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能深刻理解「身邊的人有兩三個知心的足矣」。
當代年輕人處理人際關係或結束一段關係的方式是什麼?或許有人默默的拉黑,或許有人拉黑並刪除。以我自身為例的話,我會選擇沉默,從此互不打擾,但會保留其所有的聯繫方式。有多少人是跟我一樣的選擇呢?
與身邊的同事,朋友討論後選擇最多的是從此互不打擾,讓其當通訊錄裡的「躺屍」。默不作聲的疏離,你不來找我我也不會打擾你,就像是我們還保持著原來的朋友的關係,但彼此都很清楚的明白,從此自己的生活裡不會再有這個人出現了,也不會有什麼聯繫。
雖然有時候會突然想起對方,想見一面,但似乎又少了一個見面的理由。
每一個不主動背後,都有很多無奈和心酸。在面對你曾經在乎過主動過甚至付出過卻得不到對方回應的時候也會覺得很疲憊。
朋友X是我們共同的朋友,我想同在一個城市的我們都是彼此最親最信任的朋友。我們一起經歷過痛苦的時候,也一起經歷過美好的時光。
只是時間讓我們每個人都發生了變化,那個曾經惺惺相惜的人突然就與我們拉開了距離,變成兩個世界的人。
一起吃飯時不再是互相聊八卦,聊男人,聊生活了,而是逐漸地變成X一個人評價菜品的獨場秀。漸漸的我們也很少再一起聚餐。
時間久了,我們也漸行漸遠,她在收回對我們的感情同時我們也在收回對她的感情。也在適應生活中沒有她的存在。
不聯繫,就是因為你讓我覺得我與你的格格不入好像是我在打擾你,同樣我的付出也感動不了你。
保持沉默成為我們之間最有默契的事情。友情與愛情一樣,都是需要維繫,沒有一方願意委屈自己去維繫一段看不到希望的感情。
真正的離開都是悄無聲息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