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毀滅世界8種方法:黑洞吞地球可能性為零

2020-12-05 donews

毀滅世界的8種方法

導讀:我們的世界每年都要在銀幕上被毀滅幾次,這些故事有多大的可能性呢?

黑洞吞噬代表作品:《蜘蛛俠2》

你記得章魚博士製造出的那個能把周圍的一切都吞下去的大火球嗎?雖然它不是黑色,但確實是一個黑洞的雛形。很難說如果不是章魚博士最後良心發現把它沉入了河裡,它會不會把整個地球都吞進去,雖然我們不理解為什麼沉到水裡就能把它消滅。

可能性:0

「現代物理學無法在地球上製造出具有破壞性的黑洞。」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Steve Giddings這樣告訴我們。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進行的粒子碰撞可能導致黑洞的產生,但是這樣生成的黑洞對地球無害。這是因為所有的黑洞都要釋放出宇宙射線,小的黑洞所釋放的物質要遠遠多於其吸收的物質,因此,在它們吸收物質之前自己就早已瞬間蒸發了。事實上,整個宇宙原本就是一個類似的粒子對撞機器,具有高能量的宇宙射線和粒子不斷地碰撞在地球的大氣表層、太陽或者是其他的白矮星和中子星的表面,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這樣的粒子碰撞。如果這些粒子碰撞會產生危險的話,天文學家很早就會發現這一現象並對其展開研究。「LHC的建造是為了揭開宇宙大爆炸之謎,而不是製造黑洞毀滅地球。」Giddings說。另外,離地球最近的黑洞距離我們足有約5000萬光年之遙,你還擔心什麼呢?

小行星撞擊代表作品:《絕世天劫》

小行星撞擊代表作品:《絕世天劫》

當一顆足有二十多個北京市大的隕石朝著地球砸過來時,你是準備閉目等死還是想拼死一搏?Bruce Willis扮演的主角從一名石油工人搖身變成航天員和救世英雄,而他們採取的策略與科學家現實中研究的技術不謀而合—去小行星上挖個洞,然後用核彈把它炸掉。

可能性:極低美國航空航天局行星觀測小組在Twitter上留言說:「幾乎每天都會有小的太空巖石在地球和月球間穿過,但它們太小,因此不會被觀測到,也不會造成威脅。」今年2月4日,一顆名為2011CQ1的小行星在距地球約5471千米處飛過。這顆小行星直徑為1.3米,即使它落入地球大氣層,也會因下墜時的摩擦高熱而燃燒殆盡。但是假如一顆直徑幾千米的小行星與地球相撞,結果就截然不同了,它可能導致類似恐龍滅絕這樣的毀滅性後果。1994年7月,「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與木星迎頭相撞,成為人類史上第一次直接觀測到的天體相撞。自此之後,人們就加強了對可能與地球產生撞擊的近地天體的監測。天文學家一直在密切觀測各種可能撞擊地球的天體,在過去的幾年裡,天文學家在已經監測到了784顆直徑超過1000米的近地天體,幸運的是,這些天體撞擊地球的可能性都已經基本被排除。如果要說最近的威脅,來自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大學的María Eugenia Sansaturio與同事通過數學模型計算發現,一顆編號為1999RQ36、直徑約560米的小天體將有1/1000的機會撞擊地球,而最可能的時間是2182年。但對此不必過於擔心—首先1999RQ36與地球撞擊的機率依然極小;其次,很多科學家認為,利用現有技術,例如通過核彈爆炸或飛船撞擊等手段,都可以將威脅地球的小行星等天體推離軌道。

