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字的魅力在於一個字一句話就可以讓人擁有無盡的想像。古代的詩人更是可以達到一句詩就是一個世界。
眾所周知,李白對於酒,對於月的描述無人能及,可是一首《清平樂》讓我們知道詩仙對於雪景的描述更是讓人驚豔。
清平樂·一名憶蘿月
作者:李白 (唐)
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
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這首詩是一首賞雪詞,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將雪比喻成被天仙喝醉之後撕裂的白雲,既表現了雪花的大,也體現了雪下得狂亂,這一想像力堪稱絕妙,字裡行間不僅能想像出天仙的「狂「,也能讀出詩人的「狂「。
白居易的《夜雪》同樣絕妙
夜雪
作者:白居易 (唐)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前兩句描述人的所見和感受,沒有一字提雪,但是卻體現出雪下的大,詩人驚訝於寒冷的深夜,下雪是寂靜無聲的,但是下雪時會異常寒冷,從詩人感受到的「寒冷」來側面描述雪夜,再有「復見窗戶明」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也帶來了亮光,可見雪下得很大。
後兩句轉換角度從聽覺寫雪,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就連新竹都壓斷了,體現了雪的「重」,一首詩通過視覺和聽覺句句都在寫雪,手法奇特,角度清奇。
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梨花喻雪,可以說是詩詞界公認的翹楚。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岑參 (唐)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寫雪的詩有太多,手法各不相同,不得不折服於古代詩人們的想像力,讀者們能自己寫一句嗎?小編先寫為敬。
疑是望舒駕車過,竟撒月精片片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