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迷【宇宙探秘專欄】暗能量是現代物理學和宇宙學中最大的謎題之一,近二十年來吸引了科學家的廣泛關注。
談到暗能量,我們還得追溯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1998年,布萊恩·施密特、亞當·裡斯和薩爾·玻爾馬特三位天文學家通過分析宇宙中的Ia型超新星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發現——我們的宇宙不僅在膨脹,膨脹速率還在不斷加快。於是,科學家對此提出了暗能量的猜想,用以解釋宇宙的加速膨脹。
從此以後,暗能量被科學家廣泛接受,並成為了宇宙學標準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上述的三位天文學家也因為通過觀測遙遠超新星發現宇宙的加速膨脹而共同榮獲了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然而,據外媒報導,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匈牙利羅蘭大學和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暗能量的存在提出了質疑,並給出了另外一種解釋。
研究人員認為傳統的宇宙學模型幾乎忽略了宇宙的結構。他們建立了計算機模型對宇宙的演化進行了重新模擬。與以往平滑膨脹的宇宙模型不同,這次的模擬考慮了宇宙的結構,使其在不同的區域具有不同的膨脹速率。有趣的是,在該新模型下的宇宙平均膨脹速率與當前的觀測相符,整體上也呈現加速膨脹。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在基於空間不均勻膨脹的假設下,解釋宇宙整體的加速膨脹可不需用到暗能量。如果這一新發現得到進一步驗證,那麼必將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將意味著科學家追逐了近二十年卻依然成謎的暗能量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實際上,自從暗能量被提出以來,科學家已經不止一次對其提出質疑。在本項研究之前,由英國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Subir Sarka領導的團隊在去年十月份也曾提出過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原先的Ia型超新星的樣本太小了,並對最新的740個Ia型超新星進行了分析。
最終的結果讓人更為大跌眼鏡——宇宙加速膨脹的跡象並沒有那麼明顯,而更像是以恆定的速率在膨脹。這同樣也意味著暗能量或許並不存在。
當然,這些極具顛覆性的新研究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考究與驗證,在被科學家廣泛接受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論最終結果如何,科學終究需要在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下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