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水渠裡可以看見大大小小的福壽螺。
福壽螺很難殺滅,村民們很頭疼。(圖由受訪者提供)
20年前引入福壽螺曾是致富法寶 如今侵蝕農田 當地植保部門正組織統一滅螺
20多年前,一位到廣東打工的贛州農民見福壽螺個頭大好養活,便帶了幾個回老家。不料,原本為了致富引進的外來物種,如今竟給當地帶來尷尬。
信豐一個縣就有近10萬畝農田受影響,村民剛剛移入田間的秧苗不過幾天就被啃噬殆盡。眼下在贛州,備戰春耕的農民們和當地植保部門掀起了一場「人螺大戰」。
而專家表示,福壽螺多,主要是因為人們不再吃它。由於福壽螺已逐漸對一些藥物產生耐藥性,要想在短期內消滅它有困難。
文、圖/本報記者 肖歡歡
贛州市信豐縣大阿鎮農技植保站站長劉玉生最近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都有農民上門「討教」殺滅福壽螺的妙方,不過他坦言,辦法不多。
「人螺大戰」:
祖孫三代下田抓螺
贛州這幾天的溫度高達30℃,正是水稻插秧的時節。
大阿鎮大阿村的劉保康老漢挽著褲管,在稻田中手工撿螺。這個周末,老人家還發動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一同下田撿螺。
就在3天前,他還用滅螺胺對稻田進行過一次「掃蕩」,但效果不盡如人意,田裡還是密密麻麻的福壽螺。「秧苗剛插下去時,是村民最提心弔膽的時候,此時幼苗較嫩,容易被福壽螺吃掉,如果不在插秧前把福壽螺殺死一部分,那插秧簡直就是為福壽螺提供食物。」
在劉老漢的田頭,一個蛇皮袋裡裝著他一上午的「戰果」,約有40斤黑褐色的螺。「這要擱在過去,那可是美味,但現在,這玩意沒人吃,成了負擔。」老人家笑著說。
村民劉東的遭遇可就沒這麼妙了,他家的稻田由於曬田較早,在灌溉插秧前,他還專門用茶麩粉在田裡灑了一遍,進行了一場滅螺。但沒想到,秧苗插入稻田後3天,幾乎全部都被啃噬殆盡。
村民王英把記者帶到了她的田間。在距離水面約30釐米的一棵樹上,密密麻麻分布著福壽螺的卵。「我們鎮上所有的農田都被福壽螺入侵,福壽螺幾乎從年頭到年尾,一年四季都有,繁殖能力實在太強了。一年光花在殺螺上的成本就要上萬元。」
大阿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小黃告訴記者,整個大阿鎮的耕地約有3萬畝,到處都是福壽螺。福壽螺已經成為對當地危害最為嚴重的物種,鎮政府每年都會派出專家,對村民滅螺進行指導。
春夏之交:
福壽螺進入繁殖高峰
信豐縣農糧局的植保專家說,整個信豐縣如今都遭遇福壽螺入侵,油山鎮、安西鎮近期均有福壽螺的報告,預計全縣受福壽螺影響的農作物面積約有10萬畝。
他告訴記者,福壽螺適宜在淡水中生活,最適宜生長水溫為25℃~32℃,而贛南地區的氣溫剛好適合福壽螺生存。每次產卵200~1000粒,一年可產卵20~40次,產卵量多達3~5萬粒,繁殖能力驚人。
「大約一個月,螺的數量就可以翻倍。所以,在水稻育秧前,農田至少要進行兩次滅螺。這也是為何一直未能將其殺滅的原因。」
這位專家表示,福壽螺對農業生產和人體健康構成威脅,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之一。去年整個贛州市的福壽螺為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30萬畝。
對於今年的福壽螺大爆發,劉玉生也十分擔憂。他說,福壽螺以水生植物為食,主要危害水稻、蔬菜、慈姑、中藥材等作物。對水稻,主要是吞食稻葉,輕的造成少苗缺株,嚴重的幾乎全田吃光。
劉玉生表示,進入5月份以後,福壽螺的危害會更嚴重,密度也會高得驚人,以幼螺為主,早插田每平方米最多達120至160隻,現在大約每平方米有10隻。
滅螺兩難:
螺死了,魚蝦泥鰍也被殺死了
瘋狂的福壽螺剛剛肆虐時,一度讓本地村民絕望,因為福壽螺的繁殖速度實在太快了。一周前還進行過一場滅螺,但一周後稻田放水灌溉,福壽螺便捲土重來。