氣象災害代表作品:《後天》

氣象災害代表作品:《後天》

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陷入第二次冰河紀,自由女神像、艾菲爾鐵塔、倫敦大笨鐘都將被凍成冰柱。福克斯公司用近1億美元打造出了影史上最逼真的災難特效。當然,那是在《2012》出現以前。可能性:中地球在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川期,這種場景只有在電影院才能出現。美國國防部負責撰寫氣候極速變化報告的未來學家Peter Schwartz告訴我們,即使真的冰河期席捲全球,也至少應該是在幾年之內逐漸發生變化,電影中那樣仿佛把紐約放進速凍冰箱的做法實在是太兒戲了一點。「幸運的是,我們還生活在兩次冰河紀間的『間冰期』,」他說,「在我們所生活的1.1萬~1.2萬年內,全球氣候恰好變得溫暖舒適。」也就是說,對於冰川期的到來我們無需過分憂慮。但他也提醒我們全球變暖正在對氣候造成影響。雖然全球變暖是一個緩慢的進程,但是一旦導致過多的北極冰川融化,就可能改變海水的溫度和濃度,擾亂洋流,進而造成全球範圍內的氣溫劇烈波動,這需要多少時間?「快的話,地球的氣候在10~20年就可能發生劇烈變化。」華盛頓大學的地球和太空及生物學教授Peter Ward說。後果是什麼?「連年饑荒,經濟崩潰,全球混亂,這是最可能的結果。」Schwartz回答道。

核威脅代表作品:《奇愛博士》

核威脅代表作品:《奇愛博士》

一名美國空軍將軍精神失常,沒有通知上級就派遣了一批B-52轟炸機,向前蘇聯境內的軍事重地投下核彈。蘇聯大使知會美國總統,如果任何一枚核彈在蘇聯境內爆炸的話,「末日機器」會隨之自動啟動且無法關閉,地球上沒有人能夠生存。作為美國總統的幕僚之一,「奇愛博士」被要求找出方法來避免世界末日,但他顯然更像是一個末日愛好者。最終,銀幕上一片空白,世界終於毀滅。

可能性:較低即使在核戰爭陰雲籠罩全世界的冷戰時期,蘑菇雲也沒在地球上此起彼伏。因此就算我們依然處在一個動蕩的年代,各種條約和協議似乎足以保證核按鈕永不被觸發,美俄兩個核大國也都在按照條約削減各自的核彈頭部署數量,看起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陰雲似乎正在離我們而去。但是剛剛在日本發生的核事故提醒我們,類似1986年車諾比核洩漏這樣的危險依然存在,發生在烏克蘭的事故迫使數十萬人逃離家園,導致的人員傷亡數字至今難以進行確切統計。雖然這不至於毀滅世界,但卻可能對局部區域產生持久的影響。20多年來,車諾比周邊30千米範圍內依然被劃為禁區,禁區內殘留的輻射強度超過安全值幾倍乃至幾十倍。「沒人能保證它明天不會再次發生。」負責車諾比受害者社會援助中心的Nikolai Tarakanov說。

外星生命入侵

代表作品:《獨立日》

這算不上什麼有深度的影片,但是足夠熱鬧,而且票房也相當可觀。在《獨立日》之前,銀幕上很少有外星人敢開著幾百千米長的母艦明目張胆地來侵略地球。這部影片為後來的各種科幻大片樹立了一個典型:一眼看上去就領先人類幾百年的外星飛船、各種炫目的爆炸特效、稀奇古怪的高科技武器、被毀滅的地標性建築(白宮),還有美國總統出來鼓舞士氣。影片中充斥著一種典型的「美國式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管外星人多厲害,美國人總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可能性:極低

