上最動聽的情話,而這句情話一直伴隨著他們。
回國後,楊絳帶著女兒圓圓,跟著老父寄居在親戚家。錢鍾書則前往西南聯大在昆明的學校執教,後又轉往湘西藍田師院任英文系主任。兩年後,錢鍾書回滬探親,由於種種原因,沒再動身,一家人又聚在了一起。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上海這座孤島開始沉沒。
他對楊絳也說出了最動聽的情話:「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楊絳傳》裡有這麼一個段落,每次讀到這裡我都控制不住地流下眼淚,心疼的一塌糊塗。
1998年11月20日,錢鍾書在北京醫院過了他最後的一個生日。他已經在醫院裡住了四年,每天楊絳帶著自己的飯食到醫院來探望。這時的楊絳也已經80多歲了,女兒在1997年也離開他們去了天堂。
他倆一起時會說無錫話,講英文。楊絳真誠的祈禱著她的愛人能夠戰勝病魔。但是在1個月後,錢鍾書依然離開了。
離開前的錢鍾書對楊絳說的最後一句話:「好好活!」
這是什麼樣的畫面,望著妻子哀痛欲絕的面容,不希望她萌生與自己天堂相見的想法。用最後的氣力,虛弱的聲音說出「好好活」。
我就像置身在其中,親看看著這樣的畫面,並哽咽地說不半句話來。
錢鍾書的呼吸停止了,楊絳親吻著他的額頭,久久的貼著他的臉頰。
我感到自己呼吸不暢,想放聲地替楊絳先生大哭一場。
錢鍾書用雙手護住楊絳給他織的毛衣說:「這是『慈母手中線』。」錢鍾書說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錢鍾書說楊絳:「絕無僅有結合了各不相融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5、你是我不期而遇的溫暖,我是你生生不息的希望。
楊絳親手扎制的插有紫色勿忘我和白玫瑰的花籃擺放在錢鍾書的身旁。
當遺體送進火化間,楊絳把白布掀開,仔仔細細地凝視著錢鍾書,幫他摘下眼鏡後,目視遺體被推進了火化間,當火化間的門關上了,旁人勸她離開,她說:不,我要再站兩分鐘。」
此時,我再也讀不下去了,內心感情翻江倒海,眼淚控制不住地流下來。
傳記裡還能讀到許許多多兩人之間的感情,例如,錢鍾書寫《圍城》的時候,寫完總是讓楊絳先看,她笑了,他就可以定稿了,或為了讓錢鍾書創造《圍城》,楊絳甘為「灶下婢」,楊絳用理解,支持,成全了錢鍾書,來發揮他的潛力,創造力。
世界上真愛之一,叫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每件事裡都有愛的血液在流動,每件事情都有愛的融入。這是一種真實的,溫暖的,人間情感。
互相扶持,互相依偎。「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兩情相悅如此生動,他們卻把這句話演繹的活靈活現。
我放下書本,站在窗前,眺望遠方。天空很藍,陽光溫和,心情久久無法平靜。有人先婚後愛,有人先愛後婚,每個人都希望有一份: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感情。在這條愛情與婚姻的長河裡,不停地嘗試,不停地奔跑。
在文章結尾時,獻上楊絳先生的一段話:「我是一位老人,淨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之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的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約。我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讀懂你的內心,聽懂你的說話,與你見識同步,配得上你的好,並能互相給與慰藉,理解和力量。 願每個人都珍惜眼前,身邊那個你摯愛的人。
本文已取得轉載同意,作者:paper_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