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光經過三稜鏡色散之後的可見光譜,真的只有七種顏色嗎?

2021-01-08 安汰藍

對於白色光經過三稜鏡色散之後的七種光通常被稱為可見光譜,是真的白光經過三稜鏡色散之後是只有七種顏色嗎?

白光經過三稜鏡折射後,會自上而下形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

人眼大致看到的都是這七種顏色,但是白光經過三稜鏡後實際並不僅這七種顏色。

顏色是漸進變化的,我們看到的這七種顏色,是把某一波段的漸變顏色統一歸納為同一種顏色而已。

白光經過三稜鏡色散上,實際上是有無數種顏色的。

1931年國際影像協會CIE發布的2°色度圖,如下所示。

色度圖

在看上面這個色度圖的時候,應該可以看到顏色是漸進變化的,它看起來大致只有七種色塊,紅、橙、黃、綠、藍、靛、紫色塊,在每一個色塊裡面,還有無數種與這個色塊相近的顏色。在色度圖中,每一個點就代表著一種顏色,無數個點構成面,即白光經過三稜鏡色散後所有的顏色。

相關焦點

  • 牛頓的三稜鏡實驗
    虎克在其《顯微學》一書中探討了薄膜的顏色,推翻了笛卡爾有關同類型的兩次折射不能產生顏色的論斷,並採用新的修正理論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釋;虎克也曾使用三稜鏡(裝滿水的玻璃球)做過色散實驗,但是他的稜鏡與投影的距離太近,因而只觀察到微弱的紅色和藍色在光斑兩端的出現,從而錯過了全色譜的發現。
  • 科學網—牛頓的三稜鏡實驗
    虎克在其《顯微學》一書中探討了薄膜的顏色,推翻了笛卡爾有關同類型的兩次折射不能產生顏色的論斷,並採用新的修正理論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釋;虎克也曾使用三稜鏡(裝滿水的玻璃球)做過色散實驗,但是他的稜鏡與投影的距離太近,因而只觀察到微弱的紅色和藍色在光斑兩端的出現,從而錯過了全色譜的發現。
  • 光學玻璃三稜鏡的色散詳解及光學稜鏡的加工廠家
    不能再分解的光(只有一種頻率),稱為單色光。註:眼睛的色覺細胞接收到不同頻率的可見光時,感覺到的顏色不同,顏色是不同頻率的光對色覺細胞的刺激而產生的。)一般讓白光(複色光)通過三稜鏡就能產生光的色散。對同一種介質,光的頻率越高,介質對這種光的折射率就越大。在可見光中,紫光的頻率最高,紅光頻率最小。
  • 水晶中的彩虹與光的色散
    科普自然界中的光是複色光,由七種單色光組成,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紫。光的色散是指由複色光轉變為單色光的現象。牛頓是最先利用三稜鏡觀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為彩色光帶(光譜)的科學家。如圖慢..動做.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三稜鏡、光的色散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三稜鏡、光的色散,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三稜鏡、光的色散   1、三稜鏡:橫截面為三角形的三稜柱透明體為三稜鏡。稜鏡有使光線向底面偏折的作用。   等腰直角三稜鏡為全反射稜鏡。
  • 中考物理複習必備考點調研題:光的色散和物體的顏色
    母題探究     典例77     雨後彩虹是光的(選填「反射」或「色散」)現象。我們看到紅色的桃花是因為太陽光照射到桃花上,桃花只反射     解析:雨後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 【物理八上】 4.5 光的色散
    C.城市玻璃幕牆造成的「光汙染」是光的折射現象D.電影屏幕製成白色是因為白色吸收各種色光(中)4.下列光現象中,由於光的色散的是( )A.水中倒影B.色彩豐富的水彩畫C.日食的形成D.雨後天空出現的彩虹二、填空題(難)5.小強做光的色散實驗,
  • 百科解答丨彩虹為什麼有七種顏色
    但他還不清楚彩虹的顏色是怎樣形成的。直到17世紀60年代,牛頓發現太陽光通過三稜鏡的色散現象後,彩虹的秘密才徹底被解開。 彩虹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因為雨過天晴後空氣中漂浮著許多小水珠,這些小水珠就像無數個三稜鏡。在太陽光照射到這些小水滴上,由於發生折射作用,就改變了太陽光線散射開來,太陽光由於各種色光的波長不同,出現折射後就變成了七色光。
  • 2020年中考物理預測難點:光的色散
    雨後彩虹是光的(選填「反射」或「色散」)現象。     解析:雨後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桃花顯紅色是因為它反射紅光。
  • 光學基礎:稜鏡與光的色散
    一、稜鏡對光線的作用讓一束單色光從空氣射向玻璃稜鏡的一個側面,經過兩次折射而從另一側面射出時,將向稜鏡的底面方向偏折。3.光線通過三稜鏡後向底面偏折,通過三稜鏡看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向稜鏡的頂角方向偏移。
  • 觀測恆星不同顏色的星光,科學家可以判斷恆星的元素組成,厲害了