「如果外星人來拜訪我們,我認為其結果會像當年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時那樣,使原住居民深受其害。」我們這個時代最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之一、史蒂芬·霍金對於人類與外星生命的接觸持有悲觀態度。但現實情況是,目前為止,人類還沒能發現地外生命存在的確切證據,更不用說可以「侵略」地球的智慧生命了。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Richard Hoover在今年3月發表了一篇論文,宣稱在隕石中發現了微生物的存在。Hoover認為這些物質是「在彗星、月球和其他星球生活的活體有機生物的遺留物」。但是,他的觀點很快遭到了質疑。美國航空航天局科學探索局的首席科學家Paul Hertz發表聲明指出,Hoover的論文沒有完成同行評議的程序,美國航空航天局不支持他的這份研究成果。美國天體生物學研究所負責人Carl Pilcher則認為「這些隕石早在一二百年前就落到了地球上,已經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換言之,無法證明這些微生物來自外星而並非地球上的汙染物。當然,人們始終沒有放棄搜尋地外生命的努力,自上世紀60年代始,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空間科學實驗室負責的SETI(搜尋外星智能)項目就一直在通過分析射電望遠鏡採集的無線電信號來搜尋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證據,50年過去了,人們得到的僅僅是毫無意義的無線電噪音。但SETI項目的科學家依然滿懷希望,他們正在建立一個巨大的天線陣列用以接收外星無線電信號。並計劃到2028年,完成對100萬顆星球的監聽。美國航空航天局2009年發射升空的克卜勒探測器肩負著搜尋可能存在生命的地外行星的任務,目前它已經發現了1235顆候選行星,其中53顆行星位於適宜生命居住的區域。我們的銀河系內有3000億顆恆星,最終可能會存在多達5億顆地外行星位於適宜生命居住的區域。「假如在這些星球上存在任何外星生命,下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為什麼沒有拜訪我們。」克卜勒天文望遠鏡項目負責人William Borucki說,緊接著他就給出了回答:「我不知道。」

地質災難代表作品:《2012》

《2012》堪稱災難片之集大成者。世界末日如同瑪雅人的預言那樣如期而來,隨著地球磁極發生偏轉,超級火山爆發、地震、海嘯接踵而來,最後整個世界都被洪水淹沒,人類通過建造方舟渡過了這一全球性災害,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機會。可能性:低「巖石中的某些磁性跡象表明,地球的磁場變化是一個持續數百萬年的緩慢過程,以至人類根本感覺不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地質學家Adam Maloof這樣說。平均每40萬年地球確實會發生一次「磁極倒轉」,在最近的幾百萬年時間裡,地球的磁極已經發生過多次顛倒,但都沒有給地球帶來過滅絕性的災難,因此像《2012》中這樣的災難並不會發生。但是地質活動確實可能影響人類的生存,其中威脅最大的當屬超級火山的噴發。2010年4月,冰島火山噴發出的火山灰致使歐洲的空中交通癱瘓了幾天,但與超級火山相比,這只能算是小兒科。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計算機模擬中證明了超級火山爆發可能會造成全球性的毀滅影響。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噴發是現代歷史上惟一記載的超級火山事件,此次火山噴發所形成的灰塵柱到達了大氣層中高達7萬米的高空,甚至破壞了1816年地球的季節性循環。麥吉爾大學地球和行星科學系主任John Stix說:「大型超級火山的破壞性相當於一次『全球核冬天』,火山噴發點附近數百千米範圍內將遭到毀滅,由天空中落下的灰塵將導致全球農作物大幅減產,更重要的是會造成氣溫快速下降。」但是考慮到超級火山的爆發周期往往以幾十萬年為單位,我們似乎無需過分擔心。

變異病毒代表作品:《我是傳奇》

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因為病毒變成了喪屍般的怪物,他們躲在黑暗中,只有夜晚才出來活動。一位年輕的科學家似乎是惟一的免疫者—災後紐約的最後一位倖存人類,甚至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個人。在3年時間裡,他每天固定透過無線電波廣播傳送信息,希望能夠找到其他倖存者,依然誓死陪伴他的,只有身邊忠實的狼犬和手中冰冷的步槍。與此同時,他還在堅持著自己的研究,希望能夠找出方法,使用自己的血液製造免疫血清,治療那些被感染的人類。

