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透翅蛾又叫作葡萄透羽蛾、鑽心蟲,屬於鱗翅目透翅蛾科,是葡萄種植上的常見的主要害蟲之一,同時也是是世界性害蟲,全球大部分的葡萄園均會受到葡萄透翅蛾的為害。發生葡萄透翅蛾蟲害的葡萄園,85%的枝蔓會被透翅蛾幼蟲蛀吃,被侵害的葡萄樹輕者樹勢變弱,產量下降,重者整株乾枯死亡。可以說葡萄透翅蛾是對葡萄樹危害較大的害蟲,在生產上應該引起重視,做好預防措施,避免蟲害發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葡萄透翅蛾對葡萄樹的危害症狀
葡萄生產上,透翅蛾對葡萄樹的危害主要是以幼蟲蛀吃1~2年生的枝蔓,最初是以初齡幼蟲蛀入葡萄樹上的嫩梢內部蛀食,導致嫩梢枯死。待幼蟲長大後,幼蟲會遷移到較為粗大的葡萄枝蔓上為害,被害處腫大成瘤狀,蛀孔外有褐色的粒狀蟲糞,枝蔓能輕易被折斷,其上部的葉片會變黃枯菱,果穗枯萎,果實脫落。受害較輕的葡萄樹樹勢衰弱,果粒產量和品質雙雙下降,受害嚴重的葡萄樹,大部分的枝蔓乾枯死亡或者整株葡萄樹死亡。
葡萄透翅蛾可寄主植物
葡萄透翅蛾最初是在葡萄樹上被發現,剛發生時,在初發地附近的桃樹、梨樹、李樹、杏樹、蘋果樹、櫻桃樹、獼猴桃樹上未發現有葡萄透翅蛾寄主,半年後,初發地附近的桃樹、梨樹、李樹、杏樹、蘋果樹、櫻桃樹、獼猴桃樹開始發生葡萄透翅蛾寄主為害;在往後數十年的適應、進化,葡萄透翅蛾可寄主的植物越來越多,至今已發展到可寄主在槐樹、柳樹、桑樹、棗樹、石榴樹、楊桃樹、玉蘭樹、百香果、扁豆、豇豆等等的植物上為害。
葡萄透翅蛾分布範圍
葡萄透翅蛾分布的範圍非常廣泛,歐洲地區的英國、法國、德國、挪威、瑞典、智利、義大利、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俄羅斯等國家的葡萄主產區均有發現葡萄透翅蛾寄主為害;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等國家的葡萄主產區也有發現葡萄透翅蛾寄主為害;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等國家的葡萄主產區均有發現葡萄透翅蛾寄主為害;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的葡萄主產區均有發現葡萄透翅蛾寄主為害;亞洲的日本、韓國、朝鮮、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泰國等國家的葡萄主產區均有發現葡萄透翅蛾寄主為害。
葡萄透翅蛾在我國的分布範圍也是非常廣泛,遼寧、山東、吉林、甘肅、寧夏、內蒙、陝西、安徽、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浙江、江蘇、上海、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重慶、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等地區的葡萄主產區均有發現葡萄透翅蛾寄主為害。
葡萄透翅蛾的形態特徵
☆雌成蟲。雌性成蟲體長大概在20毫米左右,展翅後可達到35毫米左右。觸角棍棒狀、末端彎曲、端部具有微小毛束,觸角紅褐色、基部的柄節和使節面白色。複眼黑褐色、前面有銀白色齡片區。單眼2個,紅褐色。下釋須第三節限面橙黃色其他黑色。身體黑色、略帶有金屬光澤;頸部的背面、前胸的酸側、前翅基部肩角處、後兩側橙黃色,胸足的基節遠端、轉節和腿節近端的內側面淡黃色。限部有兩條橙黃色橫帶以第四節後緣背面和面橙黃色片形成寬環;第六節後緣次之。前翅紅色,前緣、外緣及翅脈黑褐色,外緣具黑褐色緣毛。後翅膜質透明、前緣和翅脈黑褐色、中室外端具較多鱗片形成一寬的橫帶,後緣及外有黑褐色緣毛。
