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註: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
一直以來,中國海軍的高速發展,向美國海軍學習的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而且我國也沒有否認,也正是那句話,只要沒有超過美軍,就可以向美軍學習。美國海軍仗著橫行全球的航母戰鬥群,兩棲攻擊艦這類的準航母,以及大量的宙斯盾戰艦已經在實戰中證明了這條道路的可行性,那我國也沒有道理在沒有趕超美國海軍之前,花費大量時間和預算去探索新的海上戰鬥力模式。就以瀕海戰鬥艦為例,美國海軍現在是越來越沒看頭了,可能接下來的路我國要自己走了!
近日,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報導稱,美國海軍本來在拉丁美洲海域部署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底特律」號,因為機械故障而不得不返回佛羅裡達北部的母港—五月港海軍基地進行維護,結果屋漏偏逢連夜雨,跑到半路動力模塊也發生了故障,得了,這下只能叫來補給拖船給拖到最近的港口卡納維拉爾港了。這艘船,不對,準確的說美國海軍所有的瀕海戰鬥艦都讓人操作碎了心,也可以說美國又一次糾正了中國海軍的發展方向!
圖註:瀕海戰鬥艦
要知道當初美國海軍在設計瀕海戰鬥艦之初,那是何等的意氣風發!作為21世紀初出現的新艦種,被美國海軍寄予厚望,稱之為近海「格鬥之王」。根據美國海軍的設想,其將同時扮演護衛艦、掃雷艦和巡邏艇在內的三重角色,實現跨海近岸作戰,為航母編隊充當急先鋒,奪取近海控制權的任務。一定程度上,這確實是一項跨時代的傑作,但是美國海軍失敗了,讓近海「格鬥之王」一服役就變成了「拖後腿之王」!
美國海軍這艘倒黴的瀕海戰鬥艦「底特律」號,也才剛剛服役4年,就因為故障被拖回了港口已經不是個例了,基本上大部分瀕海都頻頻請病假曠工,而這些瀕海戰鬥艦的服役時間都不到10年。要知道瀕海戰鬥艦的設計建造耗時將近20年,耗資將近300億美元,但這麼差勁的表現無疑是給美國海軍的熱情澆上了一盆冷水,也無疑是讓我國至少能少走幾十年彎路。
圖註:蘇-30戰鬥機
並不是說美國海軍設計建造這樣的瀕海戰鬥艦有什麼問題,瀕海戰鬥艦的多模塊設計概念並沒有問題,也是未來海上艦艇的發展方向。在戰鬥機領域,隨著研發經費越來越高,許多國家都不再把殲擊機和攻擊機分開研製,所以才有了俄羅斯的蘇-30、美國的F-15和我國的殲-16在內的,能夠同時兼顧對空和對地打擊的一系列多用途戰鬥機出現,瀕海戰鬥艦的設計概念也是這麼一回事。
而瀕海戰鬥艦之所以失敗,也是其設計概念太過超前,以至於即使是現在美國都難以將它的潛力發揮出來。在未來,瀕海戰鬥艦可能會成為一個主力艦種,但美國海軍在瀕海戰鬥艦領域都這樣了,我國自然沒有必要現在去死磕,至少我國在多模塊設計技術上沒有吃透前,暫時沒必要耗時耗力地去死磕這一概念戰艦。
圖註:環太平洋-2020演習軍艦
所以美國海軍的失敗,也確實是在一定程度上將我國勸退,讓我國少走了幾十年的彎路。不過說到底,美國海軍現在值得我國看的東西也確實越來越少了。這也正是我國現在對美國海軍的軍演,甚至是環太平洋這樣的多國大型軍演都不怎麼感興趣的主要原因,美國海軍現在肚子裡也沒多少貨了。(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