可能性:中對人類來說,疾病似乎一直是擺在眼前的威脅。但有史以來,還沒有任何一種致病細菌或病毒能夠對人類整體產生毀滅性威脅。更何況醫學研究者已經擁有了一整套包括監控、隔離、免疫在內的有效控制傳染病大規模蔓延的手段。因此雖然藉助於宿主、氣候變化和旅行這些方式進行傳播的病毒能夠導致致命的傳染病出現,但像使4000多萬人喪命的1918年流感那樣的致命性傳染病大爆發,幾乎是不可能重現的事了。不過,現代醫藥技術在減少疾病對人類危害的同時確實也在製造潛在的威脅。「我們必須對『超級細菌』產生足夠的重視,否則人類可能退回到沒有抗生素可用的時代。」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抗生素耐藥性中心教授John Conly說。以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代表的「超級細菌」能夠對主要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令醫生們憂慮的是,主導耐藥性的基因很容易從一種細菌傳遞到另一種細菌。而更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全球在抗生素新藥研發方面沒有顯著進展,因此類似H1N1甲型流感這樣的全球性流行病在未來還可能繼續出現。

機器人暴動代表作品:《黑客帝國》

這部世紀之交的科幻三部曲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完整的機器統治人類的景象—我們的意識被放入虛擬的母體,身體則像植物一樣被放在「農場」中進行培養,成為機器的「食糧」。作為無所不能的救世主,Neo肩負著率領反抗者推翻機器、還人類以自由的重任,但隨著他逐漸接近母體的真相,他的命運也將面對無法逃避的抉擇。

可能性:極低我們相信機器人可能會幹出向工人揮舞電焊槍的蠢事,但是要說它們能夠有組織、有預謀地顛覆整個人類社會並取而代之,那實在是對它們過於抬舉了。不可否認,人類在超級電腦的研究上已經取得了不少突破,舉例來說,就在最近,IBM的超級計算機Watson在美國電視問答節目《危險邊緣》中擊敗了兩位人類選手獲得了總冠軍,並贏取了7.7萬美元的獎金,但沒人會認為計算機已經能凌駕於人類之上。計算機在數據運算和存儲等領域早就超過了人腦,但在理解自然語言方面一直表現不佳,這是因為自然語言中存在大量的模糊、雙關、俚語等電腦程式難以準確理解的元素,因此,Watson的獲勝標誌著機器對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但計算機距離趕超人類還差得很遠。「在我看來,這表明人類智能吸收了機器智能,而不是相反。」Watson的創造者David Ferrucci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人類的智能和機器是不同的。我們的智能是互相連接的:人腦內部有著複雜的連接,和身體的所有細胞之間也有著複雜的連接,它是和語言、社會以及周圍的一切共同進化的結果。人是一臺會學習的機器,我們隨時都在從外界輸入的信息中學習,而在我們的創造物中,還沒有哪一個往這個方向嘗試過。」他接著說。除了學習能力外,我們對自己的情感是如何產生的也所知甚少,而這似乎也是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同樣參與了Watson項目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的Eric Nyberg說:「計算機和人類智能之間似乎永遠有差距,我甚至不能肯定人工智慧最後能否成功。」

