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警惕海外詐騙新套路

2020-11-22 央視網

  近年來,針對留學生及其家長實施的詐騙案件屢有發生,疫情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海外學子急於回國的心理,通過多種話術實施詐騙。海外學子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謹防機票騙局

  不久前,有媒體報導了訪美學者及上百名留學生在網上通過所謂「票務代理」購買回國機票被騙的遭遇。其實,早在今年三四月份,留學生購買回國機票被騙的案件就時有發生,所謂的「票務代理」打著能購票的幌子行詐騙之實,如今故技重施。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爆發已有數月之久,且目前多個國家確診人數仍處於上升趨勢,尚未見到拐點來臨,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疫情反彈。對涉世未深的海外學子來說,在緊張、焦慮的心情之下,心理防線易受到衝擊,不法分子正是看中了這一點,詐騙套路也在升級。

  除了留學生及其家長,一些詐騙甚至瞄準了留學生在國內的同學、朋友。

  6月初,有網友曾分享過自己「差點中招」被騙錢款的經歷。不法分子通過使用與留學生本人近乎完全相同的頭像和帳戶名,偽裝成「高仿號」,聯繫在網絡平臺上與留學生往來互動密切的好友,利用留學生由於時差一段時間內確實聯繫不上的空隙,以自己回國需要加急出票、只能使用國內銀行付款為由請朋友幫忙代付。

  這位網友差點信以為真,又怕自己的好友錯過了買票回國的時機,因此想幫他代付購票,萬幸的是當時由於網絡問題錢款一直沒有轉帳成功,這也給了他冷靜思考的時間,從而避免了財產損失。

  騙術「新瓶舊酒」

  記者梳理後發現,疫情期間,一些已不新鮮的詐騙套路換上「新裝」重新登場,歸納起來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涉嫌犯罪」詐騙——

  留學生會接到以國際物流公司、中國駐外使領館甚至公檢法單位名義的電話,稱自己郵寄的非法包裹被攔截,並以「涉嫌洗錢」「已列入籤證黑名單」「將被驅逐出境」等一系列話術相威脅,騙取學生將錢款轉移到「安全帳戶」,以「接受調查」。這種騙局在留學圈極為常見,記住騙術最核心的一點就能準確識別——所有在電話中要求轉帳匯款、索取銀行帳戶等個人財務信息的幾乎可以肯定就是詐騙。

  「綁架」詐騙——

  就在不久前,中國外交部「領事直通車」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近期海外連續發生多起針對留學生的詐騙案件,以「綁架」為名,使當事人及家屬蒙受巨大財產損失,身心健康亦受到嚴重影響。事實上,在不法分子不斷升級的騙術中,一些「綁架」詐騙已與「涉嫌犯罪」詐騙相糅合。比如,在不久前發生的一個電信詐騙的真實案例中,留學生被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的不法分子騙稱寄往上海的包裹中發現十幾張銀行卡與身份證,涉嫌捲入案件,威脅索要保釋金,留學生無奈只能再編謊向父母求助,當騙子發現有被揭穿的風險時,以不能洩露案情為名要求留學生不能與外界聯繫,騙子藉機聯繫家長,謊稱留學生被「綁架」,由此索要百萬元贖金。

  票務詐騙——

  騙子會要求先支付定金,再以轉款備註不能識別等理由要求重新打款,若是發現留學生起了疑心會百般勸說,甚至聲稱將給其退款,以騙得留學生信任。留學生需要注意的是,票務代理市場魚龍混雜,學生在購票前務必要辨別對方是否真的具有票務代理資質,可在一些專門查詢公司資質的平臺上先行了解,絕不可掉以輕心。

  築牢防範意識

  騙術雖頻繁「變臉」,但若稍加留心、仔細辨別,就可以發現不法分子的話術裡漏洞百出,其詐騙核心就是利用留學生本人的焦慮情緒和身邊親友關心則亂的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針對留學生的詐騙案件常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存在多個管轄的司法機關,學生有時在立案環節可能會遇到難點。

  事實上,留學生可以在居住國報案,也可以向中國公安機關報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條、第七條和第八條的規定,只要是在中國境內實施的犯罪,或中國公民在境外對其他中國公民實施犯罪,或是外國人在中國境外對中國公民實施犯罪,中國都有管轄權。