    光學頻譜的發現對天文學家來說,恆星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即便通過望遠鏡也只能看到很小的光點。那麼,怎樣將不同類型的恆星區分開呢?1666年,大科學家牛頓在研究日光時發現,陽光透過玻璃窗射入後會分成幾種不同的顏色,而透過三稜鏡之後同樣會分離出如同彩虹般的七種顏色。
  • 牛頓如果在世也會被驚醒 分析光譜不再需要三稜鏡
    太陽光是一組不同波長的光譜組合,其中包括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兩部分,可見光散射以後一共分為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不可見光又分為紅外線(波長大於760nm)和紫外線(5300nm)兩種。隨後牛頓用「光譜」這個詞來描述他所觀察到的現象,自此誕生了一門全新的學科,那就是專門研究光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學科,後被稱為光譜學。分析光譜,就需要用到光譜儀,現在光譜儀已經成為各個科學研究領域重要的儀器設備之一。光譜儀通常由四部分組成,包括射狹縫、色散系統、成像系統和出射狹縫組成。
  • 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色散
    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色散   一定義:   太陽光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光的現象叫做色散。   七種:紅、橙、黃、綠、藍、靛、紫。   雨後的彩虹就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二色光的三原色:   紅、綠、藍(彩電的色條只有這三種顏色)。   三紅外線和紫外線:   ⑴紅外線:   ①定義:光譜中紅光外側的光,叫紅外線。   ②紅外線的應用:遙控器,夜視儀。   ⑵紫外線:   ①定義:光譜中紫光外側的光叫紫外線。
  •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4.5《光的色散》精講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人對著光碟能看到你的像,是鋁膜發生折射現象形成的B.對著光碟能看到你的像,是凹凸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3.如圖所示,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稜鏡上,在稜鏡後側光屏上的AB範圍內觀察到不同顏色的光,則實驗主要是說明(  )4.絕大多數魚類的體溫與周圍水溫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魚,其體溫比周圍水溫高。
  •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dispersion of light)指的是複色光分解為單色光的現象;複色光通過稜鏡分解成單色光的現象;光纖中由光源光譜成分中不同頻率的不同群速度所引起的光脈衝展寬的現象
  • 顏色的本質是什麼?自然界中還存在人類尚未發現的顏色嗎?
         牛頓用三稜鏡再現了陽光的色散現象,表明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複合光。其實我們所能看見的光大部分都是複合光,而像雷射這種就屬於單色光。陽光在通過三稜鏡後,紫光的偏轉角最大,而紅光最小,於是便呈現出彩色的光譜。彩虹這種自然現象背後,小水珠就相當於三稜鏡。
  • 光現象考點分類解析第5課時 光的色彩 不可見光 光的直線傳播
    考點說明:1· 了解光源,光的色散及物體的顏色·2· 了解紅外線,紫外線·3· 了解光的直線傳播及現象·4· 知道光速·知識建構光的色散現象說明了什麼?答:太陽,點燃的蠟燭……;白光由多種色光組成2·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什麼決定?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什麼決定?
  • 光有顏色嗎?其實世界本無顏色,顏色只是我們自己大腦產生的幻覺
    上過初中的朋友都知道,使用三稜鏡可以將白色的太陽光分解出來(也叫光的色散),變成七彩繽紛的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也就是彩虹的顏色,確實非常神奇驚豔。三稜鏡色散我們知道,自然界中的光是由各種單色光合成的,我們稱之為複色光(光為什麼有顏色
  • 「手繪物理小課堂」之三稜鏡色散——為什麼紫光最先消失?
    這種折射色散是最普遍的色散現象之一。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我們常常引入三稜鏡模型研究折射色散的規律。三稜鏡色散現象該模型中,讓一列白光照射在三稜鏡的一側,那麼,我們在其另外一側就能觀察到七色光形成的光帶一、光帶顏色的排序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光帶自上而下按紅、橙、黃、綠、青、藍、紫順序依次排開。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律,原因就在於七色光的頻率各不相同。而不同頻率的光,在同一介質中折射率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