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玻璃三稜鏡的色散詳解及光學稜鏡的加工廠家

2020-12-06 南陽晶亮

基本定義

什麼是光的色散?在光學中,將複色光分解成單色光的過程,叫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指的是複色光分解為單色光的現象;複色光通過稜鏡分解成單色光的現象;光纖中由光源光譜成分中不同波長的不同群速度所引起的光脈衝展寬的現象。

色散也是對光纖的一個傳播參數與波長關係的描述。牛頓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稜鏡觀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為彩色光帶(光譜)。

色散現象說明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c/n(或折射率n)隨光的頻率f而變。光的色散可以用三稜鏡,衍射光柵,幹涉儀等來實現。光的色散證明了光具有波動性。

基本原理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色光組成的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頻率組成的光),稱為複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只有一種頻率),稱為單色光。註:眼睛的色覺細胞接收到不同頻率的可見光時,感覺到的顏色不同,顏色是不同頻率的光對色覺細胞的刺激而產生的。)

一般讓白光(複色光)通過三稜鏡就能產生光的色散。對同一種介質,光的頻率越高,介質對這種光的折射率就越大。在可見光中,紫光的頻率最高,紅光頻率最小。當白光通過三稜鏡時,稜鏡對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光通過稜鏡後,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紅光偏折程度最小。這樣,三稜鏡將不同頻率的光分開,就產生了光的色散。

複色光分解為單色光而形成光譜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白光散開後單色光從上到下依次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

色散可以利用三稜鏡或光柵等作為「色散系統」的儀器來實現。將顏色按一定順序排列形成光譜。光譜(spectrum) 是複色光經過色散系統(如稜鏡、光柵)分光後,被色散開的單色光按波長(或頻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圖案,全稱為光學頻譜。光譜中最大的一部分可見光譜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見的一部分,在這個波長範圍內的電磁輻射被稱作可見光。光譜並沒有包含人類大腦視覺所能區別的所有顏色,譬如褐色和粉紅色。

法國數學家柯西發現折射率和光波長的關係,可以用一個級數表示:

其中a,b,c是三個柯西色散係數,因不同的物質而不同。只須測定三個不同的波長下的折射率n(λ),代入柯西色散公式中可得到三個聯立方程式,解這組聯立方程式就可以得到這物質的三個柯西色散係數。有了三個柯西色散係數,就可以計算出其他波長下的折射率不需要再測量。

除了柯西色散公式之外,還有其他的色散公式。如Hartmann色散公式、Conrady色散公式、Hetzberger色散公式等。

複色光分解為單色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牛頓在1666年最先利用三稜鏡觀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為彩色光帶(光譜)。色散現象說明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或光的色散折射率n=c/v)隨光的頻率f而變。光的色散可以用三稜鏡、衍射光柵、幹涉儀等來實現。

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各種色光組成的,由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複色光。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單色光。

色散可以利用稜鏡或光柵等作為「色散系統」的儀器來實現。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另外,我們看的電視的螢光粉也是這種組合,你到彩電跟前看看CRT就是這樣,不過別看你面前電腦的監視器,他的像素點太小了,肉眼分辨不出來的。RGB這三種顏色的組合,幾乎形成所有的顏色。

紅,綠,藍被稱為光的「三原色」,是因為自然界紅、綠、藍三種顏色是無法用其它顏色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顏色可以通過紅、綠、藍光的適當混合而得到的,因此紅、綠、藍三種顏色被稱為光的「三原色」。

當複色光在介質界面上折射時,介質對不同波長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各色光會因折射角不同而彼此分離。1672年,牛頓利用三稜鏡將色散太陽光分解成彩色光帶,這是人們首次作的色散實驗。通常用介質的折射率n或色散率dn/dλ與波長λ的關係來描述色散規律。任何介質的色散均可分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兩種。

複色光分解為單色光而形成光譜的現象。讓一束白光射到玻璃稜鏡上,光線經過稜鏡折射以後就在另一側面的白紙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其顏色的排列是靠近稜鏡頂角端是紅色,靠近底邊的一端是紫色,中間依次是橙黃綠藍靛,這樣的光帶叫光譜。光譜中每一種色光不能再分解出其他色光,稱它為單色光。由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複色光。自然界中的太陽光、白熾電燈和日光燈發出的光都是複色光。在光照到物體上時,一部分光被物體反射,一部分光被物體吸收。如果物體是透明的,還有一部分透過物體。不同物體,對不同顏色的反射、吸收和透過的情況不同,因此呈現不同的色彩。

