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 19:42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宏
嗚嗚嗚——
今天上午,這聲音大家都聽到了吧?
它是什麼?很多人應該都能答出來:防空警報。
為什麼要拉響防空警報?相信也有不少人答得出來:因為今天是防災減災日。
防空警報這個名字,好像和防災減災沒什麼關係。防災減災日,為什麼要拉響防空警報?在這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你可能想不到,這件事和浙江有很大關係。
已閱君今天要來聊聊。
它最初只用於防空
防空警報是戰爭的產物。
它要是響起,就意味著敵人飛機甚至飛彈的空襲已經迫在眉睫了,人們就要放下手頭的事情,扶老攜幼趕緊去躲避。
接下來就是:炸彈呼嘯、建築物倒塌、火光熊熊。
1956年12月,杭州市公安局發了這麼一個通知: 茲定於今日上午十時正,試放防空警報,希全體市民聞聲勿驚。
通知很簡短,卻要特意強調「希全體市民聞聲勿驚」。
當時的杭州,處於和平狀態已有數年之久,但大多數人們經歷過戰爭。
對防空警報聲,他們並不陌生,也很清楚這聲音響起,意味著什麼。
這聲音穿透力極強,即使相隔很遠、也能夠清楚聽到,所以不少人覺得它應該是個大號的擴音喇叭。
其實不是。
防空警報器發聲原理,類似空竹:它裡面有個鳴輪,鳴輪高速轉動,周圍空氣受壓,撞向音窗,從而發出鳴叫聲。
齊柏林飛艇
它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戰爭而專門被發明,最初的作用是對付飛艇:齊柏林飛艇和舒蘭飛艇。它們會從空中扔下炸彈。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大家空襲不用飛艇,而用飛機,防空警報防的對象,就成了飛機了。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部老片子:《倫敦上空的鷹》,裡面就有相關內容。
不過,杭州市的這次試鳴後,防空警報差不多「銷聲匿跡」了好幾十年。
它再次被人廣泛注意到,已經在1996年。
當年10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裡面有相關部分提到了防空警報。
警報聲聲,告誡聲聲
但是,就在防空警報漸漸被人淡忘的那些年代裡,有座中國城市,時常會鳴響防空警報。
它就是瀋陽。
已閱君找到一則當年的通告,1999年9月,由中共瀋陽市委、瀋陽市人民政府聯合發出。這則通告裡說:為紀念「九一八」事變68周年,教育人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按慣例,9月18日22時20分鳴響防空警報3分鐘。
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斷柳條湖鐵路,然後進攻瀋陽,就是鳴響防空警報的這個時間。
在瀋陽,這個時間有過變化。
畢竟22時多,不少人已經睡了,也曾改為每年9月18日晚上9時18分過。後來又改為白天。
這就是防空警報的第二個作用:警示紀念。
為了警示紀念,全國很多地方會在特定的日子拉響防空警報,大致來說,共分四類:
第一類選9月18日。2004年,全國有上百個城市同時鳴響警報,很多城市是首次拉響,其中包括杭州。
第二類選7月7日,比如說河北有11個地級市就在當天鳴響防空警報,為的是紀念七七事變,勿忘國恥。
第三類選城市被日軍空襲、遇難者較多的日子。像陝西省漢中市防空警報試鳴日在每年3月13日,因為1938年3月13日,日軍飛機對漢中進行了轟炸;榆林市在每年9月27日,重慶是6月5日。
第四類選淪陷日,這類城市很多。比如說福州就是每年4月21日,徐州是5月19日。
在2014年,每年12月13日被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後,每年這一天,在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時,也會拉響警報。
也和戰爭有關,可以看成它某種程度的延伸。
事實上,全世界除了中國,其它國家的防空警報基本上也就這兩個功用。
那麼,問題就來了:防空警報是怎麼和防災減災聯繫在一起的呢?在這方面,浙江在全國做得是比較早的。
用於防災減災,這事和浙江有關
要從一個颱風講起:「雲娜」。溫州市永嘉縣很多人都知道它。
因為印象太深刻了。
2004年8月,「雲娜」在浙江登陸。永嘉縣山洪狂瀉,水位瘋狂上漲。
眼看縣城就要被洪水圍困了,半夜三更,永嘉縣破天荒地拉響了防空警報,撼醒了7萬多在睡夢中的居民和民工。
當時《浙江日報》在報導這事時,用了「破天荒」三個字。這三個字絕不是隨便寫寫的。
之後的颱風,像「海棠」、「韋帕」、「莫拉克」等,浙江都拉響過防空警報。
結果效果也很好。
這些尖利的聲音,為低洼地帶的人員撤離和物資轉移贏取了時間,有效降低災害損失。
到了2008年,防空警報對防災減災的作用,全國人民注意到了。
當年5月12日,發生了汶川大地震。
除了地震本身造成的損害外,還有一個問題:崩塌下來的山體,把河流堵住,形成了堰塞湖。
其中最大一個堰塞湖,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唐家山一帶,威脅著下遊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對整個排險過程,當時全國媒體進行了全方位的實時直播。
有個電視畫面,當年經歷過的人,不少應該還記得:綿陽市相關負責人一再表示,如果發生緊急情況,將全城拉響防空警報進行疏散。
幸好後來,堰塞湖順利排險,沒用上。
之後,怎麼利用防空警報防災減災,浙江也一直在摸索。
2008年,台州市人防辦表示:颱風來臨時,台州將在全市範圍內拉響防空警報報警。當年6月19日,溫嶺石塘釣浜漁港拉響防空警報,首次演練了預警颱風來襲。
2009年,又有新進展了。
浙江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利用人民防空警報系統發放防災信號的通知》。當年,全省96%的防空警報已完成防災警報音源和語音播放功能改造。
2009年,每年5月12日被確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為警示人們防災,全國多個城市首次拉響了防空警報,比如杭州市、蘇州市,都在其中之列。
此後成為慣例。
利用防空警報來防災減災,逐步也走向了國家層面。
據《中國國防報》報導,2017年,國家人防辦與國家預警中心,確定在浙江的台州市、德清縣兩地開展人防與預警對接試點工作。
2018年1月初,中國氣象局、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聯合印發《關於人防部門接入使用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的通知》,要求推動各級人防部門接入使用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
防空警報這個百歲「老樹」,由此也開了「防災減災」這朵新花。
而且,到目前為止,這麼幹的,全世界就中國獨一家。從這件事上,大家應該發現浙江人還是挺會變通的吧!
【浙江新聞+】
防空警報相關知識
防空警報分預先警報、空襲警報、解除警報三部分。
1.預先警報:
用途:預先警報是在敵方對我方攻擊有預兆時發放,要求人員開始疏散。
鳴叫方式:鳴36秒,停24秒,3遍為一個周期。
示意圖:
聲音試聽:
2.空襲警報:
用途:空襲警報是在敵方對我方將要攻擊時發放。
鳴叫方式:鳴6秒,停6秒,15遍為一個周期。
示意圖:
聲音試聽:
3.解除警報:
用途:解除警報是在空襲或戰情暫時緩解時發放。
鳴叫方式:鳴3分鐘為一個周期。
示意圖:
聲音試聽:
15892837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