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近期借疫情詐騙 公安部網安局提示謹防五類陷阱

2021-01-20 金臺資訊

本報訊(記者 林靖)就近期不法分子借疫情詐騙的典型套路,公安部網安局近日提醒大家注意防範五類陷阱。

陷阱一:虛假預約疫苗接種簡訊詐騙。近期頻繁出現不法分子冒充「疾控中心」發送假的新冠疫苗信息,引誘群眾點擊含木馬網址的虛假連結,套取個人信息,以伺機實施詐騙。網警提醒大家,收到含有不明連結的手機簡訊,請千萬不要隨意點擊。

陷阱二:虛假銷售防疫物資詐騙。隨著疫情形勢的發展變化,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需求量會增加。雖然現在各地物資充足,但仍有不法分子通過微信群、QQ群等發布虛假廣告,誘騙網民購買。一旦買家轉帳後,不法分子就會給其發送假的快遞訂單號。當買家發現未收到貨並嘗試與「賣家」聯繫時,往往已被拉黑。網警提示,如需防疫用品,請選擇正規購物平臺,避免私下交易。

陷阱三:推銷虛假特效藥品詐騙。目前新冠肺炎並無特效藥物,卻有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門、藥物研究(醫療)機構等,以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等方式推銷,謊稱有防疫「特效藥」,誘導受害者前往「釣魚連結」購買,從而實施詐騙。網警提醒大家,針對新冠肺炎研發的所有藥品,均會由權威部門公布,勿輕信「特效藥物」推銷。

陷阱四:火車票機票退改籤詐騙。因石家莊等地疫情驟起,很多人無法按原定計劃出行,不得不改籤或退票。有不法分子就藉機發送改籤或退票簡訊,誘導受害者點擊病毒連結,或引導其撥打虛假客服電話,並要求提供銀行卡帳號、密碼及驗證碼等敏感信息進行詐騙。網警提示,退票有正規平臺渠道,切不可輕信陌生連結、簡訊。

陷阱五:冒充老師收取疫苗費用詐騙。疫情防控期間,有不法分子利用家長對孩子健康安全的關心,在家長群內冒充老師,以收取「疫情防控及保健費」「新冠疫苗費用」為由實施詐騙。網警提醒大家,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費接種,各級學校也不會收取什麼「疫情防控保健費」。學生家長若收到此類繳費通知,要打電話向校方核實。老師及校方發現此類詐騙信息,應第一時間通過官方渠道澄清。

