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沙塵暴、追暴雨閃電、進入颱風眼……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2020-11-24 澎湃新聞

原創 卞贇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狂風暴雨中,為何要迎風站?進入颱風眼是什麼感受?公眾對氣象災害有哪些認知誤差?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卞贇演講的題目是《追風、逐雨、趕沙……逆行,是為了讓更多人免受災害之苦》。

卞贇演講視頻:

以下為卞贇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叫卞贇,來自中國氣象局,是一名氣象工程師,曾經是中國追風小組中的一員。

左邊這張照片是中國氣象局的機關樓,其實氣象局大院還有很多建築,它們承擔了氣象工作中的不同部分。

我現在做的工作,參見右邊這張圖。每當舉辦大型科普活動或發生氣象災害時,我們都會出很多產品,例如雲圖、雷達圖,甚至很複雜的天氣預報。我就會通過新媒體手段,給大家做一些講解,讓更多人了解氣象災害。

很多人通過微博認識我。微博上我的名字叫「天師-卡贊」。

有人問,你不是叫卞贇嗎?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剛工作沒多久的時候,我跟快遞小哥之間常有這樣的對話——

「請問有沒有卞贇的快遞?」

「沒有沒有,我這哪有你的快遞。」

「那……有沒有卡贊的快遞呢?」

「有有有,我這裡有好多個卡贊呢。」

幾乎所有的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包括沒有見過這個名字的人,第一眼都念成了卡贊。

為了科普,那就做出一點犧牲吧,於是我乾脆把名字改成卡贊——這樣大家在網際網路上搜索的時候,也比較好拼。

為什麼叫天師呢?是因為有一次,我在世界氣象日給孩子們做講解,有個孩子給他父母介紹我的時候,就說「這是講天氣的老師」。我從中取一個「天」字,取一個「師」字,於是就成了「天師」。

我是如何與氣象結緣的呢?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我的母親畢業於南京氣象學院氣候學專業,所以家裡有很多氣象學藏書。小時候很多書都看不懂,只能看懂一本巴掌大的小畫書,名字叫《看雲識天氣》,左邊是各種雲的圖片,右邊是一些詳細介紹。

《看雲識天氣》1970年上海版 | 連環畫PP

通過看小畫書,我知道了雲有三族、十屬、二十九類,也在心裡種下了一顆氣象種子。

上學後,父母沒有時間管我。每到寒暑假,母親就把我丟給她的大學老師。所以,我等於是在南京氣象學院裡長大的,所以對這個學校特別有感情。

高考之前,也就是2004年初夏,發生了一件關鍵的事情:當時電影《後天》上映,男主人公對全人類未來命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深深感染了我,就堅定了決心:要去學氣象專業。

正好,高考分數也夠,於是就上了南京氣象學院(後來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可以說是我們國家氣象界的黃埔軍校。

不過……大家從照片上可以看出來,我上課睡覺,下課愛打球,並沒有非常認真地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直到一個深秋寒冷的雨夜——南京的深秋,下雨非常冷,我剛在外面玩完,想回宿舍,路過學校教室時,發現有很多學生在自習室裡非常認真地在學習。那一刻,我感到非常羞愧,下定決心要在學校裡學到點東西。之後,我才真真切切地全身心投入到了氣象學習中。後來順利畢業,來到了中國氣象局工作。

剛到中國氣象局,我想當一名預報員,當然,並不是像宋英傑老師那樣在電視前對大家講天氣預報——我最想幹的事情是:根據超大型計算機的計算結果,獲取氣象中有關未來天氣的內容,分析未來趨勢,得出預報結論。