相關焦點

  • 可以毀滅地球的七種方法!
    如果有一天人類想把地球毀滅,那麼會用什麼辦法去毀滅地球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第一種,使用核武器,核武器是當今社會最可怕的武器,這是每個國家都像擁有的武器,它通過氫元素不斷裂變,釋放大量的能量還有核輻射,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星球毀滅,人類的滅亡的幾種可能性?
    從小的時候就一直會在存在,我們人類可能會在什麼時候會滅絕相關意識了,但是那也只是和其他的小朋友們在一起聊天時產生的奇幻腦洞罷了,關於世界毀滅最著名的就是2012年12月21日瑪雅的預言,說這個時間就是世界末日,記得當時新聞還對此進行了相關的報導,說是瑪雅之前的幾次預言全部都被驗證是真實的了
  • 粉碎五種2012年地球毀滅說 炮製的「末日」更接近末日
    傳聞一:瑪雅「預言」毀滅說  道聽途說:依照古代瑪雅人的預言,地球由始到終分為五個紀,分別代表五次浩劫,其中四個浩劫已經過去,當第五個紀結束的時候,世界末日會到來:太陽消失,大地劇烈搖晃,災難四起,地球徹底毀滅,而第五個紀結束的那一天正是2012年12月21日。
  • 黑洞與太陽相遇,地球會發生什麼?
    對我們有影響的黑洞為星際黑洞,這種黑洞稍微離太陽系近一光年左右,會導致內外圍行星軌道的改變;如果直穿太陽系,那事情會非常糟糕。其高質量引力,連朱庇特這樣的巨星都不能避免被吞入。 提示:地球的結局並不理想…… 進入的黑洞只有從行星上吸取物質來獲取發光的吸積盤才可見。
  • 地球僅剩100年最終竟然這樣毀滅 假如還剩最後一天…
    據說,月球現在就在以每年3.8釐米遠離地球,大約應該是在太陽毀滅時月球會完全脫離地球,太陽壽命是100億年,現在還只剩下50億年左右了。其實時間不是無限的了,而真的是有限的,希望那時候人類科技發達,可以提前離開。不過想找到能生存的星球,非常不容易,如果月球提前偏離也是蠻糟的,地球會失去平衡,不再保持23.5度的傾斜,而是隨意的方向旋轉,春夏秋冬會很亂,結果也很糟糕。
  • 2012地球毀滅電影 科學家揭穿世界末日預言
    這部電影所描述的「2012年大毀滅」已經是網際網路上的一個熱門話題。那麼,2012年真的會有人類大災難嗎,亦或者這只是一個普通數字?  謊言1:瑪雅人曾預言  瑪雅長老:沒這回事  科學家們首先利用瑪雅曆法來揭穿所謂的「世界末日」預言。瑪雅曆法並沒有結束於2012年,因此瑪雅人自己也沒有把這一年當作是世界的末日。
  • 流浪地球中點燃木星成功的機率已被證明為零,為什麼最後成功了
    昨天剛剛看完這個電影,可能很多人有疑惑,為啥明明慕斯說點燃木星計劃成功機率為零,大家還是選擇這種方案,並且成功了。作為電影的《流浪地球》其實就是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在所有人都認為已經沒有機會,也不清楚自己的犧牲是否還有意義的時候,仍然有人選擇自我犧牲,最後拯救了地球。
  • 8種毀滅人類的方法,這些好萊塢大片中的場景會成為現實嗎?
    科學幻想的一大作用就是能起到啟示的作用,各種科幻大片中的末日場景有時也是對人類自身的一種警示。最近上映的《銀翼殺手2049》和災難大片《全球風暴》中,其實都是一種對人類自我毀滅方式的設想,而科幻和災難大片中向來不會少了「花樣作死」的末日危機,下面這8大毀滅人類的方式,你覺得哪一種最合理呢?
  • 反物質武器的威力可以毀滅世界嗎?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很多人通過觀看一些科幻電影,了解到了一種比核武器威力更加強大的一種新型武器:反物質武器,這種武器在科幻電影中會描繪成了動輒就可以毀滅一個國家甚至地球的恐怖武器,最近一些讀者來問我反物質武器是不是被幻想出來的?
  • 「地球毀滅說」又來襲 NASA再闢謠9月毀滅說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8日報導,近日網絡上有傳言稱,地球將於今年9月22日至28日毀滅。雖然這些言論明顯不可信,但是其傳播速度迫使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不得不出面進行解釋。傳言稱,一顆巨大的行星正朝地球而來,它的撞擊足以毀滅地球。
  • 地球文明和地球毀滅最現實的幾種可能性預測
