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颱風,我們能做的其實有很多 | 風眼觀察

2020-12-02 手機鳳凰網

出品 《風眼》深度報導組 鳳凰網科技 鳳凰新聞客戶端

作者 楊雪 主編 於浩 微信編輯 劉考坤

22號颱風「山竹」在9月16日下午登陸我國珠三角地區,所及之處,滿目瘡痍。

在社交網絡上,你應該已經感受到這次颱風的威力了。儘管官方目前還未給出具體的傷亡數據,儘管「山竹」擊破高樓玻璃、捲起沿海的巨浪,但客觀而言,廣東省政府在此次預防颱風的措施上已經有了很大進步。

彩雲天氣CEO袁行遠評價說,「我覺得政府已經很努力了,科學也給出了很準確的預測,這次屬於比較完美的防臺(颱風)範本。」

在「山竹」登陸四天前,氣象部門和氣象服務類公司就已經對其進行了預測——事後看來,預測的時間和路徑已經十分精準。

9月12日,彩雲天氣就已經給出了對於「山竹」登陸的預測:

精確到分鐘的天氣預測

在預測了「山竹」的軌跡和登陸時間之後,事情就變得沒有那麼複雜了。廣東省政府在很多的時間內做出了一系列響應:撤離十五萬人員,火車站、機場全部停運,召集漁船回港、實時預警以及停運、停課、停業等通知……

這得益於兩件事:中國的氣象數據正在變得越來越開放,AI正在氣象預測服務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

「山竹」席捲菲律賓

長期以來,中國的氣象預報的發布權被氣象部門壟斷,他們免費提供氣象發布服務,但同時也不會對外公開氣象數據。這種免費的公益服務導致中國的氣象服務發展了30 年,卻仍處於起步階段,沒有形成規模,更沒有形成產業。

這一現狀得以改變是2015 年。2015 年6 月,氣象局頒布27 號令:開放中國氣象信息,並於2020 年完全放開,鼓勵民營資本和氣象局合作。

2015 年的9 月29 日,中國氣象數據網正式上線對外服務,該站將成為中國氣象局對社會開放基本氣象數據和產品的共享門戶。

這意味著,民營組織可以公開使用這些氣象數據了。

傳統的天氣預報方式,通常是分析雷達衛星收集的圖片,然後人工總結規律與經驗。小時候《新聞聯播》之後的天氣預報環節的數據就是這樣得出的。「局部天氣有陣雨」——甚至沒有人解釋清楚哪裡是局部,陣雨究竟多大雨。

如何把預報做的更精確——從城市精確到地點,從天精確到分鐘,從區域精確到經緯度?傳統的解決方案是寫規則。假設風往西邊吹,那麼人為推測出雨也可能往西邊移動。很明顯,這個規則有點過時,而且精確程度十分有限。

袁行遠的解決方案是利用計算機和圖像識別技術的完成更精確的算法,「把雷達探測到的圖像交給計算機,讓計算機判斷判斷雲的移動和走勢,它會計算出雲層一定的位置和速度,根據這個結果人就能判斷什麼時候雨會到達。」

技術變革給天氣預測帶來顯著效果,結合圖像識別與機器學習之後,預測天氣的精確概率相比人工操作提高了20%。

AI 愈發重要。另一家氣象服務公司墨跡天氣甚至已經開始讓AI 撰寫天氣預報。

數千億元的藍海市場

當然,天氣數據的意義不止在於指導人們出門是否帶傘或者颱風天不要出門,其更重要的使命是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

相關統計表明,流通類商品銷售額的65% 取決於天氣,因為天氣直接影響人的生理、心理,支配他們的消費行為。

如果廣東的超市們能夠明白天氣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有多大,就不會在颱風來臨前的那天被市民搶購一空。

弗裡德黑姆·施瓦茨在其著作《氣候經濟學》中指出,天氣在全世界五分之四的經濟活動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