結果,機緣巧合,領導可能覺得我更適合走到臺前,走到災難現場,加上我身體素質比較好,能扛得住風雨,於是我成了一名「追風」記者。

這兩張照片,就是我的工作場景——左邊這張,是在汕頭追颱風,那個浪有幾個人那麼高,在海邊隨時都會面臨這樣的風險。

右邊這張,是在浙江省蒼南縣,是我追過最強的颱風,叫「菲特」。它深夜登陸,我正好處於颱風中心附近風力最強的區域。風雨非常大,我站不穩,幾乎是全程閉著眼把直播做完了。當時雖然穿了非常專業的防雨服,但颱風經過大概幾十秒鐘,我連內褲都溼透了。追風現場真的非常慘烈。

因為追風,我也學習了很多小技巧。

比如,像圖左這位女孩,在身上拴根繩子,另一頭綁到一個堅固的建築物上,來保證自身安全。我到海邊的時候,有很多武警戰士會協助我們來做這樣的工作,也非常感謝他們。

同時,面對颱風的時候,一定要迎風站著。因為風迎面吹過來,就能看到風裡有什麼東西。有一次,一個鐵片迎風飛過來,我趕緊一躲,它「啪」地叉在後面樹上——要是當時砸我身上,就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站在這兒。

為什麼一定要去現場追風?

我們去追風,一方面,是為了告訴公眾,颱風有多麼恐怖,危害有多大;另一方面,也是為科研做貢獻,因為我們到颱風現場可以捕獲很多數據。

這個視頻片段,來自1996年上映的美國電影《龍捲風》。片段裡講的是:兩位專家把一輛車送到龍捲風當中,車上載有很多細小的傳感器,可以捕獲到龍捲風的螺旋結構。

他們這件事情做成功了。不過,這部電影是20多年前的事——現在,我們已經沒有必要這樣做。

比起龍捲風,颱風是一種尺度更大的天氣系統,對於它的監測和監控,我們現在相對比較有數。左邊這張圖片,是一輛大型的颱風監測車,裝有車載雷達,可以捕獲所在區域周圍的實時降水範圍和降水強度,再支一根帶有風標的杆子(像右邊這張),就可以測到不同高度的風速以及風向,同時我們可以把風廓線描繪出來,完成監測。

電影中,測龍捲風的那些傳感器有可能被刮上天或者被風捲走,那過一會兒監測其實就結束了。而像我們現在這樣做監測,從颱風登陸前,到登陸時,一直到颱風消亡——這幾種情況我們都可以完整地捕獲到。所以,我們國家現在對颱風的監測和預報的能力,都是比較強的。

左上角這張圖,是告訴公眾做好防災減災,比如大型廣告牌要拆除,對於高壓線和牆體可能會被吹倒或吹裂等問題,也要做好防範,當然,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不能到戶外去了。

右上這張圖展示了颱風的螺旋結構,颱風的強度越強,中心氣壓越低,颱風眼區就越明顯。

很多人會對「颱風眼」感興趣。颱風眼到底是什麼樣子?

我體驗過一次。當時颱風很強,附近的風力非常大,我在戶外基本上站不住。突然,颱風登陸後,我進入颱風眼中,不僅天空放晴,我抬頭甚至可以看到藍天——就是這種感覺。颱風中間是下沉的氣流,如果不到現場,我很難跟大家講清楚這張圖是什麼意思。

數據搜集得越多,我們就越能掌握颱風的規律。我們平時出的很多氣象產品,包括雷達圖、雲圖等等,也可以去現場驗證真實性和準確性——我們的產品還是比較靠譜的,所以在追颱風的過程中,也保住了我這條性命。

記得讀書的時候,有一次在學校門口理髮,理髮小哥跟我聊天——

「你們學氣象專業的人,一定長得特別帥,口才特別好。」

「有這種可能性嗎?我也沒覺得是這樣啊。」

「那你們怎麼上電視,怎麼去忽悠這麼多群眾?」

「不是每個學氣象的人都要上電視啊。你覺得上電視的人需要有什麼技能?」

「我覺得要特別能背書。」

「背書?……那你覺得氣象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氣象學是門文科。」

我當時就驚呆了。他在南京氣象學院門口工作這麼多年,依然覺得氣象學是門文科。

後來,我特別好奇,就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起了一項調查,讓大家選擇氣象學是理科還是文科。大概有上萬人參與投票,有51%的人覺得氣象學是文科。

