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個人種植需要,自譯部分資料,駒草(Dicentra peregrina)為罌粟科紫堇亞科荷包牡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日語:コマクサ(komakusa),日語漢字:駒草(和名由來:花朵形似馬臉),本種由日本植物之父牧野富太郎命名。屬名由兩個希臘語所合成:「dís」意為「twice|兩次」,「kéntron」意為「spur|馬刺」,指花朵上有兩個刺狀物。種加詞「peregrina」意為「immigrant|外來的」,駒草是荷包牡丹屬唯一一個分布在北美洲以外的成員。原產於日本(Japan)、千島群島(kurile Islands)、庫頁島(Sakhalin)、堪察加半島(Kamchatka Peninsula)以及西伯利亞東北部(Siberia),生境為海拔2500~3350 m高山苔原的礫質土斜坡上。(感謝llthlhwwdz22的素材)
植物界 Plantae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毛茛目 Ranunculales罌粟科 Papaveraceae紫堇亞科 Fumarioideae(舊:Fumariaceae)煙堇族 Fumarieae亞族 Corydalinae荷包牡丹屬 DicentraBinomial name 雙名法Dicentra peregrina
罌粟科(Papaveraceae)亦稱Poppy Family,約42屬775餘個物種,多為草本,稀為灌木或小喬木,廣泛分布於世界溫帶與亞熱帶地區,北半球為主產區。罌粟目(Rhoeadales)由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Cronquist System)所建立,名下有2科:罌粟科(Papaveraceae)和紫堇科(Fumariaceae),1998年的被子植物種系發生學組(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縮寫APG)以及2003年修訂版APG II建議將罌粟科歸入毛茛目(Ranunculales),在2009年的二次修訂版APG III中正式取消了罌粟目,將罌粟科歸入毛茛目,紫堇科則成為了罌粟科下的紫堇亞科(Fumarioideae),同時形態特殊的Pteridophyllum racemosum 蕨葉草(單種屬)被歸入紫堇亞科角茴香族(Hypecoeae)名下。本科有諸多耳熟能詳的園林植物,例如:Eschscholtzia californica 花菱草(Eschscholzia花菱草屬)、Papaver rhoeas 虞美人(罌粟屬 Papaver)、Meconopsis betonicifolia 藿香葉綠絨蒿(Meconopsis 綠絨篙屬)、Corydalis caudate 小藥八旦子(Corydalis 紫堇屬)、Dicentra cucullaria 兜狀荷包牡丹(Dicentra 荷包牡丹屬)、Sanguinaria Canadensis 血根草(Sanguinaria單種屬)等等。本科植物所有部位幾乎都含有生物鹼,有談之色變的毒品原料罌粟(Papaver somniferum),也有治病良藥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本科許多物種的種子都能作為烹飪與烘焙的添加劑。(下方配圖:Pteridophyllum racemosum為日本特有種,中文:蕨葉草、蕨葉罌粟,日語:オサバグサ,日語漢字:筬葉草)
荷包牡丹屬(Dicentra)僅有8個物種,皆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名下成員常被稱為:Bleeding-Heart,原產於亞洲東部和北美洲的落葉林中。屬名由兩個希臘語所合成:「dís」意為「twice|兩次」,「kéntron」意為「spur|馬刺」,指花朵上有兩個刺狀物。本屬只保留了葉片、花朵直接基生的物種,而那些有分枝的物種已被轉移至其他屬,例如園林上常見的 Lamprocapnos spectabilis,即曾經的荷包牡丹(Dicentra spectabilis),現在被建立了單種屬。
駒草(Dicentra peregrina)為罌粟科紫堇亞科荷包牡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日語:コマクサ(komakusa),日語漢字:駒草(和名由來:花朵形似馬臉),本種由日本植物之父牧野富太郎命名(Tomitaro Makino:1862.5.22~1957.1.18)。種加詞「peregrina」意為「immigrant|外來的」,駒草是荷包牡丹屬唯一一個分布在北美洲以外的成員。原產於日本【北海道(Hokkaido)、東北地方(Tohoku)、飛騨山脈(Hida Mountains:亦稱Northern Alps 北阿爾卑斯山脈)】、千島群島(kurile Islands)、庫頁島(Sakhalin)、堪察加半島(Kamchatka Peninsula)以及西伯利亞東北部(Siberia),生境為海拔2500~3350 m高山苔原(Alpine Tundra)的礫質土斜坡上(沙礫、碎石直徑0.5~20 cm)。【下方配圖為生境之一的燕嶽(Mount Tsubakuro),屬飛騨山脈,為日本二百名山之一,海拔2763m,仔細觀察駒草分布環境,就能明白下一段第一句的意思。】
駒草(Dicentra peregrina)植株高5~10cm,地上部分雖矮但地下根莖相當發達,野生狀態常能深入到地下2~3m處,這與生境的礫質土常被強風吹落下山有關,根基太淺都會被翻到土壤表層乾枯而死。葉基生,二回三出複葉,尖端羽狀深裂,裂片線形,長2~6mm,灰綠色,葉面具白粉。總狀花序(Raceme),花梗長10~15cm,2~6朵一枝,心形萼片2枚,位於花冠正反兩側,單花長2cm,寬1~1.2cm,外花瓣2枚,上部相連呈囊狀,下部變窄向兩側彎曲,內花瓣2枚,長而突出,末端相連呈十字錐狀。花色以白色、粉紅色、玫瑰紫三色為基礎,部分個體出現不同程度混色,其中粉紅色為物種最初形態,生境花期7~8月,人工栽培4~6月。果實為莢果,狹橢圓形,成熟後轉褐色,黑色種子近圓形,具油質體(Elaiosome),有蠟質光澤。
駒草(Dicentra peregrina)為夏種型植物,喜歡冷涼、溼潤、陽光明媚的環境(清晨或寒冷地區陽光直射下溫度無明顯上升的日光),以及疏鬆透氣、排水良好的中性或酸性沙質土壤,生長適溫15~26°C。盆栽首選透氣性良好的黏土花盆(紅陶盆、瓦盆),植材直接選用中小型顆粒(粗砂、鹿沼土、花崗巖等中性或酸性材料),駒草無法容忍過多的腐殖質(泥炭、腐葉土),但必須添加少許滿足基本營養供給,此外無需額外添加底肥(動物性肥料在此不適用,如骨粉、雞糞等)。定植時不宜過深,生長點應與植材齊平,生長期保持土壤溼潤不積水,冬季休眠相對偏幹,切勿斷水。3~6月是快速生長期,需要10~14日追加一次速效液肥,駒草耐熱性很差,必要時要用空調、風扇等設備降溫,冬天休眠期無論南北都可以輕鬆露天越冬(大雪、霜凍皆無礙)。3~4月與10~11月是移植、分株的最佳時段,而播種最好是在6~7月成熟後立刻進行,如此才能提高發芽率,切勿用手直接接觸種子,因為會大大降低發芽率,無論收集還是播種,必須要用鑷子等輔助。將高溫殺菌後的植材噴少許水裹上種子封入自封袋並置於冷藏室6~8個星期(不是冷凍室),播下後覆土5mm,將容器置於冷涼、避光環境,一般需要到翌年2~3月才能萌發,實生苗滿2年便能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