以一次普通的降雨為例:滴滴出行在降雨期間的動態路線規劃、餓了麼配送員的配送任務安排,都會參考天氣數據。

企業們通常希望這些氣象服務公司能給他們提供更多:以一個船舶運輸公司為例,他們不僅想知道惡劣天氣什麼時候結束,而是希望氣象公司能夠給出具體的應對方案,一趟船開出去的風險是多大?如果有颱風如何繞著走?繞著走的路線應該怎樣設計?概言之,根據天氣預報然後給出相應天氣的服務方案有更具潛力的商業前景。

在這方面,美國成熟的氣象市場為中國創業者們提供了可供模仿的範例。

美國活躍著350 家左右的商業氣象服務公司,整個市場超過60 億美元。氣象數據不僅能夠被應用於種植業、畜牧業、交通運輸業,金融保險以及服裝行業等都對精確的氣象預測有需求。

中國的氣象服務公司也已經開始了類似的商業化探索。比如墨跡天氣,已經在根據天氣預報給出相應的服務方案。

墨跡天氣和餓了麼、美團外賣、達達等企業合作,雙方打通數據建立配送模型,基於歷史外賣配送數據、最新短時預報天氣數據等制定未來2小時的配送計劃,從而降低天氣因素造成的外賣訂單損失並對物流運力實施動態調節。

這只是案例之一。隨著氣象預測精準度的提升,氣象數據的應用場景有越來越多想像空間。墨跡天氣商業化負責人那任昕表示,網約車、車聯網、物流、保險、旅遊、航空以及電力行業、甚至是政府單位等都有對氣象服務的需求。

顯而易見,氣象服務是一個巨大產業而且是一片藍海:根據中國氣象服務協會預測,到2025年中國氣象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數千億元。 

藍馳創投的合伙人朱天宇強調:中國氣象服務市場的主要挑戰不在於數據,更關鍵的是如何把數據應用到場景當中去,「氣象是先天大數據,是最早應用大型設備的領域。數據處理能力強一定有優勢,但是對於中國氣象服務創業者來說,更關鍵的是怎麼將數據結合到商業需要的場景中,怎麼找到真正找到為數據付費的價值點,怎麼把數據呈現出的商業價值包裝成為有人願意買單的產品或服務——這才是更核心的挑戰。」

