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詩,一到下雪天你準會想到它

2021-01-13 慶餘說詩詞

《問劉十九》是詩人白居易最經典的詩作之一。此詩主要描寫白居易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傍晚,邀請朋友來喝酒,共敘家常的情景。語言極為親切樸素,輕鬆灑脫之間卻體現了朋友間真摯的友誼。歷來深受人們的推崇和喜愛,一到下雪天你準會想到它!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詩的大概意思是:我已經備好了新釀的米酒,香氣撲鼻。用來燙酒的紅泥小火爐也已經準備好了。天色漸晚,愈發陰沉,看樣子馬上就要下雪了,你能不能留下和我喝一杯呢?

詩的首句「綠蟻新醅酒」,可以看出白居易用新酒來招待朋友劉十九,從側面可以看出白居易對朋友的重視。「綠蟻」是指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而泛起的微綠色酒渣泡沫。刻畫地如此細緻入微,仿佛隔著歲月也依然能聞到那撲鼻的酒香。

第二句「紅泥小火爐」,進一步烘託整體的氣氛。酒色本就誘人,再加上這紅泥燒制而成的小火爐,讓整體的氣氛變得溫暖起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白居易對質樸地道農村生活的細膩描寫,極易喚起讀者的聯想。

第三句「晚來天欲雪」,勾勒而出的是一幅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的寒冷環境,但越是寒冷,越說明「小火爐」的熾熱,也就是說友情的珍貴。詩已至此,「新酒」、「小火爐」和「暮雪」三個意象,便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它有聲有色、有形有態、有情有意。

結尾一句「能飲一杯無?」是點睛之筆。雖然僅是一句再平常不過的細語,但卻最貼近人的心窩,充滿了白居易和友人之間的真情。可以說白居易前面三句的氛圍和環境的營造,就是為了說出最後一句平凡的問語,來表達內心的情感。

用接近口語式的問句作為結尾,韻味無窮,又可讓讀者有無盡的想像空間。仍記得當初第一次讀此詩時,就有一種想在雪天,和朋友在火爐前,喝酒話家常的情景。

綜觀白居易的這首詩,語淺情深,言短味長,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實際上白居易是一個非常善於在生活中發現詩意的詩人,它的詩句反映了生活中的詩意,讓普通人讀到也會為之動情。

