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曾經是普通消費者望而生畏的進口葡萄酒,隨著近幾年進口量逐年攀升和價格降低,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與此同時,進口葡萄酒市場魚龍混雜、亂象環生,令人眼花繚亂。如何鑑別進口葡萄酒的優劣、真假,買到正宗的放心酒,維護消費者的利益。1月18日,荔枝記者走進江蘇檢驗檢疫局進口食品監管、檢驗部門,聽專家們一一道來。
進口葡萄酒數量大增身價降
隨著我國對紐西蘭、智利等國葡萄酒執行進口零關稅後,進口葡萄酒市場價格進一步下降。記者春節前走訪進口葡萄酒市場發現,目前進口酒與國產酒價格差距進一步縮小,不少低至幾十元、近百元的進口葡萄酒很受尋常百姓的喜愛。據江蘇檢驗檢疫局日前統計結果顯示,2012年,江蘇進口葡萄酒為785批,1002.3萬升,貨值4012.3萬美元,2013年達到 793批,1344.9萬升,貨值5068.4萬美元。去年,該局共檢驗檢疫進口葡萄酒2946批、1783.4萬升、5357.2萬美元。
在南京龍潭港、張家港保稅區、崑山和蘇州綜保區進口葡萄酒集中查驗場,記者看到恆溫恆溼倉庫裡,來自法國、澳大利亞、西班牙、智利、德國等國家的各類品牌、數量可觀的進口葡萄酒碼放得整整齊齊。檢驗檢疫人員正在仔仔細細地進行現場查驗和抽樣。有的正在裝車發往全省各地。檢驗檢疫人員告訴記者,進口葡萄酒身價降低,除了國家政策利好之外,市場競爭劇烈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經銷商不得不降低利潤、讓利於消費者。「現在七八萬一瓶的康帝、上萬元一瓶的拉菲已屈指可數,四五歐元一瓶的『大路貨』成了絕對主角。」一位經銷商如是說。
進口葡萄酒並非絕對「放心」
據江蘇檢驗檢疫局食品監管部門負責人介紹,去年該局共發現不合格進口葡萄酒1657批、439.9萬升,貨值1730.2萬美元,批次不合格率達56.25%。當然,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標籤不合格,包括未加貼中文標籤,版面格式、符合性檢測不合格、未標示警示語、產品類型標示錯誤等,經檢驗檢疫部門監管整改合格後予以放行。檢驗發現6批紅酒涉及質量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銅、鐵超標、防腐劑超標以及幹浸出物不符合要求等。去年11月5日,崑山檢驗檢疫局在對一批來自臺灣的葡萄酒進行檢驗時,檢出檸檬酸與鐵超標。其中,檸檬酸3.0克每升,超標200%;鐵8.0毫克每升,超標23.8%。該批葡萄酒共1272瓶,容量954升。這是江蘇首次檢出進境葡萄酒檸檬酸超標,該局依照相關規定對該批貨物實施退運處理。2014年,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從1批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中檢出銅超標,超過國家標準《葡萄酒》(GB 15037-2006)規定的3倍多。該批貨物2700升,貨值35280澳大利亞元,張家港檢驗檢疫局按照相關規定對該批貨物作退運處理。去年底,張家港某公司申報一批澳大利亞進口甜白葡萄酒1008升,4300.8澳大利亞元。經檢測,幹浸出物含量12.9g/l,不符合《葡萄酒》(GB 15037-2006)規定,作退運處理。幹浸出物是體現葡萄酒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國家標準規定要求大於16g/L。江蘇檢驗檢疫局曾在一批重約24噸的進口西班牙紅酒中檢出幹浸出物實際檢測值為15.1g/L,不符合國家強制性要求,該批貨物被退運。
此外,針對市場上名目繁多的「原瓶進口」、「原裝進口」葡萄酒,一位業內人士坦誠說,即使標有「原瓶進口」、「原裝進口」的葡萄酒,其實有的也是進入國內後再灌裝的酒。個別經銷商灌裝時甚至會加入國產酒、葡萄汁、純淨水等,以降低成本。
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進口葡萄酒市場,檢驗檢疫專家提醒,要想買到貨真價實的「正宗貨」,進口葡萄酒相關專業知識必不可少。
部分國家葡萄酒分級制度
法國葡萄酒的分級制度
從2011年1月1日起,裝瓶生產的法國葡萄酒的級別已經使用新的等級標記:
AOC葡萄酒(法定產區葡萄酒)變成AOP葡萄酒 (Appellation d』Origine Protégée)。