我才意識到,其實,公眾對於氣象學是真的不太了解。

這是我當年學習時記下的筆記,展示了一些動力學方程。

氣象學建立在數學和物理基礎上,是一門非常複雜的自然學科。與其說我們平時在學習氣象,倒不如說我們在學習數學和物理,非常枯燥。這可能和公眾的想像之間存在一些差距。

對氣象學的理解,存在一定門檻。

我們去現場,通過自己的肉身體驗,來告訴公眾颱風多麼慘烈,傳播性就會好很多。特別是,很多人自己也沒真真切切地見過颱風,颱風環流雲系的影響可能遇到過,但真正颱風眼附近這種非常強烈、達到13-14級風的這種感覺沒有經歷過。那麼,我們就要告訴他們,讓他們避開,防止出去遊玩遇到這種情況時發生危險。

我追了這麼多年颱風,去最多的一個地方就是浙江省東南端的蒼南縣。大家看這張圖,整個城市都被淹了,淹水大概有一米左右那麼高。我去過四五次,每次颱風過後都是這樣。

幸好,當地的百姓在面對颱風時,已經有應對方法,當然也可能因為比較習慣了。他們的一樓基本不住人,所有東西都在二樓或者三樓;當水要淹到二樓,就把東西搬到三樓去。因為房底結構比較穩定,所以相對來說比較安全。

有些簡易的房屋就沒那麼幸運了,可能被颱風直接摧毀。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比較快,現在這種情況沒有以前多了。現在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菲律賓等地。

颱風不僅是風,還會帶來非常強的降雨。當降雨持續猛烈的時候,會出現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危險,也會影響到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詞叫「安排轉移」,就是把群眾轉移走。

追風這件事情,我們已經持續了將近20年了。通過長時間的報導,其實當地也有了一套完整的應對颱風的預案,包括船隻會在颱風來臨之前回港避風,水庫會提前卸掉一些水,把水位降下來,避免因為降水太猛烈導致超過警戒水位的問題。

同時,當地公眾也會準備很多門板把自己的門窗加固,像這張圖一樣,不僅僅是貼「米」字那麼簡單。

除了颱風,我也去過很多其他的災害現場。

這張圖是沙塵暴發生的時候,可以看到,有明顯的沙牆向自己撲來,當被沙牆覆蓋以後,就昏天黑地,仿佛如黑夜一樣。有部電影叫《碟中諜4》,裡面的中東地區就有過這種場景,電影其實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科普。

這張圖是貴州地區,在冬天的時候會出現凍雨,路面上就會出現凌凍,非常影響交通運輸,也影響當地人的生活。

夏天,會遇到很多強對流天氣,比如上圖這樣的雷電,我在雷中也冒過很多風險,如何防雷也是需要科普的。

儘管做了很多科普,但是,到現在,我還是常被問到這兩個問題——

對天氣預報來說,預報有時效,時間越往後,預報準確率也大幅衰減,跟拋物線一樣。所以第一個問題問「明年的天氣」,我真的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答案。

至於第二個問題「明天天氣如何」,對於我們國家來說,中央氣象臺是唯一官方發布的機構,大家看中央氣象臺的預報結論就可以了。我沒有高性能計算機那麼牛,我也算不出來未來天氣會怎麼樣。

這兩個問題,也展示了一些我們公眾對於氣象災害的認知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美國人在經歷龍捲風時,一旦發布了龍捲風預警,就會第一時間會躲到地窖裡,該吃吃,該喝喝,等預警解除以後再出來,並不會關心龍捲風到底有沒有經過我的上空,也不會吐槽氣象局。只會覺得,我按照預警做,就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實際上預報的準確率也就是10%到15%的水平。

