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倉將於明年啟動IPO,有望衝刺物流AMR第一股。」
作者:蘇打編輯:tuya出品:財經塗鴉
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日前獲悉,物流機器人公司快倉近日已完成C+輪融資。該輪融資境外部分由凱傲集團和沙特阿美集團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聯合注資,境內資方包括交銀國際、申萬宏源、建信等。原有股東創世夥伴CCV跟進。
快倉稱,此次融資款項將用於夯實全球化布局、持續提升技術實力和產品能力、擴充團隊並引進更多優秀人才、擴張產能等方面。
天眼查App顯示,快倉成立於2014年,註冊地為上海。此次融資前,已獲得包括天使輪在內的4輪融資。本次C+輪融資完成後,其融資輪次共達5輪。
其最新官方數據顯示,2017-2019年營業收入累計增長近10倍,2020年全年訂單量預計為去年全年的300%以上。此前曾有消息稱,快倉將於明年啟動科創板上市計劃,這也意味著它有望衝刺物流AMR第一股。
快倉創始人兼執行長楊威表示:「期待通過凱傲等合作夥伴,將快倉在服務30多個行業500多家客戶的經驗中所沉澱出來的行業級產品提供給全世界的企業。未來,快倉的市場覆蓋將從目前的15個國家拓展到100多個國家,希望在5年內實現百億級營收、服務1千個行業和合作夥伴、賦能1萬個用戶、出貨十萬臺級。」
《財經塗鴉》整理發現,自2014年以來,國內物流機器人領域發生的融資事件共計近60起,僅2018年至今便多達20餘起,累計涉及金額遠超30億元。
而該行業的「天花板」還遠未被觸及。有統計顯示,當前全行業智能物流機器人的整體滲透率僅為1%左右,未來可期的市場規模保守計算將高於5000億元。以出貨量計算,除去長尾部分,當前國內物流機器人行業大致成海康威視、快倉、極智嘉「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其中,快倉是極少數能夠完整覆蓋電商、流通、製造三大場景的頭部企業。
近期,《財經塗鴉》多次走訪位於上海光啟園的快倉總部,與其硬體產品、行業拓展及資本市場相關負責人進行深入對話,試圖解碼這家快速成長的公司背後的「生長密碼」,以及整個智能物流機器人行業的潛在機遇。
「讓人類不再搬運」
《財經塗鴉》最近一次走訪快倉,是2020年9月30日。由於臨近中秋和國慶節假期,整個園區與平時相比略顯空曠。而快倉所在的辦公樓,氛圍與前兩次我們來時並無不同——幾乎每個會議室都被佔滿,透過玻璃牆,還能看到有員工站在圓桌周圍參與討論。
在快倉,幾乎隨處可見一副「讓人類不再搬運」的橙色字帖。這一字帖與「實現四面牆內智能駕駛」結合,組成快倉的公司願景。
4樓入口處的白板上,陳列著快倉自2014年3月成立以來的大事件。包括:2015年,完成A輪融資;2016年,第二代物流機器人正式交付使用;2017年,完成來自菜鳥網絡、軟銀中國的2億元B輪融資;2018年,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2019年,布局拓展歐洲、日韓、東南亞等市場,並全球首發第三代智能物流機器人。
近日,其C+輪融資也已落定。境外投資方除今年8月份已與快倉達成合作的工業車輛和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商凱傲集團外,能源巨無霸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作為聯合投資方亦同時進場。
從最早的電商物流領域,到如今的電子終端、PCB、汽車、航空製造等領域,如今,快倉已服務全球15個國家30多個行業500多家企業用戶,其中包括60多家各行業全球頭部企業,如ICT世界500強、大飛機製造巨頭、國藥、中國郵政、DHL、菜鳥網絡、一汽、上汽、三菱等。
「讓人類不再搬運」的願景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現實演進。
「國內物流機器人從無到有,至如今整個產業超越國外,我幾乎親歷了整個過程。」作為快倉行業KA部負責人,何健在物流領域的從業時間已超過十年。加入快倉後,一直奔赴在前線,何健對物流機器人行業的最大感受是「發展太快了」。
在談及行業潛力時,他認為,未來各行各業對物流機器人的複製和運用將向常態化發展,並有望逐漸形成一個健康循環的狀態。
所謂健康循環,即企業首次採用物流機器人實現降本增效後,會繼續復購更多機器人或升級更新代際的技術。當採用智能物流的企業逐漸增多,將倒逼產業內更多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以追平產業整體平均效率。
2015年,物流機器人的行業應用前景曾遭遇業內質疑。而隨著政策導向的日趨明朗,工業自動化的趨勢成為潮向,這是快倉第一次踏對產業智能化節點。期間,快倉實現了快速增長。
2020年9月9日,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推動物流業製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鼓勵製造業企業開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廣應用物流機器人、智能倉儲、自動分揀等新興物流技術裝備。這一次,快倉又踏對了節點。快倉打造的項目入選上海市發改委2020年「無人工廠」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