VDP葡萄酒(地區餐酒葡萄酒)變成IGP葡萄酒 (Indication Géographique Protégée)。
VDT 葡萄酒(日餐餐酒葡萄酒) 變成VDF葡萄酒(VIN DE FRANCE),屬於無IG的葡萄酒,意思是酒標上沒產區提示的葡萄酒 (vin sans Indication Géographique)。
西班牙葡萄酒的分級
(1)Vino de Mesa(VdM):分級中最低的一級,通常質量不合規定而被降級的酒,都以Vino de Mesa的名稱來販賣,屬產區及品種都不受限制的葡萄酒。
(2)Vino Comarcal(VC):較VdM高一級,但同樣沒有嚴格的生產方式規定。9 ?( F- ~+ S) r
(3)Vino de la Tierra(VdlT):較VC高一級,規定少而簡單,相當於法國的Vin de Pay(地區餐酒)。
(4)VCPRD:法定產區的高級葡萄酒,又分為兩種;
Denominaci'on de Origen:簡稱DO,要成為DO產區,除了要建立有嚴格的管制系統,同時所生產的葡萄酒也必須遵從傳統的釀造方式,並要擁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西班牙有50%左右的酒廠已符合法定的標準。9 o6 G+ `7 F1 A/ L# U3 n* d' J& H
Denominaci'on de Origen Calificada:簡稱DOC,此標準自1991才設立,規定此種產區的酒皆須在原產地裝瓶。目前只有利奧哈有DOC。
德國葡萄酒的分級
( 1 ) 最高等級酒( QmP ) : 又有細分成六級
( 2 ) 法定產區酒( QbA ) :較QmP略松
( 3 ) 地方性餐酒( LANDWEIN )
( 4 ) 一般性餐酒( TAFELWEIN )
在QmP中,其六個等級乃是照葡萄的成熟度來細分,越晚採摘的葡萄所釀製的酒越香甜也越高級。這六級分別是:
1. KABINETT:一般成熟的葡萄釀製 .
2.SPATLESE :較晚摘的葡萄釀製 .
3. AUSLESE:更晚摘的葡萄釀製 .
4. BEERENAUSLESE:部分葡萄已經受到 「貴腐黴」 感染,甜度更高。
5. TROCKENBEERENAUSLESE:採用感染貴腐黴的特種葡萄釀製成,甜度相當高 .
6. EISWEIN:就是所謂的 「冰酒」 ,採摘葡萄的溫度要在攝氏負七度以下,並且馬上把這些冰凍葡萄榨汁釀製,口感酸度及甜度極高的最高級葡萄酒。
奧地利葡萄酒的分級
(1)日常餐酒Tablewine
(2)地區餐酒Landwine
(3)卡賓內Kabinett級葡萄酒9 }3 `0 V2 J0 r
(4)遲摘型Spatlese葡萄酒
(5)精選Auslese葡萄酒, t# M5 E1 Z8 U: E3 ]. Y
(6)特別精選Beerenauslese葡萄酒
檢驗檢疫部門支招教你鑑真假
江蘇檢驗檢疫局食品監管部門負責人說,進口葡萄酒關 繫到我國人民健康安全,屬於國家強制性檢驗檢疫商品。進口葡萄酒在檢驗檢疫環節,至少要過這樣幾道關。一是經銷商的資質審查,二是進口商的相關資料備案和審查,三是進口葡萄酒現場查驗,四是進口葡萄酒按比例抽樣,五是送實驗室檢測。檢驗檢疫不合格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標籤、標識不合格的,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嚴密監管下進行整改,符合我國規定後給予發證放行。涉及質量、安全、衛生和有欺詐行為的,必須退運或者銷毀。
檢驗檢疫部門提醒消費者,購買進口葡萄酒最簡單的是查看以下三個方面:一看經銷商營業執照,從正規商家選購放心酒;二看中文標籤,按照我國規定,所有進口葡萄酒均需加貼中文標籤。規範的進口葡萄酒中文標籤強制性標註應具備11項內容:品名、原料與輔料、產品類型(含糖量)、原產國、酒精度、生產日期或灌裝日期、保質期(酒精度10%的飲料酒可以豁免)、貯存貯藏條件方法、進口商/經銷商/代理商名稱地址和聯繫方式、警示用語:過量飲酒有害健康、淨含量。三看衛生證書,每一批正規渠道進口的葡萄酒均有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衛生證書,消費者可向商家索取查看。衛生證書內容包括:列明收發貨人的名稱地址、品名、報檢數重量、包裝種類及數量、產地、合同號、到貨地點、起運地、運輸工具、到貨日期、卸畢日期和檢驗日期等,商家憑此證書才能銷售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