☆雄成蟲。雄性成蟲體長大概在17毫米左右,展翅後可達到30毫米左右。其外觀形態特徵大致與雌成蟲一樣,在這不再重複描述。
☆卵。卵為略扁平圓形,呈紅褐色,長約12毫米左右,中央處稍為凹陷、背腹部略扁平,卵表面有蠟,蠟能形成不規則的網狀紋。
☆幼蟲。剛孵化的幼蟲蟲體呈圓筒形,胴部淡黃色,體長大約15毫米左右,頭殼的寬度大約0.66毫米,疏生細毛;幼蟲老熟時,頭部呈紅褐色,蟲體顏色為紫紅色,口器黑色,體長大約38毫米左右,頭殼的寬度大約4.3毫米左右,前胸背板上有倒「八」字形紋。幼蟲具生3對胸足,胸足呈淡褐色,爪為黑色;具生腹足5對,第一至第四對腹足趾鉤數為27~35;趾鉤是兩列單序,組成二橫帶。臀足為一列單序,趾鉤數8~10個不等。
☆蛹。蛹剛開始呈紅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蛹的長度大約19毫米左右,寬度大約4.7毫米左右。唇基具生兩對剛毛,頭頂具生一對剛毛,下唇須矛狀,近基部有明顯縊縮。下領基部的外端略尖。胸部具生3對剛毛,後胸一對,中胸兩對。雄蛹後足末端伸達第六節,雌蛹伸達第四腹節。腹部第二至第七節背面各具兩列橫棘,前一列鋸齒狀,在雌蛹第七腹節背面的後一列橫棘不明顯,第八腹節背面具一列橫,第九腹節背面兩側各具一個棘。腹部末端腹面具一列8個堅硬、大小不一的刺,肛門正前方兩個小臀刺尖端具生一剛毛。
葡萄透翅蛾的生活習性
葡萄透翅蛾1年發生1代,10月以後,老熟幼蟲會潛伏在受害的葡萄枝蔓蛀道內越冬,翌年3下旬~4月下旬於被害的枝梢內化蛹,5月上旬~7月上旬開始羽化並產卵。幼蟲為害葡萄樹的時期一般在5~10月份,為害盛期在7~9月份。
老熟幼蟲在3月下旬~4月下旬化蛹,化蛹率在93%左右;5月上中旬開始羽化,羽化率在81%左右。幼蟲的自然死亡率在24%左右。在室溫22℃左右、空氣相對溼度75%時,蛹期為24~34天。
葡萄透翅蛾大部分成蟲在晴天中午之前羽化,其中上午8~12時佔79%,中年12時至下午2時佔21%。成蟲有趨光性。羽化時將蛹殼的頭胸部帶出並殘留於羽化孔處。成蟲從蛹殼爬出20~30分鐘後,便能展開翅膀振翅飛行。
雌雄兩性的羽化高峰略有差異,雄蛾高峰在前、雌蛾高峰居後,兩者相距1~3天。雌蛾羽化後3~4小時開始求偶,下午2時前後為求偶高峰,配對高峰與雌蛾求偶的時間節律一致,雌蛾一生只配對一次。首次配對結束且與雌蛾脫離的雄蛾,常蟄伏不動呈靜息狀態,當天很少活動,再無求偶行為出現。大多數雄蛾一生只配對一次,只有少數的雄蛾能配對2次。
陽光和溫度可以影響已經交尾的雄蛾的二次求偶行為。
雖然雄蛾可以進行二次配對,但其配對成功率較低。而雌蛾與二次配對的雄蛾配對,雌蛾的產卵量會下降,而卵期、卵的孵化率、幼蟲生活力,都與雄蛾首次配對的幼蟲無異。
雌蛾配對後10分鐘便可產卵,產卵僅在白天發生,產卵時間可持續3天,90%的卵會產於第一、第二天的下午。每頭雌蛾的產卵量大約85粒。雌蛾未配對也可產卵,但這些卵不能孵化,2~3天後卵殼便會凹陷,隨後逐漸乾癟,未進行過配對的雌蛾產卵後仍能正常與雄蛾配對並產下可孵化的卵。葡萄透翅蛾成蟲喜在背風的葡萄枝葉層裡棲息、配對、產卵。長勢旺盛、枝葉茂密的植株除卵量較多。
卵多散產,個別有2~4粒在一處。日平均氣溫在22℃時,卵期為10天左右。卵多產於向光一側,且直徑0.5釐米以上的新梢上,著於葉腋、葉片、果穗、果粒、卷鬚、嫩芽等處,以葉腋和葉片最多,分別佔總著卵量的67%和12%。
