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唯一中央網絡媒體
11月30日早6:32,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繼紅小學通過各個班級學生家長微信群發出緊急停課通知。通知指出,因有學生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經疾控中心進行檢測,確認個別班級出現諾如病毒患者。
一
116名學生和教職員工感染諾如病毒
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校校長孫欣介紹,周日(11月29日)下午有2位老師先後向學校請假,說他們發現了嘔吐和腹瀉的症狀。於是在全校師生當中進行了排查,經過排查發現,有11位老師出現了相應類似的症狀,也有近百名學生有相應類似症狀。
隨後,學校立即向相關部門進行了匯報,並將所有短期內出現過嘔吐、腹瀉等症狀的學生、教職員工全部組織起來進行檢測。
29日晚,經哈爾濱市南崗區疾控中心檢測,在190名接受檢測人員中,有100名學生和16名教職員工,共計116人檢測結果為諾如病毒感染。
二
百餘人相繼感染如何造成的?
據了解,此次諾如病毒暴發的哈爾濱市繼紅小學南崗校區,共有5個年級,54個教學班,115位教職員工,2349名學生。其中,經檢測感染諾如病毒的100名學生絕大部分來自於一年級和三年級所在的1號教學樓。
據介紹,在1號教學樓的21個班級中,除了2個班級沒出現有感染症狀的學生,其餘19個班級均有諾如病毒感染者。
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校校長孫欣介紹,按照學校的作息時間,孩子在戶外活動過程中和午休的過程中,都是要經過樓梯到戶外的,走廊和樓梯是一個交叉點,另外每個樓層的衛生間是所有班級共用。
特別是在此次事件論證的過程中,專家發現食堂的工作人員(有諾如病毒感染者)和一年級的學生使用的衛生間是公用衛生間。這些可以形成交叉感染的區域,目前都在進一步進行檢測和論證。
另外,在此次事件中,校方公布最先引發關注點的,是兩位教師出現嘔吐和腹瀉症狀後向校長請假。在排查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兩位教師曾同時出現在1年級的某個班級裡。
而在該班級,周五(27日)上午9點20分,有一個學生出現了嘔吐症狀。
經學校進一步倒推,該班級在27日出現2名學生請事假,通過進一步核實,其中一個孩子家長承認,該學生在26日晚上11點左右,出現了腹瀉和嘔吐現象。
三
諾如病毒的特徵和症狀
諾如病毒具有環境抵抗力強、感染劑量低,感染後潛伏期短、排毒時間長、免疫保護時間短,傳播途徑多樣等特徵,從而具備了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的能力。
諾如病毒是急性胃腸炎散發病例和暴發疫情的主要致病原,聚集性和暴發疫情主要發生在學校、託幼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
從攝入諾如病毒顆粒到出現臨床症狀的時間相對是比較短的,通常是12-48小時。
諾如病毒主要影響胃和腸道,症狀以輕症為主,主要表現為腹瀉和嘔吐,其次為噁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成人中腹瀉常見,而兒童更容易出現嘔吐的症狀,恢復後沒有後遺症。同時,人群中也存在隱性感染者。
嚴重嘔吐、腹瀉的病人可能會出現脫水的情況,需要進行補液等特殊的醫學觀察。
四
諾如病毒的傳播途徑
諾如病毒胃腸炎全年均可發病,在較為寒冷的季節高發,因此也被稱為「冬季嘔吐病」。此外,監測結果顯示,發生在溫暖季節的聚集性疫情也呈現增多趨勢。
人群對諾如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缺乏持久的免疫力,因此同一人也可以多次感染諾如病毒。
傳播途徑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經食物傳播和經水傳播。
這些情況要特別引起注意:
如食用了牡蠣等未煮熟的海鮮,食用了被病毒汙染的涼拌菜、熟菜,新鮮水果等;
飲用了被諾如病毒汙染的水;
在照顧患者時沒有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接觸了患者的排洩物或者嘔吐物後沒有及時正確的處理;
與嘔吐者近距離接觸時攝入了含有諾如病毒的氣溶膠;
手接觸了被汙染的物體表面,如門把手、玩具等後沒有認真清洗,又去抓取食物等。
五
如何預防諾如病毒?
目前,諾如病毒尚無特異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主要採用非特異性預防措施。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吃生冷變質的食物,徹底清洗生食的水果和蔬菜,海鮮類食品一定要徹底地煮熟煮透後再食用。
平時注意飲用水衛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流水至少衝洗20秒。兒童是感染的高發人群,家長應培養好孩子的個人衛生習慣。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紙巾和免衝洗的洗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程序。
流行季節,應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平時要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當出現腹瀉和嘔吐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並和家人相對隔離,對於被汙染的環境表面和衣物等應規範消毒。
食品從業人員應該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避免裸手直接接觸即食食品。
綜合整理自央視新聞、江蘇疾控
往期熱文回顧:
原標題:《校園成諾如病毒高發地,哈爾濱116名師生感染,高發季節如何預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