一些農民嘗試養鴨、養鵝啃食它,但僅能消滅一些幼螺,難吞噬較大的成螺。甚至有村民專門請人下田撿螺,一天給30元工錢,或按0.3元/斤收購,但人工撿螺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螺的繁殖速度。
不過,經過多年和福壽螺周旋,村民們逐漸找到一些「土方」來對付這個恐怖的「外來入侵者」。
如今,村民一般在插秧之前,先將茶麩粉灑在田間,大部分福壽螺會被殺死。也有村民用農藥滅螺,「一畝地用20公斤茶麩粉,再用兩袋70克的殺螺胺,能起到殺螺作用。」油山鎮農技站的工作人員表示。
不過村民們很快發現,福壽螺已經產生了耐藥性。大阿村村民劉祖龍告訴記者:「以前灌溉插秧前只需滅螺兩次,現在要滅三四次,說明螺已經習慣了這種藥物。並且,茶麩粉的價格比較高,一袋50公斤重的茶麩粉要100元,很多村民用不起。」他說。
無奈之下,更多村民選擇了化學殺螺劑。信豐縣安西鎮熱水村村民王安沒想到,在一條河裡投入殺螺劑之後,福壽螺被殺死不少,但河裡更多漂浮上來的是魚蝦和泥鰍、青蛙等屍體。
「化學殺螺劑對水體毒性大,容易汙染水質,成本高,效果差,其中呋喃丹、甲基異柳磷、貝螺殺等農藥幾年前就禁止使用了,因為藥力過猛,汙染也重。」贛州市植保站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深層原因:
福壽螺太多隻因人不吃
實際上,江西福壽螺的引進完全是個意外。據當地人介紹,大約在1990年前後,一位在廣東南雄打工的贛州人看到當地福壽螺很好賣,夜宵檔上一盤福壽螺能賣十多元,於是帶了幾個到信豐當地的水田中飼養。由於福壽螺適應性強、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極強,不需要較高的養殖技術,只需要把螺放在水裡,就能大量繁殖,然後抓回來用水洗乾淨就能炒著吃,當地農民就掀起一股養殖潮。大約在2000年前後,福壽螺曾經是信豐縣一些農民致富的法寶,他們大量從外地購進福壽螺在池塘養殖,然後供給當地餐館。
信豐縣的王振興至今還記得,父親在上世紀90年代也從廣東帶回幾隻福壽螺,起初放在一個木盆裡,結果第三天,盆裡全是福壽螺的卵,並且長途顛簸也沒讓螺死掉。於是,父親把這幾隻螺放在池塘裡養,不到一年,池塘裡就到處都是螺了。「當初引入時很多人說福壽螺肉質嫩、味道鮮、營養豐富,不過人們很快就發現它不好吃,賣不了好價錢,許多養殖戶將它隨手丟到田邊,造成其大量繁殖。」
不過,當時當地有吃福壽螺的習慣,田裡的螺基本上都被抓走賣到了餐館。當時還有專門經營福壽螺的餐館,紅燒福壽螺是最常見的菜。
但2006年,廣州不少食客因為吃福壽螺患上管圓線蟲病,隨後,全國開始封殺福壽螺,沒有了人這個最大的天敵,福壽螺便開始大量繁殖。
如何應對:滅螺須打圍剿戰
贛州市植保站昨天也表示,目前已加強螺情監測,及時發布病蟲情報,並在各地培訓滅螺技術,組織農民統一滅螺,並向螺災嚴重地區農民發放了滅螺藥物。但福壽螺環境適應能力很強,要消滅掉難度很大。
該站專家表示,殺滅福壽螺應注意三個方面問題,一是注意集中銷毀。對於撿回的福壽螺,應集中深埋、打碎或燒毀;對於成螺,應組織人力將水排淺後人工撿螺,集中搗毀。二是要合理使用農藥。茶籽麩、桐籽麩對防止福壽螺繁殖效果較好,插秧後24小時內,可以防止福壽螺大量繁殖。三是使用化學殺螺劑防止汙染。
不僅江西,廣西也是福壽螺受災最嚴重地區。廣西植保總站總農藝師王華生建議,單打獨鬥難以滅螺,對於福壽螺必須採取「圍剿」戰術。福壽螺的剿殺要以農業防治、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福壽螺多在田裡、水溝裡生活,應將水排淺後人工摘螺,集中搗毀,或把大螺敲碎去殼後餵雞餵鴨,小螺加石灰漚作肥料;福壽螺產卵在田邊、溝邊雜草及禾苗上,在未孵化前人工摘除,然後集中深埋、打碎或燒毀;有計劃組織農民養鴨,在螺卵孵化時,放鴨子到田裡、溝裡吃掉幼螺;在福壽螺重發區,農民要在規定時間內,在田地、水溝、池塘內統一投放殺螺藥,全面藥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