相關焦點

  • 颱風的威力究竟有多大?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原子彈可以摧毀風眼?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說起颱風,可能很多人會想到,2014年的超強颱風威馬遜。威馬遜登陸時風力達到17級以上,被稱為建國後中國最強颱風,直接造成海南,廣東,廣西59個縣市,742.3萬人,468.5千公頃農作物受災。
  • 颱風的威力究竟有多大?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原子彈可以摧毀風眼
    說起颱風,可能很多人會想到,2014年的超強颱風威馬遜。威馬遜登陸時風力達到17級以上,被稱為建國後中國最強颱風,直接造成海南,廣東,廣西59個縣市,742.3萬人,468.5千公頃農作物受災。    這種中心風力大於十二級,風速達到每小時118千米以上的颱風,其實還有另一種叫法,就是我們所說的颶風。他們都是一種低壓漩渦,常發生在熱帶或者副熱帶的洋面上。
  • 颱風玉兔在南海又打開巨大詭異「風眼」,實則即將消散
    11月2日上午,今年第26號颱風玉兔已於南海中北部洋面上減弱為熱帶風暴,近中心風力有9級,23米/秒。從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這個時候的颱風玉兔在南海北部竟然又打開了一個巨大的「颱風眼」,看上去驚悚又詭異。
  • 趕沙塵暴、追暴雨閃電、進入颱風眼……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到海邊的時候,有很多武警戰士會協助我們來做這樣的工作,也非常感謝他們。同時,面對颱風的時候,一定要迎風站著。因為風迎面吹過來,就能看到風裡有什麼東西。有一次,一個鐵片迎風飛過來,我趕緊一躲,它「啪」地叉在後面樹上——要是當時砸我身上,就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站在這兒。為什麼一定要去現場追風?
  • 「追風記者」捨命報導颱風 感受颱風眼可怕溫柔
    追風小組捕捉「颱風眼」  所有的人都匍匐著前進,所有的手都死死抓著欄杆。沒有人能抗拒颱風的襲擊,別說是生靈,就是重型的卡車也會被它掀翻。  「17級!這是風力表能測的最大風力。」段京蕾趴在地上,感嘆著「桑美」的威力。  這是8月10日下午,颱風「桑美」正撲向溫州。
  • 揭秘:面對超級颱風,上海中心「穩如泰山」,原來有個「神器」
    這幾天,大家的心都被颱風「利奇馬」牽動著。這是今年以來,我國登陸的最大的一次颱風。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這不僅是今年登陸中國最強颱風,也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浙江第三強的颱風。面對來勢洶洶的颱風「利奇馬」,很多地方都遭受大了不同程度的災情。
  •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原子彈能否摧毀風眼,3D動畫演示下太有趣了!
    現在可以說人類已經稱霸地球,但是以人類目前的科技力量,在面對大自然時顯得那麼無助,地球上每個國家,多多少少都有被颱風侵襲的時候,當然在內陸國家不會被影響,可地震這種場景的災害,還是能夠影響到內陸國家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夏季最為常見的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還有就是如果在颱風的風眼裡扔一顆原子彈
  • 當颱風來臨時,我們在颱風眼裡
    颱風眼裡,能見青空白日,偶有薄雲,夜間甚至能觀測星鬥。有幸運的海鳥聚集在此,隨颱風眼遷移,等待颱風勢薄力竭,並終於消失不見。 有時候我會覺得正處在颱風眼中。寫到這裡,突然惶惶,15年生而為人,好像沒有想過日子是一天天計算的,有一種明天需要忐忑面對的感受。疫情如颱風肆虐,我們與未來的聯結似乎有些脆弱。 時至今日,我距離災情最近的一次是在1月21日。那天,我按原計劃去同濟醫院做一項調研活動。雖然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已言簡意賅地宣布「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但無知無畏的我只戴了一個普通口罩就出門了。
  • 「海神」或成超級颱風。是誰捅破了「風眼」?
    「海神」正在逐步升級為超強颱風中,據悉中心風力將達到16級,堪稱巨無霸。直奔黑龍江而來!黑土地迎來「颱風三連擊」。風眼颱風「美莎克」變性為溫帶氣旋,變性過程中或將與冷渦合體,激發強烈的狂風暴雨。日本氣象廳預測,颱風「海神」將於9月5日-7日前後逼近九州地區,且不排除改變路徑的可能。或將引發河川泛濫、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並對公共運輸造成比較大的影響,該颱風有可能發展至最高警戒級別,或再創歷史記錄。
  • 為什麼颱風眼裡反而沒有風?
