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咱四川老鄉,28歲,來自巴中平昌縣佛樓鄉光華村,自幼喪父,成績很好,文筆尤甚,曾擔任班上團支書;
他,普通打工青年一枚,高考發揮失常未進入理想大學,從專科肄業後,現在無錫打工,從事牆面裝飾,租房蝸居無女友;
他,突然走紅的網絡紅人,最大理想是把「學習粉絲團」這個平臺做得更好,內容更豐富。
@華西都市報:
吸引了無數粉絲的「學習粉絲團」博主張洪銘,原是四川老鄉。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探訪其巴中平昌縣佛樓鄉老家,還原張洪銘離家前的經歷:幼年喪父、成績很好、話語不多、樂於助人,曾考取專科後肄業,現在無錫打工,這位帥小夥還是單身哦。
今年以來,微博帳號「學習粉絲團」在網絡持續走紅。昨日,本報以《「學習粉絲團」博主家在巴中外語很牛》為題,詳細披露了該微博從初創,到升溫爆紅的全過程。並首度披露了博主張洪銘來自巴中這一重要信息。
張洪銘究竟何許人也,有著怎樣的學習和成長經歷?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前往巴中市平昌縣,探訪其出生地和曾就讀學校,並直接電話對話張洪銘,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學習粉絲團」博主。
A 記者眼中的他
老家探訪:幼年喪父已四五年未回鄉
「他來自巴中」、「曾在平昌縣西興職業中學讀過書」,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憑藉僅有的這一點信息,在平昌縣開始了艱難的尋訪。
「學校確實有個叫張洪銘的學生。」昨日上午,平昌西興職中校長歐朝華對記者證實。管檔案的老師更專程趕到學校提出其檔案。檔案記載,張洪銘系該校高2005級2班學生,平昌縣佛樓鄉光華村人,初入校時名叫張江林,後改為現在的名字。
佛樓鄉距平昌縣城近60公裡,是平昌縣較為偏遠的鄉鎮。通往該村的道路路況極差,記者租乘摩託車從土埡鄉街道出發,花了近半小時抵達村口,然後又棄車步行,方才到達張洪銘老家「廟子梁」。
由於年久失修,一長溜大約六七間土坯房已破朽不堪。鄰居張紹茂介紹,這便是張洪銘及其三爺、么爸的家。但和該村其他家庭一樣,大約四五年前,張洪銘一家人都出門了,聽說在江蘇無錫務工,但從未見他們回來過。房屋無人照看,鄰居們有時會幫忙翻蓋下屋頂的瓦片。
張洪銘幼年並不順利,大約十一二歲時,在煤礦務工的父親死於一場事故,後母親改嫁。又有了一個妹妹和弟弟,雖經濟較拮据,但這個新的五口之家倒也其樂融融。 獨家對話:想把「學習粉絲團」辦得更好 昨日下午5點40分,記者離開光華村20多分鐘後,意外地接到了張洪銘本人來電。雖然在外多年,但其鄉音未改,在近20分鐘的交流中,他向記者袒露了自己2個多月來的心路歷程。
記者:我注意到,微博上的「學習粉絲團」很多,哪個才是你本人的呢?
張洪銘:同名的「學習粉絲團」有好幾百個。新浪沒有加V,粉絲量超過90萬那個才是我的,騰訊微博加了V,這兩個微博的內容才是我本人發布的。
記者:關於「學習粉絲團」,網上出現了各種聲音,甚至不乏批評,你如何看待?
張洪銘:我當立這個微博的初衷很簡單,根本沒想到「出名」,但事實上現在確實出了風頭,我也為此挨罵,有了不想玩的念頭,但支持者很多,所以又很快復出了。我認為,一件事情有不同聲音很正常。
記者: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狀態怎樣,是否為名所累?
張洪銘:很煩惱,因為採訪的媒體太多了,我把手機設置成了停機狀態。現在壓力比以前大了,發微博不再像從前那麼隨意,現在每發一條都很謹慎。今天還在休年假,出門玩了,只發了一條。
記者:有沒有個人規劃?張洪銘:現在還沒有細想過。反正打工嘛,生活沒多大改變,10來平米的房子,月租180元,活兒雖然不太苦,但每天也得工作9個小時,只有抽空上上網發發微博,每月收入也只有2000多塊錢,還沒有交到女朋友。雖然收入不高,但和父母在同一個鎮上,經常能見面,感覺很溫暖。
離家五年,很想家。今年自己28歲了,還沒掙到錢,也未解決個人問題,真的感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家裡的房子今天你也看到了,已經不適合居住,我不可能在外漂泊一輩子,將來要麼在老家蓋新房,要麼在街上買一套房子。
記者:對於「學習粉絲團」,有沒有進一步的考慮?
