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探險的人對「西藏冒險王」王相軍一定不陌生,他在短視頻平臺上人氣極高。曾經在7年內,無保護自由攀登薩普神山、梅裡雪山、來古冰川、布加雪山等70多座冰川,而這些冰川大多位於艱險的喜馬拉雅山脈上。
憑著鏡頭下難得一見的冰川美景和獨特的探險經歷,他的短視頻帳號下,吸引了300多萬粉絲。
但近日,傳出他意外墜入冰川失蹤的消息。在搜尋多日未果後,他的弟弟在短視頻平臺上發文:「2020年12月20號我的哥哥,你們的老王,永遠的留在了這個他最喜歡的瀑布裡,他這一生痴迷於冰川,同時獻身於冰川,這裡是他最好的歸宿。」
這一噩耗令很多網友感到遺憾之餘,還有強烈地意難平,面對這種危險性極高的行為,有人說「西藏冒險王」是不是「戶外經驗不足王」?極限運動不就是作死嗎?那麼冒險精神難道錯了嗎?
要想從這些爭議中捋出一個頭緒,首先我們就「西藏冒險王」這次失手所遇到的實際情況,來看看其危險程度。
王相軍落水的地點是西藏那曲市嘉黎縣境內的依噶冰川瀑布,海拔超過4000米。很多人對冰川的危險性不夠清楚,依噶冰川是大陸性冰川,冰塔脆弱、移動性強。
冰川內部暗河、淤泥、冰封無處不在。一些表面看上去很硬的冰塊,通常下面是空的,只是晚上表面結冰而已,白天氣溫上升後開始鬆軟,具有相當的欺騙性。
12月19日中午十一點半左右,王相軍與夥伴小左來到這裡拍攝,據小左回憶,瀑布應該有六層,站在瀑布底下,只能見到三層。於是兩人爬到瀑布二層拍攝視頻。
起初,王相軍站到巖石上,小左用手機拍攝了第一條視頻。但王相軍覺得視頻不夠好,再次拍攝時,他踩到了巖石上的暗冰,失足墜入零下20多度的水潭中。當時王相軍穿著羽絨服,很快積水變沉,同伴將一個桶扔給他扶著,隨後去找救援,可是回來後,早就不見了他的蹤影。
所以,很多看起來完整的冰面完全不意味著就可以上去,登山界很多大神都是栽在冰裂縫、冰川暗河上,比如日本探險家植村直已,還有國內的嚴冬冬。那些帶著豪華裝備,有著深厚攀冰功底的登山家尚且如此,那麼「西藏冒險王」又如何呢?
在成為冒險王之前,王相軍是個普通的打工者,四川人,90年生人,做過服務員、保潔員、搬運工、庫管,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他看到了西藏林芝的照片,夢想著要去那裡看看。沒過多久他便辭了職,帶著不多的積蓄來到玉龍雪山,為了省下纜車錢徒步爬了8個小時,於是就這樣開啟了他的登山攀冰之旅。
但他並沒有經過冰川探險的專業訓練,而且只有高中學歷的他,對於冰川、氣候等知識也不是特別的了解,因為熱愛,他自學了很多,所以在他的視頻裡,總能看到他熱情地給大家講解冰川構造、走向和氣候的關係。可以說,多種原因導致他的專業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差距。
後來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火爆,王相軍也火了,他不必再通過打零工的方式攢路費了,反而可以通過短視頻的收益,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探險上。但在他上傳的這些視頻中,給人最多的感受就是——危險無處不在,幾乎次次都是九死一生。
比如置身危險的冰磧物山脊,這種情況下通常石塊堆積雜亂,洞縫多,易踩空崴腳甚至摔落;深入有冰塊崩落風險的冰洞,而進入這樣的冰洞至少應佩戴安全帽。
還有很多高角度無安全繩穿越雪山的畫面,都是極易發生滑落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安全的方式應是裝佩安全繩,與後面的拍攝者相連。另外還有很多更加危險的舉動,比如在冰裂縫上行走,無防護攀爬狹窄冰牆,並用自拍杆全程錄下……
可以說,王相軍遇難的最大原因,是以身犯險以及防護設備不充足導致的。
一位專業的攀冰運動員認為:熱愛自然的同時也應該敬畏自然,真正的愛好者,反而常常表現出一種「膽小」的狀態,他們認為風險無處不在,而讓自身處於危險之中,是對大自然的蔑視,也是對攀冰運動的輕視。
還有網友提出:冒險王長期缺乏專業團隊的支持和必要的防護措施,比如簡單的防滑冰爪、安全繩、安全帽等,單從細節上來說,他的遇難不能算偶然。
因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防護設備不充足還蠻幹」,上面這樣的評價不絕於耳,那麼冒險王真的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嗎?不,所有的危險行為,他本人十分清楚,因為這是他自己的選擇。
在一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徒手攀巖》中,男孩Alex和王相軍一樣選擇無保護自由攀登,即Free Solo,意指攀登者所擁有的裝備只有攀巖鞋和粉袋,無繩索,無上升器。
在紀錄片中,可以看到他的恐懼、糾結與猶豫,但Alex認為如果不這麼做,那將成為他人生永遠的遺憾。王相軍選擇無保護自由攀登,相當大的一部分原因,正是這種純粹性的挑戰和追求,他說過,「選擇探險冰川這件事,實際上也選擇了和死亡相伴。」
但身為短視頻平臺的「網紅」,除了肆無忌憚地追求所愛,更多的還有身不由己,他視頻下的文案通常是這樣的:
「各位朋友,每一個作品的背後都是本人跋山涉水,非常艱難拍攝的這些雪山美景,都是要爬雪山過草地,非常艱難。所以說喜歡的朋友,一定要多多雙擊,多多評論。要說拼的話,我覺得我已經是夠拼了,所以希望你們一定要多多支持一下。」
從這段文案中可以看出來,他的短視頻雖然受歡迎,但缺乏必要的、持續的流量變現能力,只能刺激著自己繼續做更加冒險的事,在平臺流量的誘惑和網民情緒的驅使下,從一開始的被鼓勵,在網友們瘋狂的「雙擊」和「666」下,發展到一發不可收拾。
但王相軍並不喜歡被稱為「網紅」,他說「我跟那些用流量掙錢的人不一樣,我做的是有意義的事兒」。
2019年12月6日,王相軍受邀參加了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會上,他分享了多年來拍攝冰川的影像資料,展示出那些「不可忽視的真相」,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冰川融化的速度已經十分緊迫,呼籲人們關注氣候變化。
或許有人會說「西藏冒險王」是短視頻時代流量的犧牲者,但當下社會中,誰又不是在流量和自我之間處於掙扎狀態呢,無論如何,他個人的選擇值得我們尊重,他的探索精神更值得敬佩,有太多美好的景象,如果沒有他,我們幾乎沒可能看到!
王相軍在他的短視頻平臺簡介中寫到:「我只是熱愛大自然,深入其中,只想要去感受他的神奇美麗和能量,拍照記錄,不搞破壞,當我離開的時候,什麼都不會留在那裡。」
圖片來源於網絡
撰文:觀復甦夠以
監製:觀復文化