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能掙錢
冒充熟人加微信
「公檢法」來電
……
遇到這樣的事情
你可要提高警惕
謹防上當受騙
今天小編整理了
4種電信詐騙手段
一起來看
↓↓↓
"冒充公檢法」詐騙:大慶市民被騙2萬元
10月20日,沈女士剛下班,突然接到60-021開頭的電話,自稱是上海市公安局的民警。能準確說出沈女士的名字和身份證號,告訴沈女士,其名下分別註冊了兩張銀行卡,並且兩張銀行卡都涉嫌洗錢,其中農行洗錢金額達到200萬元。
對方表示,讓沈女士到ATM機轉款兩萬元,他們能幫忙處理。被嚇昏頭腦的沈女士只想著快點解決事情,當即給對方轉帳兩萬元。剛轉完錢,對方又打來電話稱,這件事辦起來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容易,讓沈女士再轉兩萬元,沈女士這才意識到事情不對,立刻到公安機關報了警。
網絡刷單詐騙:坐在家中一小時被騙兩萬五
家住新村的張某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坐在家中「兼職」賺外快,居然在一個小時內轉出2.5萬元。究竟是怎樣的誘惑讓張某「上鉤」?聽辦案民警怎麼說!
租號詐騙:市民出租QQ號險成號商幫兇
案例一:
市民田甜(化名)生了寶寶,在家坐月子時,好友打電話問她為啥要借錢,一下子把她問蒙了。
把事情捋一遍之後,才發現是出租QQ惹的禍。
田甜有一個五位數的QQ,今年8月的一天,同事給她的QQ發了一份圖片壓縮包,登錄QQ接收文件時,看到有人加她QQ,備註問她是否出租QQ號賺錢。馬上要休假生娃的田甜想到,要是能賺些零花錢也挺好,便通過了對方的QQ號。
對方是一個女性的頭像,說租金一天40元錢,一天一付。田甜詢問對方租QQ號的目的,對方稱,是用來做推廣,並承諾,租號期間不會給QQ好友發任何消息,只是24小時在線,偶爾更新一下推廣資料。
田甜聽了對方的承諾,感覺挺安全的,便同意了將QQ號碼租出去。對方給了田甜一個電腦碼,讓她掃碼登錄。
操作完成以後,田甜幾乎就將這件事忘了。沒想到,安心在家坐月子的她,竟有人說她在QQ上向好友借錢。田甜立刻告訴好友,不要借錢,自己的QQ號碼應該是出現了問題。
案例二:
今年高考結束後,家裡人給小龍買了電腦和手機,小龍和同學間喜歡用QQ聊天。與田甜的經歷相似,小龍也通過了一位向他發出租號賺錢邀請的人,兩人聊了一陣,對方說,QQ號租出去後,除了能每天賺租金,還不影響他和自己的QQ好友聊天,也不要他的密碼,不需要綁定手機,沒有安全風險。
小龍聽了對方的說法以後,感覺這筆生意還挺划算。於是,小龍同意了出租自己的號碼。
出人意料的是,同學打來電話問小龍,最近怎麼換了女生的頭像,還問大家要不要和「她」視頻聊天互動?小龍的同學好奇,說和「她」聊了天,發現竟然發來了一些露點的圖片,還勸人花錢下載一個小程序,能「進一步互動」。
小龍馬上意識到,肯定是出租QQ號惹的禍,對方這是在利用自己的號碼做違法的事兒,嚇得他出了一身冷汗。
「冒充熟人」詐騙:「生意夥伴」加微信,編造故事騙走男子45萬元
我市市民萬某與李某是朋友,有事兒都是打電話,並不是對方的微信好友。
前幾天,萬某收到一條好友申請,對方自稱是他的朋友「李某」,因為倆人都很熟悉了,萬某直接點擊添加。
添加後,「李某」稱自己想託領導辦事,需要給領導轉帳15萬元,但是不方便用自己的銀行卡,想讓萬某幫忙。
「你先把銀行卡號發給我,我給你轉過去15萬元,然後你再給我轉過來。」
這點小忙,作為朋友肯定要幫,於是萬某將自己的銀行卡帳號發給了「李某」,很快,「李某」將成功轉帳15萬元的截圖發給了萬某,同時提供了一個銀行卡帳號,讓萬某將15萬元轉過去。
萬某想著核實一下情況,便撥打了朋友「李某」的電話,但電話無人接聽。由於兩人在生意上是合作夥伴,知道「李某」平時較忙,萬某理所當然地以為朋友不方便接電話,也就直接將15萬元轉了過去。
事情發展到這裡並沒有結束,騙子並不滿足於剛到手的15萬元。不一會兒,「李某」稱事情棘手,需要再轉帳30萬元,此時萬某詢問對方,為什麼剛剛的15萬元,沒有收到銀行提示信息?「李某」稱銀行客服說明日8時前入帳。
萬某對此深信不疑,又將30萬元轉到對方提供的銀行帳號中。到了第二天,「李某」發過來的錢還是沒有到帳,萬某便發微信詢問,此時微信顯示,消息無法送達。
萬某這才發覺情況不對,趕緊給朋友打去電話,而此時電話那端的李某說,他從未用微信添加過萬某,也沒有讓萬某進行轉帳。萬某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受騙了,立刻向龍南公安分局報案。
小編在此提醒
切勿輕信來源不明的信息
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簡訊驗證碼等
個人信息要妥善保管
切勿告知他人,避免財產損失
如遇詐騙,及時撥打110
原標題:《真實案例!遇到這些事,千萬別信,警惕網絡詐騙~》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