    無論宇宙、太陽、地球和人類,都沒有權利永生,末日和毀滅註定必將到來。可以預見的是,地球文明的毀滅一定比地球末日來得早。地球文明的毀滅,意思是人類從地球上消失了,但是地球可能還存在。出現滔天洪水毀滅地球文明,有兩種可能性:1.溫室效應導致滔天洪水毀滅人類現在地球人過度工業化引起溫室效應,地球溫度升高,南北極的冰層逐漸融化,也會逐漸淹沒全部陸地,人類無生存之地
  • 伽馬射線或可毫無預警毀滅地球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3日報導,伽馬射線暴是宇宙最具威力的現象之一,它在1秒鐘內釋放的能量比太陽100億年中累計釋放的能量還要多,如果發生在地球附近,將為星球上的生命帶來滅頂之災。最近,YouTube上的一段視頻為我們解釋了伽馬射線暴現象,以及它毀滅地球的概率。
  • 《流浪地球》:人類和三體人的區別,發生在世界毀滅的前一秒
    這是我看完《流浪地球》後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電影中,指揮中心放棄整個地球的生命而選擇了「火種」計劃,就是把延續人類文明作為一種責任,影片最後,指揮中心改變主意,用選擇用空間站的燃料引爆火星,是在完成踐行和發揚人類社會精神的責任。
  • 歐洲造大型強子對撞機 或撞出黑洞毀滅地球(圖)
    歐洲和美國的反對人士分別向當地法院提出起訴,要求叫停或推遲這個項目,他們的理由是,LHC能產生危險的粒子或者微型黑洞,從而毀滅整個地球。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建造是為了解開宇宙大爆炸之謎   ***歐美兩地官司纏身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31日報導,由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主持建造的LHC是一個國際合作的計劃,由數十個國家共同出資44億英鎊。CERN計劃在9月10日啟動這臺周長27公裡的世界上最大的機器,開展對撞試驗。
  • 1毫米大小黑洞來到地球毀滅過程會是怎樣的?
    這個臨界半徑的計算方法是上世紀初德國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計算,得出的一個真空解。人們把它稱為史瓦西半徑,其表達式為:R=2GM/C^2其中,R為史瓦西半徑,G為引力常量,M為物體質量,C為光速。
  • 霍金預言:地球將在兩百年內毀滅 人類將移民外太空
    &nbsp&nbsp&nbsp&nbsp霍金預言還說到,地球將在兩百年後毀滅,霍金說到,「由於人類基因中攜帶的『自私、貪婪』的遺傳密碼,人類對於地球的掠奪日盛,資源正在一點點耗盡」才是毀滅地球的真正災難。霍金認為由於現在的科技文明,地球環境以及國際形勢的各種問題,如果突然發生惡化的全球暖化,核武戰爭,基因改造的病毒,地球在兩百年後毀滅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 關於地球毀滅,科學家推測出五種可能的方式
    宇宙中的一切都不可能是永恆的,包括宇宙本身也有毀滅的一天,我們的地球當然也不例外,不出意外的話,終有一天地球會從宇宙中消失。
  • 假如地球毀滅的那一天真的到來,那會是什麼模樣?
    事實上,已經有人將這種美「拍」了出來——人類、地球在絢爛奪目的絕美中煙消雲散,但又不是徹底消失,因為這一世界的消亡,預示著另一世界的誕生,那一瞬間,是結束,也成了最美的開始。我們猜,看完預告片的你一定不知道它在說什麼。
  • 宇宙的現狀告訴我們,地球不會被大型強子對撞機製造的黑洞毀滅?
    什麼是黑洞?簡單來說,黑洞是宇宙中的某種事物,當足夠多的物質被集中在一個足夠小的區域中時,引力將變得不可阻擋,一個黑洞就產生了。即便是如同光子這樣輕盈的物質,也會淪陷在黑洞巨大的引力場中無法逃脫,所以,任何遭遇黑洞的事物最終都將被黑洞吞噬,抵抗毫無意義。
  • 核武器可以毀滅世界,卻無法毀滅地球,這是為何?
    核武器的研發歷史雖然還不足一百年,但是無論是政治格局還是戰爭格局,它的問世直接改變了人類世界的格局。人類第一次見識到核武器威力應該是在二戰末期,那時候的日本人對此記憶猶新,甚至談到這個事件都心有餘悸,那就是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原子彈直接轟炸了居民區,造成幾十萬甚至是幾百萬人的傷亡,倖存的人也無法健康地度過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