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幻想的一大作用就是能起到啟示的作用,各種科幻大片中的末日場景有時也是對人類自身的一種警示。最近上映的《銀翼殺手2049》和災難大片《全球風暴》中,其實都是一種對人類自我毀滅方式的設想,而科幻和災難大片中向來不會少了「花樣作死」的末日危機,下面這8大毀滅人類的方式,你覺得哪一種最合理呢?
行星撞地球。 6500年前,一顆小行星的撞擊造成了恐龍這種陸地上存在過最大的掠食者走向末路,而小規模的隕石撞擊和彗星掠過的事件更是層出不窮,會不會有哪一天,一顆足夠大的星體將會「無意中」襲擊地球呢?在《彗星撞地球》和《世界末日》中都看到了這樣的場景,人類想出各種方式來阻止這種毀滅性的大災難。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提前預見外星星體撞擊地球的能力會越來越強,但果真到了那一天,科技又能否使我們渡過難關呢?
氣候巨變。 地球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經歷一次冰河時期,而地球本身的能量平衡目前也並沒有完全為人類解密,突如其來的氣候和地質巨變有可能造成毀滅性的災難,在《2012》和《後天》這兩部經典的災難片中,我們就見識到了氣候的巨變所引起的連鎖反應,人類在災難面前的無力,歷史上有太多動物躲不過氣候的變化成為歷史,人類是否就能靠著高科技的幫助成功應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呢?至少現在我們還沒有這個底氣說沒問題。
太陽毀滅。 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而目前已經過了大約50億年,也就是說,再過50億年,太陽就的能量就會耗盡核心崩塌,而全靠太陽在獲得能量的地球無疑都將迎來巨大的改變,在科幻災難片《太陽浩劫》中,就虛構了太陽提前進入衰竭的末日場景,一群科學獎不得不航向宇宙,拯救太陽。
地核危機。 在《地心毀滅》中,設想出了地核經歷危機的場景,地核與地磁場、各種地殼運動和氣候變化緊密相關。其實如果地球本身出現任何的宏觀變化,渺小的人類都會是受害者。
致命病毒。 歷史上的黑死病、近期的非典,人類與各種瘟疫病毒的抗爭也是從未停息,在諸如《我是傳奇》這樣的喪屍片中,喪屍病毒其實只是毀滅人類的病毒的代指。而在《解凍》這部災難片中,溫室效應造成南北極的冰蓋融化,冰封其中的遠古病毒被釋放,在人類中形成災難性的傳染病,在《流感》中,整個城市在傳染病的籠罩之下,人類顯得那麼脆弱,不論影視作品還是歷史,瘟疫肆虐的場景永遠都不只是遙不可及的噩夢。
外星人入侵。 外星人侵略地球是各種好萊塢大片中最常見的題材,霍金曾多次提出如果外星人真的出現,人類在其面前將會毫無抵抗力。在《世界大戰》和《獨立日》中,我們最發達的高科技武器在外星人面前也顯得十分無力。科技的發展將我們的視線投向宇宙更深處,遭遇地外文明其實只是個時間問題。
機器人崛起。 在許多好萊塢科幻大片中,人工智慧的崛起都是人類最大的威脅,特別是在《終結者》和《黑客帝國》這兩部經典科幻中,機器人與人類的戰爭成了未來不可避免的災難,而人類在冰冷的機器的面前顯得十分弱小。著名科學家霍金就語言,未來人工智慧的崛起很可能將會是人類文明的終結。
核戰爭。 對比其他的世界毀滅方法,核戰爭可能是離我們最近的一種,在美蘇爭霸時期美國人的核恐懼其實應該成為整個世界的恐懼。《末日危途》這部電影雖然並沒有一部常規的災難大片,卻是最寫實的描述核戰爭之後人類的生活的電影,在一束白光之後,人類就走向了末日。
(作者:洛奉霖,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