  與此同時,對於留學生及身邊親友來說,做好留學安全教育、了解騙術手段、築牢防範意識非常重要。

  仔細分析幾樁典型案例後可以發現,避免落入圈套的其中兩個關鍵點在於「溝通」和「求助」。「溝通」是指留學生與親友之間的雙向溝通,切忌在聯繫受阻的情況下著急匯款,務必要保持冷靜和理性判斷。「求助」則能將產生的損失降到最小,若意識到可能被騙,要立刻聯繫當地警方、收款行所在地警方和匯、收款銀行報案,爭取凍結止付,同時也可向中國駐外使領館尋求支持和幫助。

相關焦點

  • 中國駐墨爾本總領館:警惕電信詐騙套路不斷翻新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4月23日電據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領區(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州)內中國公民大幅減少對外接觸和聯繫。詐騙分子利用這一點,對多名在澳中國公民實施電信詐騙並給受害人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 警惕!預約新冠疫苗電信詐騙
    警惕!預約新冠疫苗電信詐騙 2021-01-09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60安全大腦發布《新冠疫情期間網絡詐騙趨勢報告》
    【來源:中國網科技】近日,360安全大腦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後面簡稱「報告」)通過對獵網平臺在疫情期間收集的3243例有效舉報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從疫情期間網絡詐騙數據、網絡詐騙受害者畫像、疫情期間高發詐騙類型等維度揭示了疫情防控期間網絡詐騙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 金鐘派出所提醒您:警惕「預約新冠疫苗」詐騙
    金鐘派出所提醒您:警惕「預約新冠疫苗」詐騙 2021-01-1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詐騙套路裡的「溫水煮青蛙」
    此外,對輕而易舉的「好事兒」,應有警惕和質疑的心態,不輕易相信,如網上有人主動搭訕,特別是表現積極,且涉及錢財支出的,尤其要分辨其中是否有詐,不應貿然作出決定。面對行騙套路 你我該做點啥裝美女、裝成功、裝可憐、裝善良,誇有門路、誇有厚利、誇賺快錢,詐騙從街頭巷尾,轉戰電話網絡,滲透QQ群、聊天群等網絡社交新形態,看似亂花迷眼般的花樣翻新,其實,背後還是那些老套路。
  • ...影響疫情防控,電信詐騙升七成,最高檢總結:詐騙犯罪有這4個特點
    二、在依法懲治妨害復工復產犯罪中準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檢察機關根據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階段性變化,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準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精準履職,主動服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一是準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針對整體經濟發展形勢,充分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在司法辦案中把握好法律政策界限。
  • 不法分子近期借疫情詐騙 公安部網安局提示謹防五類陷阱
    本報訊(記者 林靖)就近期不法分子借疫情詐騙的典型套路,公安部網安局近日提醒大家注意防範五類陷阱。陷阱一:虛假預約疫苗接種簡訊詐騙。近期頻繁出現不法分子冒充「疾控中心」發送假的新冠疫苗信息,引誘群眾點擊含木馬網址的虛假連結,套取個人信息,以伺機實施詐騙。
  • 警惕這款「動物世界」!詐騙!
    這是騙子的新花招:以搶購虛擬「動物」進行詐騙!近日,全國各地已有多人上當受騙,多地警方發布緊急預警,提醒大家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防不勝防!騙局套路解析來了警方提示:這種騙局,騙子提前做好了圈套——「動物世界」APP利用部分群眾短期內獲得高收益的幻想,操縱受害群眾在平臺付款實施詐騙。前期小額返現給你,誘你上鉤,等你大筆錢財投進去,再想返現就會被各種理由搪塞。
  • 「生命能量水」被查,必須警惕傳銷幣的新式詐騙
    不難發現,和權健、華林酸鹼平等公司一樣,本次被查的公司,同樣是通過一款吹噓得神乎其神的產品來進行傳銷詐騙。該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辯解稱,分享經濟同樣是靠人去分享「拉人頭」。這種辯解本質上是偷換概念,因為分享經濟根本沒有明確的層級,更不會要求人層層發展下線。
  • 加盟類合同詐騙需警惕
    近年來,加盟成為不少人經商做生意的新選擇,但其中詐騙也屢見不鮮。公安部門提醒投資客,加盟類合同詐騙犯罪主要有「四部曲」,值得警惕。成立公司:不法分子事先踩點,在城市繁華地段租用高檔寫字樓作為開辦公司的場所,然後冒用他人身份證件通過中介代辦進行虛假註冊成立公司,或者直接購買空殼公司。