而我們國家對於颱風的預報其實已經非常準了,但颱風來晚了幾個小時,可能大家就會發些吐槽的話,或者搞笑的圖片來調侃。

「山竹」登陸廣州後,遍地狼藉,仿佛回到侏羅紀時代 | 微博

颱風「山竹」來臨的時候,當時很多人調侃,結果等颱風真正登陸,影響到珠三角,出現「侏羅紀深圳」這種情況,大家就有點措手不及了。

簡單總結一下,氣象其實就是這麼三個過程:收集很多數據,然後通過高性能計算機進行計算和分析,最後將結論告知公眾——如果公眾對氣象學有基礎的認知,我們能可以更好地傳遞信息,幫助到大家。

我們國家,有6萬多個自動氣象站覆蓋在國土,密度和數量在世界上都是第一,所以精度非常好;同時我們還有像風雲四號A星這種大國重器,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氣象衛星之一,所以,我們收集的數據非常完善。

另外,我們還有「派-曙光」這種我國最先進的大型計算機,它每秒的浮點運算速度可以達到8000萬億次以上,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預報結論,然後交給預報員進行分析,從而更快地傳遞給公眾。

過去,人們只能每天晚上7點半在《新聞聯播》之後看《天氣預報》。

現在,大家拿出手機,就可以看到最新的預報信息,既有實況信息,也有未來24小時逐小時的天氣預報,包括每小時氣溫如何變化,天氣情況如何變化,風力如何變化等等。還有未來兩小時內,也有分鐘級的預報,像「再過幾分鐘,我們定位點會不會出現下雨」,這種預報現在都很準了。

我相信,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我們氣象工作者一定能更好地服務到大家,讓天氣不再成為大家前進路上的牽絆。