光波都有一定的頻率,光的顏色是由光波的頻率決定的,在可見光區域,紅光頻率最小,紫光的頻率最大,各種頻率的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都相同,等於3.0×108m/s。但是不同頻率的單色光,在介質中傳播時由於與介質相互作用,傳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並且速度的大小互不相同。紅光速度大,紫光的傳播速度小,因此介質對紅光的折射率小,對紫光的折率大。當不同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三稜鏡上,紅光發生的偏折最少,它在光譜中處在靠近頂角的一端。紫光的頻率大,在介質中的折射率大,在光譜中也就排列在最靠近稜鏡底邊的一端。

色散現象

光進入媒質後,光的傳播速度要發生變化,因而光在兩種媒質的界面處要發生折射。實驗還表明,不同波長的光在同一媒介中的波速也是不同的,或者說折射率是波長的函數,即n=n(λ),因而各色光在折射時將折向不同的方向,這是色散現象。白色光入射稜鏡時,就能看到色散現象。

稱n-λ曲線為色散曲線,上圖示出幾種製作稜鏡的材料的色散曲線,這些曲線的形狀大致相同,它們都滿足Cauchy方程,且dn/dλ 都小於零。所有不帶色透明物質,在可見光區內都顯示出這樣的色散曲線。

通常把dn/dλ 稱為物質的色散關係。若色散滿足dn/dλ<0,則稱之為正常色散,滿足Cauchy方程的媒介都屬於正常色散。根據Cauchy方程可知,當波長無限增長時,n 應趨近常數 n0 。但實際上並不如此,例如石英的折射率。在吸收帶附近和吸收帶區內,n 的變化是隨著波長的增大而增大,即dn/dλ >0,這是反常色散現象。

上述經驗公式稱為A.L.Cauchy方程。

Newton的交叉稜鏡(crossed-prisms)法是觀察色散的有效方法。Wood在1904年利用交叉稜鏡法,設計了一個在鈉蒸汽吸收帶附近和內部觀察反常色散的實驗。

上圖是在鈉的兩條吸收譜線D1和D2附近攝得的色散曲線,由上至下所對應的蒸汽密度逐漸減少。

相速度與群速度

(1)光速測定結果帶來的困惑

近代測量光速的兩類實驗室方法:信號法和折射率法。

信號法基本原理:測量出光信號傳播的距離s與所需時間t,則v=s/t。

折射率法基本原理:根據惠更斯原理對介質中光速的定義,通過測量介質相對於真空或空氣的折射率n而求出光在介質中的速度v=c/n。

傅科實驗結果(1860-1862):利用轉鏡法測量了光在真空和水中的速度,發現兩者之比約為4/3,與折射率法得到的水的折射率一致。

邁克耳孫的實驗結果(1885):重複了傅科的實驗,證實光在空氣中與在水中的速度之比的確為1.33。但光在空氣中的速度與在二硫化碳中的速度之比為1.758,由折射率法得到的二硫化碳的折射率為n=1.64,相差較大,但差異非儀器測量誤差所致。

瑞利通過引入相速度和群速度的概念,最終找到了兩種測量結果出現較大差異的原因。

真空中,各種電磁波以相同的相速度傳播;在色散介質中,介質的折射率與光的波長有關,波長不同則其相速度不同。由惠更斯原理或折射定律確定出的折射率,實際上是真空中的相速度與介質中的相速度的比值。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對於理想單色光波,其相速度同時也是光波能量的傳播速度。但並不存在理想的單色波。有限長的波列相當於許多頻率相近的理想單色波列的疊加——波包。 波包中心前進的速度叫做群速。

相速度

單一頻率的波的位相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c為自由空間中的光速,n為介質的折射指數。

群速度

波包的包絡(或振幅的最大值)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也可以認為是波的能量順著波動所傳播的速度。