  • 詐騙套路裡的「溫水煮青蛙」:美女加好友 發財機會送上門_正義網
    面對行騙套路,你我該做點啥 於思裝美女、裝成功、裝可憐、裝善良,誇有門路、誇有厚利、誇賺快錢,詐騙從街頭巷尾,轉戰電話網絡,滲透QQ群、聊天群等網絡社交新形態,看似亂花迷眼般的花樣翻新,其實,背後還是那些老套路。對於騙子,當然要織密法網、嚴厲打擊、加強整治。
  • 警惕「冒充好友」詐騙套路,金壇已有多人上當,最高被騙27萬元
    本周案例通報: 9月4日至9月10日,全區共接報通訊網絡詐騙警情47起,損失資金108萬餘元,其中單起最高被騙27萬元。 本周, 我區「假冒QQ好友」類詐騙
  • 駐澳大利亞使館提醒中國公民警惕冒充使領館電信詐騙
    中新網4月29日電 據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網站消息,近日,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接到電話反映,收到顯示為使領館號碼的電話稱,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需登記中國公民信息,並告知接電人的身份證件被盜用且在國內辦理醫保卡,隨即要求其提供個人身份和銀行帳戶等信息,甚至提出見面要求。
  • 保健食品詐騙的10大套路,趕緊告訴家中老人!
    保健食品詐騙的10大套路,趕緊告訴家中老人!   看看人群中有沒有認識的老人,   如果有,趕緊告訴他真相,   提醒他別入了詐騙團夥的圈套。
  • 「淨網2020」警惕:冒充「快遞員」刷單詐騙新騙局!
    這可能是一種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手段。詐騙手法為:首先,犯罪分子通過不法手段獲取受害人網購等信息;之後,冒充快遞員博取信任添加好友後拉進群聊,詐騙團夥冒充快遞員在群裡拉人刷單,聲稱「高回報高收益」;當受害人開始「工作」後,騙子會先給你些甜頭,第一單甚至第二單,會按照約定返還貨款和佣金,騙得信任,讓受害人加大投入,製造「多刷多賺」的假象;騙子會繼續要求刷「二聯單、三聯單」,等受害人接連支付數千元後,
  • 疫情之下,杭州的新符號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黑天鵝」,也是「風向標」。在疫情之下,「數字治理」已然成為杭州的一個新符號、新品牌。在3月12日召開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舉行了第一次黨委(黨組)書記改革工作述職。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在會上就明確表示:杭州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努力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 【法治新聞】警惕竊取個人信息詐騙陷阱
    【法治新聞】警惕竊取個人信息詐騙陷阱 2021-01-1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航證券:疫情對基本面衝擊應驗期 警惕「Sell In May」效應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董忠雲 方堃 符暘今年以來,隨著二月下旬新冠疫情在全球開始加速蔓延,恐慌情緒驅動美股開啟了第一輪下跌。隨後,油價暴跌進一步引發投資者對經濟衰退的擔憂,美股市場跌幅擴大。同期,A股在國內疫情與海外疫情的兩階段衝擊之中劇烈震蕩,隨著宏觀經濟政策不斷加碼和國內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A股於3月23日二次探底之後呈現出震蕩上行走勢,滬指最高反彈了7.2%。展望後市,反彈是否還會持續?綜合疫情發展、經濟數據和財報公布等因素來看,我們認為需警惕基本面和業績下滑超預期造成美股二次探底,對A股後市的判斷也應重歸謹慎。
  • 網警提醒:警惕假冒淘寶投訴電話的詐騙行為!
    網警提醒:警惕假冒淘寶投訴電話的詐騙行為!有網購經驗的朋友都知道,網上購物一旦出現交易糾紛,購買方經常會選擇撥打網站投訴電話,卻沒料到這種投訴行為也被一些不法分子找到了實施詐騙的可乘之機。犯罪分子常用的幾種詐騙手段:1、犯罪嫌疑人利用網購者在網購中遇到問題大多尋求客服電話幫助的習慣,在網際網路上發布虛假的購物網站投訴電話。一旦接到有關貨款方面的投訴電話,便伺機實施詐騙。
  • 學生安全警示(37)——疫情期間警惕網絡詐騙、安全用網溫馨提示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網絡成為學習、工作、交流的主要渠道,了解如何安全用網,文明上網,合理使用網絡資源成為每一名大學生的必修課。一、近期,有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渠道以售賣口罩等醫用防護物資為藉口實施詐騙、進行網絡刷單、冒充他人身份等手段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現總結以下幾種詐騙方式並給出防範提示:騙術一:防控物資緊俏,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渠道發布虛假售賣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