謝謝大家。

演講嘉賓卞贇:《追風、逐雨、趕沙……逆行,是為了讓更多人免受災害之苦》 | 攝影:VPhoto

作者:卞贇

監製:吳歐

編輯:麥芽楊 劉凝音

排版:凝音

原標題:《趕沙塵暴、追暴雨閃電、進入颱風眼……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卞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圖]飛機上看颱風是什麼樣的?
    (原標題:[圖]飛機上看颱風是什麼樣的?) 相信大家都看過氣象新聞的衛星雲圖,颱風就是一個圓圓的漩渦,中間有個颱風眼
  • 飛機上看颱風是什麼樣的?
    一個圓圓的漩渦,中間有個颱風眼,這是在衛星上拍攝的遠景。如果在飛機上近距離觀看颱風,它又長什麼樣呢?一位厄瓜多航空公司的飛行員Santiago Borja,在飛行的波音747客機上,拍下了壯觀的太平洋低氣壓,同時還捕捉到了閃電交錯的瞬間,如雷霆萬鈞般的火光,令人驚豔。
  • 揭秘|颱風內部究竟什麼樣?
    多數情況下,回答這個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儲備,一半會來自颱風過境時帶給我們真實體驗的狂風暴雨,另一半可能來自氣象衛星不過,如果你嚮往成為一位颱風「十級學者」,那小據就幫您開個「小灶」吧——颱風的立體圖會是什麼樣子
  • 揭秘|颱風內部究竟什麼樣?
    颱風是什麼樣子,你會給颱風貼上哪些標籤?多數情況下,回答這個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儲備,一半會來自颱風過境時帶給我們真實體驗的狂風暴雨,另一半可能來自氣象衛星從太空發回的「俯拍圖」。不過,如果你嚮往成為一位颱風「十級學者」,那小據就幫您開個「小灶」吧——颱風的立體圖會是什麼樣子?不得不承認,這個問題很有迷惑性。相信不少颱風「初級學者」或多或少都看過氣象專家經常用「一個很深厚的天氣系統」來形容颱風。那颱風到底有多深厚?其垂直厚度和水平尺度相比到底怎樣呢?颱風有多高?
  • 今年「最強颱風」來襲,那麼在飛機上看颱風是怎樣一種體驗?
    今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颱風藍色預警,預計今年第23號颱風「百裡嘉」和第22號颱風「山竹」將先後來襲,華南地區面臨雙颱風考驗。其中颱風「百裡嘉」明天將在廣東電白到海南萬寧一帶沿海登陸,受其影響,南海北部及華南沿海將有較大風雨。
  • 風雲四號:可抓閃電 精準定位颱風
    ,而風雲四號還是一個可以抓閃電的衛星,它搭載的閃電成像儀是亞太地區首臺靜止軌道閃電遙感儀器,它將以每秒500幀的速度準確記錄閃電的頻次和強度,結合雲圖特徵,實現對強對流天氣的監測與跟蹤,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強對流天氣預報的準確度。
  • "麥德姆"颱風中心路過煙臺 市民或可見"颱風眼"
    一天發布兩次颱風黃色預警    在氣象臺的大廳裡,每一個預報員都在密切關注著天氣的走向,大廳中央的大屏幕一直連線著山東省氣象臺,省內各個城市的氣象部門都進入高度戒備狀態。「目前來看,颱風的前進速度並不快,上午8時颱風中心位於福建省北部,現在是15時的颱風訊息,颱風中心位於江西上饒,預計明天中午前後,颱風中心將進入山東省範圍,傍晚前後颱風中心應該在咱煙臺和威海之間,對我市影響較大。」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姜俊玲介紹說。
  • 颱風眼——溫柔的陷阱
  • 「颱風」已過境,「閃電」還有多遠?
    2015年上半年,電三產業的市場競爭可謂你死我活,刀光劍影,誰能夠擁有最有力的「殺器」,誰就能統領市場,震懾群雄。猶如金庸筆下的屠龍寶刀一般——「號令武林,莫敢不從!」這其中,有一蘇北新晉俠客正民尤為惹眼,進入「電三江湖」時間雖較許多成名高手晚了些許,卻也在兩載之間闖出了一番名堂。
  • 「追風記者」捨命報導颱風 感受颱風眼可怕溫柔
    登陸點全部斷電,漆黑中,收音機反覆警告:這是建國以來最強悍的颱風,50年不遇。之前,風魔橫掃廣東、福建、浙江,殺死了100多人,逼迫數十萬人逃離家園。  但在此時,段京蕾和她的5個同伴抵達溫州。狂風中,採訪車顛簸得像巨浪裡的小船一樣,「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往外撤,只有我們才往裡走。」  這個被命名為「追風小組」的攝製團體,已是第四年進入颱風中心。
  • 颱風玉兔「閃電」加強!靠近48小時警戒線,GFS預測可能登陸廣東
    玉兔在進行「風眼」置換之後,進入到了新一輪的加強狀態,並且中央氣象臺已經給予了權威標註,風速最大風力為17級以上(颱風路徑標註為18級), 62米/秒(約223公裡/小時)所以說不難想像,超強颱風玉兔2次加強之後影響區域也是加大的,風圈半徑也是最大覆蓋到了430公裡。