張洪銘:下一步還要努力,爭取把這個平臺辦得更好,讓內容更加豐富一些。
B 老師同學眼中的他
老師說:成績很好發揮失常僅上專科
在佛樓鄉上完初中,張洪銘被一個叔叔帶走務工,約半年後,又回到西興職業中學讀書。當年的班主任向麗回憶,張洪銘就讀升學班的文秘專業,文筆不錯,全班49個學生,成績一直未出過前三,只是數學稍差了一點。他還是班上的團支部書記,雖話語不多但樂於助人,碰到同學生病了,會主動背對方去醫院。
2005年高考,命運和他開了一個玩笑。班上前兩名同學都考得不錯,第三名的他卻只上了專科線。
在大學短暫學習一段時間後,張洪銘又主動和平昌縣筆山職業中學聯繫復讀,曾在該校任教的趙繼科老師回憶,張學習吃苦且誠實,當時交通不便,佛樓到筆山要坐整整一天車,趙老師便主動請他住在自己家中。
在筆山職中復讀的一年,張洪銘始終佔據第一名的位置。但2006年高考,他雖高出本科錄取線近10分,最終還是只被一所專科學校錄走。
後來的經歷,張洪銘在自己一篇七言詩中有過「自述」:專升本時考入成都某學校,看不慣學校的風氣和「不問學業」,就「出天府來江南」,目前在江蘇無錫從事牆面裝飾工作。
同學說:對時政有一定見解不簡單
2012年11月,「學習粉絲團」在新浪發出了第一條微博,當時關注者寥寥.
12月開始,該微博直播習近平總書記的多次出行,粉絲數量開始迅速飆升,該微博創建者張洪銘,也在網友的千呼萬喚中,從幕後被「扒」上前臺。
「是麼?真是他麼?」昨日上午,當獲知大名鼎鼎的「學習粉絲團」創建者是自己當年的高中同窗時,張洪銘一位嶽姓女同學接連用兩個問句表達驚訝。她說,畢業分開 7年多了,彼此聯繫不多,「但看得出來,他的消息蠻靈通的,對一些時政有一定見解,很不簡單。」
「我馬上上網看看,是不是真的哦?」向麗老師也很驚訝,當年的弟子爆紅網絡,她認為這是其努力學習奮鬥的結果。
樸實的鄉鄰們,則對「網絡紅人」的概念很陌生。
「從初中起,江兒(張的小名)就住校了,高中後就沒怎麼見過他。」鄰居們弄不明白,一個偏僻山村走出的愣頭小夥,怎麼就曉得那麼多國家大事,一夜之間就出名了呢?
記者手記
「真沒攤上大事兒」我們只為還原一個真實的張洪銘
耗時大半天探訪張洪銘老家,很費了一番周折,返程途中接到其本人來電,更屬意外。因為此前,多家媒體約訪均遭婉拒。樸實、坦誠、謙虛,毫無成名之後的輕浮與驕狂,這是近20分鐘的交流中,張洪銘留給記者的印象。
昨日18:05,「學習粉絲團」再發微博:「鬱悶,剛出去玩回到家,老媽就問我做什麼壞事了,老家來電話說警察找到老家,還拍照了,電話一直打要找我,嚇得我媽媽把手機關了。我打電話過去一問,原來是記者找不到我,找派出所同志幫忙,暈死,記者採訪別帶警察呀,在我們農村,警察找上門來,那名聲就不好,鄰居還會以為我攤上大事了。」截至昨晚記者發稿時,已有2000多名網友轉發。事情至此,一起很普通的採訪被賦予了戲劇色彩。事實上,隨我前往採訪的,是鎮上一位摩的司機,並非警察,這起普通的採訪不算事兒,更不會「攤上大事兒」。
一個普通的打工青年,張洪銘何以能攪動網絡?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的身上有哪些故事?還原一個真實的張洪銘,避免過度炒作和誤讀,是我們本次採訪的一大初衷。「學習粉絲團」我們今後還會持續關注,我們也祝福他的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