最後,補充一句。劉十九可能你不知道他是誰,但劉二十八(劉禹錫)你一定知道。劉十九是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本為洛陽一富商,是白居易的好友。那麼,有沒有一個下雪天,你想起了你的好友和這首詩呢?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白居易的這一首詩,初讀時覺得很平淡,長大後才發現它的美!
    白居易可以說是唐朝眾多詩人中,寫詩最為直白,也最為簡練的一位詩人,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看似很平淡,可是直到長大後才會發現它的美;這也正是白居易詩作的魅力,據說他會把每次寫好的詩,拿去念給那些婦女聽,如果她們聽不懂,那麼他就會改到她們聽懂為止。
  • 白居易最深情的一首愛情詩,相思始覺海非深,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白居易是「詩魔」,同時也是「詩王」,唐朝很多的詩人,他們都有一種別稱,自然也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然而我們的白大詩人,他一個人卻是獨佔了兩個名號,當真是與眾不同,即使是李白,也只是一個「詩仙」的稱號。這也正是說明白居易的作品極為深入人心,裡面的經典的名篇,那也是比比皆是。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詞,最後七個字,令人嘆為觀止!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人詩人。與劉禹錫並稱「劉白」,與元稹並稱「元白」,又與李白、杜甫合稱「唐代三大詩人」。其詩語言通俗,音調和諧,形象鮮明,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 白居易很高明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雨,但是沒有出現一個雨字
    雨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種自然現象是由於地面的水蒸氣升騰到了空中,然後冷凝成雲,使得雲層中的小水滴逐漸會增大,最終承受不住擠壓,無法在空中漂浮,從而形成了雨。白居易在這首《微雨夜行》一詩中,所描寫的雨就是一種秋天寒冷刺骨的小雨,這種雨在夜裡其實是看不見,只是朦朦朧朧的一片,只是在走了一段之後,才會突然發現身上早已被雨淋溼了,而白居易也是抓住了這一特點,寫下了這首經典的詠雨詩,在這首詩中他寫得很巧妙,全詩表現手法高超,每一句都在寫雨,但是沒有出現一個雨字,讀來讓人讚嘆不已。
  • 白居易講人生的一首詩,短短8句話充滿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臨其詩境】今天我們來欣賞白居易的一首詩,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以明白曉暢為特點,後來的蘇軾評價「元輕白俗」,其中的白俗就是指白居易,不僅語言風格上俗,其題材和關注點也往往俗。用現在的話來說,應該是更加接地氣,所以與北宋那群文人是有些不同的。
  • 柳宗元最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不留神就看成割盲腸
    ——白居易《望月有感》……說到家,說到故鄉,每個人總有說不完的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再讀一首思鄉的唐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柳宗元寫的,說到柳宗元,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江雪》,是《漁翁》。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也許知道的並不多,但這並不妨事,相信十二,讀完這首詩,你一定會愛上它的。《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 白居易在雪天寫了一首溫暖的詩,只有20個字,便驚豔了整個冬天
    冬天的清冷,雖不及春天的百花盛開,夏天的生機盎然,秋天的豐收喜悅,但是卻有皚皚白雪,傲雪寒梅,不老青松……寒冷的冬天,最應該喝著熱酒,圍爐而坐,看書讀詩,在詩詞畫意中享受冬日的美好。白居易就有這樣一首詩,他晚年隱居洛陽時,和自己的好友劉十九常有往來,一次天寒下雪,他想留下朋友一起喝酒吃飯,就寫下了一首溫暖的小詩,只有短短20個字,卻驚豔了上千年:《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白居易見小孩打樹上的鳥,於是寫下一首詩勸告,足見一片仁愛之心
    那白居易也是中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而且他的大部分作品也都是膾炙人口,其中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地步,所以只要提起這位詩人,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並不會陌生,其實作為一位詩人,白居易身上的那種仁愛之心處處可見,尤其是他的這首《鳥》,更是把那種仁愛之心描寫得極為深刻。《鳥》唐代:白居易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 白居易死後,皇帝寫下一首詩悼念他,千古罕見
    在我國眾多詩詞中,悼亡是一個常見的主題,期間更是有許多佳作,譬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陸遊的《沈園二首》、元稹的《遣悲懷三首》、白居易的《夢微之》……每一首都堪稱經典之作,其中更不乏眾多千古名句: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誠知此恨人人有
  • 白居易用白鵝的口吻,寫了首詩送給天上的仙鶴,讀完令人笑中帶淚
    白居易一生,詩名卓著,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然而縱觀白居易的詩,卻並不如他的朋友們那樣瀟灑,似乎總是有淚、有恨。代表詩作有《長恨歌》是釵盒情緣之恨,是馬嵬驚變之淚;《賣炭翁》辛勞之恨,苦艱之淚;《琵琶行》是天涯淪落之恨,是重利輕別離之淚。
  • 元稹吃白居易的醋,寫下一首千古名作,白居易只好寫千古名作解釋
    元稹思念對方那是夜不能寐啊,翻來覆去總感覺不踏實,因此便寫了一首詞很達意的肉麻之作,其中一句寫道:「願為雲與雨,會合天之垂。」雲雨,會合……這究竟是思友還是思春?不敢再想像下去了。就是這樣的如膠似漆,就是這樣的目眩神迷,那麼我們幻想一下,倘若白居易另外找到了一位摯友,日夜與他在一起,那元稹心裡會怎麼想,他的醋罈子得憋多大呢?
  • 白居易最經典的一首相思詞,化用另一位詩人的名句,卻寫出了新意
    ,這樣也使得後人在讀這些詩作時,會有各種各樣的障礙。但是到了白居易這裡,便很少會有這樣的障礙,他的詩作寫得很直白,並且是朗朗上口,人們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譬如白居易的這首相思之作《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這首詞寫得很是生動,也非常的感人,當然詩人高超的表現手法,那同樣的也是一絕,為此詩增色不少,從形式上來看,這首詞其實與七絕是一樣,也是一共四句,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所以這樣別具一格的詞作,也是很值得我們一讀。
  • 白居易見小孩「偷」採蓮子,寫下一首趣詩,最後5字堪稱神來之筆
    提到唐代大詩人,誰最有名,那自然是李、杜二人。但要說起誰最有趣,還要數詩王白居易。這是個嬉笑怒罵皆成詩的文人,他寫詩要的就是通俗易懂,所以他的詩總是那麼朗朗上口。最難得的是這樣的一位大詩人,還是一個頗懂童真童趣的人。
  • 科學家覺得白居易千古名句有錯,登山考察了後,才知白居易有多牛
    白居易有一首千古名句,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的,名叫《大林寺桃花》,全詩如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詩魔白居易出手,必然是精品了。這首七言絕句,無論是遣詞還是意境,都是一等一的唐詩。
  • 帝裡詩坊:白居易筆下的洛陽城
    午橋,在白居易的《和裴令公一日日一年年雜言見贈》裡,是終日宴遊與唱和,是退隱者最閒散、最趣味的生活方式。「二年花下為閒伴,一旦尊前棄老夫。西午橋街行悵望,南龍興寺立踟躕。洛城久住留情否,省騎重歸稱意無。出鎮歸朝但相訪,此身應不離東都。」而在他的這一首《送張常侍西歸》裡,午橋頓成「別橋」,滿是離愁與悵惘。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很多經典的作品,那上去很普通,可是卻寫得很有韻味,可以說是老少皆宜,每個人都讀得懂。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在國外名氣很大,連李白和杜甫都要望塵莫及。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他的詩很少引經據典,這也就不會有理解上的障礙,一些詩人由於過多引用典故,使得後人往往會難以理解,然而白居易的作品沒有這方面的障礙。
  •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中秋詩,你定能倒背如流,卻不知它寫的是中秋!中秋佳節,團圓賞月,是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也是他鄉遊子對月寄託思鄉之情的大好時光,月光清輝的灑向人間,照向了不同的臉龐。永住在月宮之上的嫦娥仙子,將在桂花樹下翩翩起舞,在舞蹈中醞釀著自己的思想之情。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馬詩,看似在寫馬其實另有所指,還是在描寫人生
    李賀是中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也是一位絕對的天才,短暫的一生猶如漆黑夜空是划過的流星,照亮了那個時代;他的詩自成一派,風格獨特,被後世稱為「詩鬼」,同時他又與李白和李商隱齊名並稱為「三李」,無論是他的詩歌,還是文章那都是一絕,其中那首膾炙人口的《金銅仙人辭漢歌》,更是廣為流傳,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白居易的詩:惜牡丹花
    《惜牡丹花》賞析  在群芳鬥豔的花季裡,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姍姍開遲,待到牡丹佔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於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
  • 古代最詭異的一首詩:正著讀倒著讀都很優美,意思卻完全相反
    一提到古代詩歌,咱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唐詩,甚至誤以為從唐朝開始才有詩的出現。任何一種文化都必須經歷三個階段,即起源、發展和鼎盛,詩歌當然也不例外。其實,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時期,就已經有了詩的雛形,《詩經》裡的很多佳作足以證明,只不過是在唐朝達到頂峰,李太白、杜甫及白居易等大批詩人很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