    每當颱風發生,它的登陸點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總覺得受創最嚴重的一定是颱風登陸區。但氣象專家表示,其實颱風在某處登陸並不意味著這裡受災最嚴重。一般來說,颱風行進軌跡的右側,風會更加猛烈;而降雨強度受颱風結構、地形及外圍系統影響更大。颱風眼是颱風的中心。發展成熟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級以上強度)在深厚雲區的中間,往往存在一個直徑為幾十公裡,近似圓形的晴空少雲區,稱為眼區。
  • 颱風黑格比接近臺灣,雲圖風眼出現?專業氣象機構:可能成強颱風
    對於我國來說,8月2日我國華南沿海的天氣形勢和之前其實沒有多大變化,雖然3號颱風森拉克已經接近登陸越南,但它的外圍雲系並不是跟著中心走,大部分雲系其實還是位於南海上,它們其實正是季風水汽,源源不斷的從海上甩到廣東沿海,因此雖然颱風森拉克的中心已經遠走,但今天華南沿海多地的雨勢還是不小的
  • 蝴蝶颱風眼越來越清晰,將成超強颱風挑戰2月風王!
    自從2月20日,西太平洋深處的颱風胚胎發展成為今年第2號颱風蝴蝶,颱風蝴蝶在接下來幾天表現出了令人驚嘆的表現——對流旺盛並構造風眼結構。到了2月23日上午,從衛星雲圖上看,颱風蝴蝶已經發展出了一個緊緻的核心雲區並打開了一個比較渾圓的颱風眼,這證明其已經具有不可小覷的威力。
  • 記者解讀颱風:為何處於「颱風眼」反而風平浪靜
    雖然颱風對於我們浙江來說,屬於常客。但是關於颱風,你究竟了解多少?●颱風登陸區是否受災最重?浙江省氣象臺預計,颱風「燦鴻」最大可能將於今天後半夜到明天中午在瑞安到象山一帶沿海登陸。颱風登陸點如何確定?浙江省氣象臺副臺長樓茂園表示,「這需要技術結合衛星、雷達、自動氣象站等,通過衛星雲圖、大氣環流分析,再根據附近颱風資料的變化,如氣壓、風速等,來確定颱風具體的登陸點。」每當颱風發生,其登陸點總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大夥潛意識裡總覺得,受創最重的一定是颱風登陸區。氣象專家表示,其實颱風在某處登陸並不意味著這裡受災最嚴重。
  • 超強颱風海神已成今年風王,颱風眼又圓又深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9月4日上午,這兩天在日本以南穩定發展的颱風海神達到了它的第一個巔峰期——隨著它環流進一步規整,核心雲區在可見光衛星雲圖下變得平整光滑,而風眼則變得清晰深邃渾圓,甚至可以從風眼內直接看到海面,代表著極高的清空度。
  • 超強颱風山竹巨大颱風眼再擴大:裡面能裝進整個香港,甚至深圳
    9月14日上午,颱風山竹已經來到了菲律賓東部海域,和13日相比,它的形態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它龐大的雲系部分已經開始影響菲律賓群島。和13日相比,颱風山竹的一個顯著變化是風眼變得更大了,這是颱風山竹不斷的進行「眼壁置換」的結果,風眼變得越來越大。
  • 風眼清晰!異常颱風將登陸非洲,或成索馬利亞風王!分析:警惕蝗災
    隨著之前颱風環高登陸中南半島,西太平洋從秋季以來的活躍颱風季算是告一段落,這幾天西太平洋上已經歸於平靜。但與此同時,印度洋上卻開始活躍起來——11月22日,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北印度洋上熱帶雲團湧動,是熱帶系統活躍的特徵。
  • 颱風眼——溫柔的陷阱
  • 黃海出現「風眼」,5月北方就能刮颱風?分析:不是颱風但較罕見
    5月19日上午,從我國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今天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的天氣還是非常平靜的,大範圍的晴空區意味著今天很多地方正在晴朗陽光的烘烤下升溫,一大清早,不少地方的暖熱天氣就已經開始,就連此前暴雨連連的廣東廣西福建,今天上午多地都雲開霧散,雨帶已經悉數跑到了海上。
  • 「黑格比」走了,我們來說說:颱風來來去去,都有什麼套路
    風和颶風只是叫法不同眼牆區的風速和對流最強烈在八年級上科學課本的《風和降水》一節裡,我們學到過風形成的原因:同一水平高度的兩地,由於氣壓不同,氣流會從高氣壓地區流向低氣壓地區。颱風也有類似氣流,不過颱風中更顯著的氣流來自圍繞颱風中心的旋轉氣流。
  • 颱風眼裡有沒有風?真相來了
    雖然動植物無法在死海裡生長,可人在死海中卻能自由遊弋,即使不會遊泳的人也能一直浮在水面上,不用擔心會被淹死,所以人們才會說「死海不死」。3、地球上有多少水?5、颱風眼裡有沒有風?颱風眼裡是沒有風的哦。在颱風中心直徑約為10千米的圓形內,由於外圍的空氣旋轉得太厲害,空氣不易進到裡面去,中心就形成了一個像是孤立的大管子似的區域,這就是颱風眼。颱風眼外圍的空氣不停以逆時針方向旋轉,大量水蒸氣被帶到上空,形成大片烏雲,接著下起傾盆大雨;而在颱風眼裡,氣流下沉,因此萬裡無雲,夜裡甚至還能看到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