初孵化的幼蟲體長不到2毫米,孵化後緩慢爬行探食,幾小時後可從腋芽、葉柄、穗軸或卷鬚基部蛀入嫩梢。幼蟲蛀入新梢後,一般向端部蛀食,可造成新梢端部、葉片、果穗枯萎。蛀入處的蟲孔常堆有蟲糞,被害處變成紫紅色。幼蟲在枝蔓內的蛀入速度極快,初孵化的幼蟲經5天即可蛀入嫩枝達25~36毫米,待幼蟲體長3.5~5.5毫米時,其為害長度為5~60毫米;體長6.5~11.0毫米時,為害長度達28~125毫米。隨著蟲體增大,嫩梢容納不下或養分條件惡化,幼蟲可進行2~3次遷移為害。
幼蟲在越冬前會尋找1~3年生的直徑1釐米以上的粗蔓中取食,待幼蟲老熟後,便在蟲道末端蛀3釐米左右無糞便的蛹室,然後,調頭在蟲道和蛹室交界處向內向外咬一直徑0.5釐米近圓形羽化孔,其上結一層白色保護膜,進入越冬體眠期。
幼蟲歷期長達303~315天,分7齡,是根據頭殼大小來分齡。頭殼寬度為0.62-~0.74毫米的是一齡幼蟲;頭殼寬度為0.80~0.94毫米的是二齡幼蟲、頭殼寬度為1.00~1.24毫米的是三齡幼蟲、頭殼寬度為1.30~1.52毫米的是四齡幼蟲、頭殼寬度為1.58~1.80毫米的是五齡幼蟲、頭殼寬度為1.94~2.24毫米的是六齡幼蟲、頭殼寬度為2.39~2.48毫米的是七齡幼蟲。
環境因素對葡萄透翅蛾的影響
☆氣候條件對葡萄透翅蛾的影響。葡萄透翅蛾的發育起點溫度為12℃左右,日有效積溫需達到214℃。每年的3月份,日平均氣溫上升到12℃時,歷經10天左右便開始化蛹。以日平均氣溫在15℃以上化蛹最多,日平均氣溫下降到10℃以下停止化蛹。3~6月份,葡萄透翅蛾的蛹期會隨著氣溫升高而縮短,3月下旬~5月下旬,雌蛹蛹期為38天,雄蛹蛹期為36天;5月下旬至6月中旬,雌蛹蛹期為26天,雄蛹蛹期為25天。成蟲羽化時,溫度需達到15℃以上,低於15℃的話無法羽化。日平均溫度低於12℃時,羽化中的蛹不能正常羽化而死亡。遇氣溫較低時,成蟲羽化的時刻會推遲,遇氣溫較高時,成蟲羽化的時刻會提早。如日平均氣溫在13~15℃時,成蟲羽化的時刻會推遲到上午10時以後,平均氣溫達到20℃以上時,成蟲羽化的時刻會提早到上午8時以前。
提醒:種植在庭院中的葡萄樹,由於受到庭院小氣候的影響,葡萄透翅蛾羽化時間會提前8天左右。
☆葡萄品種對葡萄透翅蛾的影響。多年的葡萄種植經驗來看,葡萄透翅蛾對幼葉或者葉背無茸毛,葉脈、莖幹上有刺突,生長勢較強的葡萄品種的危害較小,也可以說是這些葡萄品種比較抗葡萄透翅蛾;除了這些品種外,其它的葡萄品種都較招惹葡萄透翅蛾前來危害。
☆天敵對葡萄透翅蛾的影響。葡萄園裡有蛷螋、松毛蟲黑點瘤姬蜂的話,葡萄透翅蛾會較少發生。蛷螋可捕食葡萄透翅蛾蛹;而松毛蟲黑點瘤姬蜂可產卵於葡萄透翅蛾蛹裡滅殺蛹;另外白僵菌會寄生在幼蟲、蛹裡,導致幼蟲、蛹死亡。
☆葡萄品種對葡萄透翅蛾的影響。透翅蛾成蟲喜歡在長勢旺盛、枝葉茂密的葡萄植株上產卵,隨著葡萄樹齡增加,主幹增粗,枝梢生長旺盛,營養豐富,葡萄透翅蛾蟲害也會越來越嚴重。同一品種,不同生育期受害也會不同。如:葡萄透翅蛾在葡萄萌芽生長期開始為害,開花期、漿果期受害最為嚴重,葡萄果粒成熟期,為害會逐漸減輕。
葡萄園防控葡萄透翅蛾的措施
※農業防治※
樹體管理,通過加強肥水管理,經常鬆土、除草,合理修剪,保持樹體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
生長季節,5~7月經常檢查幼嫩新梢、發現枝蔓枯萎或蟲糞時,剪除枝蔓併集中深埋、防止繼續為害。幼蟲孵化蛀入期間,發現節間紫紅色的先端嫩梢枯死,或葉片凋萎,或先端葉邊緣乾枯的枝蔓均為被害枝蔓,也要及時剪除;冬季結合整形修剪、及時將被害枝蔓剪除併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幼蟲,降低蟲口基數。
※生物防治※