相速度與群速度關係

圖中,包絡面的移動速度為群速度

圖中,波形傳播的速度為群速度。

所以

相速度色散和群速度色散

相速度色散:由於不同頻率的光在同一介質中的折射率是不一樣的,於是不同頻率的光的相速度也不一樣,這就是相速度色散。

不同的波長會有不同的群速度,波長越大,群速度越大。

群速度色散:在介質中由於不同頻率的光的相速度也不一樣。

相速度色散是色散的一階效應,而群速度色散是色散的二階效應。

相關焦點

  • 光學基礎:稜鏡與光的色散
    一、稜鏡對光線的作用讓一束單色光從空氣射向玻璃稜鏡的一個側面,經過兩次折射而從另一側面射出時,將向稜鏡的底面方向偏折。2.在入射角相同的情況下,偏折角θ跟稜鏡材料的折射率有關,折射率越大,偏折角越大。3.光線通過三稜鏡後向底面偏折,通過三稜鏡看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向稜鏡的頂角方向偏移。
  • 光學玻璃晶棒鏡加工方法及稜鏡冷加工的技術
    本實施例中,所述步驟(I)加工後玻璃鏡片表面粗糙度為10-15μm,玻璃鏡片中心厚度差彡±0.02mm。其相對標準鏡片的矢高差為-2—7μm,研磨邊厚差)彡15μπι,中心厚公差<±0.02mm。本實施例中,所述步驟(2)次加工玻璃鏡片表面粗糙度為2-3μm,第二次加工玻璃鏡片表面粗超度為O.8-1.2μm,加工後玻璃鏡片中心厚度公差為彡±0.01mm。
  • 光學玻璃透鏡稜鏡圖紙的符號認知
    vd值(色散係數):同一介質對不同的波長有不同的折射率,這就是物質的色散性。 vd =(nD-1)/(nF-nC)光學均勻性:同一塊玻璃中各點折射率的一致性即為光學均勻性。光吸收係數:白光通過一釐米厚的無色光學玻璃時,玻璃吸收的光通量與入射的光通過量之比。
  • 牛頓的三稜鏡實驗
    虎克在其《顯微學》一書中探討了薄膜的顏色,推翻了笛卡爾有關同類型的兩次折射不能產生顏色的論斷,並採用新的修正理論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釋;虎克也曾使用三稜鏡(裝滿水的玻璃球)做過色散實驗,但是他的稜鏡與投影的距離太近,因而只觀察到微弱的紅色和藍色在光斑兩端的出現,從而錯過了全色譜的發現。
  • 科學網—牛頓的三稜鏡實驗
    虎克在其《顯微學》一書中探討了薄膜的顏色,推翻了笛卡爾有關同類型的兩次折射不能產生顏色的論斷,並採用新的修正理論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釋;虎克也曾使用三稜鏡(裝滿水的玻璃球)做過色散實驗,但是他的稜鏡與投影的距離太近,因而只觀察到微弱的紅色和藍色在光斑兩端的出現,從而錯過了全色譜的發現。
  • 水晶中的彩虹與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是指由複色光轉變為單色光的現象。牛頓是最先利用三稜鏡觀察到光的色散,把白光分解為彩色光帶(光譜)的科學家。如圖慢..動做.(兩個動圖來源於網絡)原理白光從三稜鏡的一個側面射入,從另一個側面射出,出射光線將向底面偏折,由於三稜鏡對各種單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通過三稜鏡時,各單色光的偏折角也不同。
  • 光學平臺怎麼加工
    光學平臺是實驗室中使用非常廣泛的實驗器材,很多實驗都會使用,有些網友會問到光學平臺怎麼加工,下面小編為大家解答。光學平臺怎麼加工將光學材料:例如水晶、專門用於製作各種凹凸透鏡及稜鏡的玻璃(光學玻璃)、光學樹脂等,按需要加工成透鏡、稜鏡等光學零件的過程,就是光學加工,包括手工磨製及機械加工方式。
  • 高中物理幾何光學2
    光學——幾何光學1的傳播速度大於單色光2 的傳播速度C、單色光1通過玻璃板所需的時間小於單色光2通過玻璃板所需的時間D、單色光1從玻璃到空氣的全反射臨界角小於單色光2從玻璃到空氣的全反射臨界角例5、如圖一入射光線以入射角θ從空氣射入玻璃磚,玻璃的折射率為n,
  • 【萬裡路視光知識】牛頓與三稜鏡——三稜鏡的色散現象
    一部分科學家發現稜鏡似乎能夠「分解」太陽光,並且試圖通過稜鏡來解釋太陽光的色散現象,但都沒有給出正確的解釋,除了牛頓。牛頓對於光學有很濃厚的興趣,他在通讀了大量的光學論述之後,總結了前人的實驗經驗,設計了著名的「色散實驗」:牛頓準備了一間暗室,只留下一個小孔能透過太陽光。
  • 蘋果頭顯新專利:具有色散補償功能的光學系統可提供高質量AR圖像
    編譯/VR陀螺近日,美國專利商標局發布了蘋果公司的一項專利申請,專利涉及未來的HMD設備,該設備包括色散補償結構和用於具有全息光學元件的光學反射設備的方法,該全息光學元件具有反射投影圖像的能力並允許用戶體驗高質量的AR圖像。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三稜鏡、光的色散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三稜鏡、光的色散,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三稜鏡、光的色散   1、三稜鏡:橫截面為三角形的三稜柱透明體為三稜鏡。稜鏡有使光線向底面偏折的作用。   等腰直角三稜鏡為全反射稜鏡。