相關焦點

  • 警方發出預警提示,近期幾類陷阱要留心
    警方發出預警提示,近期幾類陷阱要留心利用虛假信息伺機騙取個人錢財本報訊近日,有一些不法分子散播謠言、借疫情名義實施詐騙等,讓不明真相的群眾落入了圈套。1月9日,警方發出預警提示,幾種陷阱大家千萬要留心!
  • 給智商加碼:公安部網安局嚴打的卡商、號商、接碼平臺都是些什麼鬼?
    公安部網安局按照「淨網」專項行動的部署的斷卡行動,繼續深入打擊「卡商」、「號商」、接碼平臺等網絡黑產犯罪活動。據公安部網安局最新公布,截至目前偵辦此類案件265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637名,其中運營商「內鬼」152名;查處關停接碼平臺38家;收繳物聯網卡和手機黑卡548萬餘張、「貓池」設備15121臺;查獲被惡意註冊、非法使用的網絡帳號2.25億個。
  • 學生安全警示(37)——疫情期間警惕網絡詐騙、安全用網溫馨提示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網絡成為學習、工作、交流的主要渠道,了解如何安全用網,文明上網,合理使用網絡資源成為每一名大學生的必修課。一、近期,有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渠道以售賣口罩等醫用防護物資為藉口實施詐騙、進行網絡刷單、冒充他人身份等手段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現總結以下幾種詐騙方式並給出防範提示:騙術一:防控物資緊俏,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渠道發布虛假售賣口罩
  • 學習反電信詐騙知識,讓不法分子無從下手
    資訊時代發展不斷更新換代的電信網絡技術為市民提供「網際網路+」新生活的同時,也難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衍生出新型犯罪活動。十 大 典 型 通 訊(網 絡)詐 騙 形 式① 信用卡詐騙。簡訊提示高信用額度都是騙人的,正規辦理去櫃檯。② 網絡詐騙。淘寶客服來電退款,發來網站有貓膩,點擊容易中木馬。③ 遊戲詐騙。
  • 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共享經濟幌子「跑分」洗錢
    為詐騙團夥發布非法轉帳需求提供渠道,許以高額佣金吸引大量人員協助轉移贓款  【民生經濟看點】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共享經濟幌子「跑分」洗錢  閱讀提示  去年以來,一些不法分子為快速轉移詐騙贓款,打著「共享經濟」的幌子,開發用於轉帳洗錢的網絡工具,並稱其為「跑分平臺」。
  • 疫情之下,警惕海外詐騙新套路
    ,疫情期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海外學子急於回國的心理,通過多種話術實施詐騙。海外學子要擦亮雙眼,提高警惕,增強防範意識,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謹防機票騙局  不久前,有媒體報導了訪美學者及上百名留學生在網上通過所謂「票務代理」購買回國機票被騙的遭遇。其實,早在今年三四月份,留學生購買回國機票被騙的案件就時有發生,所謂的「票務代理」打著能購票的幌子行詐騙之實,如今故技重施。
  • 公安部指揮15地公安機關統一行動 全鏈條打擊網絡貸款詐騙(法治頭條)
    劉少貝攝核心閱讀前不久,江蘇省蘇州公安機關成功偵破「3·26網貸電信詐騙專案」,在全國率先打響打擊貸款類電信網絡詐騙集群戰役,揭開了此類詐騙案的黑灰產業鏈條。其後,公安部指揮全國15地公安機關開展集中收網行動,一舉搗毀非法網絡貸款推廣團夥57個,抓獲嫌疑人460餘名。大量案件事實證明,面對網絡貸款信息,必須保持警惕。
  • 中國駐紐西蘭使館提醒在新中國公民謹防電信詐騙
    中新網2月24日電 據中國駐紐西蘭使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有在紐西蘭中國公民向使館反映,有不法分子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查詢個人出入境記錄為由,假冒使館及國內公安、移民管理部門名義,進行電信詐騙。到目前為止,相關舉報人均成功識破不法分子騙術,尚未有被騙案件發生。
  • 明辨高考謠言 謹防上當受騙
    每年高考前夕,網上總會有些不良機構或不法分子借高考之機炒作一些虛假信息,誤導考生和公眾。為此,教育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部門梳理匯總了近年來出現頻率較高的高考假新聞、假信息,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明辨網絡謠言,謹防上當受騙。希望各網站不為謠言提供平臺,希望網民不信謠、不傳謠。
  • 公安部:節日期間防範「微信假紅包」、「購票釣魚網站」詐騙
    就此,公安機關網安部門提醒廣大群眾,應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切實防範「微信假紅包」、「購票釣魚網站」網絡詐騙,千萬不要因貪圖小便宜而導致財產及個人信息遭受損失。一、搶「紅包」小心有陷阱如果看到有人在微信發「紅包」,你會不會隨手就直接點開呢?當心了!沒準兒這當中就隱藏詐騙「陷阱」。
  • 網警提示:個人信息勿洩漏,安全意識存心頭
    也日益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個人信息的洩露可能導致嚴重後果輕則被銷售電話時常騷擾重則被詐騙分子騙盡家產警方提示/韓志華— END —公安部網安局
  • 謹防上當受騙
    每年高考,網上總會有些不良機構或不法分子借高考之機炒作一些虛假信息,誤導考生和公眾。為此,教育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部門梳理匯總了近年來出現頻率較高的高考假新聞、假信息,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明辨網絡謠言,謹防上當受騙。希望各網站不為謠言提供平臺,希望網民不信謠、不傳謠。
  • 「網安提示」防範電信詐騙,記牢這九條
    「簡訊連結勿輕信、驗證碼切勿透露、打錢匯款多走心……」詐騙分子不斷包裝詐騙手法,更新詐騙套路。10月9日,市公安局民警梳理九條防範電信詐騙守則,提醒群眾時刻提高防範意識,謹防上當受騙。簡訊連結勿輕信不法分子利用偽基站,向受害人發送欺詐簡訊。
  • 不法分子製造「虛擬綁架」詐騙在澳中國公民 中使館發提醒
    電信詐騙在澳一直呈高發態勢。近日,中國駐澳使館注意到有不法分子假冒使領館官員、國內公檢法部門人員、國際快遞公司等對在澳中國公民實施電信詐騙,並製造「虛擬綁架」騙局。為防止在澳中國公民上當受騙,避免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駐澳使館特提醒如下:一、電話詐騙是犯罪分子常用手段。
  • 如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這段順口溜了解下
    天上不會掉餡餅,往往不是磚頭就是陷阱。做到防騙其實也不難,千騙萬騙不離錢。只需記住一真言,說破大天不談錢。」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李國忠23日以一段順口溜提醒廣大群眾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圖片來源:公安部網站據李國忠介紹,對於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電信網絡詐騙,公安部統一部署開展「雲劍—2020」專項行動,以網絡貸款、網絡刷單、殺豬盤、冒充客服等高發犯罪為重點,集中組織大案攻堅,全力剷除詐騙窩點,重拳整治黑灰產業,全力加強預警勸阻,取得了顯著成效。
  • 教育案例|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花樣百出的詐騙玩法
    文|龍鳳銘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常見的詐騙或類似詐騙案例,真的是花樣百出,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不要掉入陷阱。案例一:【河南的潘女士,投了1.2萬,賺了47萬,心裡樂開了花,準備提出來買房買車,結果網絡顯示無法提現。】
  • 警惕以「定位找人」為由的詐騙!
    >begin--> 當前,不法分子向他人提供「手機定位」的服務,自稱可以讓用戶掌握他人所在的位置。部分網民出於種種目的購買了這類服務,殊不知自己已經落入了騙子的陷阱。不法分子先通過網絡、手機簡訊等渠道,發布其掌握全球定位跟蹤技術的虛假信息。當受騙人與他們聯繫時,就會通過「詐騙話術」誘使其轉帳,購買定位軟體。一旦受騙人上鉤,便會陸續以需要保證金、維護費等名義再騙錢財,從而促使受騙人不斷付款,深陷其中。
  • 求真|明辨高考N個謠言 謹防上當受騙
    今年的全國高考受疫情影響較往年推遲了一個月,這也是自2003年以來首次在7月舉行的全國高考。每年高考前後都是涉考詐騙案件的高發期,人民網為各位考生家長梳理了近年出現頻率較高的高考假新聞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謹防上當受騙。
  • ...影響疫情防控,電信詐騙升七成,最高檢總結:詐騙犯罪有這4個特點
    上半年四類犯罪嚴重影響疫情防控,電信詐騙升七成,最高檢總結:詐騙犯罪有這4個特點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26 13: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