於成蟲羽化前設置性誘捕器大量誘殺雄蛾,降低田間實卵數量。同時每日傍晚定時檢查葡萄透翅蛾的數量,記錄在案,便於指導化學防治。
葡萄透翅蛾的誘芯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白楊透翅蛾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反-3,順-13-十八碳二烯醇,但使用該性誘劑誘集到誘捕器附近的多,而進入誘捕器內被捕獲的較少,飛行行為表現出對誘芯的近距離定向不清,且沒有對求偶雌蛾那樣的典型性行為反應出現。因此,使用該誘芯製作的誘捕器,應用於蟲情的測報能正確反映田間相對蛾量的變化,但是誘捕率不高,僅適用於蟲情的監測,而不宜應用到防治中去。
※物理防治※
葡萄透翅蛾成蟲具有趨光性,生產上可採用頻振式系蟲燈進行誘殺。
成蟲具有強烈趨化性,可於成蟲羽化盛期用糖、醋,酒混合液誘殺。同時成蟲數量代表著下一代幼蟲發生程度,可以誘殺成蟲的數量作為蟲情預測預報的基礎。
剖莖滅蟲,在被害枝蔓上找到幼蟲排糞孔,按照幼蟲一生基本上只蛀食形成一個排糞孔,大部分幼蟲具有沿排糞孔上方蛙食,蛀道一般都處在排孔上部,並一般不超過枝蔓節柄的習性,判斷幼蟲在坑道內的大致部位,然後用解剖刀將排糞孔上方枝蔓一節剖開,深至坑道,發現幼蟲後將幼蟲夾出處死,最後塗抹藥劑保護傷口,並用繩索將傷口紮緊。
※農藥防治※
葡萄透翅的防治適期應在成蟲羽化產卵期或孵化盛期。在葡萄謝花後,初幼蟲蛀入梢出現紫紅斑時,可兼殺已孵幼蟲和未孵之卵,此時葡萄已經謝花。
葡萄透翅蛾的防治指標,每20株累計蟲數超過10頭時,可發出預報進行防治;累計蟲數少於1頭時,可不進行防治;累計蟲口數量介於1~10時,仍繼續進行抽樣調查監測。
藥劑及使用方法:5~10月用浸有80%敵敵畏乳油100~200倍液的棉球塞入蟲孔,或用注射器將1000~1500倍液的80%敵敵畏乳油藥液注入蟲孔,然後用泥封死蟲孔。
用6釐米左右的毛刷取25%敵百蟲乳油500倍液在排類孔成出屑部位做環狀塗抹2~3次,一周後藥效可達92%以上。
在成蟲期和幼蟲孵化期,噴霧農藥滅殺成蟲和初孵化的幼蟲。可選用的農藥有:2.5%溴氯菊乳油30000倍液,或者2.5%高效氯氟氧剩臨乳油3000倍液,或者20%三唑磷乳油2000倍液,或者20%氯皮菊乳油3000倍液,或者50%辛硫乳油1500倍液。
※測報技術※
☆幼蟲監測:發生量的監測在試驗園採取5點取樣,每個樣點根據葡萄園的大小調查4-8株葡萄樹上的幼蟲為害情況。一般分析認為葡萄透翅蛾每20株累計蟲數超過10頭時,可發出預報進行防治;累計蟲數少於1頭時,可不進行防治;累計蟲口數量介於1~10時,仍繼續進行抽樣調查監測。
性誘劑監測:誘捕劑採用性誘劑十粘蟲板型,在成蟲羽化前設置誘捕器,誘捕器高度1.2~1.5米,每100米放1個,蟲口密度大的可多設幾個,成蟲每日羽化多集中在上午8~12時,由於成蟲的交尾多集中在下午1~3時,因此,需每日傍晚定時檢查蛾量,記錄葡萄透翅蛾總數。
燈光的監測:燈光誘殺作為一種高效環保的害蟲治理方法應用較為普遍,可以利用這種
趨光性來誘集害蟲進行測報,在成蟲羽化期可懸掛黑光燈來誘殺葡萄透翅蛾成蟲,以此來掌握葡萄透翅蛾成蟲的初發期、盛發期、結束期,便於指導用藥防治。
總結:防治葡萄透翅蛾並不難,只要了解了透翅蛾的生活習性後,根據其生活習性、發生規律,通過加強葡萄園管理,日常做好監測,設置性誘器引誘滅殺雄成蟲,降低繁殖數量,懸掛蟲燈誘殺蟲口基數,再抓住成蟲期羽化產卵期、孵化盛期這兩個防控關鍵期,選對農藥噴霧殺蟲,便能達到非常有效的防控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