  • 記者解讀颱風:為何處於「颱風眼」反而風平浪靜
    雖然颱風對於我們浙江來說,屬於常客。但是關於颱風,你究竟了解多少?●颱風登陸區是否受災最重?浙江省氣象臺預計,颱風「燦鴻」最大可能將於今天後半夜到明天中午在瑞安到象山一帶沿海登陸。颱風登陸點如何確定?浙江省氣象臺副臺長樓茂園表示,「這需要技術結合衛星、雷達、自動氣象站等,通過衛星雲圖、大氣環流分析,再根據附近颱風資料的變化,如氣壓、風速等,來確定颱風具體的登陸點。」每當颱風發生,其登陸點總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大夥潛意識裡總覺得,受創最重的一定是颱風登陸區。氣象專家表示,其實颱風在某處登陸並不意味著這裡受災最嚴重。
  • 什麼叫颱風眼?其形狀及大小為何?
    颱風眼為中心氣壓最低之處,其形狀大部分呈圓形、橢圓形、卵形、開口眼和多邊形等五種,其平均直徑約為45公裡左右,最小的為 10-20>公裡,大的可達100-150公裡,即使是同一颱風,於不同時刻,其眼的直徑也不同,在大多數情況下,颱風眼的大小有隨颱風的增強而逐漸縮小的趨勢。
  • 颱風最新動態:雙颱風「天鵝」「閃電「威力增強,21號或影響溫州
    另一颱風「艾莎尼」生成時也為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為Atsani,名字來源於泰國,意為閃電。「艾莎尼」雖然強度沒有升級,但其雲系覆蓋範圍要比「天鵝」廣,體積大,移動較為緩慢。    颱風「天鵝」、「閃電」路徑預測示意圖 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氣象局」昨凌晨2時發布今年第15號、16號輕度颱風「天鵝」、「閃電」,目前兩颱風都逐漸增強中
  • 警惕「颱風眼」現象造成人員傷亡
    在颱風侵襲期間風狂雨驟時,突然風歇雨止,這是否表示颱風已經遠離了?福建省氣象局專家提醒,這很有可能是進入颱風眼的現象,短時間後狂風暴雨會突然再來襲。  據介紹,「颱風眼」的形成是由於颱風內的風是反時針方向吹動,使中心空氣發生旋轉,而旋轉時所造成離心力,與向中心旋轉吹入的風力互相平衡抵消,而使強風不能再向中心聚合,因此形成颱風中心數十公裡範圍內的無風現象,導致雲消雨散而成為颱風眼。
  • 颱風是什麼——說颱風
    這裡給出的不久前先在我國臺灣繼之在福建登陸的9608號颱風圖像,它是氣象衛星在36000公裡高度上「拍攝」下來的照片。  的確不錯,從高空往下看,颱風是一個近於圓形的大氣渦旋。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它中心的那個小黑點,氣象學家稱它為颱風眼。它是狂風暴雨包圍中的一塊「靜地」,這裡碧空無雲,風和日麗。颱風眼的直徑一般在30一50公裡左右,通常隨著颱風的增強,眼有逐漸縮小的趨勢。
  • 颱風是怎樣形成的?原子彈能否摧毀風眼,3D動畫演示下太有趣了!
    現在可以說人類已經稱霸地球,但是以人類目前的科技力量,在面對大自然時顯得那麼無助,地球上每個國家,多多少少都有被颱風侵襲的時候,當然在內陸國家不會被影響,可地震這種場景的災害,還是能夠影響到內陸國家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夏季最為常見的颱風是怎樣形成的,還有就是如果在颱風的風眼裡扔一顆原子彈
  • 記者解讀為何處於「颱風眼」反而風平浪靜
    浙江在線07月10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段羅君)雖然颱風對於我們浙江來說,屬於常客。但是關於颱風,你究竟了解多少?  ●颱風登陸區是否受災最重?  浙江省氣象臺預計,颱風「燦鴻」最大可能將於今天後半夜到明天中午在瑞安到象山一帶沿海登陸。  颱風登陸點如何確定?
  • 在飛機上看颱風是怎樣一種體驗?
    昨天網友在飛機上拍到 颱風山竹 上了微博熱搜飛機上真的可以看到一大坨螺旋雲,還有蒜瓣一樣的颱風眼嗎?嗯,就讓我們來說道說道經常聽到颱風半徑如何如何,那麼颱風的個子有多高呢?其實,颱風是個扁而平的傢伙,半徑可以有幾百公裡,但身高一般只有十幾公裡,對流最旺盛的眼牆區高度能達到二十七八公裡。
  • 追入颱風眼 探颱風奧秘
    但其實很多人並不清楚,在颱風路徑預報取得顯著進展的同時,颱風強度預報的進步卻依然緩慢,特別是颱風強度的數值預報業務能力有待增強。正因為如此,颱風襲來時,「預警不足」和「過度預警」同時存在的現象並不鮮見。  在國際颱風界,近海及登陸前後的熱帶氣旋的定強及強度變化,是前沿科學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