  • 效應:Dispersion(色散)
    效應:Dispersion(色散)圖1 [1]來源:
  • 「手繪物理小課堂」之三稜鏡色散——為什麼紫光最先消失?
    這種折射色散是最普遍的色散現象之一。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我們常常引入三稜鏡模型研究折射色散的規律。三稜鏡色散現象該模型中,讓一列白光照射在三稜鏡的一側,那麼,我們在其另外一側就能觀察到七色光形成的光帶例如,在同一冕牌玻璃(K9)中,紅光的折射率為1.51104,綠光的折射率為1.51826,藍光的折射率為1.52982。其特點為:對同一介質,頻率越大的單色光,其折射率也越大。因在可見光中,紅、橙、黃、綠、青、藍、紫各單色光波長依次減小,頻率依次增大。所以,射入同一三稜鏡時,紅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 藍特光學:光學產業中堅力量,高研發收穫高回報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公司產品已逐步應用於包括消費類電子、光學儀器、半導體製造及車載領域等在內的眾多下遊細分領域,2019年上述領域營收佔比分別為53%、33%、4%、4%。藍特光學在精密玻璃光學元件加工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和自主創新能力,掌握了玻璃光學元件冷加工、玻璃非球面透鏡熱模壓、高精密模具設計製造、中大尺寸超薄玻璃晶圓精密加工等多項核心技術。
  • 藍特光學:國內光學創新領軍企業 擁抱巨頭迎新一輪發展良機
    精密光學元件供應商,自主研發與多元布局打造國內光學創新領軍企業藍特光學前身藍特鍍膜廠成立於1995年,總部位於浙江嘉興,主要從事光學元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在精密玻璃光學元件加工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和自主創新能力,掌握了玻璃光學元件冷加工、玻璃非球面透鏡熱模壓、高精密模具設計製造、中大尺寸超薄玻璃晶圓精密加工等多項核心技術,形成了以光學稜鏡
  • 光學玻璃透鏡模壓成型技術解析
    2、玻璃的種類和毛坯  玻璃毛坯與模壓成型品的質量有直接的關係。按道理,大部分的光學玻璃都可用來模壓成成型品。但是,軟化點高的玻璃,由於成型溫度高,與模具稍微有些反應,致使模具的使用壽命很短。所以,從模具材料容易選擇、模具的使用壽命能夠延長的觀點出發,應開發適合低溫(600℃左右)條件下模壓成型的玻璃。
  • 藍特光學:打造光學元件領先企業 樹立中國智造標杆品牌
    、玻璃非球面透鏡、玻璃晶圓、汽車後視鏡四大領域,並根據客戶的差異化需求演化出上千種型號,應用領域涉及智慧型手機、ARVR、半導體加工、光學儀器、車載鏡頭等多個領域,現已成為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多品類光學元件生產廠商之一。
  • 【大學知識】光學玻璃成分以及分類
    合格的玻璃塊經過加熱鍛壓,成光學透鏡毛胚。    稀土元素光學玻璃 :三十年代出現了新的稀土元素光學玻璃,主要成分是鑭、釷、鉭的氧化物。稀土元素光學玻璃有很高的折射率,為光學鏡頭的設計開闢新的可能性。今日大孔徑鏡頭中多有鑭玻璃。釷玻璃因有放射性,已停止生產。
  • 廣東汕尾三角稜鏡_一粟光電
    廣東汕尾三角稜鏡,一粟光電,惠州市一粟光電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專注「光學元件精密鍍膜與工業鏡頭以及光學系統的研發、生產」十餘載。廣東汕尾三角稜鏡, 這種稜鏡的沿光軸方向的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不和工作面垂直,而產生折射,且該光線通過稜鏡後方向不變。道威稜鏡繞反射面軸線旋轉a角,而通過其所成的像轉2a角。
  • 劃重點,玻璃光學性能檢測大分析
    眾所周知,光學性能是玻璃的標誌性性能,玻璃作為透光材料,其光學性能的好壞直接決定其質量的優劣。光學性能檢測指標一般包含了折射率色散係數、耐X射線性能、可見折射率精密測試、光譜內透射比、紫外折射率、紅外折射率、光學均勻性、折射率溫度心思、應力雙折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